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经济法律责任的承担原则是

经济法律责任的承担原则是

发布时间: 2023-09-17 10:31:25

Ⅰ 什么是经济责制实行经济责任制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经济责任制指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它是一种责、权、利相结合,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

中国股份制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是按照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将公司、企业生产经营计划总指标加以分解,层层落实到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及职工个人的经营管理制度。

责,是指公司企业内部各单位和个人承担的经济责任以及由此所担负的生产工作责任。主要包括计划规定的生产任务和履行经济合同承担的经济责任。使用各项资金承担的经济责任,对生产经营成果承担的经济责任等。实行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的公司、企业的每个岗位,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的生产工作责任及经济责任都应有明确规定。

权,是指企业内部各单位和个人根据其承担的经济责任相应享有的经济权力以及由此而在生产工作中所享有的自主决策权力。主要包括:一定的生产计划权、资金使用权、物资支配权以及人事管理权等。实行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的公司企业内部各单位和个人享有的各种权力,不但应与其承担的责任相适应,而且应具体通过他的生产工作岗位来行使。其权力范围和大小也应由其工作岗位的性质来决定。

利,是指企业内部各单位和个人根据其承担的经济责任以及生产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取得的经济效果所获得的经济利益。实行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的公司企业内部各单位和个人所得到的经济利益的形式一般有两种,即工资和奖金,其主要形式是奖金。工资奖金都是按劳分配的具体实现形式。

(一)经济责任制是经济法的核心部门制度
现代国家日益趋向于混合经济、后现代主义、经济自由和经济民主化和合作主义,这使得国家法律模式越来越趋向于公私混合型,越来越注重对组织的协调与促进,注重对组织内部行为的管理与钳制,经济责任制正是在政府职能转变的前提下,成为政府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在公有国家内,经济责任制与国家所有权紧密融合,使得其以法律的形式来实现,公有国家的特性使得其法律不断地对组织加以宏观和微观的调控管理,经济责任制正是在这一前提下与经济法完全融为一体。经济责任制本身是在经济法的理论、原则和价值观上建立起来的,它在公有社会内部,以制度的建设,实现了经济法的理念,它是公有社会中经济法的核心制度。

之所以说经济责任制是经济法的核心制度,是由于:
第一,经济责任制是经济法上责权利相统一原则的具体制度体现。责权利相统一作为经济法上的核心原则,强调经济法律行为的合法性、受国家强制力的评价性,强调责任的重要性。各经济法主体对国家、对社会都负有义务(责任),必须首先尽责,责字当先。这一原则能够集中反映市场经济对法律的要求,能够全面体现国家的经济政策,它明确解释了经济法的本质,使之与民法行政法等法律部门区别开来,使经济法成为一个有着显著独立标志的法律部门。

经济责任制作为经济法的核心制度,作为经济法的责权利相统一原则的具体体现,它不仅仅是描述性的,从根本上而言,经济责任制的所有法律规范都要基于原则性法律规范来建立。当下级法律规范同上级法律规范相冲突时,应当遵循上级法律规范。

不可否认,经济法在其产生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源头,在私有国家内部,经济法出现的根本动机是维护公平竞争,保持自由的市场制度,限制垄断对于经济的消极影响,无论是美国的“谢尔曼法”还是德国的限制卡特尔法律规范的出现,其目的都是在于实现公平、自由的市场竞争;在公有国家内部,经济法出现的动机则是实现经济管理的有序化,实现国民经济管理的科学化。尽管,一度在私有国家内,凯恩斯主义主张的国家干预使得经济法能动的实现国民经济管理有序化,但是事实证明,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基础条件,对于任何一种经济制度都是不可缺少的。从“战时经济法”、“统制经济法”到“复兴经济法”的发展,直至近日世界的经济合作主义,平衡协调的经济法的出现,市场制度对于国家和法律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经济责任制无论是在公有还是私有社会,都是以市场为基础的。在私有国家内部,经济法的核心原则体现为维护公平竞争原则。而在公有国家,由于国家所有权的发达,使得责权利相统一原则成为经济法律制度的核心原则,因而经济责任制作为这一原则的体现,成为公有国家经济法的核心制度。

