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法律效力和法律权威的关系

法律效力和法律权威的关系

发布时间: 2023-04-10 18:31:52

1. 法的效力与法的实效的联系与区别

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蕴涵的、相对于一定的对象(与范围)的作用力。这一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1)法律效力是一种蕴涵着的指向力量。
(2)法律效力是法律中所蕴涵的力量。
(3)法律效力总是相对于一定的对象的力量。
法律效力与法律实效。
法律实效,是指具有法律效力的制定法在实际社会生活中被执行、适用和遵守的状况,即法律的实质有效性。
区别:
其一,法的效力是法律规范本身固有的一种特性,它表达的是“应当怎样”的概念。法的实效表明人们的实际行为符合法律规范,它表达的是“是怎样”的概念。
其二,实效问题涉及法律规范是否实际地被它可以对之适用的人民所遵守,而效力问题涉及一个法律规范是否有资格或值得人们去遵守。
其三,法律效力存在着有效和无效的性质上的区别;法律实效则主要表征法律的实质有效性。 其四,法律效力具有静态性和抽象性特征;而法律实段烂效具有动态性和具体性特征。
其五,法律效力是一个评价性问题,而法律实效是一个描述性问题。
联系:一方面,法律实效以法律效力为前提条件。另一方面,法律效力以法律实效为直接结果。
法律效力与法律效果。法律效果是一个相对于立法目的而言的法学范畴,它是指法律为了实现其目的而通过调整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实际结果对整个社会所发生的客观影响或效应。
区别:其一,法律效力是一种抽象的静态存在,法律效果则是一种客观的静态存在。
其二,法律效力包含着对社会发展的预想目的,但更多的是对主体行为的指引力,法律效果则是主体对社会发展理想的固定化,是主体行为的结果状态。
联系:其一,法律效果的产生过程也就是法律效力中目的的实现过程。
其二,法律效果的评价只能以法律效力中的目的内容为标准 法律效力与法律效益。法律效益是指社会主体在法律实施过程中所获得的收益。
区别:其一,法律效力是一个抽象的、静态的实体存在,它以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为主体内容。法律效果是一个动态的具蠢燃中有某种客观性的关系存在,它以法律实施 的结果与社会主体需要之间的效用关系为主要内容。其二,法律效力只有有效与无效的性质上的差异,法律效益则具有利益大小、满足程度等数量上的区分。
联系:一方面,法律效益对法律实施的评价间接地导致了其法律效力的合理性评价。另一方面,法律效力必须以法律效益为核心来调整自身的带山权利、义务的设定方式与范围。

2. 什么是宪法权威确立宪法权威之我见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权威和最高法律效力。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

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从理论上讲,宪法的效力高于本国其他法律和法规。但在现实里,宪法并不是在所有国家中都具有权威性。为保证宪法的权威性,需要相应的一套体系来确保宪法没有被违背。

这套体系称之为宪法审查制度。在现代民主国家,由于宪法审查制度的实施,一条法规如果和宪法相抵触,就不能得以应用。而在非民主国家,宪法的最高效力经常不能得到有效的维护,以至于宪法成为一纸空文。

使一条和宪法抵触的法规不能得以应用的方法有多种,根据宪法审查制度的不同,可以事先审查,也可以事后审查。即使获得通过,经过被撤销,或在审理的时候不被法院采纳。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届、第四届和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分别于1954年9月、1975年1月、1978年3月和1982年12月先后制定、颁布了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 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的是什么

法律效力,是指法律的强制性和约束力。由于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是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因此,它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主要表现在:
第一,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1999年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而依宪治国的内在要求是宪法至上。这就意味着宪法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具有至高的法律地位。同时,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需要统一的市场规则,更需要统一的法律制度。保持法制统一,首先要保持法律体系内部的和谐统一。统一到哪里?统一到宪法。宪法所确立的原则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宪法与法律的这种关系,通常被称为“母法”与“子法”的关系,即:宪法为母法,法律为子法。
第二,宪法与法律相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第五条第三款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权威,法律、行政法规的内容和精神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规定相抵触、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第三,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第五条第四款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

4.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对不对

宪法是我国的根来本大法 。自是母法 。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任何法律法规都不能与宪法的规定和精神想冲突。

我国的法律体系呈现一个金字塔形

最高的是宪 法

然后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制定的法律。

然后是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

然后再是地方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地方性政府规章、部委规章等等。

5. 法律效益和法律效力

法律主观:

法律效力即法律约束力,是指人们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那样行为,必须服从。法律效益是通过立法、执法、诉讼、守法过程中对法律权利资源的最优配置,除去各种成本耗费后,进而实现法律资源使用价值在质上的极优化程度和量上的极大化程度及其所得到的综合效果。

法律客观:

《民事诉讼法》第三条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民事诉讼法》第四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进行民事诉讼,必须遵守本法。

6. 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宪法是作为根本大法,其它的法律制订都要以宪法作为标准,一切法律的制定都不得违背宪法中的各种内容,那么你知道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是什么吗。

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1

宪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宪法规定的内容抽象、其他法律规定的内容具体。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

