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治理法律责任
A.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责任界定
法律主观:
《侵权责任法》第八章环境污染责任只有四条,对环境保险、环境公益诉讼等都没有涉及,与日益复杂的环境关系极不相称。但与以前有关环境污染责任的规定却有很大进步,相信其必对生活、生态环境的改善、环境污染侵权纠纷的解决发挥重大作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综合业务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涉及到环保部门、保险监管部门、保险公司、投保企业等。这就需要建立和完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做到:明确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投保主体;建立环尺雀境污染事故勘察、定损与责任认定机制;环保部门制定环境污染事故损失核算标准和相应核算指南;...如何认定环境污染侵权责任之案例分析综合业务[案例]李某从出生到2009年1月间居住在某石化炼油厂生活区。居住地东边是制造压力容器的工程队,该队主要是进行射线探伤,对容器喷漆;北边是炼油厂的生产装置;西北边是炼油厂火炬,排放出的火炬气含有害物质。
法律客观:
根据《码困茄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九条:因污染环迟察境、破坏生态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B. 浅谈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第三方运营管理谁写的
排污企业环保设施采用第三方委托运营管理模式后,是多方受益:排污企业受益、专业环保公司受益、环保部门受益、公众受益,正真做到了你好、他好、我好,大家好!主要表现如下:
(一)、环保设施所有者(排污企业)、运行单位(专业环保公司)、监督机构(环保部门)三者之间权责分明、关系明确、互相制约,独立行使权利,履行职责。
通俗的讲,排污企业出钱,专业环保公司出人,环保部门监督专业公司拿钱是否帮企业做好事。
(二)排污企业受益
1、省钱。
采用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第三方运营模式,专业化环保运营公司的管理标准是统一的,通过集约化的管理降低运行、维护成本,提高排污企业的服务质量,减少企业的人员和资金的投入。与直接运营相比,环保成本不仅没有明显提升,反而提高了设施利用效率,治污效果也会更好。
通过专业公司运营管理,可以做到:
①提高设施设备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长期来看,降低了设备成本。
②在确保达标的前提下,提高了处理所用药剂的利用率,降低了运行成本,避免了药剂的浪费与二次污染。
③在达标的前提下,相对提高了人力的利用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
④通过工艺技术改造,直接提高处理效率,节约水电、药剂、设备、人力成本。
⑤环保超标罚款成本。若出现超标,根据合同协议,排污企业不用承担全部罚款。
2、省事。
采用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第三方运营模式,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的有关人力、物力、财力、对外协调沟通等琐碎事情,转移给了专业环保公司,省事。企业从不熟悉的环境保护、污染治理中解脱出来,不再为环保不达标而焦头难额,把全部精力都放在生产经营上,扩大产品生产和销售,提高公司经济效益。
3、省心。
专业环保公司运营管理服务达到了合同要求并得到环保部门认可后,向专业公司支付服务费即可,不再担心环保达标问题
有关环保方面事情,由专业环保公司按照运营管理合同约定,直接与环保部门进行联系和处理。
4、缓解资金压力。排污企业自己经营,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的有关资金,该用时必须的立即甚至提前用,环保罚款需独立交纳。采用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第三方运营模式,由于有第三方专业环保公司的投资、运行管理和保障,从而排污企业的资金得到缓解。
5.责任分担,转移了环保风险和人力安全风险。采用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第三方运营模式,运营合同中明确界定了彼此的责任和义务,由于专业环保公司原因造成损失或影响的,根据合同协议,由专业环保公司承担。
①弱化环保风险。在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第三方污染治理的模式下,生产企业仅仅是一个污染源的生产者,他并没有向环境排放,而是交给了第三方,第三方才是法律意义上的排污者,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以前,只能处理自己的职能部门,但责任还得由排污企业承担,事情还得由企业去处理。
②降低人力风险。排污企业也不用担心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过程中的,存在的人员不够、招工难、员工工伤等责任。
③角色转换。在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第三方运营模式下,“排污企业受政府监管的被动局面将得到改变,转而与政府部门“同坐一条板凳”,共同监督第三方专业管理公司的运行和运营效果。”
