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法律知识政治ppt

法律知识政治ppt

发布时间: 2024-07-01 01:34:05

法律知识竞赛活动总结

法律知识竞赛活动总结

法律知识竞赛活动总结,法律部是保障人们的基本武器,所以知法懂法对于所以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很多学校都会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活动,让学生们在活动中了解法律,下面是我整理的法律知识竞赛活动总结。

法律知识竞赛活动总结1

为了推进法制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引领全校师生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意识,使广大青少年自觉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确保师生生命健康安全,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推动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工作,我校开展了第二届“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法律知识竞赛活动,总结如下:

我校高度重视“关爱明天,普法先行”法律知识竞赛活动,首先成立了竞赛活动领导小组,各部门均有分工,各负其责,精心组织。校团委利用团课举办一次普法讲座,各班利用班会时间学习了《青少年法制教育读本》并把这些知识通过“青春之声”广播、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学生的法制观念较大提高,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护法成立广大学生的自觉行动,人人争做义务法律宣传员。4月份,我们邀请了我校法制副校长乐桥派出所教导员陈镇到校做了法制报告,陈教导员讲得精彩、富于哲理、通俗易懂;学生听得认真,记得详细,理解得也比较透彻,是一堂生动的法制教育课,师生受益匪浅。其次,我校精心组织了七、八年级全员参加《小学生法律知识竞赛》活动,参赛率达到100%,由于同学们对相关法律知识了解的比较深入,答题顺利。最后,对参加本次活动获奖的同学进行表彰。

通过法律竞赛活动,使全体学生知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学校也有纪律。帮助学生树立法制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掌握了与其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息息相关的最基本的法律知识,提高对违法行为的识别能力,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学会用法律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愉快的生活,健康的成长,做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法律知识竞赛活动总结2

为了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弘扬法治 精神, 同时为了响应国家 12.4法治宣传日的号召, 我校特举办了 “毕 节学法律知识竞赛” 活动, 旨在 引导我院学生自觉学法、 懂法、 用法, 促进广大学生掌握法律常识,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

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 由毕节学院主办、 政法学院团总支和大学 生维权协会承办的“毕节学院法律知识竞赛”活动于 12月 3日上午 9:30至 11:30在绣山 B 栋一楼所有教室拉开初赛帷幕。于12月 10日下午 15:00至 18:00在毕节学院大礼堂举行决赛 并圆满结束, 在本次宣传活动中我们成果显著, 以下是对本次活动作出的总结。

一、 宣传:

意味深长的大横幅,为大赛的宣传起到了很大的渲 染作用,更是为宣传周气氛增光添彩。

二、 前期准备:

各部门分工合作、为比赛需要的材料和器材作 出充分的准备, 如:启动仪式和法律知识竞赛场地的选择、 抢答器、横幅、展板、记分牌牌等。

三、 各比赛会场布置:

1、 我们安排各学院及政法学院各班坐在相应位置, 在气氛得 到活跃的同时,也以便总结各班到位情况,作到细致入微。

2、 我们各部门分工合作、 齐心协力、 务求在有限的时间里把 会场布置的美观。既为会场活跃了气氛,又让参加活动的同 学们一目了然。

四、 会场秩序组织有序:

我们政法学院的 领导卢玲书记 亲临现场 观看比赛。 各参赛队均有拉拉队并非常踊跃积极, 他们在比赛中调动 了场上气氛,给各自的队伍加油打气。在各部门的协调帮助下,会场 的纪律维持相对较好!

虽然我们做了充分准备, 但是整个过程未免有些瑕疵。 正所谓金 无赤足、人无完人。以下几点便是此次活动不足的地方:

1、 PPT 制作:PPT 制作效果一般、文字的间距不平衡。导致选 手和观众不能清晰、通顺地浏览题目。

2、喷画制作:喷画的制作不够吸引力。

3、到场的人员较少,现场气氛不够热烈。

4、决赛题目偏难,选手难以在有效的时间内完全作答。

此次竞赛圆满的举行, 极大的增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 法制观念, 提高了学生学习了解法律知识的热情。 从总体上来说, 此次比赛起到 了较好的`效应,策划的周全使比赛具备了一个成功的活动的规则

法律知识竞赛活动总结3

为了做好此次“健康XX 法治同行”法律法规知识竞赛活动,我委按照市卫计委法规处的总以要求和部署,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狠抓落实,取得了一点点成绩。全区各医疗机构领导班子依法行政,职能部门依法管理,员工依法办事,全员的法律观念、法律意识得到增强,有力的带动了卫生计生工作的顺利开展,现总结工作如下:

