村委会会议纪要的法律效力
Ⅰ 会议纪要具有法律效力吗
会议纪要不具有法律效力。会议纪要是根据会议记录和会议文件以及其他有关材料加工整理而成,反映会议基本情况和精神的纪实性公文,主要具有综合性、指导性、备考性等特点。
会议纪要的特点如下:
1、纪实性。会议纪要必须是会议宗旨、基本精神和所议定事项的概要纪实,不能随意增减和更改内容,任何不真实的材料都不得写进会议纪要;
2、概括性。会议纪要必须精其髓,概其要,以极为简洁精炼的文字高度概括会议的内容和结论。既要反映与会者的一致意见,又可兼顾个别同志有价值的看法。有的会议纪要,还要有一定的分析说理;
3、条理性。会议纪要要对会议精神和议定事项分类别、分层次予以归纳、概括,使之眉目清晰、条理清楚。
【法律依据】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九条 第九条 行政机关的公文种类主要有:
(一)命令(令)
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
(二)决定
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三) 公告
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四)通告
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五)通知
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六)通报
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
(七)议案
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八)报告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九)请示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十)批复
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
(十一)意见
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十二)函
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十三)会议纪要
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Ⅱ 政府会议纪要的效力
会议纪要是行政公文的一种,不过现在很所企业、事业单位也频繁使用这种文体,如董事会会议纪要。
会议纪要是没有法律效力的:会议纪要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规范格式化文书,用于记载和传达行政机关有关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是行政机关公务活动的重要载体和工具。会议纪要只具有行政指导性质,不具有强制力,其并不能在法律上产生新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不具有行政法律效力。但会议纪要具有确定某一行政事项如何处理的初步意见,因此具有证据意义。
会议纪要主要适用于记载和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其性质主要是针对会议进行情况以及最后结论的记录,只具有指导意义,本身并不对外发生法律效力。
会议纪要不具有法律效力。会议纪要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如果会议纪要仅仅作为记录会议情况之用,并在行政机关内部传阅,则不存在对外发生效力的问题。
按照《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会议纪要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如果会议纪要仅仅作为记录会议情况之用,并在行政机关内部传阅,则不存在对外发生效力的问题。但现实中,行政机关经常直接执行会议纪要的内容,对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产生直接影响,这实际上是以“会议纪要”之名,行“行政决定”、“行政指导”、“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规范性文件”、“行政合同”等等之实。所以分析会议纪要的法律效力及其可诉性(行政诉讼中的可诉性),不可一概而论,要综合其内容和实际情况,判断其实际上是否构成了其他种类的行政行为。
法律依据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八条公文种类主要有:
(一)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
(二)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三)命令(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四)公报。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
(五)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六)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七)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八)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九)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
(十)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十一)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十二)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十三)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十四)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十五)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
Ⅲ 村委会开会会议记录与政府文件哪个有法律效力
由网友唐先明75443043提供的答案:
“村委会记录”,有法律效力吗?