可以说,经济法的不同源头使得经济法在不同经济制度下体现出不同的侧重点,从而使得经济法的核心制度有所不同。但是在公有国家内,强调经济责任制是经济法的核心制度,并不突出经济法的国家干预性,而恰恰相反,我们认为,将经济责任制作为经济法的核心制度,正是通过对政府的经济管理行为纳入法制轨道,实现对公有组织的有效约束,使之与市场经济相融合,实现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公平和自由的竞争。因而,在公有社会中,经济责任制同维护公平竞争法律制度之间是相互促进和相互联系的,通过在具体法律部门上的促进,使得经济法的两大原则并行不悖,共同实现经济法作为市场基本法的使命。

第二,经济责任制是与现代法律的发展趋势相一致的,是与经济法的出现及其调整对象紧密吻合的,它从根本上反映了经济法的精髓所在。

传统理念中的法律,实质上是在国家(政府)--私人之间的二元世界中建立起来的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的"欧几里德式"的演绎体系。公法与私法的分野极为清楚,从罗马法以来,由私法中发展出来的近代法律体系,试图采用"类科学"性质的法律体系来完成对社会事实的诠释,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随着企业组织规模的扩大,组织越来越成为在国家和个人之间异化物,组织的发展迫使国家和个人的传统权利受到限制,组织对于个人的权利实现了限制,对于国家则越来越具有对话的能力[24]。组织的发展显然突破了传统法律的公-私的二元结构,打破了传统法律部门的结构,法律体系内部的“公法私法化”和“私法公法化”就是这一趋势的典型表现。

组织的扩大使得经济法的出现成为必然,国家对于组织的态度,从限制和管制发展到今天的合作和引导,更为重要的是,组织的发展直接推动了组织管理的发展,使得传统法律中的以个体为基础,实现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调整的法律制度不得不转向以前从未涉足的组织内部法律关系的调整上。国家的角色的分离,政府对于经济效益的追求,经济管理的必要性和科学化的要求,使得经济法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经济法的根本任务是保证经济民主与促进竞争,其精髓在于对国家管理和参与经济的有序化控制,规范政府经济行为,防止滥用职权”。经济法的视野也在不断的扩大,经济法一开始是作为对组织的钳制的手段出现的,随着人的认识和社会、经济生活和法律制度的发展,使得经济法对于国家这个最大组织的行为进行调整。可见,理解组织的发展,是理解经济法的关键。

组织的出现是与经济的发展,与专业化、分工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本世纪以来,组织出现了更为复杂的变化,即专业化和分工的进一步加强和组织一体化的出现,这以貌似矛盾的两个趋势,正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专业化和分工提高了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而组织一体化则节约了市场上的交易成本。这两个趋势实质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分工和专业化的趋势,使得人的角色化和职业化更为突出;而组织的一体化使得其组织管理更为复杂,现代管理学从它产生至今已经经历的两次革命就典型的说明了这一点。经济责任制是同这两个趋势紧密相连的。分工和专业化使得经济责任制越来越强调责任的角色化,它实质上意味着将法律责任概念逐步实现积极化,依据不同职位和不同角色来确定职责,是法律对社会生活发展的一个回应。而组织的一体化则使得对组织管理关系的调整不仅仅局限于独立的法律主体内部,组织一体化、关联公司、集团公司、联营企业和跨国企业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使得单纯依赖于法人制度来确定组织这一原则力不从心,对这些组织体的法律调整,经济责任制的出现就是必然的。而经济责任制对这些组织的调整,正是在经济法的理念下完成的。

应当认识到,分工与专业化和组织一体化的进程,是合而为一的,任何对其偏颇的理解都是对现代经济生活的一种片面的理解,由此出发,市场同政府、组织之间的关系也是密不可分的,经济责任制正是在这意义上,是以市场为基础而不是排斥和不兼容的。

公有制国家出现,一开始就注意到了组织的这一特性,它没有采取私有社会那种将组织的发展与扩大视为洪水猛兽,对之采取一种又恨又爱的态度,而是自然的将其纳入了国家所有权的范围,因而经济法基于它对组织管理关系的调整,自然而然的形成了相应的法律制度对其加以调控,由此使得经济责任制得到了发展,并成为经济法的核心部门法律制度。