一、领导重视、加强组织

委领导重视普法工作,成立普法领导小组,党委书记和委主任任组长、副主任任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长任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法监科,负责普法教育、依法治理的日常工作。区卫计委围绕工作重点,结合实际情况,统一下发学习资料,学习与工作相关联的法律知识,以法律法规为指导,灵活运用到工作中去,真正使员工从心灵深处接受法治教育,养成自觉学法、用法、知法、守法的良好习惯。

二、围绕党内规章、公共法律、专业法律法规,积极宣传

各医疗机构利用晨会、岗前培训、课内学习等途径,有计划的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员工的依法办事的意识,提高法律素质,加强依法执业的自觉性。医院行政职能部门重点以管理合法性为基础,管理合理性为目标,开展与实际工作相关的行政法规、方针政策和政治形势的学习,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依法治理的能力,推进了各医疗机构法制化管理的进程。

三、强化制度,规范管理

在开展普法教育过程中,各医疗机构坚持以制度管事、以制度管人。通过完善、修订各项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严格依法执医,使医院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各部门运作有序,各环节管理有条不稳。

四、加强依法治理,提升医疗质量

通过法律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医务人员依法执业及医疗质量意识,规范病历书写,提高医疗文件的质量,认真落实《病历书写规范》、《处方管理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并抓好医疗文件的三级质控,对不合格处方及丙级病历的责任人及科室直接与绩效挂钩。

五、开展知识竞赛,提升法律素养

各医疗机构开展知识竞赛,如:XX市普仁医院统一下发法律法规学习资料,要求各科室、各部门认真组织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并于8月22日、24日组织了四场法律法规考试,使员工的法律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医务人员廉洁行医,未出现违法乱纪行为,医疗纠纷显著降低,医患关系和谐。下一步会组织代表队参加区里的竞赛活动。XX市第九医院列入重要会议,院领导班子成员在刘院长的领导下于9月3日周一召开中层干部会议中进行全员宣传与学习,保证将学习法律法规工作同规划、同落实、同考核,进而将我委“健康XX法治同行”法律法规知识竞赛落到实处。9月4日全院职工分时段集中进行考试,9月5日将所有试卷收集集中批改,考试合格率为100%。

随着普法和依法治理教育工作的开展、落实,各医疗机构干部职工的法制观念和法治意识得到增强与提升,依法执业、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明显提高。今后将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为卫生事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❷ 七年级下册政治课本法律知识

在紧张的七年级政治知识复习考试期间要注意适当的休息。我整理了关于七年级下册政治课本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下册政治课本知识:法律是特殊的规则

1、为什么说法律是特殊的规则(P77)

如果人们违反这种规则,社会将依法强制矫正;在各类规则中,法律是人们说话、办事的最低准则,不违法是我们的行为底线;只要超出法律界限,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2、如何理解法律是具有国家强制力的社会规则(P77)

它规定我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和不应该怎么做。一个懂得法律并遵守法律的人,就是自己生活的主人,也是法律的朋友;一个不懂或不遵守法律的人,就难以真正自觉地把握自己的行为,甚至会自觉不自觉地成为法律的敌人。

3、法律的特征(P79)

(1)法律是唯一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2)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3)法律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4、法律的目的:不在于惩罚,而在于关怀和保障。

5、法律的作用:维持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法律与生活

1、法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P87-89)

(1)法律是使人际关系得以和谐的调节器;(2)法律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

(3)法律像卫士,警戒着人类生活的基本防线;(4)法律对我们具有保护和指引作用。

2、可以通过哪些法律方式维护权益(P91)

当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法律是最强有力的救助手段。

当合法权益受侵害时,法律可以通过调解、和解、诉讼、仲裁等方式实现对受害方的救助。

七年级下册政治课本知识(一)

善于合作

第1站 认识合作

1、什么是合作

2、生活中存在广泛的合作

3、合作的意义

(1)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人的劳动

(2)能弥补他人能力的不足,有助于个人成长

(3)便于集思广益,促进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

第2 站 学会合作

1、我们要学会合作(为什么)

2、如何进行合作(重点)

(1)对公共事务多关心,少冷漠。

(2)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3)正确理解主角与配角的关系

(4)善于发掘自己的闪光点,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

七年级下册政治课本知识(二)

团结互助

第1站 团结就是力量

1、生活中的团结互助

2、团结互助的意义(重点)

(1)可以营造良好的氛围,有利于减轻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

(2)乐于帮助别人,有利于自己的成长。

(3)团结起来会形成无坚不摧的巨大力量

第2站 让我们携手前进

1、我们要团结互助(为什么)

(1)理论上说,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整体的功能会大于部分之和;反之,整体的功能就会小于部分之和。