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6)法律效力和法律权威的关系扩展阅读:

现代概念中的宪法是公民与国家的契约,它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拥有最高的地位,因此它是国家的根本法,拥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规定的事项主要有国家政治架构,政府组成与职能,权力制衡模式和公民的权利等。

有些国家的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义务,但大多宪法学学者认为,宪法规定公民的义务,不仅没有必要,而且难以实行。宪法最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一部权利宣言书。

《美国宪法》是这一表述的最佳注解。但对权利的列举式规范并非宪法的绝对要件,美国宪法在订立之初并无权利条款,法国第五共和的宪法也未明列权利条款,但这都无损于它们是有效宪法规范的事实。

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2

一、宪法是法律么,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是什么

关于宪法是法律么这个问题,首先,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其他一切法律的母法,一切法律的制定都要以宪法为根本依据。一切法律的制定都不得违背宪法中的各种内容。我搜集了有关宪法的一些基本资料,供大绝梁家参考。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的总章程。 法律是除宪法以外的规范性文件的统称,其效力仅低于宪法。

宪法不是法律可以说,宪法是“母法”,法律是“子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所有的法律尘燃都是依据宪法来制定的因此每部法律在最后都要写“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样一句话。

宪法(constitution)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适用于国家全体公民,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确认革命胜利成果和现实的民主政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

国家内部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的变化对宪法的发展变化起着直接作用,国际关系也对宪法发展趋势有所影响。

二、宪法发展的三个阶段

从传统的'国家学来看,宪法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警察国家时期

国家与社会并未真正区分,统治者作为国家的代表,与代表人民生活环境的社会之间的关系如同家父长,统治者拥有至高权力,国家可以为人民等,规范以上事项之宪法即为“固有意义的宪法”。

2、自由法治国家时期

此一时期由于思想的启蒙、中产阶级兴起,国家与社会逐并兄运渐区分开来,此一时期的思想认为社会先于国家存在,且基于私法自治(即契约自由原则)而自发性形成,国家是为了使社会运作完善而产生的,因此政府对于社会的干预越小越好,透过天赋人权、议会制度、司法制度的确立,国家间接使社会运作顺利,人民权利透过间接的方式受到宪法的保障,所以又称为“形式法治国”。在此一时期,行政法开始出现,依法行政、法律保留、特别权力关系等概念逐渐出现。

3、社会法治国家时期

鉴于前一时期国家任务范围狭隘,在私法自治及契约自由等前提之下,经济力强大的社团或财团造成市场垄断,对于人民权利侵害过巨,因此认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并非完全重叠,也非完全分立的二元,而是应有适度的混合,国家形成社会秩序同时,也要对人民权利予以最低的保障,强调人民基本权利可直接以宪法为保障根据,并且宪法应加入基本国策,以补充性原则保障人民福利。此一时期,不只国家,社会的一般人民也要遵守宪法对于基本权的保障规定,但随着时间转移,因而使国家修改宪法的可能性增加。

关于 宪法是法律么 这个问题,想必大家心中已经清晰了,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的发展相继经过了三个时期,逐渐得到了完善,宪法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是其他一切法律的“母法”,其他法律是宪法的“子法”,一切法律都是要以宪法为根本依据的,

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3

宪法规定了我们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宪法还规定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职权、国家标志等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例如,我国宪法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同宪法相比较,普通法律只是对刑事、民事、经济、行政等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它的法律地位高于普通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如果把宪法、基本法、普通法、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所有法律排成金字塔形状的话,宪法就处在金字塔塔尖的位置。

如果我们同学任意翻开一部普通法律,都会发现所有普通法律的第一句话都是“依据宪法,制定本法”,由此可见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关系,通常被称为“母法”和“子法”的关系,宪法为母法,普通法律是是子法。

另外,普通法律的内容都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如果与宪法内容相抵触,那么普通法律自动无效。违反宪法的行为有一个专业的词来表示,叫“违宪”。由此也可以看出宪法的特殊地位。

7. 法律效力和法律效应有什么区别

【法律分析】:(1)时间效力不同:
法律效应,指法律的实施是否给人们或社会带来某种有益、有害的意义、影响,是否满足了人们或社会的某种需要或目的。
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或者赋予的约束力。
(2)层面不同:
从宏观层面看,法律效应包括法律的外部效应和法律的内部效应。法律的外部效应是指法律本身之外的社会各项收益与成本之比,具体包括法律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效应等;法律的内部效应是指法律自身运转过程中的投入和产出的问题。
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蕴涵的、相对于一定的对象(与范围)的作用力,法律、法规、规章等不同法律层级的法律效力均有不同。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三条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8. 法律效力与约束力

包含与被包含关系:
法律效力即法律约束力,是约束力中的一种,是有法律强制力作保版障的,而约束力包括权很多种,如:法律约束力、宗教规范的约束力、道德规范的约束力、某些行业内部制定规范的约束力等,除了法律约束力外,其他规范,因没有法律强制力作保障,所以有本质的区别!!