6、主管部门肯定,维护企业形象。采用第三方运营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环保问题,得到政府有关部门高度肯定,强化了企业形象和声誉,维护股东利益,获得客户认同,避免了周边公众的麻烦。
7、展示企业精神。采用第三方运营模式,是公司在制度和管理上的创新,展示了企业社会责任精神,增强了企业影响力。
(三)专业环保公司受益
1、创造了经济价值。专业公司通过规模化产生利润,专业化提高效率。
整体上说,专业的环保企业在技术、设备管理、风险防控方面要比排污企业具备明显的专业化优势。如果一个环保企业负责运营的一种技术或项目有几十、几百个用户,那么在物料、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成本将更低,相对于专注于生产的企业本身而言,这种竞争力是不言而喻的。
2、创造了社会价值。环保专业公司有竞争与发展的平台,刺激了环保技术、环保企业和产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为提升技术,降低成本,专业环保公司能汇集一大批专业人士,对环境污染治理工艺技术、运作方法、管理等进行研究、研发与升级,从而增强公司自身的竞争力与生存力,进而推动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和行业的提升。
“未来环保将走专业化的道路,没有过硬的技术和装备优势的企业,可能拿不到项目,即使能拿到也不一定能做得好。同时,环保治理将走一体化的道路,即投资、运行管理、技术装备配套和日常服务等。这就要求环保企业要有较强的实力和管理能力、服务能力。”
C. 第三方检测机构该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1.民事责任。拿产品质量检验机构举例来说,《产品质量法》第五十七条专规定,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认属证机构出具的检验结果或者认证证明不实,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不实”是指出具的检验结果或者认证证明与检验、认证对象的实际情况不相符合。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结果不实,极有可能给被检验人和消费者造成损失,对此损失,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国家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认可的认证机构和由国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授权的部门认可的认证机构是独立于生产方和购买方之外的第三方认证机构。企业进行产品质量认证,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素质,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增大产品的销售量。如果认证机构出具的证明不实,会对企业的产品造成不良影响,乃至会造成损失,也会对广大消费者的利益造成损害。对被认证企业和消费者的损失,作为第三方认证机构理所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2.行政责任。检验机构、认证机构出具的检验结果或者证明不实,造成重大损失的,除承担相应赔偿责任外,相关的行政机关可撤销其检验资格、认证资格。
D. 什么是第三方治理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以下简称第三方治理)是排污者通过缴纳或按合同约定支付费用,委托环境服务公司进行污染治理的新模式。
E. 污水处理的法律规定
法律分析:《环境保护部关于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实施意见》和《国务院关于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实施意见》中有规定。
法律依据:《环境保护部关于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实施意见》 第三条 排污单位承担污染治理的主体责任,可依法委托第三方开展治理服务,依据与第三方治理单位签订的环境服务合同履行相应责任和义务。第三方治理单位应按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及合同要求,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合同约定的责任。《国务院关于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实施意见》 第八条 排污企业承担污染治理的主体责任,第三方治理企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以及排污企业的委托要求,承担约定的污染治理责任。
F. 2019年关于惠州市西枝江水系水质保护条例的解读
惠州首部地方性法规《惠州市西枝江水系水质保护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提交市人代会审议。条例引进国家环保部、水利部正在试点推行的河湖生态保护新举措“健康评估制度”成为法规创新亮点。它是指从物理形态、水文水资源、水质状况、生物状态和社会服务功能等方面查找存在问题及脊仔败其原因,提出保护、整治、修复、管理的目标和对策。
《条例》的另一个亮点是,制订了邀请公众参与重要执法行动和重大事件调查,支持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举报破坏生态、懒政行为可获得奖励等规定,最大程度地保障了公众对西枝江保护和防治污染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条例》于6月1日正式实施。那么一起来看看关于《条例》的解读吧!