第三,经济责任制是克服激励困境的重要途径,是提高管理水平的必要手段,因而它在经济法的组织管理关系的调整中居于核心地位,由此决定了它在经济法中的地位。

经济责任制以组织管理关系作为主要调整对象,在公有组织内部以及公有组织之间实行经济管理,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激励手段的完善和发展。激励在广义上与管理是一致的,它是通过一定机制来对人的行为加以引导,良好的激励对于任何一种经济体制都是不可缺少的,“激励因素无所不在,承认它也罢,不承认它也罢,它总是在无声无息地影响着经济系统的运转”。对于既定经济制度而言,自觉的避免和消除不利的激励因素,采取和创制有效的奖惩制度,对于经济效益以及经济个体热情和积极性、创造性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激励问题的出现,从根本上来说是与个人主义相联系的,它是由于个人对于私人目标或利益追求所导致的。因而,在公有国家出现之后,经济个体经济利益与经济目标的冲突往往使得组织利益与目标得不到实现,因而通过一定的激励机制来实现对经济个体行为的引导,就是公有国家经济生活中所要面临的首要问题。激励与管理的统一性,使得经济责任制在公有国家的经济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

对于激励,我们认为,有必要在更为广泛的意义上来理解,激励的提出和研究,往往局限于管理学和经济学中,因而经济激励往往局限于竞争性组织之中,我们认为,经济激励从根本上而言,是与组织和管理相连的,因而对于政府的经济管理而言,经济激励同样是极为必要的。对于我国这个行政属性极强,政府的经济管理无从约束的国家而言,通过有效经济激励来实现对政府行为及其成员行为的引导不仅有重要的意义,更是进一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良性制度变迁的必备条件。

公有国家存在着激励困境,它是指在国家所有权的实现方式中,国家所有权的自益性权利和共益性权利不相兼容,它实质上表现为竞争性组织的独立性问题,即国家实现其共益权目标,则对竞争性组织的钳制加强,反之,若实现其自益性权利,则势必应当放松对竞争性组织的约束,而竞争性组织的管理往往类似于官僚层级组织,因而,经济效益无从体现,竞争性组织往往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势必是对国家所有权中自益权的侵蚀,使得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目标无从实现,同时导致资产的流失。这就意味着,国家作为所有者和经济管理者的自益性权利和共益性权利在通过单一行政约束机制实现国家所有权方式中存在反比关系,以相互牺牲为代价。在宏观上,则形成“国有企业资金陷阱”,它又表现为政府、银行和企业三者连带关系的恶化,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因而,使得经济改革仅仅是一种增量式改革。激励困境,实质上是理解公有国家的种种弊端,以及经济制度变迁特性,和国有企业的“软预算约束”的关键所在。其根源在于政府经济管理行为方式不合理,没有相应的制度建设来实现对经济管理行为的有效约束,没有相应的分权式资源配置方式作基础,这两个基础条件的缺乏,使得公有国家激励制度不能实现对经济生活的有效调整。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中所出现的“一统就死,一放就乱”,国有企业独立经营权的难以实现,国家不得不采取“粗放式增长”、“通货膨胀式增长”等等现象,其根源也就不难理解了。

(二)经济责任制同各经济法法律部门的关系
作为经济法的核心法律制度,经济责任制同其他经济法律部门之间是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可以说,经济法的每一个法律部门及其下属的法律规范,都包含有一定的经济责任制法律规范或其因素。

第一,经济责任制同国家所有权之间的关系。国家所有权实现方式从根本上而言,是经济责任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凡涉及国有资产的投资经营,无论是既有的全民所有制企业及其改革,还是依法掌握特定国有资产的机构,企业与其它主体合资经营公司企业,都离不开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制度”。同时,在国家所有权制度内部,国有资产的经营形式等法律规范就是经济责任制的内容,“所谓资产经营形式,是指用以落实企业法的规定,具体规范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保障双方权益的企业经营国有资产的责任制形式”。国家所有权的管理和实现要依赖于经济责任制,国家所有权作为一种特殊的财产权,它不能在法律仅仅保护其对于财产的“支配权”的基础上自己实现组织管理关系安排,因而它必然依赖于经济责任制对于组织管理关系的调整。因此,国家所有权制度成为经济法的法律部门也是必然的。

