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常用法律知识400问

常用法律知识400问

发布时间: 2024-01-01 08:08:15

A. 法律保护知识的调查问卷题目(2)

Q11:您认为什么是大事?

我自己的事儿就是天大的事儿。

国家的事儿才是真正的大事儿。

这都不是事儿

Q12:在公交车上,你有让座的习惯吗?

我经常给有需要的人让座。

我也特别累,为什么要给他人让座呢?

有些老年人以老卖老,坚决不让座。

法律知识调查问卷三

Q1:您的性别:

Q2:您的年龄段

15岁以下

15~20

21~25

26~30

31~40

41~50

51~60

60以上

Q3:您正在攻读或已获得的最高学位:

小学以下

初中

高中

中专

大专

本科

大学本科以上

Q4:在平时的生活中,您是否注意运用法律手段来进行维权

经常

很少

没有

Q5:你生活中的法律知识是从什么地方获得的?

电视

报纸

手机

电脑

其他

Q6:当你的权益受到侵害时,你首先想到的是?

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用武力解决

通过关系解决

感觉很委屈但是认为也是没办法的事

根本没有在意过

Q7:当你在路上遇到一个小偷正往路人口袋里偷东西,你会:

明哲保身,视而不见

立刻告知被偷者

打电话报警

Q8:你急需辆自行车,一天你恰好在街上见到一辆自行车在卖,价钱很便宜,你也很喜欢,但车子似乎来路不明,可能是偷的,那你会买吗:

不会

Q9:如果在商场购买一件伪劣品,您一般会怎样做:

自认倒霉

寻求消费者权益委员会的帮助

到商场与售货员争议,要求退钱

心理感觉不舒服但不知道怎么办

Q10:如果你购物时商场保安人员无理搜查你随身携带的物品你会

拒绝,强烈抗议

找商场领导或消费者协会解决

忍让,不跟他一般见识,但以后再也不来这里购物

Q11:某人拾到一个钱包,内有 2000 元,但失主很富,您认为他应该把钱包还给失主么?

可以不还

可还可不还

应当还,应当这样做人

应当还,不还就违法

说不清

Q12:甲乙两人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因买房需要,甲向乙借款 2 万元,五年内归还,您认为甲应该写借条给乙么?

不用写

应当写

写不写无所谓

说不清

Q13:甲乙两人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将价值 8000 元的相机委托给乙保管,乙不慎将相机遗失,您觉得甲应该怎么做?

要求乙赔偿

友情为重,不要求赔偿

乙愿意赔甲就要,不愿赔就算了

说不清

Q14:工作中遇到单位违反劳动合同的情况,您会:

找政府部门解决

找单位领导协商解决

不予计较,以后再说

通过法律途径解决

Q15:假如你在公交车上遇到骚扰时,您会如何去做?

出声制止 , 维护自己的权益

用适当的方法让他得到惩罚

瞪他一眼,然后换个地方或下车

默默的离开,不敢出声

Q16:影响我国法律有效执行的因素有: [多选题]

法律本身没有足够的权威

多数人对法律认识不够

一些领导干部不守法

执法机关执法不严

Q17:您了解法律援助么?

接受过法律援助

没接受过但了解

听说过但不太了解

没听说过

Q18:您觉得法律能维护你的切身利益吗?

能,我对法律有信心

不能,法律愈来愈成为有钱人和有权的人的代表

现在不能,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会逐渐完善。

Q19:平时您会主动接触或了解法律吗?

经常关注法律动

有需要时才会了解

完全不会

Q20:您知道自己有哪些权利义务吗?

知道,我的行为就是根据这个来确定

大体知道我有什么权利义务

我只是知道不犯法

B. 有哪些法律小知识

1、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调整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规范,明确行为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总和。其特征有四方面:(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规范;(2)、法是由国家(即相应的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3)、法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规范;(4)、法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5)、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2、我国刑法的任务是(1)、保卫国家政权;(2)、保护合法财产;(3)、保护公民权利;(4)、维护社会秩序。

3、犯罪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4、犯罪的特征有(1)、犯罪是危害社会的行为,即具有相当严重的社会危害性;(2)犯罪是触犯刑法的行为,即具有刑事违法性;(3)、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即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5、构成犯罪的条件有(1)、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例如,盗窃罪是对国家、集体、公民个人财产权利的侵犯;(2)、犯罪的客观要件,是指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其中包含危害行为、危害结果、犯罪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的因果关系以及犯罪的时间、地点、方法:(3)、犯罪的主体,是指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实施犯罪行为的自然人或单位;(4)、犯罪的主观要件,是指行为人对自己所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

6、犯罪的行为可分为作为和不作为。作为是指以积极的活动实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是人的积极行为,如故意伤害行为、盗窃行为都属于作为的形式;而不作为是指应当实施并且能够实施某种行为而不实施的消极行为。这种形式的犯罪必须以行为人负有某种特定义务为前提的,如行为人将年老多病生活不能自理的父母抛弃于荒郊野外以此来逃避自己应尽的赡养老人的义务,则构成了遗弃罪。