治什么?上游治山下游治水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邓木林在作关于《条例》的说明时称,条例坚持“上游治山、下游治水”的理念进行制订。
“西枝江是东江第二大支流,也是我市重点经济发展区域和流域内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水源支撑,其水系水质保护对于东江水质保护和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邓木林在作说明时称,多年来,惠州市高度重视西枝江水系水质保护,认真贯彻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实施《西枝江水源水质保护管理规定》等规范性文件,水质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西枝江水系水质保护面临严峻挑战,包括上游水源涵养林区域不够广、结构不合理,污染源(如畜禽养殖污染)管控力度有待加强,水质性缺水初现端倪,生态补偿机制不够完善等,现行上位法对于西枝江水系水质保护而言,尚缺乏具有地方特色和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规定,需要通过地方立法加大保护力度、增强保护实效。
记者看到,《条例》指出其适用于惠州西枝江流域的干流、支流、湖泊、水库、渠道等地表水体和地下水体水质保护。
在惠州,西枝江流经惠东县、惠阳区、惠城区后汇入东江,流域面积4120平方公里,流域内总人口119.4万人,保护西枝江,直接保护了惠州约1/4土地和人民的生产生活安全,间接受益的人数则更广。
谁来治?流域内各级政府及16个部门
根据《条例》,西枝江水系水质保护和治理主要涉及流域内各级政府及其16个部门,并明确了它们的职责。
建立联合防治协调机制
其中,流域内各级政府要制订水质保护目标,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对本行政区域的水环境质量负责。西枝江流域县级以上政府环保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的水质保护工作实行统一监督管理,发展改革、水务、林业等15个部门负有环保监督管理职责。
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最忌多职能部门交叉管理,那将导致大家都来管,谁也管不好。《条例》对此进行了清晰规定,一是要求流域内县区以上政府应建立联合防治协调机制,协调执法和管理,督查戚槐水质保护目标完成情况和部门职责履行情况;二是上述政府内负责环保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发现了不属于本部门管辖的违法行为,要立即通报或移交管辖权部门,而交接的部门要在依法处理完毕后5个工作日内通报或向移送部门反馈。
保护和治理纳入政府部门考核范围
如何监督相关政府部门落实措施?《条例》提出,要通过考核来加强对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履行职责的监督,条例规定水质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交接断面水质达标和改善情况要纳入考核范围和内容。县级以上政府每年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报告水环境状况和水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
其中,关于区域“交接水质”条款规定,西枝江干流、主要支流跨县级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的水质应当达到省划定的水环境功能区水质控制目标。水质达标或者改善情况由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定期向社会公布。
怎么治?从严从重处罚违法行为
“为了提高上樱颤游地区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条例把流域生态保护补偿作为最重要的制度设计,规定建立生态保护补偿制度,设立生态保护补偿专项资金,对因承担生态保护责任而使经济社会发展受到限制的上游地区相关组织和个人给予适当补偿。”邓木林说。
实行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与此同时,为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还规定市政府可以发起设立或者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设立西枝江流域生态保护社会基金。
除了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和健康评估制度外,《条例》提出,从森林管护、生态公益林、饮用水水源保护、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业水污染防治、城镇水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第三方治理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而详细的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举措和要求,
比如流域内县级以上政府要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并向社会公布。在森林管护方面,提出鼓励种植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功能强、寿命长、抗性强、生长快的乡土阔叶树种,禁止种植不利于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水质保护的外来速生用材树种纯林。现有桉树等外来速生用材树种纯林,由市政府制订规划,逐步实施林分林相改造,恢复为地带性常绿阔叶林。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方面,禁止在西枝江流域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信息公开并接受公众监督
在信息公开方面,《条例》要求,西枝江水环境质量、环境监测、突发环境事件等信息要用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水质达标或者改善情况由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定期向社会公布。
另外,相关部门可邀请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参与西枝江水系水质保护重要执法行动和重大事件调查,公众可举报污染西枝江水质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以及相关部门不依法履行职责的懒政行为,并明确,部门在核查处理完举报后5个工作日内要回复举报人,并对举报人的相关信息予以保密,举报事项核查属实,应给予举报人奖励。