国家所有权制度同经济责任制是不可分离的,任何离开经济责任制的国家所有权必将出现种种官僚主义、内部人控制等等弊端。权力腐蚀人,绝对的权力绝对的腐蚀人,在国家所有权制度内,由于国家作为一个拟制体,它在现代国家必然依赖于科层制度(官僚制度)来实现,因而,无论是对于代表所有权的政府,还是享有经营权的竞争性主体,都具有追求自我利益的趋势,因而,要实现国家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和社会利益的最大化,必然要对这些组织加以约束。经济责任制将责任放在第一位,强调法律上受强制的义务。因此,国家所有权与经济责任制是相辅相成的,是表里的关系。

第二,经济责任制与经济管理制度的关系。经济管理制度是经济法的重要制度,在政府已经日益参与经济调控和直接经营的今天,试图恢复纯粹的自由主义是不可能的,现代各国均采取了“混合经济”。国家采取主动式的经济管理也是经济法的根本所在,而国家一旦采取了主动介入的态度,就不可能回头。因而,经济管理是国家经济管理职能的具体体现。政府经济管理的理论依据在于“市场失灵”,但是,政府参与经济管理,并不意味着它必然能够将经济管理好,同时,政府的经济管理并不能代替市场对资源的基础性配置作用,政府同市场应当是互补的。政府官僚机构的特性,决定了它不能自然而然的以经济效益作为经济管理的目标。

应当看到,经济法中的经济管理法律制度,其中有关经济管理法律责任的法律规范,构成了经济责任制中一般经济责任制的内容,我国的既有法制中,这部分的规范往往是通过行政法来实现的,因而,在经济改革不断深入的同时,经济责任制的确定是经济管理法律制度完善的方向。

Ⅱ 承担法律责任的原则,主要包括哪四种

在我国,承担法律责任的原则主要有合法性原则、公正性原则、合理性原则专、及时性原则、不可避属免性原则。

承担法律责任的原则,通俗的将称为归责原则。不同的法律关系归责原则不同;刑事责任需按照罪刑法定规则;行政法的归责原则为过错原则;民法的归责原则有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公平责任、严格责任都属于归责原则。

(2)经济法律责任的承担原则是扩展阅读:

在法律上有明确具体的规定;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执行,由国家授权的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实施法律制裁,其他组织和个人无权行使此项权力。

法律责任分为:刑事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经济法律责任、违宪法律责任。追究法律责任的原则包括:个人负责,不株连原则;重在教育原则;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原则。

Ⅲ 经济法责任的归责原则

1.经济法责任的归责基础 归责原则是指追究相关违法主体的法律责任的一般准则。在深入探讨经济法归责原则之前,有必要对归责原则的先置概念——归责基础进行深入研究。归责基础又称归责原因,是指为什么对相关的违法主体可以...
2.经济法责任归责原则的历史演变 归责原则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主观到客观,从结果论到行为论的过程。一般来说,经济法责任的归责原则也经历...
3.经济法的归责原则 民事责任、行政责任侧重于过错责任,在特殊情况下也适用无过错责任;经济法...