( 2)实践证明,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才能产生巨大的合力

2、如何团结互助(重点)

(1)每个人都要对集体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要求:从小事做起,从生活点滴做起)

(2)需要对他人多一份真诚(要求:真心实意,坦诚相待。)

(3)要注意适当的妥协,减少不必要的争执(要求:冷静对待争执,耐心听取他人意见。)

❸ 求一个高中政治课试讲20分钟的教案和PPT,要求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容易讲

教案模板:《树立公平意识》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教学设计是试讲的一个重要环节,一个好的试讲离不开一篇好的教学设计,然而,在实际备考过程中,许多考生对教学设计感到很迷茫,不知道如何下手,不知道教学设计到底应该包括哪些环节。因此,今天中公教育的老师特意为大家准备了《树立公平意识》这一框题的教学设计,希望对考生有所启发,有所收获。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公平的意义,自觉树立维护公平的情感。

【能力目标】

在小组讨论和情景模拟的过程中树立公平意识。

【知识目标】

知道公平的意义以及如何树立公平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公平的意义以及如何树立公平的意识。

【难点】

树立公平意识。

三、教学方法

案例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法。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多媒体展示案例:张某和李某合伙偷盗,平分赃款;公交车上的爱心专座;李明的爸爸给学校捐款5万,学校推选李明为校学生会干部。思考:你认为上述行为中,那些是公平的?那些是不公平的?为什么?

学生回答,平分赃款不算是公平,因为赃款的取得是不合法的;李明被选为学生会干部不公平,是因为他爸爸的捐款;公交车上的爱心专座是公平的,因为老人、妇女、小孩属于弱势群体,需要特殊照顾。

老师总结:看来大家在生活中都接触过关于公平的事件,而且大家对于公平都有自己的理解,公平意识对于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树立公平意识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维护公平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老师多媒体展示案例:

(1)法律诉讼,法官公平判案;

(2)足球比赛,裁判公平裁决;

(3)社会利益分配,要求公平分配;

(4)收入分配,坚持按劳分配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思考:以上案例说明了什么现象?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学生回答,以上案例说明了社会各方面都在坚持公平,维护公平有利于社会各方面的正常运行,并能维持社会和谐。

教师总结:社会各方面都在维护公平,没有公平社会将陷入一片混乱,制度不能实行,秩序被打乱,所以维护公平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二)树立公平意识,需要我们在竞争与合作过程中遵守相同的行为规则

情景模拟:掰手腕比赛,一个学生可以用两个手,另一个学生只能用一个手。

学生自愿报名参加,上台后,打开自己所占一边的规则纸条,看看是用一个手还是可以用两个手。

比赛结束后让参赛选手说自己的感受,输的一方认为规则不公平,因为没有相同的规则。

老师总结:比赛中如果没有相同的规则,则会陷入混乱,出现不公平现象,所以树立公平意识,要在竞争与合作的过程中遵守相同的行为规则。

(三)树立公平意识,需要正确地看待自己的利益,尊重他人的权利

情景模拟:同学演绎情景剧,张同学和李同学评三好学生,考试分数张同学比李同学多一分,但是老师误判试卷,多给了张同学两分,张同学明知误判,没有指出,最终张同学被评为三好学生,但是张同学并不开心。

小组讨论,全班分成五组:张同学为什么不开心?这样做有怎样的后果?如果是你,你该怎么办?

学生回答,张同学不开心是因为三好学生本来不是自己的,结果因为老师误判而被评为三好学生,所以内疚;这样做侵害了李同学的利益;如果是我,我会向老师反映,指出问题,把三好学生荣誉还给李同学。

老师总结:看来同学们都有公平的意识啊,关键是在生活中遇到类似事情之后要把言行变成实践,说到做到哦,上述案例告诉我们,树立公平意识要正确看待自己的利益,尊重他人的权利。

环节三:巩固提高

体验公平:全班一起玩一个推手比赛,全班分成五个小组,共同制定游戏规则,每个小组按规则先选出本组的代表,再和其他组代表比赛,最终选出最佳选手。

提问:比赛顺利进行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归纳:制定共同的规则,并且尊重了他人权利。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课下搜集关于公平的小故事,下节课找人分享。

五、板书设计

❹ 中考政治知识点总结归纳

每一位学生都应该要好好背诵相关科目的重要知识点,这样才能更好的面对考试,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中考政治知识点 总结 大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政治知识点总结大全1

法律常识部分:

1、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2、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3、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4、我国民主法制建设中推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

5、青少年要学法、懂法、守法、护法,增强法制观念。

6、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的准则——法律。

7、什么是法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8、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9、当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依法自律,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10、经济活动的参与者――(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必须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11、法律打击各种经济犯罪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