9. 什么是法律效力

法律效力是法律所具有或者赋予的约束力。规范性法律文件与非规范性法律文件都有一定的约束力,要求人们按照法律文件规定的那样行为。法律效力有时还指某种行为或事实在法律上的效果,即能够获得肯定性法律后果,例如一份依法成立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能够获得法律的保护。
一、法律效力
1、法律生效的范围。
包括:
(1)时间效力,指法律开始生效的时间和终止生效的时间;
(2)空间效力,指法律生效的地域(包括领海、领空),通常全国性法律适用于全国,地方性法规仅在本地区有效;
(3)对人的效力,指法律对什么人生效,如有的法律适用于全国公民,有的法律只适用于一部分公民。
2、法律上的约束力。如某个合同发生法律效力,就是该合同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因而受到法律的保护。
通常,法律效力可以分为规范性法律文件和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也叫狭义的法律效力,指法律的生效范围或适用范围,即法律对什么人、什么事、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时间有约束力。本章所讲的法律效力,即狭义的法律效力。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指判决书、裁定书、逮捕证、许可证的法律效力。
二、法律对人的效力在世界各国的法律实践中先后采用过四种对人的效力的原则:
(一)属人主义,即法律只适用于本国公民,不论其身在国内还是国外;非本国公民即便身在该国领域也不适用。
(二)属地主义,法律适用于该国管辖地区内的所有人,不论是否本国公民,都受法律约束和法律保护;本国公民不在本国,则不受本国法律的约束和保护。
(三)保护主义,即以维护本国利益作为是否适用本国法律的依据;任何侵害本国利益的人,不论其国籍和所在地域,都要受该国法律的追究。
(四)以属地主义为主,与属人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这是近代以来多数国家所采用的原则。我国也是如此。采用这种原则的原因是:既要维护本国利益,坚持本国主权,又要尊重他国主权,照顾法律适用中的实际可能性。
三、法律具有以下效力:
1、对人效力
(1) 对中国公民的效力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内一律适用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外的中国公民,也应遵守中国法律并受中国法律保护。
(2) 对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的适用问题,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在中国领域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的法律适用问题;另一种是对其在中国领域外的法律适用问题。外国人和无国籍人在中国领域内,除法律另有规定者外,适用中国法律。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碰模正徒刑的,可以适用中国刑法,但是按照犯罪地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3) 分为:属人主义码渗、保护主义、折衷主义
2、对事效力
指法律对什么样的行为有效力,适用于那些事项。这种效力范围的意义在于:
(1) 告诉人们什么行为应当做,什么行为不应当做,什么行为可以做。
(2) 指明法律对什么事项有效,确定不同法律之间调整范围的界限。
3、空间效力
指法律在哪些地域有效力,适用于哪些地区。一般来说,一国法律适用于该国主权范围所及的全部领域,包括领土、领水及其底土和领空,以及作为领土延伸的本国驻外使馆、在外船舶及飞机.
4、时间效力
指法律何时生效、何时终止效力以及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时间和行为有无溯及力。
(1)生效时间.
笑悔1自法律公布之日起生效
2由该法律规定具体生效时间
3规定法律公布后符合一定条件时生效
(2)终止生效.
法律终止生效的时间法律终止生效,即法律被废止,指法律效力的消灭。它一般分为明示的废止和默示的废止两类。 明示的废止,即在新法或其他法律文件中明文规定废止旧法。
默示的废止,即在适用法律中,新法与旧法冲突时,适用新法而使旧法事实上被废止。
(3)溯及力
法律的溯及力法律溯及力,也称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如果适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没有溯及力。(法律一般以不溯既往为原则。目前各国采用的通例是“从旧兼从轻”的原则,即新法原则上不溯既往,但是新法不认为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适用新法。而在某些有关民事权利的法律中,法律有溯及力。)
以上就是整理的关于什么是法律效力的相关法律知识内容,其实就是法律对人产生约束力的相关内容和起生效的范围,通俗点可以这样举例子,例如我们签的欠条具有法律效力也就是欠条关系到法律内容的,我们都要受法律的约束。

10. 法律效应和法律效力有什么不一样

法律分析:法律效应,即是否产生法律效力。

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蕴涵的、相对于一定的对象(与范围)的作用力。法律效力即法律约束力,指人们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那样行为,必须服从。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八条 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热点内容
财政拨款属于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不征税收入 发布:2025-01-12 20:29:09 浏览:577
什么叫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 发布:2025-01-12 20:26:00 浏览:336
招商管理条例 发布:2025-01-12 20:12:39 浏览:931
王哲律师 发布:2025-01-12 20:09:00 浏览:161
一村一法律顾问责任 发布:2025-01-12 19:59:30 浏览:964
中国电影关于法律法规 发布:2025-01-12 19:18:02 浏览:681
属于商法的是什么法 发布:2025-01-12 19:00:48 浏览:595
法是以为核心内容的社会规范 发布:2025-01-12 18:49:24 浏览:975
日本第四代民事诉讼法 发布:2025-01-12 18:47:49 浏览:358
社会与法普法栏目剧远在身边二 发布:2025-01-12 18:46:50 浏览: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