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承担法律责任的前提必须有

承担法律责任的前提必须有

发布时间: 2024-10-26 12:20:52

A. 法律责任构成要件有哪些

法律责任的一般构成要件有以下几点:
1、主体:法律责任主体是指违法主体或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应注意的是,责任主体不完全等同于违法主体;
2、过错:主观故意或过失,在刑法上故意或过失是判定行为人主观恶性的重要依据;民法上故意和过失统称为过错,是构成一般侵权行为的要素;在行政法领域,实施过错推定的方法;
3、违法行为:包括犯罪行为和一般违法行为,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的关系是既联系又区别的,违法行为是法律责任产生的前提,而法律责任的承担不以违法的构成为条件;
4、损害事实:即受到的损失和伤害的事实,包括人身、财产、精神三方面。损害应当具有确定性,即是业已发生的而不是即将发生的,损害必须根据社会的一般观念和公众意识予以认定;有此责任的承担不以实际损害存在为条件;
5、因果关系: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有一因一果的关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B. 鏋勬垚鏁欒偛娉曞緥璐d换鐨勫墠鎻愭潯浠舵槸锛 锛夈

銆愮瓟妗堛戯細A
鏈棰樿冩煡褰掕矗瑕佷欢鐨勭浉鍏崇煡璇嗐傛墍璋撳綊璐o紝鏄鎸囨硶寰嬭矗浠荤殑褰掔粨銆傚畠瑕佽В鍐崇殑鏄娉曞緥璐d换搴旇ョ敱璋佹潵鎵挎媴鐨勯棶棰樸傛暀鑲叉硶寰嬪叧绯讳富浣撳彧鏈夊叿澶囦互涓嬪洓涓鏁欒偛娉曞緥璐d换鐨勫綊璐h佷欢锛屾墠琚璁ゅ畾涓烘暀鑲叉硶寰嬭矗浠讳富浣擄紝鎵嶅簲璇ユ壙鎷呯浉搴旂殑娉曞緥鍚庢灉銆傦紙1锛夋湁鎹熷充簨瀹烇細杩欐槸鎸囪屼负浜烘湁渚靛虫暀鑲茬$悊銆佹暀瀛︾З搴忓強浠庝簨鏁欒偛鏁欏︽椿鍔ㄧ殑鍏姘戙佹硶浜哄拰鍏朵粬缁勭粐鐨勫悎娉曟潈鐩婄殑瀹㈣備簨瀹炲瓨鍦ㄣ傝繖鏄鏋勬垚鏁欒偛娉曞緥璐d换鐨勫墠鎻愭潯浠躲傦紙2锛夋湁杩濇硶琛屼负锛氳繖鏄鎸囪屼负浜哄疄鏂戒簡杩濆弽娉曞緥銆佹硶瑙勭殑琛屼负銆傚亣鑻ヨ屼负浜虹殑琛屼负娌℃湁杩濇硶锛屼粬灏变笉鎵挎媴娉曞緥璐d换銆傦紙3锛夎屼负浜轰富瑙備笂鏈夎繃閿欙細鎵璋撹繃閿欙紝鏄鎸囪屼负浜哄湪瀹炴柦琛屼负鏃讹紝鍏锋湁涓昏備笂鐨勬晠鎰忔垨杩囧け鐨勫績鐞嗙姸鎬併傦紙4锛夎繚娉曡屼负涓庢崯瀹充簨瀹炰箣闂存湁鍥犳灉鍏崇郴銆傝繖鏄鎸囪繚娉曡屼负鏄瀵艰嚧鎹熷充簨瀹炲彂鐢熺殑鍘熷洜锛屾崯瀹充簨瀹炴槸杩濇硶琛屼负閫犳垚鐨勫繀鐒剁粨鏋滐紝浜岃呬箣闂村瓨鍦ㄧ潃鍐呭湪鐨勫繀鐒剁殑鑱旂郴銆傚墠鑰呭喅瀹氬悗鑰呯殑鍙戠敓锛屽悗鑰呮槸鍓嶈呯殑蹇呯劧缁撴灉銆侫椤规g‘銆
鏁呮g‘绛旀堜负A銆