12、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形成和巩固,一要靠 教育 ,二要靠法律。

13、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一般违法发展下去就是犯罪)

14、国家的根本大法(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宪法(母法)

15、刑法的作用是――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惩治犯罪。

16、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并要逐步学会依法保护环境。

17、犯罪的本质特征是――具有社会危害性。

18、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肯定违法(违反的刑法)

19、违法(一般违法)和犯罪之间的联系两者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20、犯罪要受到惩罚、刑罚

21、刑法的目的――预防和减少犯罪

22、什么是宪法――在内容上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在法律效力上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的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23、宪法是人民权利的最重要的法律保障。

24、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25、我国的国家性质(国家制度)――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6、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7、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8、我国的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29、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

30、既是公民权利又是公民义务的有――受教育和劳动。(体现的权利义务的一致性)

31、青少年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用法律约束青少年的行为、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协调社会的青少年的教育保护职责)

32、对青少年的成长法律给予特殊保护(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国家的特殊关注。

33、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有――《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34、未成年人要认真学法、用法,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5、什么是违法行为――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和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有违宪行为、刑事、民事、行政违法行为)

36、什么事犯罪――是指有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37、我国法律的性质――体现工人阶级及广大劳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38、人身自由权利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公民依法享有的人身自由权利不受非法侵害。(不受非法逮捕、拘禁、搜查和侵害,人格尊严不受侵害,住宅及通信自由、秘密等受法律保护)

39、公民的人身权利(生命健康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等)受到法律保护,要学会依法维护人身权利。

40、父母有抚养、教育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孝敬父母、依法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及孝悌美德)。

41、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依法保证适龄 儿童 和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42、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受法律保护(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享有占有、使用、受益和处分的权利,以及依法继承权等)

43、公民应依法自觉纳税。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具有强制性,不按章纳税是违法行为。(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44、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45、公民依法行使批评权和建议权有利于监督国家机关的工作。

46、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的团结,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47、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青少年要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48、我国法律鼓励、支持公民同违法犯罪组成。(揭发检举、正当防卫是公民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有效手段,公民受到非法侵害时要用法律武器,依靠执法机关,依照法律程序<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49、我国公民享有的自由和权利是广泛的、真实的,其原则是――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50、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这是公民意识的重要表现(权利和义务密不可分,相互依存)

中考政治知识点总结大全2

51、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是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只有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能产生阶级,只要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就必然产生阶级,国家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是随着阶级的消灭而消灭。

52、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文字的出现。

53、中国古代社会的科技 文化 成就――首推四大发明

54、工业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的胜利使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

55、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性质没有改变。生产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仍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56、生产力包括劳动者、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劳动者,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57、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决定的其他两个方面(人们在生产关系中的相互地位、产品如何分配)。

58、社会主义事业在曲折中前进最终会战胜资本主义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制度需要经过长期斗争)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将长期共存和斗争。

59、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1949年10月1日)

6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年10月1日)

61、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56年底)

62、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6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

64、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光辉历程告诉我们,“-”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65、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20年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全面小康)

67、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69、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素质偏低。

70、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71、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72、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不利于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体制。对外开放可以促进我国的发展,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

73、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和基础――稳定(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改革是发展的动力,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74、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根本任务+根本目的)

75、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实现共同富裕

76、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坚持计划生育

77、面对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我们的对策――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78、21世纪我们面临的三大任务――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二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一国两制),三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7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我国经济制度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

80、新世纪的三大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

中考政治知识点总结大全3

81、人口、资源与环境三者协调才能使社会持续发展。

82、四大工程(青藏铁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南水北调)是国家经济建设成就,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社会可持续发展。

83、当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

84、发展教育和科学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切实地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85、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家庭、学校、社区等)。

86、我国正在大力曲径基础教育改革,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87、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

88、解决环保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减少和不使用农药、化肥,保持生态平衡;要求工厂实行达标排放,并加强对“三废”的治理,要求汽车使用无铅汽油,减少尾气的排放;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湖等。

89、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建设富强(经济)、民主(政治)、文明(文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90、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

91、青少年时期是成才的最佳时期,要立志成才。

92、霸权主义是当今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

93、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94、新时期推进现代化建设,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艰苦奋斗)

95、不同发展阶段的人们对社会理想的追求不同,当代青少年要树立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信念。时代赋予当代中国青年的崇高使命是――振兴中华,实现跨世纪的宏图伟业

96、当代世界范围内科技革命突飞猛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97、增强民族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

98、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基础是――人民当家做主。

9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

100、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等,共同组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中考政治知识点总结归纳相关 文章 :

