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效力法律效果
① 法律效果、法律后果、法律效力分别指什么
1、法律来效果的定义非源常纠结““法律效果”实际上被用于指称由法律专业人士依据自己的专业知识所做的关于司法行为是否符合以及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法律的预设要求、是否达到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达到法律适用的应然效果的判断结果”。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司法行为(如判决、立法)等达到的社会效果是如何的。
2、法律后果是指一种具有法律意义行为所赋予的后果。例如,故意杀人这个行为的法律后果就是要承担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再比如,自书遗嘱中指定遗产由某一位继承人单独继承,这个行为的法律后果就是剥夺了其他继承人的继承权,并使得指定的继承人具有最高等级和排他性的继承权限,当然,还产生了一个隐形的法律后果就是这名继承人必须在遗产范围内承担被继承人的债务。
3、法律效力的意思很简单,就是一部法律文件(法律文书)是否有效。即法律约束力,指人们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那样行为,必须服从。
比如说,一份合同,在双方未签字之前,就是合同,没有任何效力,但双方一旦签字了,就产生法律效力。再比如一个司法解释,经公布后即产生效力,也就是约束力,而之前颁布的与之冲突的内容则自动失去法律效力。
② 法律实效和法律效力的区别
一切公证行为都产生证据上的效力。①任何法律行为和有法律意义的版文书、事实经过公证权证明,国家证明它的真实性、合法性,即产生法律上的证据效力。人民法院审理案件中,如果在收集、调查证据时涉及某项文书,而这项文书业经公证证明,即应确认其效力,可以直接采证。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公证证明的除外。②依照法律必须公证证明的法律行为,则公证证明就成为这些法律行为生效的必要条件。法律对于不同的法律行为有不同的形式要求,包括口头、书面及公证证明,取决于该法律行为所产生(或变更、消灭)的法律关系的重要性、复杂性和它对于第三者的作用。虽未为法律规定而当事人自行协议公证证明作为双方法律行为必要的形式条件之一的,这一法律行为也必须公证证明方能成立。③债权文书,如债权人和债务人对权利义务关系没有争议、并经公证证明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当债务人拒不履行时,债权人可以直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不需要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作出裁判。
③ “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是什么意思
“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意思是同等的法律效果、作用。
地方性法规高于地方政府规章,而地方政府规章和部门规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可不可以说地方性法规高于部门规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具有同等法律地位。
这是因为地方性法规是地方人大立法的而地方政府规章是地方政府制定的,所以地方性法规就高于地方政府规章。地方政府规章与部门规章具有法律效力,是因为省级政府与中央部委是平级的,所以是同等法律效力。
《立法法》还对各种规范性文件之间出现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规定了效力的裁决程序。
《立法法》第85条规定:“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裁决。”
《立法法》第86条规定:“地方性法规、规章之间不一致时,由有关机关依照下列规定的权限作出裁决:
(一)同一机关制定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时,由制定机关裁决。
(二)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三)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3)法律效力法律效果扩展阅读:
一般法与特别法、新法与旧法的效力
在一般法和特别法的效力问题方面,法理上适用的是“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在新法和旧法的效力问题方面,法理上适用的是“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
我国《立法法》根据法的效力原理和法理的原则,具体规定了一般法和特别法、新法和旧法的效力关系。《立法法》第83条规定:“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
对于由同一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优先适用特别规定而不是一般规定,是因为:一般规定是对普遍的、通常的问题进行规定的,而特别规定是对具体的特定的问题进行规定,有明确的针对性,所以当它们处于同一位阶时,当然应当优先适用特别法。
对于由同一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优先适用新的规定而不是旧的规定,是因为:当同一机关就同一问题进行了新的规定,也就意味着对旧的规定进行了修改或补充,当然应当适用新法。
④ 法律效率与法律效力有什么区别
如果不抄是错别字
那么除袭了都带法律2个字外都是区别
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或者赋予的约束力。规范性法律文件与非规范性法律文件都有一定的约束力,要求人们按照法律文件规定的那样行为。法律效力有时还指某种行为或事实在法律上的效果,即能够获得肯定性法律后果
法律效率不是标准或者通用法律概念
你问的是效率与公平中的法律效率吗?