依我之见:根据我国现行的《村民自治法》的规定“客观真实”的村委会记录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而严重侵害村集体财产权利的“虚构”编造的村委会记录是违法犯罪的铁证,指使者和伪造者将会被追究伪造证据的法律责任。
A,如果是村委会依法召开的村委会并依法研究讨论了涉及到全体村民切身利益和全村建设丶村集体经济组织等重大事项,也的确依法客观丶真实地该记录了村委会召开的时间丶地点丶主持人丶参会人员丶记录人丶会议研究事项丶讨论发言丶投票表决……等过程,并依法作出了决定,此时及以后备查上述事项的决定,该“村委会记录”是上述事项及决定合法性的最好记录。因此,客观丶真实的”村委会记录”,根据《村委会自治法》的规定依法肯定是有法律效力的,无论政府有关部门检查督促村委会工作,以及批复村委会依法处理村民自治事务均是具有法律效力的。
B,如果村民或其他实体欲对于村委会及有关人员提起民事诉讼丶向国家有关机关提起控告丶举报等诉讼事宜时,客观丶真实的“村委会记录”将必然在案件的查办丶处理过程作为重要“书证”,并经质证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记,此时“村委会记录”成为认定案件事实的重要证据之一,肯定具有不可替代的法律效力。
C,当然,如果该“村委会记录”所呈现的记录内容是虚假的一一,即村委会在记录的时间丶地点丶参会人员丶讨论事项丶投票表决……最后决定等内容全部是制作者弄虚作假编造的话,虚假的“村委会记录”不仅没有法律效力,而且在国家机关办理诉讼案件中由编造者编造并提供的话,该编造者或指使者均构成民事妨碍作证,或构成伪造证据罪,依法应追究编造者丶指使者的刑事责任。
综上所析,“村委会记录”是否有法律效力,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见谅。
由网友憨娃春哥提供的答案:
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或者赋予的约束力。村委会的会议记录,记录的是村两委、村民代表就某一件事进行讨论的过程,看大家对该事情是否同意或不同意。如果最终达成共识,表决通过,记录在册,是有一定的法律效力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自治法》规定,村民有权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经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决定本村的大小事宜,引导经济社会发展。反过来说,这也是村民自治法赋予的权力,所以有影像资料,真实完整的村民代表表决的会议记录是有一定的法律效力的。
由网友华月一牛提供的答案:
村委会的会议记录当然有法律效力,当村上的某项工程完工结算时,没有会议记录,工程款就不能结算,当村委会和外部单位签合同时,没有会议记录,这个合同就签不了,所以村委会的会议纪录相当重要,他当然有法律效力。
这个会议纪录是怎么回事呢?具体来说,就是每当村上有重要事情时,都要开会讨论通过,这个会的参加人员有:村委会全体委员、党支部全体委员、全体村民代表、全体党员。简称两议会。
参加人数必须达到应到会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才有效。开会时把会议的过程记录下来,就是会议记录。
比如村上要进行某项工程,事先就要召开两议会,会议一般由书记主持,会计记录,书记先把该工程的资金来源和数额,工程预算等讲出来,让参会人员讨论审议,每个人都可以发言,如果大多数人同意,就可决定该工程可以进行。然后还要进行招投标,决定施工队,这个也要在两议会上通过。如果村干部不开两议会,私自把工程承包出去,这就是非法的。没有会议记录,他就无法结算工程款。
比如村委会要把村上的机动地出租出去,也要召开两议会讨论审议通过,会上要把出租土地的亩数租金,出租年限等情况讲清楚,大会通过了,才能和承包人签订合同。否则无效。
村上还有很多事情,比如低保户评定,贫困户评定,危房改造评定,环境卫生整治等等,都要开两议会通过。有的结果还要张榜公布。
总的来讲,农村的规章制度相当健全。
由网友新时代的奋斗人提供的答案:
村委会的记录是否有法律效力?答案是肯定的:没有。
为什么没有呢?
据我所知,在我国,具有法律效力,或者说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东西,必须是法律法规的规定,法律法规没有规定就不具备法律效力。
那么,哪些规定具有法律效力呢?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人大常委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或者颁布实施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纪要,具有法律效力。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授权的国家机关、地方国家机关、地市级人大、政府,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纪要制定、颁布实施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纪要具有法律效力。同时,相关国家机关根据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纪要等的规定做出的解释,如司法解释等,也具有法律效力。其他的超越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纪要制定的规定均不具备法律效力。
但是,从道德规范的范畴而论,村委会的相关规定又具有一定的约束力,比如村规民约等,它是为了规范人们的行为而制定的,具有很强的约束力,任何公民都不得违反,如果你违反了就要受到它的约束和制裁。
由网友万则红提供的答案:
回答,村委会研究决定,是否十天一次会议,两委成员,调解委以及计生专干全部参加会议,会议主体意程,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下面的民事纠纷,(必须有会议记录,就是会议纪要"。会议记录有副书记分管组织一手掌握,必须有他来执笔,即有党性又有组织原则。不许任何人在上面涂改和乱画,要保存十年以上,村委会必须有会议事项,①上级交给村里任务,有多少低保户,困难户,特困户,五包户,残疾人,姓啥名谁,存在哪些困难,什么原因造成的,不但书面材料,而且软件资料全部齐全,不许漏户和相目,资料上报,软件发型,上网民政,互相联网。②下面民纠纷存在哪些问题,解决了多少,还有多少没有得到解决,实行分工包户解决,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实行责任到人,化片包干。③会议结速,参加会议成员必须一人不少签名按上指印,每一件事某一个问题是集体意见,不是一言堂,而是群言堂,会议″纪要"不但有说服力,更有法定效益。
由网友陈景军律师提供的答案:
不知这个问题的“法律效力”指的是什么?这里的法律效力,是不是说证据的证明力?