《条例》还鼓励有关机关和组织通过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提交书面意见、协助调查取证等方式支持有关组织依法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污染西枝江最高罚款50万元
在法律责任章节里,《条例》详细列出了监管主体、违法种植速生林、违法使用农药、第三方治理等9种法律责任,最高罚款为50万元。而监管部门对发现的环境违法行为不予查处或者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包庇,环境保护工作考核不合格、篡改、伪造或者指使篡改、伪造监测数据等七种行为,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邓木林在作说明时称,在设定法律责任时,在上位法规定的法律责任幅度内,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坚持从严从重处罚。同时,充分考虑违法的具体情形和执法实际,明确执法主体及其权限,适当区分不同违法情形,缩小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幅度,量化处罚标准,确保法律责任设置的合法性、科学性。
G. 如何深入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制度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了《关于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我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领域第一个国家层面的法规性文件。该《意见》的出台,是我国创新市场机制深入推进环保工作的重要突破,为我国推进第三方治理探索提供了指引和规范,提高了污染减排的灵活性和效率水平,将会对激发社会资本进入环境污染治理市场的积极性,健全国家环境治理体系产生积极影响。
分类实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建立和完善,原有的环保设施建设、运营和管理方式全由排污者承担的管理模式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弊端,一方面由于受自身规模、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工业企业自身承担建设污染治理设施难度较大,运行效率低下,严重影响污染治理效果,另一方面,排污违法成本偏低导致污染设施常处于半开半关状态,给监督管理增加了难度,工业污染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正是反映了这一新形势下的战略需求。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以第三方治理为突破口,把市场机制引入环境污染治理领域,推行治污集约化、产权多元化、运营市场化,把排污者的直接责任转化为间接的经济责任,把污染治理交给专业化的环境服务公司来完成。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要重点推动典型行业、大型工业企业和工业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先试点,后重点,逐步推进,加快环保服务业的发展,在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体系建设中建议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市场化运作与政府引导推动相结合,坚持强化排污者治污主体责任与治污者具体治污责任和连带责任相结合,坚持强化约束机制与完善政策引导相结合,坚持市场培育和规范管理相结合。
污染第三方治理有不同的类别,在管理中要注意这种差异性。根据环境服务企业是否拥有治污设施的产权,可将污染第三方治理进行分类为“委托治理服务”模式和“托管运营服务”模式,前者是是面向新改建项目的覆盖工程设计、采购、安装、运营全过程,环境服务企业全部或部分拥有治污设施产权,后者是是针对现有治污装置、设施,环境服务企业不拥有产权,只接受排污企业托管,负责其治污设施运营管理。根据合作模式不同可以分为“企企合作”模式和“政企合作”模式,前者是环境服务企业与排污企业合作治理排污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后者是政府与环境服务企业间的合作,进行污水、垃圾处理等本由政府承担的市政基础治污项目。
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需要重点考虑的几个问题
理清第三方治理模式与PPP模式的关系。《意见》指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重点领域是环境公共设施、工业园区等,对于环境公共设施(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采取特许经营、委托运营等方式,对工业园区等工业集聚区引入“环境诊断、生态设计、清洁生产审核和技术改造”等全过程的环境服务,电力、钢铁等行业和中小企业鼓励采用环境绩效合同服务等方式,责令限制生产、停产整治且拒不自行治理企业强制要求委托环境服务公司进行污染治理。由此可见,环境污染治理领域界定范围不仅较为宽泛,而且涵盖了部分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领域。因此,在中央与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法规政策文件、推进试点工作中,需要兼顾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与PPP模式的关系,避免前后矛盾,做好二者的衔接工作。
界定清楚排污企业与环境服务企业责任。《意见》指出要明确相关方责任。我国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明确了排污企业仍是环境治理的责任主体。据此,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的引入并不意味着排污企业治污责任的转移,而是在合同约定的情况下,排污企业履行污染物排放(约定的污染物种类和强度,可以是特定时间段内稳定的污染物达标排放,也可以是特定污染物排放削减目标值)以及监督管理环境服务企业的责任。
强化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监管能力。政府需要强化第三方治理的监管能力建设,一是建议考虑制定明确的管理制度及实施细则,明晰排污企业和环境服务企业间的相关权责,为监管污染物排放提供完整、有效的制度保障。二是建议政府积极联合公众、NGO、项目投资者等各利益相关方,着力建立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社会共治机制。