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8、犯罪的主观方面主观表现为犯罪故意和过失。犯罪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又可分为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两种。而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至发生了危害社会的结果的心理态度,也可分为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9、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一般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明知某种危害结果的必然发生,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二是明知某种危害结果的可能发生,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10、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间接故意具有两个特征:一是明知其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二是对结果的发生持放任态度。

11、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这种结果的心理太度。

12、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由于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过于自信的过失有两个特征:一是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二是由于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了这种结果。

13、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益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若要构成正当防卫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正当防卫的目的条件,必须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实施的防卫。

(2)、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必须是对不法侵害行为实施的防卫;

(3)、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必须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实施的防卫。

(4)、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的限度。对于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是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

14、常见的犯罪类型有盗窃罪、抢劫罪、故意伤害罪、强奸罪等类型犯罪比较多。

15、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多次盗窃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没收财产:

(1)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的;

(2)盗窃珍贵文物,情节严重的。

北京市确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如下:

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一千元的,为“数额较大”;

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一万元的,为“数额巨大”;

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六万元的,为“数额特别巨大”;“多次”盗窃指一年盗窃行为三次以上,没有数额限制。

16、对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以及举报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司法机关、学校、社会应当加强保护,保障其不受打击报复。

17、刑罚分主刑和附加刑。主刑有5种: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有3种: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18、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在我国新颁布的《刑法》中,也增加了一条与环境保护有关的罪名是“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19、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具有严重危害性,在我国,犯罪性质最严重的罪行是危害国家安全罪。
20、我国刑法的任务是惩治犯罪、保护人民;我国刑罚中最严厉的手段是死刑。

21、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法规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十三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第五十四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

24、凡是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2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26、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查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27、故意犯罪: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28、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指扰乱社会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侵犯公私财物,尚不够刑事处罚,依法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行为。

29、治安管理处罚的普通程序包括:受理、立案、传唤、讯问、取证、审核、告知、听证、裁决等程序。

30、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有3种,从轻到重的顺序为:警告、罚款、拘留。

31、治安管理处罚执行的方式有非强制执行和强制执行两种方式。

32、被裁决受治安管理处罚的人或者被侵害人不服公安机关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裁决的,在接到通知后5日内,可以向上一级机关提出申诉。

33、违反治安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或者免予处罚:第一:情节特别轻微的;第二:主动承认错误及改正的;第三:由于他人胁迫或者诱编的。

34、违反治安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重处罚:第一:有较严重后果的;第二:胁迫、诱骗他人或者教唆不满18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第三:对检举人、证人打击报复的;第四:屡犯不改的。

35、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36、侵犯人身权利的行为有四类。第一侵犯他人身心健康的行为;第二侵犯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第三侵犯他人人格名誉的行为;第四侵犯他人通信自由的行为。

37、承担违反治安管理处罚责任年龄的规定有以下几种情形:①依法承担其违法行为全部法律后果的年龄,即达到法定责任年龄的是年满18岁以上的人。②依法应当从轻处罚的年龄已满14岁不满18岁的人,称之为不完全责任能力的人。③不满14岁的违反治安管理的人,是没有达到法定责任年龄的人,他们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免予处罚。

38、醉酒的人违反治安管理应该受处罚的主要根据是①醉酒的人是有责任能力的;②行为人在醉酒前对自己的酒量是明知的,对自己醉酒后的行为是能够预见的,因而在其醉酒的状态下实施了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能够预见的,因而在其醉酒的状态下实施了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具备主观上的错误。③醉酒完全是人为造成的,是可以避免和戒除的。因此,应予处罚。

39、侵犯公私财物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攫取公私财物的或者故意损坏公私财物,尚不够刑事处罚,而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行为。 侵犯公私财物包括:第一,偷窃、骗取、抢夺少量私财物的;第二,哄抢国家、集体、个人财物的;第三,敲诈勒索公私财物的;第四,故意损坏公私财物的。③条例第23条规定,侵犯公私财物的行为,处15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可以单处或者并处200元以下罚款。

38、治安管理处罚的裁决机关按《条例》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由县、市公安局或者相当于县一级的公安机关裁决。警告,五十元以下罚款,可以由公安派出所裁决,在农村,没有公安派出所的地方,可以由公安机关委托乡(镇)人民政府裁决。

39、治安管理处罚的当场处罚程序包括①执法人员向当事人表明身份;②确认违反事实,说明处罚理由;③告知当事人陈述和申辩的权利,由当事人陈述和申辩;④制作当场行政处罚的处罚决定书;⑤送达;⑥备案;⑦执行。

40、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必须具有的特征:第一,必须具有社会危害性;第二,此行为必须是违反治安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此行为必须是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即具有不够刑罚处罚性。