⑤ offer的法律效力的问题
公司的offer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要约,即向应聘者发出的签订劳动合同的请求。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并已经为履行合同作了准备工作的,要约不得撤消。应聘者为了实现订立劳动合同的目的,已经辞去了原先的职务,即已经为履行劳动合同作了准备工作。这份要约公司已经不能撤消了。如果要撤消,必须承担因此给应聘者带来的损失。
2:对于收到纸质offer的应聘者,要注意offer上是否有有权人的签字或公司盖章。如果应聘者得到的只是一张简单打印的纸,可能出现无法得到认可的情况。
3:如果公司的offer没有明确入职时间,建议先与公司确认入职时间后再辞职。因为没有明确时间的offer在法律上是可撤消的。
资料拓展:
1、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或者赋予的约束力。规范性法律文件与非规范性法律文件都有一定的约束力,要求人们按照法律文件规定的那样行为。法律效力有时还指某种行为或事实在法律上的效果,即能够获得肯定性法律后果,例如一份依法成立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能够获得法律的保护。显然,规范性法律文件以及合法的行为和事实的效力是规范性法律文件所赋予的。只要国家机关依据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就当然地具有一定的效力。
2、通常,法律效力可以分为规范性法律文件和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也叫狭义的法律效力,指法律的生效范围或适用范围,即法律对什么人、什么事、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时间有约束力。本章所讲的法律效力,即狭义的法律效力。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指判决书、裁定书、逮捕证、许可证的法律效力。
3、法律对人的效力在世界各国的法律实践中先后采用过四种对人的效力的原则:
①属人主义,即法律只适用于本国公民,不论其身在国内还是国外;非本国公民即便身在该国领域也不适用。
②属地主义,法律适用于该国管辖地区内的所有人,不论是否本国公民,都受法律约束和法律保护;本国公民不在本国,则不受本国法律的约束和保护。
③保护主义,即以维护本国利益作为是否适用本国法律的依据;任何侵害本国利益的人,不论其国籍和所在地域,都要受该国法律的追究。
资料来源:网络词条法律效力
⑥ 法律效益和法律效力的区别是什么
1、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蕴涵的、相对于一定的对象(与范围)的作用力。 法律效益,指法回律的实施是否给人们或社答会带来某种有效的利益和好处,是否满足了人们或社会的某种需要或目的。
2、法律效益是指通过立法、执法、诉讼、守法过程中对法律权利资源的最优配置,除去各种成本耗费后,进而实现法律资源使用价值在质上的极优化程度和量上的极大化程度及其所得到的综合效果。
3、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蕴涵的、相对于一定的对象(与范围)的作用力。 法律效益,指法律的实施是否给人们或社会带来某种有效的利益和好处,是否满足了人们或社会的某种需要或目的。
(6)法律效力法律效果扩展阅读
(1)时间效力,指法律开始生效的时间和终止生效的时间;
(2)空间效力,指法律生效的地域(包括领海、领空),通常全国性法律适用于全国,地方性法规仅在本地区有效;
(3)对人的效力,指法律对什么人生效,如有的法律适用于全国公民,有的法律只适用于一部分公民。
⑦ 法律约束力和法律效力的区别
法律约束力和法律效力的区别就是:法律效力与约束力是包含与被包含关系,法律效力等同于法律约束力,是约束力的一种,是法律强制力保障,而约束力包括很多,比如道德、宗教等。
⑧ 有法律效应是什么意思
即是有法律效力。即法律约束力,指人们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那样行为,必须服从。
⑨ 法律效率与法律效力有什么区别
1、定义不同:
法律效益是指通过立法、执法、诉讼、守法过程中对法律权利资源的回最优配置,除去各种答成本耗费后,进而实现法律资源使用价值在质上的极优化程度和量上的极大化程度及其所得到的综合效果。用公式表示为:法律效益=法律收益-法律成本。
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或者赋予的约束力。规范性法律文件与非规范性法律文件都有一定的约束力,要求人们按照法律文件规定的那样行为。法律效力有时还指某种行为或事实在法律上的效果,即能够获得肯定性法律后果。
2、时间效力不同:
法律效益:指法律的实施给人们或社会带来某种有效的利益和好处,是否满足了人们或社会的某种需要或目的。
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或者赋予的约束力。
3、层面不同:
法律效益包括法律的外部效益和法律的内部效益。法律的外部效益具体包括法律的经济效益、政治效益、文化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法律的内部效益是指法律自身运转过程中的投入和产出的问题,具体包括立法效益、执法效益、司法效益、诉讼效益、守法效益等。
法律效力主要有时间效力(涉及法律的溯及力问题)、空间效力(法律生效的地域)、对人的效力(属人主义、属地主义、保护主义、属地为主结合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