从证据的角度讲,任何能够证明客观事实的事物,都可以作为证据。所以说村委会的记录如果能够证明某个事实,是可以作为证据的。
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不能正确表达意思的人,不能作证。
单位向人民法院提出的证明材料,应当由单位负责人及制作证明材料的人员签名或者盖章,并加盖单位印章。人民法院就单位出具的证明材料,可以向单位及制作证明材料的人员进行调查核实。必要时,可以要求制作证明材料的人员出庭作证。
Ⅳ 会议纪要的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会议纪要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规范格式化文书,用于记载和传达行政机关有关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是行政机关公务活动的重要载体和工具。会议纪要只具有行政指导性质,不具有强制力,其并不能在法律上产生新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不具有行政法律效力。但会议纪要具有确定某一行政事项如何处理的初步意见,因此具有证据意义。
法律依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九条 行政机关的公文种类主要有:
(一)命令(令)
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
(二)决定
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三) 公告
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四)通告
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五)通知
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六)通报
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
(七)议案
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八)报告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九)请示
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十)批复
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
(十一)意见
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十二)函
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十三)会议纪要
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Ⅳ 会议纪要可以作为法律依据吗
会议纪要没有法律效力。
1、即使是最高人民法院的会议纪要,人民法院的会议纪也不得成为适用的依据,不得在司法文书中援引。
2、一般民事主体间形成的《会议纪要》,具有设定当事人权利义务关系的内容,且各方当事人已达成一致,应当认为具有法律约束力,各方需遵照执行。
会议纪要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规范格式化文书,用于记载和传达行政机关有关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是行政机关公务活动的重要载体和工具。会议纪要只具有行政指导性质,不具有强制力,其并不能在法律上产生新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不具有行政法律效力。但会议纪要具有确定某一行政事项如何处理的初步意见,因此具有证据意义。
会议纪要的内容应当对外是不发生法律效力的这些文件,对企业的权利不产生实质影响的内容,这种情况它显然是不可诉的。因为行政机关公文的类型有很多,对于会议纪要是否具有可诉性,如果内容对外是发生法律效力,对行政相对人产生的权利有影响的,我们认为可能会议纪要还是具有可诉性的。所以会议纪要看它具体的内容是否对外发生法律效力。
会议纪要的效力,会议纪要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实施。行政机关的公文是行政机关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的文书,是根据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用于传达会议情况和一定事项。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第三十二条合议庭或者法官独任审理案件形成的裁判文书,经合议庭组成人员或者独任法官签署,由人民法院发布。
Ⅵ 会议记录有没有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会议纪要不具有法律效力。会议纪要是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的公文。会议纪要不同于会议记录。会议纪要对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都适用。会议纪要与会议记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的区别十分明显。从应用写作和文字处理的角度来探析,二者截然不同。会议纪要是一种法定的公务文书,其撰写与制作属于应用写作和公文处理的范畴,必须遵循应用写作的一般规律,严格按照公文制发处理程序办事。
法律依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会议纪要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如果会议纪要仅仅作为记录会议情况之用,并在行政机关内部传阅,则不存在对外发生效力的问题。
Ⅶ 政府会议纪要是否有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政府办发会议纪要是否具有法律效力,需要情况而决定: 要注重区分每个案件的具体情况,政府会议纪要只是载体,无论是以会议纪要或者是以会议决定、书面报告等形式出现,关键是看双方当事人是否通过会议纪要等载体,明确表达出双方已达成一致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必须是明示的、确定的、可执行的,且会议纪要必须经双方当事人签收或者当事人在会议记录上签字认可,即会议纪要已完全具备有效民事协议所具备的要件,在此情况下,方可认定会议纪要对双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五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依法成立的合同,仅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百六十六条 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依据本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争议条款的含义。 合同文本采用两种以上文字订立并约定具有同等效力的,对各文本使用的词句推定具有相同含义。各文本使用的词句不一致的,应当根据合同的相关条款、性质、目的以及诚信原则等予以解释。
第四百六十七条 本法或者其他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合同,适用本编通则的规定,并可以参照适用本编或者其他法律最相类似合同的规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履行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勘探开发自然资源合同,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第四百六十八条 非因合同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适用有关该债权债务关系的法律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本编通则的有关规定,但是根据其性质不能适用的除外。
第五百零二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适用前款规定。
Ⅷ 会议记录有没有法律效力
会议纪要不具有法律效力。
法律依据: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第一条为使国家行政机关(以下简称行政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行政机关的公文(包括电报,下同),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第三条公文处理指公文的办理、管理、整理(立卷)、归档等一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
第四条公文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精简、高效的原则,做到及时、准确、安全。
Ⅸ 会议纪要有没有法律效力
1、会议纪要不具有法律效力。
2、会议纪要是根据会议记录和会议文件以及其他有关材料加工整理而成,反映会议基本情况和精神的纪实性公文,主要具有综合性、指导性、备考性等特点。会议纪要无非是地方党委、政府与下属各局、委共同协商地方政策的会议记录,无法上升到法律、法规、规章的高度,不是规范性文件,其效力远远低于法律、法规、规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