41、《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扰乱公共秩序行为有7种:①扰乱单位秩序的行为;②扰乱公共场所秩序行为;③扰乱公共交通工具秩序行为;④流氓行为;⑤煸动扰乱社会秩序行为;⑥谎报险情,制造混乱行为;⑦拒绝,阻碍执行公务行为。

42、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能有下列不良行为(1)旷课、夜不归宿;(2)携带管制刀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9)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43、治安秩序:是社会治安秩序或公共治安秩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公共秩序中涉及到公民人身权利、生命财产、社会生产、生活正常运转,以及国家政权的稳定等一系列具有重要影响的那一部分公共秩序。

44、公共场所:是指城市繁华地区、街道、首长和重要外宾驻地周围,以及车站、码头、机场、公共文娱、体育场所、商场和集贸市场等。

45、毒害品:凡是小剂量进入肌体,既能损害和破坏正常的生理功能,使肌体的病理状态,甚至死亡的物质叫做毒害品。

46、放射性物质:凡是原子核不稳定,不断地向周围辐射出内眼看不到的射线的物质叫做放射性物质。

47、治安管理的特点是:(1)治安管理是一种国家行政管理行为。(2)治安管理由公安机关负责实施,这是国家赋予公安机关的专门职能。(3)治安管理是公开的依法管理。(4)治安管理具有武装性质的行政管理行为。(5)治安管理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进行。

48、以下侵犯公私财物的行为,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可以处15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1)偷窃、骗取、抢夺少量公物财物的。(2)哄抢国家、集体、个人财物的。(3)敲诈勒索公私财物的。(4)故意损坏公私财物的。

49、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罚金。

50、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后果严重,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51、扰乱社会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权利、侵犯公私财产,尚不够刑事处罚,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52、(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市场、商场、公园、影剧院、娱乐场、运动场、展览馆或者其他公共场所)的秩序,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53、严重不良行为是指(1)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2)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3)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4)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5)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6)多次偷窃;(7)参与赌博,屡教不改;(8)吸食、注射毒品;(9)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54、未成年人应当怎样增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

答:未成年人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及社会公共道德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及违法犯罪行为的引诱和侵害。

55、被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遗弃、虐待的未成年人,有权向哪些组织请求保护?

答:有权向公安机关、民政部门、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未成年人保护组织或者学校、城市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请求保护。被请求的上述部门和组织都应当接受,根据情况需要采取救助措施的,应当先采取救助措施。

56.未成年人发现任何人对自己或者对其他未成年人实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三章规定不得实施的行为或者犯罪行为,可以怎样解决?

答:可以通过所在学校、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向公安机关或者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报告,也可以自己向上述机关报告。受理报告的机关应当及时依法查处。

57、刑法对抢劫罪是怎么规定的?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1)入户抢劫的;

(2)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3)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4)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5)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6)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7)持枪抢劫的;

(8)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其中“暴力”是指犯罪分子对被害人的身体实行打击或者强制,如殴打、捆绑、伤害等;“胁迫”是指犯罪分子以立即实施暴力相威胁,实行精神强制,使被害人恐惧、不敢反抗,被迫当场交出财物或被强行劫走财物,胁迫的方式可以是语言,也可以用某种动作;“其他方法”是指犯罪分子采用使被害人不知反抗,或丧失反抗能力的方法,当场劫取财物。(抢劫罪没有数额要求,只要是为了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采取了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即使没抢到钱,也构成抢劫罪。

58、刑法对故意伤害罪是怎麽规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59、刑法对强奸罪是如何规定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奸淫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的,以强奸论,从重处罚。

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1)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情节恶劣的;

(2)强奸妇女、奸淫幼女多人的;

(3)在公共场所当众强奸妇女的;

(4)二人以上轮奸的;

(5)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对同犯罪行为作斗争以及举报犯罪行为的未成年人,司法机关、学校、社会应当加强保护,保障其不受打击报复。

60、我国公安机关开展声浩大的“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以来,在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和人民群众支持下,一批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被打掉。各级各地人民法院根据我国刑法有关规定严厉判处了一批黑恶犯罪首要和骨干分子,社会治安状况进一步好转。本材料反映了什么现实?

答:“打黑除恶”维护了社会秩序;公安机关是我国的治安保卫机关

人民法院是我国的审判机关;我国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人民的有力武器。
61、丁某私自在别人家的电话线上搭接线路,拨打信息台,致使他人欠下巨额话费,最终使自己受到法律制裁。试分析丁某的行为。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仔细审题。丁某的行为致使他人欠下巨额话费,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破坏了社会秩序,显然具有社会危害性。这种危害性的程度如何,关键的字眼在于“巨额”上。因此,丁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故丁某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应该受到刑罚处罚。

62、目前,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针对这一现状,某校举办了一次青少年犯罪图片展。同学甲却认为,我没有违法犯罪,没必要参加这项活动。试分析同学甲的想法。

同学甲的观点是错误的。

(1)学校举办这项活动,有利于青少年增强公民意识,知法、懂法、守法、用法。

(2)甲没有违法犯罪也应参加这项活动,因为这有利于青少年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做到依法自律。

(3)一个人如果不注意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就有可能从犯小错误发展到违法犯罪,因此青少年要树立法律意识,接受法律教育,做“四有”好公民。

63、一个十八九岁的小伙子,某县郊区的无业游民,一天夜晚,在县城一胡同口拦住一妇女抢劫,恰被路过的一位大汉遇上。小伙子见来人便跑,跑出不远便被大汉抓获。大汉和那妇女一同将小伙子扭送到派出所。后来,当法庭审判时,小伙子申辩说他什么也没抢到,但仍被判了刑。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2)那小伙子什么也没抢到为什么还被判了刑?