C. 人民警察的责任

人民警察法律责任,是警察机关及人民警察在执法活动中,违反法律法规构成侵权,或者警察人员在实施执法行为时,由于违法而其行为最终构成犯罪时,依法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
法律责任常被分为刑事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和行政法律责任。人民警察的法律责任是指警察机关及人民警察实施的违反人民警察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行为所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七章所规定的内容,分别对人民警察法律责任作了明确规定,包括:
(一)对实施违法行为的人民警察的行政处分和刑事处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规定:人民警察不得实施下列行为:散布有损国家声誉的言论,参加非法组织,参加旨在反对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参加罢工;泄露国家秘密、警务工作秘密;弄虚作假,隐瞒案情,包庇、纵容违法犯罪活动;刑讯逼供或者体罚、虐待人犯;非法剥夺、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搜查他人的身体、物品、住所或者场所;敲诈勒索或者索取、收受贿赂;殴打他人或者唆使他人打人;违法实施处罚或者收取费用;接受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的请客送礼;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或者受雇于任何个人或者组织;玩忽职守,不履行法定义务;其他违法乱纪的行为。
如果人民警察实施了上述行为之一的,应当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二)追究刑事责任及给予行政处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48条的规定,人民警察违反规定使用武器、警械,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三)降低或取消警衔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48条的规定,对受行政处分的人民警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降低警衔、取消警衔。
(四)停止执行职务、禁闭的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48条规定,对违反纪律的人民警察,必要时可以对其采取停止执行职务、禁闭的措施。
(五)承担侵权赔偿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50条规定:“人民警察在执行职务中,侵犯公民或者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赔偿。”
二、人民警察法律责任的特征
(一)实施了违法行为
人民警察承担法律责任的前提,必须是人民警察在执法过程中实施了违法行为。人民警察的违法行为。人民警察在执法过程中违反的法律、法规,必须是现行有效的有关人民警察工作的法律、法规或规章
(二)由警察机关及警察人员承担法律责任
承担人民警察法律责任的主体,只能是人民警察及其所在的警察机关。不具有人民警察身份的人不承担人民警察的法律责任。
(三)必须是在执行职务行为时实施的违法行为
导致人民警察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必须是与人民警察的身份或职务行为相联系的事由。必须是人民警察在警务工作中,由于自己有过错造成不应有损害的,损害与职务行为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的,才能由警察机关及警察人员承担法律责任。
(四)人民警察行政法律责任是一种独立的法律责任
人民警察行政法律责任不隶属刑事、民事法律责任而独立存在一种独立的法律责任。因为人民警察行政法律责任有自己的法律依据。是按照自己的程序予以实施的法律行为。
三、人民警察法律责任的意义
人民警察法律责任的意义:加强制定警察法律责任,有利于警察机关及人民警察更好地履行职责;制定警察法律责任,有利于警察队伍素质的提高,促进国家的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发展和完善;制定警察法律责任,有利于人民警察在本职工作中严格遵守各种法律,法规,严格执法;更利于从严治警,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防止滥用警察权力;有利于人民警察队伍的廉洁和公正。

