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法律效益还是法律效力
1. 法律效力和法律效应有什么区别
【法律分析】:(1)时间效力不同:
法律效应,指法律的实施是否给人们或社会带来某种有益、有害的意义、影响,是否满足了人们或社会的某种需要或目的。
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或者赋予的约束力。
(2)层面不同:
从宏观层面看,法律效应包括法律的外部效应和法律的内部效应。法律的外部效应是指法律本身之外的社会各项收益与成本之比,具体包括法律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效应等;法律的内部效应是指法律自身运转过程中的投入和产出的问题。
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蕴涵的、相对于一定的对象(与范围)的作用力,法律、法规、规章等不同法律层级的法律效力均有不同。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三条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2. 同等法律效力还是效率
同等法律效率:即同等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或者赋予的约束力。规范性法律文件与非规范性法律文件都有一定的约束力,要求人们按照法律文件规定的那样行为。法律效力有时还指某种行为或事实在法律上的效果,即能够获得肯定性法律后果。
法律效力是指法律赋予或具有的约束力。法律效力是国家通过法律法规来约束公民的行为,让公民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好好生活,减少违法犯罪活动的产生。
国家通过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来保障公民个人生命、个人财产不受侵犯;公民也应履行法律规定的相关义务,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第三十八条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未经公证的事项不具有法律效力的,依照其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九条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3. 同等法律效应和同等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法律效力就是法律约束力,指人们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那样行为,必须服从。
法律效力分为:
(1)时间效力
(2)空间效力
(3)对人的效力
“法律效应”不是法律上面的专业词汇,它相对来说更加宏观更广泛。可以理解为一部法律的实施对社会上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变动或者说是后果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六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4. 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还是效益
法律分析:同等法律效率:即同等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或者赋予的约束力。规范性法律文件与非规范性法律文件都有一定的约束力,要求人们按照法律文件规定的那样行为。法律效力有时还指某种行为或事实在法律上的效果,即能够获得肯定性法律后果。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十三条 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第十四条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第十五条 自然人的出生时间和死亡时间,以出生证明、死亡证明记载的时间为准;没有出生证明、死亡证明的,以户籍登记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记记载的时间为准。有其他证据足以推翻以上记载时间的,以该证据证明的时间为准。
5. 具有同等法律效应还是效力
法律分析:依据《民法典》的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受法律的保护,而合同的类型有很多,合同是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后签订的合同比前签订的合同更具有法律效力。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未办理批准等手续影响合同生效的,不影响合同中履行报批等义务条款以及相关条款的效力。应当办理申请批准等手续的当事人未履行义务的,对方可以请求其承担违反该义务的责任。
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同的变更、转让、解除等情形应当办理批准等手续的,适用前款规定。
6. 同等法律效率和同等法律效益有什么区别
同等法律效率:即同等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或者赋予的约束力。规范性法律文件与非规范性法律文件都有一定的约束力,要求人们按照法律文件规定的那样行为。法律效力有时还指某种行为或事实在法律上的效果,即能够获得肯定性法律后果。
同等法律效益:是指通过立法、执法、诉讼、守法过程中对法律权利资源的最优配置,除去各种成本耗费后,进而实现法律资源使用价值在质上的极优化程度和量上的极大化程度及其所得到的综合效果。用公式表示为:法律效益=法律收益-法律成本。
两者区别主要在于: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蕴涵的、相对于一定的对象(与范围)的作用力。 法律效益,指法律的实施是否给人们或社会带来某种有效的利益和好处,是否满足了人们或社会的某种需要或目的。
(6)同等法律效益还是法律效力扩展阅读:
法律效力可以分为规范性法律文件和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也叫狭义的法律效力,指法律的生效范围或适用范围,即法律对什么人、什么事、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时间有约束力。本章所讲的法律效力,即狭义的法律效力。
法律效益从宏观层面看,包括法律的外部效益和法律的内部效益。法律的外部效益是指法律本身之外的社会各项收益与成本之比,具体包括法律的经济效益、政治效益、文化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
法律的内部效益是指法律自身运转过程中的投入和产出的问题,具体包括立法效益、执法效益、司法效益、诉讼效益、守法效益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法律效力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法律效益
7. 法律效率与法律效力有什么区别
这两个概念显然是构词不当,效率是指有用功率对驱动功率的比值;效益,是指效果与利益。
如果用“同等法律效率”则是法律产生的功率比值相同,如果用“同等法律效益”则是法律的利益相等。
这两种构词与使用都是不准确不科学的,对于法律的地位与作用体现在“法律效力”上。
法律效力即法律约束力,指人们应当按照法律规定的那样行为,必须服从。
8. 地方性法规高于地方政府规章,可以说是地方性法规高于部门规章
“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意思是同等的法律效果、作用。
地方性法规高于地方政府规章,而地方政府规章和部门规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可不可以说地方性法规高于部门规章?“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具有同等法律地位。
这是因为地方性法规是地方人大立法的而地方政府规章是地方政府制定的,所以地方性法规就高于地方政府规章。地方政府规章与部门规章具有法律效力,是因为省级政府与中央部委是平级的,所以是同等法律效力。
《立法法》还对各种规范性文件之间出现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规定了效力的裁决程序。
《立法法》第85条规定:“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裁决。”
《立法法》第86条规定:“地方性法规、规章之间不一致时,由有关机关依照下列规定的权限作出裁决:
(一)同一机关制定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时,由制定机关裁决。
(二)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三)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8)同等法律效益还是法律效力扩展阅读:
一般法与特别法、新法与旧法的效力
在一般法和特别法的效力问题方面,法理上适用的是“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在新法和旧法的效力问题方面,法理上适用的是“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
我国《立法法》根据法的效力原理和法理的原则,具体规定了一般法和特别法、新法和旧法的效力关系。《立法法》第83条规定:“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
对于由同一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优先适用特别规定而不是一般规定,是因为:一般规定是对普遍的、通常的问题进行规定的,而特别规定是对具体的特定的问题进行规定,有明确的针对性,所以当它们处于同一位阶时,当然应当优先适用特别法。
对于由同一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优先适用新的规定而不是旧的规定,是因为:当同一机关就同一问题进行了新的规定,也就意味着对旧的规定进行了修改或补充,当然应当适用新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