解决好第三方治理融资难问题。为营造有利于第三方治理推进的市场和政策环境,《意见》提出四项配套环境经济政策利好环境服务企业:完善价格和收费政策、加大财税支撑力度、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发展环保资本市场。可以考虑设立环保产业发展专项基金,资金来源以中央财政引导性资金为主,构建多元化社会融资渠道,充分调动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积极性,实现滚动增值、多方参与、资金放大、持续高效。采用低息贷款、融资担保、股权投资、补助补贴等方式,重点支持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PPP、采购环境服务项目等。
着手编制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技术指南。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涉及多个领域和行业,在实际推行过程中,由于存在技术缺位问题,影响这一先进治理模式优势的发挥。建议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加快推进在有条件的浙江、上海等地,在电力、化工等重点行业部门,在企业、园区等不同层次上开展试点工作,总结成功经验和做法,分领域、分行业研究出台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模式推行的技术指南、导则和规范。
H.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责任界定
一、排污单位应当承担企业主体责任“谁污染谁治理,谁开发谁养护。”在生产和其他活动中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承担治理污染、恢复生态环境的责任。20世纪70年代初,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了“污染者负担”原则,通过法律的强制性和规范性明确污染和破坏环境资源的受益者的责任,使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将追求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与保护环境资源相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六条规定:“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环境保护部关于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实施意见》(环规财函〔2017〕172号)亦作出了“排污单位承担污染治理的主体责任”的规定。不论是从环境资源法的价值目标分析,还是从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阐释,排污主体对根据自己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排污行为及产生的排污后果承担环境资源法上的责任,均是自愿公平原则在环境资源保护领域的充分体现。
二、明晰双层法律关系
在本案中,排污单位与第三方污染防治运维公司签订了固废管理合同,将固废管理委托第三方运维公司实施。其中存在两层法律关系。第一层法律关系是行政法律关系,即排污单位承担企业主体责任,生态环境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对其未履行行政法上的义务的行为即未建立固废台账的行为给予行政法律制裁,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罚决定。第二差饥坦层法律关系是民事法律关系。本案中第三方运维公司“未建立固废台账资料”,根据委托合同中“第三方运维单位应当履行合同义务却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排污单位有权依照合同约定要求第三方承担违约责任,即就其缴纳的罚款向第三方追偿。
一般情况下,在企业与第三方污染防治运维单位的法律责任认定过程中,一要明确企业主体责任,二要明晰法律路径中的双层法律关系。
三、污染源自动监控第三方运维企业存在重大过错,应当追究相应的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
《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现场监督检查办法》第二十条规定,排污单位或者运营单位违反技术规范的要求,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造成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不能正常运行,或者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的操作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七十条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六条第(二)项之规定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六条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行为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企业和第三方环境监测运维单位如果存在实施或者参与实施篡改、伪造自动监测数据、干扰自动监测设施、破坏环境质量监测系统等行为将导致其负刑事责任的后果。上述法律条文不但规定了客观方面,更明确了主观方面,“伪造”“弄虚作假虚桐”“干扰”“破坏”等加深了运维第三方侵犯法益的严重程度,此类行为不仅破坏力大,而且有显著的主观恶性。如果污染源自动监控第三方运维企业在履行委托合同的过程中实施重大违法行为,主肢空观上存在破坏生态环境的故意,根据罪刑相适应原则,追究与其行为后果、主观恶性相适应的刑事责任。
I. 民事纠纷第三方有什么责任
法律分析:在签订合同时,往往可能并不只有双方当事人还涉及到第三方,如果有第三方出场造成整个民事行为中有违约责任的,到时候对于责任的分配就需要第三人参与。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九十三条 当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违约的,应当依法向对方承担违约责任。当事人一方和第三人之间的纠纷,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约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