D. 经济法律责任的承担经济法律责任的条件和依据

(一)承担经济法律责任的一般条件
1.主体必须有经济违法行为存在。经济违法行为不仅是产生经济法律责任的前提,而且也是承担经济法律责任的必备条件。经济法主体的违法行为既包括违反法定经济义务的行为,如偷税、抗税、骗税、生产伪劣产品、销售侵权产品等,也包括不正确地行使权利的行为,如错误吊销营业执照、超额罚款、擅自审批、擅自减免税款等;既包括作为的违法行为,如私设金融机构、诈骗贷款等,又包括不作为的经济违法行为,如偷税、玩忽职守等。
2.主体的违法行为必须给国家、社会或个人造成损害事实。经济法律责任既是一种经济责任,又是一种社会责任。因为主体的经济违法行为给国家、社会或个人造成的损害,既包括经济的,也包括人身的;既包括有形的,也包括无形的;既包括现实的,也包括潜在的;既包括对国家和社会的,也包括对个人的。因此经济法律责任从本质上讲具有经济性,但从实现方式来看未必都具有经济性。
3.主体的经济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主体要承担经济法律责任,不仅要有经济违法行为和损害事实,而且要求经济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必须具有内在的、必然的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无论是管理、调控主体,还是管理和调控的受体其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无关,或者说违法行为仅仅是损害事实产生的外部的、偶然的条件,一般就不应要求经济法主体承担经济法律责任。
4.主体在主观上必须具有故意或者过失。主体承担经济法律责任,不仅要具备客观方面的条件,还必须同时具备主观方面的条件,即要具备法定的故意或者过失的主观因素。所谓故意是指主体对其经济违法行为具备明知的认识因素和希望或者放任的意志因素。所谓过失是指主体对其经济违法行为是当知而因疏忽大意未知或已知但轻信能避免的心理态度。当然也有个别的经济违法行为,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但这是特殊原则,并以法定为限。如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经济管理职权过程中,侵犯相对主体的经济权利时,应承担经济法律责任,而不论其主观上有无过错及其内容。
(二)承担经济法律责任的依据
1.事实依据。承担经济法律责任的事实依据,是指经济违法主体实施的具体的、特定的经济危害行为。首先,这种行为是客观存在的,而不仅仅是经济法主体的某些意愿、想法或者倾向,它必须具有客观性、外在性;其次,这种行为又是特定的、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概括的,它必须具有特定性、针对性。行为人实施的每一种经济行为都必须是特定领域内的具体经济行为,不可能存在超越具体经济行为之上的一般经济行为和抽象经济行为,对于后者不能对其予以经济惩罚;再次,这种行为从政治上、法律上、道德上都是应当予以否定评价的,而不是值得提倡、称赞、鼓励的,它必须具有消极性、否定性;最后,这种行为是在经济法主体的自由意志支配之下所外化出来的,它必须具有能动性、反映性。马克思指出:“如果不谈谈所谓自由意志、人的责任、必然和自由的关系等问题,就不能很好地探讨道德和法的问题。”
2.法律依据。承担经济法律责任不仅要求具有事实根据,而且要求具有法律依据,也即是说,经济法律责任不仅是事实责任,而且是法定责任,非法定的经济责任,不能成为经济法律责任,更不能依据经济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行为人予以惩罚。
承担经济法律责任的法律依据就是经济法律、法规对各种经济法律责任的明文规定。大多数的经济法律、法规中都有专章或专节规定“法律责任”或“罚则”,在无专章或专节规定的法律、法规中,也大多包含有“法律责任”或“罚则”的条款。这些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对实施违法行为的主体即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予以明确规定;二是对主体实施的违法行为的性质、种类、情节、程度、后果等予以明确规定;三是对违法行为人实施惩罚的国家机关予以明文规定;四是对违法主体应承担的具体惩罚措施予以明文规定。
(三)经济法律责任的承担条件和承担依据的关系
从总体上讲,经济法律责任的承担条件和承担依据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经济法律责任的承担条件是从行为、后果、因果关系、事实、法律、主观、客观等多方面、多角度、多因素来揭示经济法律责任的承担因素,这些条件是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的。经济法律责任的承担依据则是从事实或法律的某一方面来揭示经济法律责任的承担原因。而这些事实或者法律往往是承担条件中最关键性的因素,或者说是根本性条件。因此,不能把经济法律责任的承担条件和承担依据完全对立起来。

E.  地矿行政制裁

一、概述

(一)法律责任的概念

法律责任是指违法主体对违法行为承担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后果。违法行为是法律责任的前提,法律制裁是法律责任的必然结果。法律责任的主要特点:一是必须有法律、法规的明确规定;二是由于法律责任是以国家的名义对违法行为作出的一种惩戒,必须由有权的国家机关依法追究;三是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国家强制性。

(二)承担法律责任的条件

(1)行为的违法性。违法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履行法定义务或者做出法律禁止的行为。违法行为的表现形式有行为人作为或不作为两种。

(2)行为人要有过错。过错是指与行为人的心理状态相联系的涉及法律责任的行为,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

(3)要有损害的事实。损害事实是指财产或者人身受到侵权行为的损害,而引起损失的客观情况。

(4)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要有因果关系。

(三)法律责任的种类

1.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是指行为人因违反行政法律规范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对应负行政责任的行为人采取的惩罚措施,叫作行政制裁。行政制裁分为两类。

(1)行政处罚。行政处罚是国家特定的行政机关依法惩戒违反法律规范的个人、组织的一种行政制裁。一般包括警告、通报、罚款、没收、吊销执照、吊销许可证、责令停产、扣留、劳动教养等。

(2)行政处分。行政处分是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所施行的制裁措施。主要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开除等。

2.民事责任

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违反民事法律规范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对应负民事责任的行为人采取的惩罚措施,叫作民事制裁。民事制裁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

3.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实施了刑事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必须承担刑法所规定的刑罚的法律责任。行为人的行为触犯了刑法,由公安机关和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我国刑法规定主刑有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5种;附加刑有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等。