答:(1)上述材料说明了抢劫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抢劫罪一直是我国司法机关打击的重点犯罪。

(2)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者以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抢劫等侵犯财产的犯罪活动,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它不但使公私财物受到侵害,给财物所有者造成损失,而且侵犯了他人的人身权利,有的犯罪分子为了达到抢劫、盗窃的目的而致人重伤、死亡,一家被劫,四邻不安,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工作,严重影响社会治安。因此,抢劫、盗窃等侵犯财产的犯罪一直是我国司法机关打击的重点。

那小伙子虽没抢到什么,也未伤人,但他以暴力相胁迫,严重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危害社会治安,触犯了刑法。所以,人民法院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对小伙子以抢劫罪惩处。

64、黄某自从中学毕业后不务正业,因参与赌博和勒索小同学的钱财,被公安机关拘留。后来,他冒充国家干部行骗被劳教三年。此后他仍执迷不悟,继续抢劫、诈骗达70多次,被人民法院判处无期徒刑。根据案例回答下列问题:

(1)黄某的违法行为中,哪些是一般违法行为?哪些是犯罪行为?

(2)上述案例说明了什么道理?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答:(1)黄某参加赌博、勒索小同学钱财、冒充国家干部行骗等属于一般违法行为。黄某抢劫、诈骗70余次而被判刑,属于犯罪行为。

(2)上述案例说明了一般违法和犯罪都是违法行为,都是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它们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了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

启示:犯罪是从犯小毛病开始的。一个人如果不注意加强思想品德修养,不注意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就有可能从犯小错误发展到违法犯罪。我们青少年学生要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做“四有”合格公民。

65、浙江省金华市一名中学生,因承受不了学业竞争和家长的压力,用榔头杀死了自己的母亲。温州市永嘉县有两名中学生为勒索钱财将自己的同学乱刀砍死。这些恶性事件的发生,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材料中的中学生的行为是什么行为?为什么?谈谈我们应从这则恶性事件中得到哪些启示?

答;是犯罪行为。因为他们的行为符合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①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②违反了刑法;③应受刑罚处罚。

①青少年要增强法制观念,自觉学法守法。②青少年要依法自律,防微杜渐,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青少年不仅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树立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C. 常用法律知识100问_常用法律知识问答(2)

26、什么是家庭暴力?

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规定,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持续性、经常性的家庭暴力构成虐待。家庭暴力是严重的违法行为,危害性很大,其受害者主要是妇女、 儿童 和老人,往往产生严重的后果,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婚姻法第3条第2款规定:“禁止家庭暴力。”这一规定是对婚姻法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基本原则贯彻实施的基本要求。对家庭暴力必须予以及时有效的遏制和处理,严厉打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7、遗产的范围包括哪些?

答:根据继承法第十条之规定,遗产包括:

(一)公民的收入;

(二)公民的房屋、储蓄、生活用品;

(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四)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

(五)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

(六)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

(七)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

28、哪些财产不能作为遗产继承?

答: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的规定,下列财产不能列入遗产的范围:

(一)复员、转业军人享有的资助金、复员费、转业费、医疗费。

(二)离退休金和养老金。

(三)因公伤残抚恤费和革命残废军人抚恤费。

(四)人身保险金。

(五)与被继承人人身密不可分的人身权。

(六)与公民人身有关和专属性的债权、债务。

(七)国有资源的使用权。

29、父母一方健在,另一方死亡,子女能不能要求继承遗产?

答:我们中国的传统观念认为父母一方死亡,而另一方健在的,作为子女是不能要求继承的,只有父母双亡才能开始继承,否则就是不孝、大逆不道。其实这种观念恰恰是违背了我国继承法的基本精神的。依照我国继承法第2条规定,被继承人死亡是继承开始的唯一法定条件。也就是说,父母一方死亡的,遗嘱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等继承人,都有要求继承其遗产的权利。因此,父母一方死亡的,遗嘱继承人或者子女要求继承死者的遗产完全是合法的,不能因另一方尚健在而剥夺遗嘱继承人或者其子女的继承权。

30、非婚生子女对生父母的遗产是否有继承权?