★ 2020中考政治知识点大总结

★ 2020中考政治复习知识点归纳

★ 2020中考政治必备知识点总结

★ 初三政治知识点总结重点知识梳理

★ 初三政治必背知识点归纳

★ 2020中考政治历年高频考点总结归纳

★ 初三政治知识点总结认清基本国情

★ 初中政治知识归纳总结

★ 2020初中政治核心知识点总结10条

★ 初中政治核心知识点总结

❺ 政治与法律基础知识

政治与法律是社会安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那么你知道政治与法律的基础知识是什么吗?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政治与法律基础知识,一起来看看吧。

政治与法律基础知识: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

一、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

1.法律思维方式的含义

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和取向。

2.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

一是讲法律。以法律思维方式思考和处理法律问题首先要以法律为准绳。

二是讲证据。以法律思维方式思考和处理法律问题首先要以证据为根据。

三是讲程序。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要从法律程序出发。

四是讲法理。法律思维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要运用法律原理和精神。

二、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途径

第一,学习法律知识。学习基本的法律知识,是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前提。

第二,掌握法律方法。法律方法构成法律思维的基本要素。

第三,参与法律实践。法律思维方式在法律实践中训练、培养和应用中获得。

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1.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

法律权威是就国家与社会管理中法律的地位与作用而言,是指法的不可违抗性。

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

在当代中国,树立法律权威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法律权威是国家稳定的坚实基础。

2.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第一,努力树立法律信仰;第二,积极宣传法律知识;第三,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学习本章,要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在复习这一部分时,尤其要注意从宏观层面上领悟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进而增强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在以往真题中,本章命制的考点比较多,既有选择题,也有分析题,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应加以注意。

政治与法律基础知识: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一、宪法的特征与基本原则

1.宪法的特征

第一,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最重要的方面。

第二,在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

第三,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2.宪法的基本原则

(1)党的领导原则。

(2)人民主权原则。

(3)公民权利原则。

(4)法治原则。

(5)民主集中制原则。

二、我国的国家制度

(1)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我国《宪法》第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具有以下优越性:一是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二是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三是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四是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6)基本经济制度。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公民的基本权利也称宪法权利,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基本的、必不可少的权利。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社会经济权;文化教育权;特定主体权利。

2.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公民的基本义务也称宪法义务,是指由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遵守和应尽的根本责任。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其他义务。

四、我国的国家机构

国家机构是国家为实现其管理社会、维护社会秩序职能而建立起来的国家机关的总和。我国国家机构主要有: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3)国务院。

(4)中央军事委员会。

(5)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6)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7)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政治与法律基础知识: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

一、民商法律制度

1.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以及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我国1986年公布并施行的《民法通则》,规定了民事法律的基本制度。

民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一是平等原则;二是自愿原则;三是公平原则;四是诚实信用原则;五是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2.民事主体制度

民事主体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公民(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自然人民事主体民事权利能力(每个人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始于出生,灭于死亡)

民事行为能力18周岁以上精神正常的成年公民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3.民事行为制度

4.民事权利制度

我国民法所规定的民事权利,主要有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继承权、人身权等。

5.民事责任制度

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害,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

6.民事诉讼时效制度

一般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短期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的,法律不予保护。

7.合同法律制度

8.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9.商事法律制度

二、行政法律制度

1.行政法的概念和原则

行政法是调整国家行政机关在履行其职能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就是依法行政或行政法治原则,可分解为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等。

2.国家行政机关与公务员

3.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运用行政权力针对行政相对人作出的、能够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根据行政行为所针对的行政相对人是否特定这一标准,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

4.行政责任

主要有:通报批评、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返还权益、撤销违法行政行为、纠正不当行政行为、履行法定职责、行政赔偿等。

5.行政处罚与行政复议

热点内容
道德经说兵 发布:2024-11-16 07:00:35 浏览:683
百民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活动 发布:2024-11-16 06:59:57 浏览:768
技术性贸易壁垒国际经济法 发布:2024-11-16 06:56:16 浏览:286
参考文献中行政法规的写法 发布:2024-11-16 06:33:39 浏览:106
行政诉讼法追加被告通知书 发布:2024-11-16 06:31:28 浏览:91
刑法书全名 发布:2024-11-16 06:18:36 浏览:815
范健商法学第四版 发布:2024-11-16 05:51:04 浏览:455
劳动法企业旷工处理 发布:2024-11-16 05:23:57 浏览:792
哈尔滨学院法学 发布:2024-11-16 05:12:55 浏览:14
刑法139条规定的 发布:2024-11-16 04:28:54 浏览: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