(四)地矿行政制裁的概念

地矿行政制裁是指地矿行政机关对违反地矿行政法律规范的单位或个人所依法实施的惩戒措施。它是一种具体的行政行为。首先,实施地矿行政制裁的主体一定是各级地矿行政管理机关。其次,地矿行政制裁的对象是违反地矿行政法律规范的单位或个人。第三,地矿行政制裁措施是地矿行政机关依法采取的强制措施。它是按照地矿行政法律规范的规定,对违反地矿行政法规的单位或个人就其应负的法律责任所采取的惩处。

(五)地矿行政制裁的种类

地矿行政制裁包括地矿行政处罚和地矿行政处分。

1.地矿行政处罚

地矿行政处罚,是指具有行政处罚权的地矿行政机关基于其行政管理职权,对其认为违反地矿行政法律规范的强制性义务、违反行政管理程序的行政管理相对人所实施的一种行政制裁措施。具体分为以下几种:警告、罚款、拘留、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没收财物、取消资格、吊销执照等。

2.地矿行政处分

地矿行政处分,是指从事地矿行政管理的国家公务员违反地矿行政法律规范所应承担的一种行政纪律责任,是地矿行政机关对从事地矿行政管理的国家公务员故意或过失侵犯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所实施的法律制裁。

二、地矿行政违法行为与处罚的适用

在矿产资源法和配套法规中规定了管理相对人和管理人员违反法律、法规规范应负的法律责任。本节仅以违反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和违反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法规规定的行政法律责任为例,作较详细叙述。

(一)违反勘查区块登记办法的行政法律责任

1.无证勘查的法律责任

(1)无证勘查违法行为的概念。所谓无证勘查行为,是指地质勘查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人违反本办法规定,未经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的审查批准并登记,未取得勘查许可证擅自进行勘查工作的,或者超越批准的勘查区块范围进行勘查工作的行为。

(2)无证勘查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无证勘查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主要是行政责任。行政责任是指实施无证勘查违法行为的单位或个人,应当承担相应的行政处罚的后果。本条规定的行政处罚包括:①责令停止违法行为;②警告;③罚款。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责令停止违法行为不属于行政处罚的内容,但可以认为是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行政处罚法第23条规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因此,地矿行政机关在对无证勘查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时,首先适用的是责令行为人停止无证勘查违法活动,再根据情节和违法行为后果决定是否给予其他行政处罚。

2.擅自进行滚动勘探开发、边探边采或者试采等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勘查区块登记办法第27条规定了三类违法行为:一是勘查石油、天然气的单位未经登记管理机关审查批准,办理登记手续,领取滚动勘探开发的采矿许可证,便擅自进行滚动勘探开发作业的行为。二是探矿权人在勘查许可证有效期内进行勘查作业时,发现符合国家边探边采规定要求的复杂类型矿床后,不向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开采,或提出开采申请但未经登记管理机关审查批准,便擅自进行开采活动的行为。三是进行石油、天然气等流体矿产的探矿权人,未经批准擅自进行试采作业的行为。

对上述三类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除了申诫罚即责令停止违法行为以外,还规定有财产罚。此三类违法行为均以非法获取矿产品为目的,在未经行政机关的审批登记的情况下,擅自进行了矿产资源开采活动。除予以警告外,规定了没收违法所得,对非法采出的矿产品,理应予以没收;已经销售的,应当收缴其所得的收入。行政机关还可以根据违法行为的情节,对行为人并处一定数额的罚款,罚款的最高限额为10万元。

法规中所指违法所得,是指未取得勘查许可证或采矿许可证,擅自进行滚动勘探开发、边探边采或者试采作业期间内采出的矿产品,以及由于销售、转让或者以其他方式处理分配矿产品而获得的经济收益。

3.擅自印制或者伪造、冒用勘查许可证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这里讲的违法行为有两类,一是擅自印制或者伪造勘查许可证;二是冒用勘查许可证。

所谓擅自印制或者伪造勘查许可证,是指除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以外的其他无制证权的单位或者个人,冒用名义,非法印刷制做勘查许可证的行为;也包括用涂改、擦消、拼凑等方法,对真实的勘查许可证进行改制的行为。所谓冒用勘查许可证,是指非探矿权人冒用他人的勘查许可证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

擅自印制或者伪造、冒用勘查许可证,行为人基本上都是以获取某种利益为动机,因此,对这种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应以财产罚为主,即没收其全部违法所得,并处10万元以下的罚款。

伪造、变造勘查许可证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也同时触犯了我国刑法的规定。因此,除承担相应的行政法律责任外,构成犯罪的,还应当依照刑法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4.探矿权人在勘查活动中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违法行为分为以下几种:

(1)探矿权人不如实向登记管理机关报告有关资料和情况,或者弄虚作假,或者以各种方式拒绝接受监督检查;

(2)中外合作勘查矿产资源的中方合作者(探矿权人)不将合作勘查合同报原发证机关备案;未向登记管理机关备案,从事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矿产调查、区域地球物理调查、区域工程地质、区域环境地质调查和海洋地质调查等地质调查工作;

(3)探矿权人不按规定完成年度最低勘查投入;

(4)探矿权人领取勘查许可证后满6个月未开始施工,或者施工后无故停止勘查工作6个月的。

对于上述违法行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地质矿产管理工作的部门可以按照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规定的权限,责令违法行为人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处以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前述行政处罚拒不执行的,勘查许可证的发证机关可以吊销违法行为人的勘查许可证。

需要指出的是,吊销勘查许可证是对探矿权人行为能力的剥夺,是一种比较严厉的制裁措施,将导致勘查单位停产、停业,并在被吊销勘查许可证之日起6个月内不得再申请探矿权。因此,吊销勘查许可证的行政处罚,由原发证机关决定并实施。

5.不按规定办理有关登记手续的法律责任

违法行为有以下两种:即不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和不办理注销登记手续的违法行为。这类违法行为侵犯的客体是登记管理机关的行政管理权,直接破坏了勘查秩序,应当给予处罚。处罚的形式有两种:

(1)申诫罚:责令限期改正。由登记管理机关责令探矿权人在规定的期限内到登记管理机关补办变更或注销登记手续。

(2)能力罚:吊销勘查许可证。违法行为人对申诫罚拒不执行,在登记管理机关规定的期限内不办理变更登记或注销登记手续的,登记管理机关有权报请勘查许可证发证机关,由其吊销勘查许可证。

6.不按规定期限缴纳有关费用的法律责任

违法行为有以下两种:即在规定的期限内未缴纳探矿权使用费的和未按规定缴纳探矿权价款的违法行为。这两种违法行为侵犯的客体是国家财产所有权及国家行政管理权。根据规定应当给予处罚,处罚种类有二:

(1)申诫罚。对探矿权人不按规定和标准缴纳探矿权使用费和探矿权价款的违法行为,登记管理机关可以限定一个期限责令探矿权人在规定的期限内缴纳。并从应当缴纳探矿权使用费和探矿权价款之日起,每日加收应缴费用千分之二的滞纳金。

(2)能力罚。对申诫罚拒不执行,亦即在规定的期限内探矿权人对登记管理机关的责令限期缴纳探矿权使用费和探矿权价款的处罚置之不理,拒不缴纳应缴费用和滞纳金,对这种无视法规直接损害国家财产权益的违法行为,登记管理机关有权报请勘查许可证发证机关吊销其勘查许可证。

(二)违反开采登记办法的行政法律责任

1.无证采矿、越界采矿的行政法律责任

(1)无证采矿,是指采矿行为人未经登记管理机关审查批准,未取得采矿许可证,而擅自进行采矿活动的行为;擅自进入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采矿的;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的行为。

超越批准的矿区范围的采矿行为,即为越界采矿行为,是指已获得采矿权的主体即采矿权人擅自超出采矿登记管理机关批准的矿区范围,在自己的矿区范围以外或进入他人合法矿区范围内开采矿产资源的行为。其实质是无证采矿。

(2)对这类违法行为除规定责令停止开采外,还规定行政处罚种类为,没收采出的矿产品和违法所得、罚款和吊销采矿许可证。罚款的幅度分为三类,一是一般无证采矿和进入他人矿区范围采矿的处以违法所得50%以下的罚款;二是越界采矿的,处以违法所得30%以下的罚款;三是采取破坏性的开采方法开采矿产资源,造成矿产资源严重破坏的,处以相当于矿产资源损失价值50%以下的罚款。越界采矿的,经责令拒不退回本矿区范围内开采的,造成资源破坏的,吊销采矿许可证。

对于这类违法行为法律还规定了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对拒不执行的,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还可依照刑法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2.采矿权人未履行接受监督检查义务的行政法律责任

为了保障登记管理机关监督采矿权人有效地实施职责,督促采矿权人合理开采利用矿产资源、保护环境及履行其他义务,而规定了采矿权人未履行接受监督检查义务的法律责任。

如采矿权人未履行上述法定义务,不按规定提交年度报告,拒绝接受监督检查或者反映的情况与实际不符,则应受到行政处罚。行政处罚的种类有: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警告、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直到吊销采矿许可证。行政处罚的机关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地质矿产管理工作的部门。