Ⅳ 经济法律责任的承担经济法律责任的条件和依据

(一)承担经济法律责任的一般条件
1.主体必须有经济违法行为存在。经济违法行为不仅是产生经济法律责任的前提,而且也是承担经济法律责任的必备条件。经济法主体的违法行为既包括违反法定经济义务的行为,如偷税、抗税、骗税、生产伪劣产品、销售侵权产品等,也包括不正确地行使权利的行为,如错误吊销营业执照、超额罚款、擅自审批、擅自减免税款等;既包括作为的违法行为,如私设金融机构、诈骗贷款等,又包括不作为的经济违法行为,如偷税、玩忽职守等。
2.主体的违法行为必须给国家、社会或个人造成损害事实。经济法律责任既是一种经济责任,又是一种社会责任。因为主体的经济违法行为给国家、社会或个人造成的损害,既包括经济的,也包括人身的;既包括有形的,也包括无形的;既包括现实的,也包括潜在的;既包括对国家和社会的,也包括对个人的。因此经济法律责任从本质上讲具有经济性,但从实现方式来看未必都具有经济性。
3.主体的经济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主体要承担经济法律责任,不仅要有经济违法行为和损害事实,而且要求经济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必须具有内在的、必然的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无论是管理、调控主体,还是管理和调控的受体其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无关,或者说违法行为仅仅是损害事实产生的外部的、偶然的条件,一般就不应要求经济法主体承担经济法律责任。
4.主体在主观上必须具有故意或者过失。主体承担经济法律责任,不仅要具备客观方面的条件,还必须同时具备主观方面的条件,即要具备法定的故意或者过失的主观因素。所谓故意是指主体对其经济违法行为具备明知的认识因素和希望或者放任的意志因素。所谓过失是指主体对其经济违法行为是当知而因疏忽大意未知或已知但轻信能避免的心理态度。当然也有个别的经济违法行为,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但这是特殊原则,并以法定为限。如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经济管理职权过程中,侵犯相对主体的经济权利时,应承担经济法律责任,而不论其主观上有无过错及其内容。
(二)承担经济法律责任的依据
1.事实依据。承担经济法律责任的事实依据,是指经济违法主体实施的具体的、特定的经济危害行为。首先,这种行为是客观存在的,而不仅仅是经济法主体的某些意愿、想法或者倾向,它必须具有客观性、外在性;其次,这种行为又是特定的、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概括的,它必须具有特定性、针对性。行为人实施的每一种经济行为都必须是特定领域内的具体经济行为,不可能存在超越具体经济行为之上的一般经济行为和抽象经济行为,对于后者不能对其予以经济惩罚;再次,这种行为从政治上、法律上、道德上都是应当予以否定评价的,而不是值得提倡、称赞、鼓励的,它必须具有消极性、否定性;最后,这种行为是在经济法主体的自由意志支配之下所外化出来的,它必须具有能动性、反映性。马克思指出:“如果不谈谈所谓自由意志、人的责任、必然和自由的关系等问题,就不能很好地探讨道德和法的问题。”
2.法律依据。承担经济法律责任不仅要求具有事实根据,而且要求具有法律依据,也即是说,经济法律责任不仅是事实责任,而且是法定责任,非法定的经济责任,不能成为经济法律责任,更不能依据经济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行为人予以惩罚。
承担经济法律责任的法律依据就是经济法律、法规对各种经济法律责任的明文规定。大多数的经济法律、法规中都有专章或专节规定“法律责任”或“罚则”,在无专章或专节规定的法律、法规中,也大多包含有“法律责任”或“罚则”的条款。这些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对实施违法行为的主体即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予以明确规定;二是对主体实施的违法行为的性质、种类、情节、程度、后果等予以明确规定;三是对违法行为人实施惩罚的国家机关予以明文规定;四是对违法主体应承担的具体惩罚措施予以明文规定。
(三)经济法律责任的承担条件和承担依据的关系
从总体上讲,经济法律责任的承担条件和承担依据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经济法律责任的承担条件是从行为、后果、因果关系、事实、法律、主观、客观等多方面、多角度、多因素来揭示经济法律责任的承担因素,这些条件是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的。经济法律责任的承担依据则是从事实或法律的某一方面来揭示经济法律责任的承担原因。而这些事实或者法律往往是承担条件中最关键性的因素,或者说是根本性条件。因此,不能把经济法律责任的承担条件和承担依据完全对立起来。

Ⅳ 经济法的三大原则是什么

经济法的三大原则是什么

经济法三大原则包括社会本位原则、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一、社会本位原则

社会本位原则之所以能够成为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是由经济法的本质属性决定的。经济法把社会本位作御丛正为自己的调整原则,就表明经济法在对产业调节、固定资产投资、货币发行、价格水平、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产品质量控制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关系进行调整时都必须以社会利益为本位。与此同时,任何市场主体,在进行市场行为时都不能一味地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忽视对社会公共利益的关注,否则,也是对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背离。

二、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原则

(一)公平原则

经济法上的公平,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主体地位平等。主体地位平等是经济公平的前提条件,无主体地位的平等就无公平可言。

2、交易机会均等。交易机会均等是经济公平的基本内容。它一方面要求经济法所提供的交易机会必须向所有经济法主体开放,另一方面要求经济法不得为某一或某些主体提供独占市场的机会。

3、权利义务对等。权利义务对等是经济公平的核心内容。经济公平要求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对等是权利和义务在数量上等值性的必然要求。

(二)效率原则

同公平原则一样,效率原则也是经济法的重要原则。这是因为任何一个公平、自由、正义、有序的社会也必然是一个高效的社会。没有效率的社会无论如何也算镇悔不上一个理想的社会。

作为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公平效率,既有相互促进的一面,又有相互矛盾的一面。只要效率而不要公平,最终会降低效率;只要公平而不要效率,这种公平也很难维持长久。