答:所谓非婚生子女,是指不具有合法婚姻关系的男女所生的子女。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一切不合法的男女两性之间的关系,都是不受法律保护的。但是对于非婚生子女来说,这种责任却是应当由其父母来承担的,非婚生子女本身并无过错。继承法第十条第三款也明确规定,非婚生子女同婚生子女一样,都是独立的继承主体,享有同等的继承权,任何人不得歧视、限制和剥夺。因此,非婚生子女对其生父母的遗产有继承权。

31、继子女与继父母之间是否互有继承权?

答:继子女是指配偶的一方对另一方与前夫或者前妻所生的子女。继父母之间的关系是由于父母一方死亡,另一方再婚,或者父母离婚后一方或者双方与他人再行结婚而形成的。

继子女与继父母之间是否互有继承遗产的权利,应当视情况的不同而区别对待:

(一)如果子女与继父母之间形成了抚养、赡养关系,就应当享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属于法定继承人的范围;

(二)如果继子女与继父母之间没有抚养、赡养关系,双方都没有尽什么义务,当然也就谈不上有什么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不应当属于财产继承人的范围。当然,形成抚养关系的继子女继承了继父母的遗产后,并不影响其继承生父母的遗产。继父母继承了继子女的遗产,也不影响其继承生子女的遗产。

32、立遗嘱时可以邀请哪些人作见证人?

答:所谓遗嘱见证人,是指受遗嘱人的邀请,协助证明遗嘱人立遗嘱的自然人。公民立遗嘱时,除了自书遗嘱、公证遗嘱外,代书、录音、口头遗嘱都需要邀请两名以上的公民到场见证,作为遗嘱见证人进行见证。如果没有见证人或者只有一名见证人所立的遗嘱没有法律效力,代书遗嘱的遗嘱见证人同时可以充任代书人。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遗嘱见证人应当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

(二)遗嘱见证人应当是能够理解遗嘱的内容、懂得遗嘱所有文字的人:

(三)遗嘱见证人应当是与遗产没有利害关系的人。

同时具备上面三方面的条件的公民,就可以作为遗嘱见证人对遗嘱人所立遗嘱进行见证。

33、遗嘱人立有数份遗嘱,以哪一份遗嘱为准?

答:我国继承法第二十条第二款规定:“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四十二条规定:“遗嘱人以不同形式立有数份内容相抵触的遗嘱,其中有公证遗嘱的,以最后所立的公证遗嘱为准;没有公证遗嘱的,以最后所立的遗嘱为准。”

34、继承人应当以何种形式表示放弃继承权?

答:放弃继承,是指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处理前放弃对被继承人的遗产依法所享有的继承权利的意思表示。

继承人放弃有两种情况,即法定继承人放弃继承和遗嘱继承人放弃继承。依照继承法第二十五条之规定,在放弃继承权时应当以一定的方式作出表示。放弃继承是一种单 方法 律行为,只要继承人按照一定的方式明确作出放弃继承的意思表示,就具有法律效力。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四十七条之规定,继承人放弃继承,应当以书面形式向其他继承人或被继承人原所在单位,或者其他有关组织作出表示,也可以用口头方式表示。但用口头方式表示的,必须在有合法见证人的情况下,对其他继承人表示自己放弃继承的态度。

35、收养人应当具备什么条件?

答:收养人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无子女;

(二)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

(三)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

(四)年满三十周岁。

华侨收养三代以内同辈旁系血亲的子女,还可以不受收养人无子女的限制。

无配偶的男性收养女性的,收养人与被收养人的年龄应当相差四十周岁以上。

36、水资源属于公民个人所有吗?

答:不是,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水法》第三条规定:“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水资源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水塘和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修建管理的水库中的水,归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

37、 劳动合同 的期限有哪几种?

答:劳动合同的期限可以分为三种: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一定工作任务的完成为期限。

(一)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指双方约定了终止期限的合同。该类合同到期后,若双方未续签合同,则双方间的劳动关系即自动解除;

(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不约定终止日期的劳动合同。亦称之长期合同、永久合同,除了出现法定和合同约定的情形,如劳动者由严重违反 规章制度 、不能胜任工作等,一般单位不得解除合同;

(三)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合同,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约定以某项工作的完成为合同期限的劳动合同,这类合同被有些人也称之为临时合同。

38、哪些劳动合同是无效的?

答:《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是无效或者部分无效:(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劳动合同部分无效,不影响其他部分效力的,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39、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缴纳押金吗?

答: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九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即不得要求劳动者缴纳押金。用人单位若有违反,劳动行政部门应责令限期退还;给劳动者造成损失的,用人单位还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40、用人单位可以扣押劳动者的身份证、档案吗?

答:我国《劳动合同法》第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

用人单位扣押的,劳动行政部门应责令限期归还,并可以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给予用人单位处罚。

4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自愿就可以约定违约金吗?

答:根据我国现行《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规定,只有两种情形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约定违约责任:

(一)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二)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与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除上述二种情形外,即使劳动者自愿也不能约定违约责

42、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劳动者该怎么办?

