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对外不产生法律效力

对外不产生法律效力

发布时间: 2024-03-28 09:39:02

⑴ 不产生外部法律效力是什么意思

合同法规定:格式条款合同中明显有失公平,限制另一方权利的情况下不产生法律效力。
法律依据
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第五十三条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
(一)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合同法 第三十九条 采用格式条款订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
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采取合理的方式提请对方注意免除或者限制其责任的
条款,按照对方的要求,对该条款予以说明。
格式条款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
款。
第四十条 格式条款具有本法第五十二条和第五十三条规定情形的,或者提供格式
条款一方免除其责任、加重对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的,该条款无效。
第四十一条 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对格式
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格式条款和非格
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
第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第五十三条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
(一)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格式合同或格式条款是指一方预先制定的,内容相对固定的,可以被重复使用的合同或条款。其效力有两种,判断标准有一个,具体的条款内容是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不违反有效,违反无效。例:房地产格式合同,其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在签定的过程中,提供合同的一方违反法律规定,限制另一方的权利签订的合同则是违法的,是否属于无效合同,那则另当别论。

⑵ 属于不产生外部法律效力的行政行为对行政相对人有什么影响

摘要 内部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在内部行政组织管理过程中所作的只对行政组织内部产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行为,因而内部行政行为对公务员的权利和义务有重大的影响。

⑶ 什么叫不产生外部法律效力

没有法律效力的事不去做。虽然有情况列举但并不意味着仅限于所列明的范围,通过包括但不限于的兜底规定,只要不是差距过于大如:ABC业务,但却将摄影作品用于非法用途,这明显超过了范围与认知。但如果是正常业务,则不应当予以否定。
法律依据
【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违背公序良俗、损害公共利益;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行为;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实施的行为;——以上五种情况,总结起来就是强公主意+恶意串通。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其法律效果是“当然无效、自始无效”,也就是说,无效的行为,就像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由此导致的一切事情都要恢复原状,无法恢复原状的,那就要折价补偿。【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欺诈、胁迫、重大误解、显失公平——四种情形。可撤销的法律行为,受损害的一方是可以追认并使之有效的,但如果选择行使撤销权,那就也是自始无效的行为。【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权代理、限人所实施的与其意思能力不相适应的双方民事法律行为——两种情形。效力待定的法律行为,可以追认并使之有效,也可以行使撤销权使之无效。
【拓展资料】
举例子比较容易懂小孩子(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拿家长手机给主播刷礼物。如果事后家长认可了,那就没问题。不认可就这就无效了。还有就是有人和别人签合同把父母的房子给卖了(无权代理)。如果父母事后认可的话也是有效的,不认可就无效。在行为效力需要第三人表达认可或者不认可,表达之前就是效力待定的状态。表达不认可就会变成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包括但不限于条款用于限制不可预知的情况发生时出现的责任风险。一般在使用时会先阐明签订合同时可以预知到的情况,这样在对合同进行解释时会更容易判断,增加直观性。

⑷ 不产生外部法律效力的行为是什么意思

不产生法律效力的意思就是该证据(文本、音像资料、证人证言、物证书证等)在法律上对当事人没有约束力,也不能被法庭采信。
签名也是有法律效力的,如果对方质疑签名的真实性的话,举证责任就转移到对方。

⑸ 不产生外部法律效力

不产生外部法律效力。不产生法律效力的意思就是该证据(文本、音像资料、证人证言、物证书证等)在法律上对当事人没有约束力,也不能被法庭采信。与法律有同等效力
法律解释:(一)立法解释
立法解释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区别在于对于立法解释的主体即立法机关和立法解释的对象即法律的不同理解。
在我国立法解释权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全国人大各部门委员会以及省级人大常委会可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法律解释的要求。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法律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二)行政解释
行政解释是指由国家行政机关对于不属于审判和检察工作中的其他法律的具体应用问题以及自己依法制定的法规进行的解释。
(三)司法解释
司法解释是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对司法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问题所做的解释。司法解释分为最高人民法院的审判解释、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检察解释和这两个机关联合作出的解释。审判解释和检察解释有原则性分歧时,应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解释或决定。承诺是合同双方在订立合同中由受要约人发出同意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它是合同成立的前提。一般来说,要约和承诺是合同中的重要环节。承诺的作出也必须符合一定的期限,否则,可能构成新要约。那么哪些承诺行为不产生法律效力?下文中,由的给您讲讲。
哪些承诺行为不产生法律效力
承诺是指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承诺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表明可以通过行为作出承诺的除外。
【拓展资料】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受要约人接受要约所做的答复不发生法律效力:
(1)承诺撤回。承诺人可以发出承诺后又撤回承诺,但撤回承诺的通知应当在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之前或者与承诺通知同时到达要约人。
(2)承诺逾期,要约方没有认可其为承诺。
承诺生效的条件
承诺是指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在法律上,承诺必须具备如下条件,才能产生法律效力。
(1)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向要约人作出;
(2)承诺必须在要约的有效期限内到达要约人;
(3)承诺的内容必须与要约的内容一致;
(4)承诺必须表明受要约人决定与要约人订立合同;
(5)承诺的方式必须符合要约的要求。
根据合同法第27条规定,承诺可以撤回,撤回承诺的通知应当在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之前或与承诺通知同时到达要约人。
法律依据
第二十一条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第二十二条承诺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根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表明可以通过行为作出承诺的除外
第二十七条承诺可以撤回。撤回承诺的通知应当在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之前或者与承诺通知同时到达要约人。
第二十八条受要约人超过承诺期限发出承诺的,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该承诺有效的以外,为新要约。
第二十九条受要约人在承诺期限内发出承诺,按照通常情形能够及时到达要约人,但因其他原因承诺到达要约人时超过承诺期限的,除要约人及时通知受要约人因承诺超过期限不接受该承诺的以外,该承诺有效。
第三十条承诺的内容应当与要约的内容一致。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的,为新要约。有关合同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方法等的变更,是对要约内容的实质性变更。
第三十一条承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非实质性变更的,除要约人及时表示反对或者要约表明承诺不得对要约的内容作出任何变更的以外,该承诺有效,合同的内容以承诺的内容为准。

⑹ 对外不产生法律效力 是什么意思

但一些内部行为(例如一些规章制度,决定等)超出一定的范围后就失去了法律认可的约束作用

热点内容
刑事诉讼法第二第七节 发布:2024-11-16 17:24:22 浏览:847
法律法规文本数据库 发布:2024-11-16 16:53:09 浏览:899
道德在利益面前是 发布:2024-11-16 16:43:00 浏览:887
大型社会活动安全管理条例 发布:2024-11-16 16:32:45 浏览:922
法院等级保护 发布:2024-11-16 16:31:42 浏览:378
民法典网赌 发布:2024-11-16 16:24:39 浏览:181
经济法产生的社会条件是 发布:2024-11-16 15:54:15 浏览:97
电大合同法第二版考核册答案 发布:2024-11-16 14:39:20 浏览:448
劳动法孕妇发工资的制度 发布:2024-11-16 14:19:20 浏览:31
跨国公司规避劳动法 发布:2024-11-16 14:04:02 浏览: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