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反映了当代人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生存环境和发展的反思,表达了当代人的一种发展观,也反映了当代人的超前意识和忧患意识,以及当代人的社会责任感。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的构成:

1。资源优化配置原则

2。国家适度干预原则

3。社会本位原则

4。经济民主原则

5。经济公平原则

6。经济效益原则

7。可持续发展原则

补钾三大原则是什么

1见尿补钾,仅是禁食者,一般每天给予生理需要量氯化钾2~3克即可;严重缺钾者(血清钾多2<2mmol/L),每日补氯化钾总量不宜超过6~8g,但严重腹泻,急性肾衰竭多尿期等特殊情况例外.
2补钾浓度:不宜超过40mmol/L(氯化钾3g/l);应稀释后经静脉滴注,禁止直接静脉推注,以免血钾突然升高,导致心脏停搏.
3补钾速度:不宜超过20~40mmol/h.成人静脉滴注速度不超过80滴/min.

中国近代民法的三大原则是什么

所有权神圣不可侵犯、契约自由和过失责任,是近代大陆民法的三大原则。它们代表了19世纪民法的特征,贯彻在这一时期制定的各民法典之中。

男人的三大原则是什么?

喝酒以不喝醉了为原则。 醉了以不能失身为原则。 失身以不能拍照为原则。 拍了照以不能存电脑里为原则。 电脑坏了以不修理为原则。

会计法的三大原则是什么?求大神帮助

1.合法性原则 2.真实性原则 3.单位负责人负责原则 4.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 5.统一性原则
希望采纳

民法的六大原则是什么

民法总则六大原则包括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绿色原则和公序良俗原则。具体内容如下:

具体介绍

1、平等原则

平等原则主要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在民法中的体现,一层含义是平等保护所有民事主体的合法民郑姿事权益。

2、自愿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意思自治是现代民法的“三大基石”之一。

3、公平原则

所谓公平就是以利益的均衡作为价值判断标准以调整民事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通过利益均衡配置民事主体的权利义务,公平正义是对民事司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4、诚信原则

诚实守信是市场活动的基本准则,是保障交易秩序的重要法律原则,它和公平原则一样,既是法律原则,又是一种重要的道德规范,它要求全部民事主体诚实不欺,讲究信用,以善意的方式行使权利。

5、绿色原则

这是民法总则新确定的一项法律原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创举,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这项原则既传承了天地人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文化理念,又体现了新的发展思想,有利于缓解我国不断增长的人口与资源生态的矛盾。

6、公序良俗原则

公序良俗是由“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两个慨念构成的,要求民事主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遵循社会主体成员所普遍认可的道德准则。这项原则还有一种含义,凡违反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无效的。

如何更好地发挥这些基本原则的统领作用?

1、民法基本原则的规定,不仅是为了规范当事人自身行为,更是为了规范民事活动的立法、行政执法、法院及其他机构的司法行为。

2、在立法层面,民法总则中规定的这些基本原则不仅对总则中的全部法律制度发挥统领作用,而且对整个民法典中的法律制度发挥统领作用,甚至还要对包括商事法、知识产权法、社会性立法和很多涉及民事权利的法律发挥统领作用。

3、这些基本原则对于各种下位法的制定应当发挥指导甚至是制约的作用。例如,在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地方立法机构制定的地方法规涉及民事活动规范的时候,都应注意遵守这些原则。

5、可以说,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为规范民事活动制定的其他法律,其效力次于像民法典这样的法律的时候,同样也要遵守这些基本原则,使得下位法符合上位法的要求。