3.破坏、擅自移动矿区范围界标的行政法律责任

矿区范围界桩或者其他地面标志是有关县级人民政府根据采矿权人的申请设置的,其目的是为了保护采矿权,维护矿业秩序。对破坏或者擅自移动矿区范围界桩或者地面标志的行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地质矿产管理工作的部门给予责令限期恢复的行政处罚,情节严重的,处3万元以下的罚款。

4.擅自印制、伪造、冒用采矿许可证的行政法律责任

所谓擅自印制采矿许可证,是指违反有关规定,擅自印制采矿许可证格式的行为。

所谓伪造采矿许可证,是指无权制作者假造矿产资源登记管理机关颁发的采矿许可证的行为。

所谓冒用采矿许可证,是指持他人采矿许可证,假冒采矿权人从事采矿活动或其他影响第三人权益的行为。

擅自印制或者伪造、冒用采矿许可证的行为,损害了地质矿产行政管理信誉,妨碍了采矿权登记管理秩序,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罚,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0万元以下罚款。如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280条第1款“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上述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和刑罚可以并罚。

5.不按期缴纳采矿权使用费和采矿权价款的法律责任

开采登记办法规定缴纳采矿权使用费和采矿权价款是采矿权人的法定义务,也是矿产资源国家所有者利益的体现。如违反规定不按期缴纳采矿权使用费和采矿权价款,则侵害了矿产资源所有权,妨碍了国家采矿权管理秩序,应由登记管理机关限期缴纳,并处滞纳金;若逾期仍不缴纳的,由原采矿权授予机关吊销采矿许可证。

6.违反采矿许可证变更登记、延续登记或注销登记规定的法律责任

采矿许可证变更登记、延续登记和注销登记制度,是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矿产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的、维护国家矿产资源所有权的法律措施。如不按规定办理采矿许可证变更登记、延续登记或者注销登记手续的,直接妨碍了采矿登记管理秩序,应由登记管理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原发证机关吊销采矿许可证。

三、地矿行政处罚的实施

为了保证矿产资源法的实施,必须依法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地质矿产部于1993年7月19日颁布第17号令《违反矿产资源法规行政处罚办法》(以下简称“处罚办法”)。制定这部规章的必要性有以下五点:

1.确保矿产资源法规的正确实施

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是以法律权力的实现和义务的履行为特征的。而法律权力的实现和义务的履行又是以法律责任的承担为前提的。规范法律责任的实施过程,既可以对不履行义务者进行行政制裁,又可以对依法履行义务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保护,以保证社会经济关系的正常运行,保证矿产资源法规的正确实施,这是制定处罚办法的基本目的之一。

2.促进矿产资源法规体系的建立和健全

多年来执法实践反映出地质矿产法制很不完善,突出表现为法律规范较抽象,操作性差,法律、法规的适用较原则,行政处罚的主体地位不够明确等,严重影响了执法效力,制定处罚办法可以促进行政处罚行为法规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3.保证各级地矿行政管理机关和公务员依法行政

地矿行政执法工作是以地矿行政部门依法行使裁量权,进行行政执法为内容的。在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复议条例等法律、法规公布后,对行政管理机关是否依法行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责任。由于不能依法行政引起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日益增多。制定处罚办法,规范对违反法规行为制裁的程序,是保证依法行政的重要措施。

4.加大执法力度,有利于治理整顿矿业秩序

处罚办法的制定为及时地、有效地查处违法行为,治理整顿矿业秩序,提供了程序上、制度上的保证,也提供了法律依据。

5.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处罚办法要求行政执法的公正性,有利于避免行政机关滥用职权,甚至侵权行为的发生,将有效地保障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热点内容
新危险品法律法规 发布:2024-12-28 11:25:10 浏览:37
食品标准与法规的联系 发布:2024-12-28 11:17:41 浏览:864
2018经济法基础的笔记 发布:2024-12-28 11:12:39 浏览:467
合同法关于转包渔利 发布:2024-12-28 10:48:07 浏览:609
什么办法治疗打呼噜 发布:2024-12-28 10:26:34 浏览:799
法院审判被告 发布:2024-12-28 10:12:35 浏览:884
哪个软件能免费法律咨询 发布:2024-12-28 10:10:26 浏览:740
律师纪律 发布:2024-12-28 10:08:56 浏览:81
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时限 发布:2024-12-28 10:01:39 浏览:682
香港律师发型 发布:2024-12-28 09:54:23 浏览: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