答:对拖欠工资的,劳动者由以下救济途径:

(一)与用人单位协商解决;

(二)寻求有关部门帮助。譬如寻求工会帮助,由工会出面与用人单位沟通;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

(三)申请劳动仲裁。须注意的是:提交劳动仲裁的时效为一年,不能超过此时效的规定;

(四)通过法院来索要工资。这一般需要经过劳动仲裁前置程序,即劳动争议发生后,只有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的,才可以向法院起诉,但有两种情况除外,一是劳动者手中有用人单位出具的工资欠条,则劳动者可以直接起诉,二是用人单位若拖欠工资,劳动者还可以申请支付令;

(五)劳动者还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拖欠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六)劳动者可以选择解除合同并索要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

43、当前我国的劳动法律对试用期是如何规定的?

答: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以及非全日制用工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44、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为多久?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该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前述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前述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45、农民工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吗?用人单位没给办工伤保险怎么办?

答:只要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用人单位就应当为其劳动者办理工伤保险,并按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即农民工也应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如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则发生工伤事故后,用人单位应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给予受工伤的员工以工伤赔偿。

46、哪些情形属于工伤,哪些不属于工伤?

答: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四)患职业病的;(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同时,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三)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一)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二)醉酒导致伤亡的;(三)自残或者自杀的。

47、根据土地用途土地可分为哪几类?

答:国家根据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48、如果发生土地权争议,应如何处理?

答: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在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解决前,任何一方不得改变土地利用现状。

49、基本农田保护制度有哪些具体规定?

答: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下列耕地应当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严格管理:(一)经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内的耕地;(二)有良好的水利与水土保持设施的耕地,正在实施改造计划以及可以改造的中、低产田;(三)蔬菜生产基地;(四)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五)国务院规定应当划人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其他耕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基本农田保护区以乡(镇)为单位进行划区定界,由县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50、土地征收应履行哪些程序?

答:(一)应由县或市级国土资源局在被征收土地所在地的范围内发布征地通告,告知征地范围、面积、补偿方式、补偿标准、安置途径以及征地用途等;通告后抢栽、抢种的农作物或者抢建的建筑物不列入补偿范围。

(二)征询村民意见,有不同意见的应记录在案;

(三)进行地籍调查和地上附着物登记;

(四)拟定建设用地 说明书 、农用地转用方案、补充耕地方案、征收土地方案、供应地方案,并向有批准权的机关报批;

(五)在被征地所在村进行征用土地公告、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并听取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不同意见,必要时举行听证会;

(六)将公告后的土地补偿、安置方案,连同被征地人的意见及采纳情况报市、县人民政府审批;

(七)市、县政府批准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后,并报省国土资源厅备案,并交由市、县国土资源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实施:

(八)被征地人持土地权属证书到指定地点办理征地补偿手续;

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者其他权利人应当在征用土地公告规定的期限内持土地权属证书(土地 承包合同 )到指定地点办理征地补偿登记手续。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者其他权利人未如期办理征地补偿登记手续的,其补偿内容以市、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调查结果为准。

(九)实施补偿安置方案和交付土地。

下一页更多有关“常用法律知识100问”的内容

D. 法律顾问小常识

1. 公司法律顾问 需要具备哪些知识
1:企业法律顾问是指经全国统一考试合格,由企业聘用,专职从事企业法律事务工作并经注册,本企业内部的专业人员。所以不光要懂得法律还要了解经济。

2: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证书,考试资格如下:

A取得法律类、经济类或相关专业大专学历,工作满5年,其中从事企业法律或经济工作满3年。

B取得法律类、经济类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工作满3年,其中从事企业法律或经济工作满1年。

C取得法律类、经济类或相关专业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工作满2年。

D取得法律类、经济类或相关专业硕士学位,工作满1年。

E取得法律类、经济类或者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F不具备上述规定学历,但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经济专业技术初级资格,并从事企业法律或经济工作满5年。

除上述规定的条件外,只要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也可报名参加考试:

A取得非法律类、经济类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工作满7年,其中从事企业法律或经济工作满5年;

B取得非法律类、经济类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工作满5年,其中从事企业法律或经济工作满3年;

C取得非法律类、经济类专业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工作满4年,其中从事企业法律或经济工作满2年;

D取得非法律类、经济类专业硕士学位,工作满3年,其中从事企业法律或经济工作满1年;

E取得非法律类、经济类专业博士学位,从事企业法律或经济工作满1年。

3:企业法律服务产品是无形法律服务有形化的产物。针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某些法律问题,通过分析企业需求、结合有关法律规定及实务处理经验,将法律解决方案系统化、规范化,增加法律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2. 法律顾问法律知识
你这么理解是有偏颇的,准确的说在法律上这叫单务民事法律行为。所谓单务民事法律行为就是一方单纯的享有权利而另一方只享有义务的民事法律行为,与双务民事法律行为对应。单方民事法律行为是指由当事人一方的意思表示即可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比如赠予行为。双务则必须要双方意思表示达成一致才可以产生相应的权利或义务,比如双方签订买卖合同。

