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备案法律效力
Ⅰ 物业合同如果没有到主管部门备案,合同是否有效,相关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物业管理条例》中也没有强制备案的要求。所谓合同备案,更多的体现出一种主管部门监督的意识,但是否备案与合同的效力无关。
纵横法律网-黑龙江鼎誉律师事务所-张仁东律师
Ⅱ 物业管理合同未经住建局备案,合同生效吗
合同生效的,合同生效是指已经成立的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合同是否生效,取决于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有效条件。住建局要求物业合同要备案,那是出于行业管理的要求,并不是合同生效的必要条件,所以未经住建局备案的合同同样具有法律效力,只是违反了行业管理的要求,可能会被行政处罚。
法律分析
明确了合同生效时间的一般规定,即: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也就是合同的生效时间原则上与合同的成立时间是一致的,合同依法成立的同时就生效。对合同生效时间,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如附生效条件和附生效期限的合同,在合同成立时并不生效,只有在条件成就或者期限届至时才生效。二是明确了未办理影响合同生效的批准等手续的法律后果。本条规定: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审批管理机关批准当事人转让探矿权、采矿权的。转让合同自批准之日起生效。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情形的法律后果是:第一,合同不生效,但不影响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也就是说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第二,该报批未报批的,对方有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请求权。也就是说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违反该义务的责任可以参照合同违约责任,包括继续履行、赔偿损失等责任形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零二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适用前款规定。
Ⅲ 物业公司不备案的后果
法律分析:1、如果是物业公司没有在业务所在区域备案,那么建议你还是看看是什么原因吧。一个没有能够在所在区域主管部门备案的物业企业,是不能够在该区域经营的。这是行业管理的需要,也是行业自律的需要。2、没有备案的物业公司,在业务地经营的时候,是不享受法规的保障的。一旦发生物业纠纷等需要解决时,物业主管部门没有任何的义务协助你解决。一经发现,会被处以罚款,并限期备案,拒不改正,将会被处以重罚。备案企业才能够在法律框架内保障自己合法权益,同时也能管理物业企业好好的服务业主,做不好根据相关规定,驻地物业管理部门有权处分。3、果是物业企业和物业合同都没有备案,那么也就是相当于跨区域经营不受保护。不管是行为主体还是行为内容,都不受物业主管部门的保护。一旦发现,将会被物业主管部门处以重罚,甚至会被建议吊销相关证书。
法律依据:《物业管理条例》 第二十一条 前期物业服务合同备案需要材料:1、物业服务合同备案申请表;2、《物业服务合同》;3、企业资质证书正、副本;4、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分支机构营业执照副本;5、组织机构代码证;6、项目负责人身份证明、项目负责人与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的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缴纳情况证明原件、聘任证明材料及项目负责人考试合格证书;7、物业项目的合法来源证明文件;8、事实服务的项目需提供原物业服务合同、服务现状的情况说明、仲裁或司法文书等相关材料。
Ⅳ 物业合同不备案有法律效应吗
如果仅仅是物业合同没备案,物业企业备案了。那么也就是主体资格是受保护的,物业合同只要是双方的真实意志表示,所有的手续都是经过业主大会和业委会授权签订。那么,物业服务合同是成立的。但是,一些相关的定价等权力不能超过原有的物业服务价格。如果是物业企业和物业合同都没有备案,那么也就是相当于跨区域经营不受保护。不管是行为主体还是行为内容,都不受物业主管部门的保护。一旦发现,将会被物业主管部门处以重罚,甚至会被建议吊销相关证书。根据《物业管理条例》第二条的物业管理规定,物业管理是指业主通过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由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对房屋及迹数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相关秩序的活动。
【法律依据】
《物业管答陵理条清州戚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物业管理,是指业主通过选聘物业服务企业,由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约定,对房屋及配套的设施设备和相关场地进行维修、养护、管理,维护相关区域内的环境卫生和秩序的活动。
Ⅳ 物业服务合同需要备案吗
物业服务合同是指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委员会订立的,规定由物业服务企业提供对房屋及其配套设备、设施和相关场地进行专业化维修、养护、管理以及维护相关区域内环境卫生和公共秩序,由业主支付报酬的服务合同。物业服务合同需要备案。物业服务合同备案需要材料:1、物业服务合同备案申请表2、《物业服务合同》;3、企业资质证书正、副本;4、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分支机构营业执照副本;5、组织机构代码证;6、项目负责人身份证明、项目负责人与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的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缴纳情况证明原件、聘任证明材料及项目负责人考试合格证书;7、物业项目的合法来源证明文件;8、事实服务的项目需提供原物业服务合同、服务现状的情况说明、仲裁或司法文书等相关材料。需要注意的是,未经住建局备案的物业合同同样具有法律效力,只是违反了行业管理的要求,可能会被行政处罚。
【法律依据】
《物业管理条例》第三十四条业主委员会应当与业主大会选聘的物业服务企业订立书面的物业服务合同。物业服务合同应当对物业管理事项、服务质量、服务费用、双方的权利义务、专项维修资金的管理与使用、物业管理用房、合同期限、违约责任等内容进行约定。
Ⅵ 住建局滥用职权违法给予业主委员会备案是否具备法律效力
否。
不符合要求或不主动履行备案责任的,要求申请人及时纠正,并可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此类备案只是程序性行为,备案结果不对行政相对人产生直接影响,往往只是行政处罚等行政行为的前置性程序行为,因此不具有可诉性。告知式备案,也可称为信息收集型备案或事后备案。物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的“业主委员会备案”就属此类。业委会应当自选举产生之日起30日内,将成员名单等信息告知主管部门存档备查,主管部门通过备案的方式收集信息,为今后开展工作建立基础,它仅仅是被管理者从事特定活动后向主管部门告知有关信息、提交相关资料的行为,此类备案行为很明显不会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产生影响,因此也不具有可诉性。
在法律法规都没有对行政备案进行统-表述和明确界定的情况下,就只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本案例中,业委会的成立是业主召开业主大会临时会议后选举产生,现行法律法规并没有规定业主委员会必须以房管部门的备案为成立条件,法规中设定的“业主委员会备案”不对业主召开业主大会选举业主委员会的权利产生实际影响,是一种信息收集型的告知式备案。因此,一审法院和二审法院都以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而裁定驳回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