火灾自救的三大原则是什么

“三要”主要是指:(1)要熟悉自己住所的环境;(2)要遇事保持沉着冷静:(3)要警惕烟毒的侵害。平日里要多注意观察,对住所的楼梯、通道、大门、紧急疏散出口等了如指掌,对有没有平台、天窗、临时避难层(间)胸中有数,要让全家人特别是孩子了解门锁结构,知道如何开关窗,提醒孩子在紧急情况下,可以用椅子或其他坚硬的物品砸碎窗户上的玻璃。面对大火,一定要保持沉着和冷静,采取果断措施。保护自身和别人的安全,将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在开门前要先摸摸门,如果门发热或烟雾已从门缝中渗透进来,就不能开门:即使门不热,也只能小心地打开一点点并迅速通过,随后立即将门重新关上。火灾中最大的杀手是有毒烟雾,专家建议,用湿毛巾将鼻子和嘴捂住,尽快撤离火场;如果火势过大过猛,出口通道已经被浓烟堵住,日没有其他线路可走,可用湿棉被做掩护,贴近地面,匍匐通过浓烟密布的走廊或房间。
“三救”主要是指:(1)选择逃生通道“自救”;(2)结绳下滑“自救”;(3)向外界“求救”。发生火灾时,利用烟气不浓或大火尚未烧着的楼梯,疏散通道、敞开式楼梯逃生是最理想的选择;在遇到过道或楼梯已经被大火或有毒烟雾封锁后,应及时利用绳子(或把窗市、床单撕扯成较粗的长条结成的长带子),将其牢牢系在自来水管或暖气管等能负载体重的物体上,另一端从窗口下垂至地面或较低楼层的阳台上,然后沿绳子下滑,逃离火场。倘若被大火封锁在楼内,要迅速关闭通向火区的门窗,并向门窗浇水,以减缓火势的蔓延;并及时通过窗户向下面呼喊、招手、打亮手电简、抛掷物品等,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消防人员到来。
“三不”主要是指:(1)不乘坐普通电梯;(2)不要轻易跳楼;(3)不要贪恋财物。发生火灾后,拉闸停电、火将电线烧断都非常普遍,乘坐普通电梯,无疑将自己困在“囚笼”内;跳楼求生的风险极大,不可轻取,即使要出此下策,也要先向楼下抛掷棉被或床垫,以减少受伤的可能性,然后双手抓住窗沿,身体下垂,双脚落地跳下;火灾10分钟后便进入猛烈阶段,遇到火灾,必须迅速疏散逃生,千万不可为贪恋财物,寻找物品而耽误逃生时间。

定置管理三大原则是什么

定置管理是5S管理的第2个S整顿的实施方法,起源于日本企业;
定置管理是根据物流运动的规律性,按照人的生理、心理、效率、安全的需求,对生产现场中的人、物、场所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地分析研究,使之达到最佳结合状态的一门科学管理方法。定置管理是整顿环节的重要管理工具。
一、定置管理目的
合理、充分地利用空间和场地。
二、定置管理要点
1、三定原则:定位置、定数量、定区域;
2、设置管理看板;
3、画线标识;
4、经常检查定置管理状态,发现不合格处立即纠正。
三、定置管理“三定”原则
1、定位置:
规定物品堆放、工具放置、通道、班组(个人)工作场地位置。
2、定数量:
对各区域堆放物品、设备、工具的数量加以限制。
3、定区域:
对产品堆放区可具体划分为合格品区、不合格品区、待检区等。

Ⅵ 简述经济法责任的归责原则和构成要素

在我国,法律责任的归责原则主要有责任法定原则、责任相称原则、因果联系原则。
【法律依据】《刑法》第三条: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经济法的内容是指经济法主体在具体的经济活动中所享有的经济权利和承担的经济义务。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经济法律关系的核心,离开了经济法的内容,经济法的主体的存在就毫无价值,离开了经济法的内容,经济法的客体也就存在依据和衡量标准。
经济权利,是指经济法主体在经济活动中依法可以作出一定的经济行为或者不作出一定的经济行为和要求其他经济法主体作出一定经济行为或者不作出一定经济行为的资格或者能力。经济义务,是指经济法主体在经济活动中必须作出一定的经济行为或者不作出一定的经济行为的责任。

热点内容
司法拍卖的房屋 发布:2025-01-11 00:48:51 浏览:720
婚姻法附司法解释 发布:2025-01-11 00:47:28 浏览:673
代遗嘱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1-11 00:36:43 浏览:547
持续性履行的合同终止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1 00:13:24 浏览:784
法律法规和客户要求管理程序 发布:2025-01-10 23:55:20 浏览:847
法律硕士如何调剂 发布:2025-01-10 21:39:50 浏览:616
助产假劳动法 发布:2025-01-10 21:31:58 浏览:223
律师私章样式 发布:2025-01-10 21:12:08 浏览:845
行政法学第19章在线测试 发布:2025-01-10 20:54:56 浏览:363
道德经全文pdf 发布:2025-01-10 20:19:12 浏览: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