解除行为是形成权的一种。其比表现为单方行为。 单方意思表示一经到达对方即为生效。③ 效力的产生不需要另一方作出某种辅助行为或共同的行为,按一方意志即可形成法律关系。
3. 当企业的法律顾问需要具备哪些知识
目前企业聘请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已不是什么新鲜事,更不是难以办到的事,问题的关键不是企业不想聘请律师当法律顾问,也不是律师不愿意为企业担任法律顾问,而是企业聘请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后,往往出现“顾而不问”或“问而不及”的现象。

所谓《顾而不问》是指企业聘请的律师担任了法律顾问,常常是企业出了问题,找律师顾问时,律师不是出差了就是忙的顾不上问,所以企业名义上有律师当顾问,实际上是顾而不问,尤其是个别律师收取顾问费后,就很少去“顾问”了。 另一方面原因是企业认为无事可问,不知道如何发挥律师作用,每年只交费,把律师当成一种装饰。

所谓《问而不及》是指担任企业法律顾问的律师对企业发生的涉及法律方面的问题,很难准确、具体的提供法律咨询意见或提供有效的法律帮助,尤其是在企业经营管理或技术领域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律师往往只能说些原则的意见,很难针对企业发生的实际问题提供具体的切实可行而又有实效的顾问意见。 这就是所谓问而不及。

应当看到,有相当数量的律师担任企业法律顾问后能积极主动地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排忧解难,切实充当了企业的高参,受到企业的重视和肯定。尤其是一些不懂企业的专门业务,更不熟悉经营和管理,对企业技术问题一无所知,但是本着律师的敬业精神,配合企业分析研究,共同探讨,努力向企业学习,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很快地把法律知识同企业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企业提供了有效的服务,企业是满意的。

但为什么仍会出现顾而不问或问而不及的现象呢?有时是很严重的。这里一方面是属于律师应研究解决的问题,而本文主要是针对企业面对市场经济需要法律服务,但应该如何选聘律师担任法律顾问的问题。

本人从是企业管理工作二十余年,同时又兼律师职业工作(现在是专职律师),担任不少行业的企业法律顾问,对企业如何请律师的问题有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在此谈一点意见以供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与决策者参考。 一、办事能力强、效率高、质量好,不仅是社会各界对人才需求的标准,同样是企业聘请律师担任法律顾问的标准那么企业如何才能达到这一目标呢?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一是企业自身的需求问题,二是律师界的现状分析。

研究企业自身的需求,解决的是‘主观愿望’问题,具体确定要解决的问题或矛盾;而对律师界现状的分析属于‘客观实际’。 *** 主席讲过办事情只有主观愿望同客观实际相符合才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

要解决这个‘相符合’的问题,不能不把‘主观愿望’搞清楚、搞明确、搞具体;又不能不把‘客观实际’做一个大概的分析和研究。什么是企业的‘主观愿望’企业聘请律师担任法律顾问,目的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这是企业首先应该明确的‘主观愿望’问题。

如果是看到其他企业都请了律师当顾问,为了赶时髦,作装饰,当样子,自己也请了位律师,找个”救火队”,也以企业法律顾问名义相请,结果是‘火’可能扑灭,但不能保证,今后不再‘着火’因为企业请律师的目的只是为了‘灭火’不是为了‘防火’。如果企业在进出口业务上发生法律问题或出现了矛盾或纠纷,结果请了一位主要从事房地产法律事务所的律师,可能这位律师,一是外语方面未过关,二是外贸业务不熟悉,于是又找翻译又查资料,花了很长时间,还没有弄清进出口方面法律关系,更难找准发生争议或纠纷的症结所在,最后只能从法律原则上提几点建议,很难一下子指出问题所在,不能分析发生矛盾的原因,找出是非的责任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更无法提供从多种方案中确定解决问题的最佳切入点,只能是问而不及。

有的企业是慕名请的律师当顾问,认为只有名律师当顾问,就可以包揽一切,而高枕无忧。可是企业一旦出现法律事务急需名律师,开方下药以求手到病除,恰巧名律师因有名望,请的企业及其他人较多,根本顾不上您的问题,有的虽已赶到但已是烟消云散,属于远水解不了近渴,又是一种“顾而不问”或”问而不及”。

以上可见,企业在聘请律师担任法律顾问问题上一是存在‘主观愿望’不清的现象,也就是目的不清,请律师处于一种盲目状态。二是存在‘主观愿望’不明的现象,所谓‘主观愿望’不明是说企业对自己请律师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是清楚的,但找什么样的律师能解决问题不明。

由此证实;所谓企业‘主观愿望’的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企业需要处理的法律事务的内容、范围、性质或发生了什么法律性质的争议、矛盾或问题,企业自身应该明确。二是需要聘请具备哪些知识、能力或经验的律师可以处理这些法律事务或解决发生的矛盾或争议。

只有这两方面都清楚明确而具体的企业,才能称为‘主观愿望’明确。 二、什么是律师的‘客观实际’1、依据《律师法》规定,具备律师执业资格的条件是首先考取律师资格,其次是在某一律师所实习一年后经考查合格,颁发律师执业证书,才能成为办理有关律师业务的执业律师。

这里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律师资格是通过全国统一的书面考试,成绩合格后取得的。 而考试的主要内容是刑事、民事、经济、行政等方面的法律知识和宪法及。
4. 跪求回复公司法律顾问需要具备哪些知识
1:企业法律顾问是指经全国统一考试合格,由企业聘请,专职专门从事企业法律事务工作并经登记,本企业内部的专业人员。

所以不光要懂法律还要理解经济。 2: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证书,考试资格如下: A获得法律类、经济类或涉及专业大专学历,工作满5年,其中专门从事企业法律或经济工作满3年。

B获得法律类、经济类或涉及专业本科学历,工作满3年,其中专门从事企业法律或经济工作满1年。 C获得法律类、经济类或涉及专业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工作满2年。

D获得法律类、经济类或涉及专业硕士学位,工作满1年。 E获得法律类、经济类或者涉及专业博士学位。

F具备上述规定学历,但通过国家统一组织的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获得经济专业技术初级资格,并专门从事企业法律或经济工作满5年。 除上述规定的条件外,只要不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人员,也可甄选参加考试: A获得非法律类、经济类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工作满7年,其中专门从事企业法律或经济工作满5年; B获得非法律类、经济类专业大学本科学历,工作满5年,其中专门从事企业法律或经济工作满3年; C获得非法律类、经济类专业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工作满4年,其中专门从事企业法律或经济工作满2年; D获得非法律类、经济类专业硕士学位,工作满3年,其中专门从事企业法律或经济工作满1年; E获得非法律类、经济类专业博士学位,专门从事企业法律或经济工作满1年。

3:企业法律服务产品是无形法律服务有形化的产物。针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某些法律问题,通过分析企业市场需求、融合有关法律规定及实务处置经验,将法律解决方案系统化、规范化,减少法律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E. 十个常用的法律知识提醒

十个常用的法律知识提醒

1、民间借贷,出借方除了要求借款人出具借条外,出借方最好不要通过现金支付,要通过汇款或转帐且要保管好凭证。

2、农村婚约彩礼纠纷中,很多给付彩礼方因为没有证据证明给付多少彩礼而败诉,因此给付彩礼方要保存相关证据,如给付彩礼时的录音录像,或通过汇款有凭证,或叫与给付方没有利害关系的人做媒人。

3、农村很多人在投资中,只汇款,没有投资协议,因此,要签订相关的投资协议,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约定违约责任或退出投资的条件等相关内容。

4、在与外地公司或个搜核人合作相关项目,签订相关合同,最好约定如引发争议时,在本地法院管辖,这样减少成本。

5、敬漏庆在签订相关合同时,守约方最好与对方约定,如一方违约,由此引起另一方诉讼,违约方要承担律师费、交通费等相关费用,如果不约定,守约方要承担律师费。

6、在民间借贷中,有担保人且有还款期限的情况下,担保人的责任期限是还款期满后的六个月。

7、在婚姻关系极短的情况下,男方给付了很多的彩礼,在审判实践中,男方起诉离婚并要求返还彩礼,法院在判决离婚的同时,也会判还部分彩礼。

8、在民间借贷中,任何一笔钱的出借都可能存在风险,因此,要善于利用各种担保,亮握如保证人担保、房产抵押、动产质押、股权质押等。

9、与公司签约一定要进行尽职调查公司的实力等情况,现在注册公司很容易,注册资金分期付,所以很多公司可能是皮包公司。

10、在农村雇佣关系或承包关系中,即使业主与对方约定:在雇佣或承包工作中发生安全事故,与业主无关。”此约定不生效,因此,业主要做好安全生产防范。

F. 快速问法律知识拒绝当志愿者会处罚吗

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不会。
1、志愿者必须是经过本人同意,有意愿去当选志愿者。只要不是本人意愿且未经本人同意的,则不符合规定,属于无效行为。
2、对于勉强他人当志愿者的应当受到法律处罚,拒绝当志愿者是不会处罚的。

热点内容
行政法公众号 发布:2025-01-10 11:31:57 浏览:773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经济法大纲 发布:2025-01-10 11:17:01 浏览:652
陕西路政条例 发布:2025-01-10 10:51:08 浏览:61
合同法302条司法解释 发布:2025-01-10 10:38:06 浏览:983
违反诉讼保全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0 10:17:14 浏览:637
劳动法中室内工作最低温度 发布:2025-01-10 09:58:34 浏览:392
新公司法虚假出资 发布:2025-01-10 09:42:55 浏览:178
民法典中的公序良俗 发布:2025-01-10 09:33:16 浏览:913
无人生还法官怎么知道罪行的 发布:2025-01-10 08:51:58 浏览:444
没有合同有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1-10 08:47:08 浏览: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