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出售非卖品的法律责任

出售非卖品的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5-02-04 11:24:23

1. 烟草零售户出售非卖品香烟有什么后果专卖局烟草公司如何处置。

卷烟零售户销售印有“非卖品”中文字样卷烟的,其行为应当构成“销售非法生产烟草制品”的违法行为了。所谓销售非法生产烟草专卖品的违法行为,主要包括有以下两种类别:

1、未依法取得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的企业(所谓地下烟厂)生产的烟草专卖品;

2、销售依法取得烟草专卖生产企业许可证的企业超计划生产的烟草专卖品的行为。

如行为人所销售印有“非卖品”中文字样卷烟的,其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行政法规)第二十五条规定。烟草专卖局有权对其违法行为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行政法规)第五十八条、第十四条规定和《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规章)第四十四条第一项等规定,由烟草专卖局依法对持证人作出如下行政处罚行为罚

1、责令停止销售,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销售总额20%以上50%以下的罚款,并将非法销售的烟草专卖品公开销毁。

2、可以责令持证人暂停烟草专卖业务、进行整顿,直至取消其从事烟草专卖业务的资格。

相关法律规定内容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法律)第十四条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卷烟、雪茄烟年度总产量计划由国务院计划部门下达。烟草制品生产企业的卷烟、雪茄烟年度总产量计划,由省级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务院计划部门下达的计划,结合市场销售情况下达,地方人民政府不得向烟草制品生产企业下达超产任务。烟草制品生产企业根据市场销售情况,需要超过年度总产量计划生产卷烟、雪茄烟,必须经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全国烟草总公司根据国务院计划部门下达的年度总产量计划向省级烟草公司下达分等级、分种类的卷烟产量指标。省级烟草公司根据全国烟草总公司下达的分等级、分种类的卷烟产量指标,结合市场销售情况,向烟草制品生产企业下达分等级、分种类的卷烟产量指标。烟草制品生产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销售情况,在该企业的年度总产量计划的范围内,对分等级、分种类的卷烟产量指标适当调整。

《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行政法规)第二十五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销售非法生产的烟草制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行政法规)第五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三十八条第一款规定销售非法生产的烟草专卖品的,由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销售,没收违法所得,处以违法销售总额20%以上50%以下的罚款,并将非法销售的烟草专卖品公开销毁。

《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行政法规)第十四条烟草专卖许可证的发证机关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对取得烟草专卖许可证的企业、个人进行检查。经检查不符合《烟草专卖法》和本条例规定条件的,烟草专卖许可证的发证机关可以责令暂停烟草专卖业务、进行整顿,直至取消其从事烟草专卖业务的资格。

烟草专卖许可证的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本条例的规定制定。

《烟草专卖许可证管理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37号)第四十四条第一项经检查不符合烟草专卖法、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及本办法规定条件的,发证机关可以责令持证人暂停烟草专卖业务、进行整顿,直至依法取消其从事烟草专卖业务的资格。



2. 出售非卖品的法律责任

法律分析:家出售非卖品违法。虽然没有法律规定商家不能出售“非卖品”,但按厂家规定一般是不能销售的。出售“非卖品”应为不当得利,违反了生产这种产品的生产者对于消费者的承诺,对生产厂家是一种侵权行为。此外,如果商家存在故意隐瞒行为,如将“非卖品”字样抹去等,就是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消费者可以要求退换货。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十九条 经营者应当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真实信息,不得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 经营者对消费者就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和使用方法等问题提出的询问,应当作出真实、明确的答复。 商店提供商品应当明码标价。

3. 请问,商场出售右下角标有“非卖品”的产品合法的吗

“非卖品”若被当作商品进行销售,则可能构成对消费者的误导。这不仅违反了合同法中关于承诺不可随意变更的原则,还可能被视为一种欺诈行为,因为它通过虚假表示来虚构事实。更为严重的是,这种行为违反了产品明示担保义务,即生产商或销售商必须保证产品的真实性和适用性。此外,它还可能构成虚假广告宣传,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造成误导,从而触犯了广告法的相关规定。

从行政责任角度来看,这种行为违反了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具有行政可罚性和必罚性。行政机关有权对其进行处罚,以维护市场秩序。从民事责任角度来看,消费者可以依据合同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追究商家的违约责任和赔偿损失。商家的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因此,任何标有“非卖品”的产品不得被作为商品进行销售。商家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商品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维护消费者的利益,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从消费者权益保护角度来看,非卖品被当作商品销售不仅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更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严重侵害。消费者有权要求商家提供真实的产品信息,而商家则有责任保证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如果商家未能履行这一责任,消费者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商家在进行商品销售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商品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虚假宣传或误导消费者。否则,不仅会面临法律的制裁,还会损害自身的声誉,影响长远发展。

综上所述,非卖品不得被当作商品销售,这是法律和道德的双重要求。商家应当加强自律,确保其经营活动符合法律规定,以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热点内容
违反工会法的法律责任分为哪几类 发布:2025-02-04 13:49:52 浏览:403
专利垄断条例 发布:2025-02-04 13:48:26 浏览:192
事业单位临聘人员适合劳动法吗 发布:2025-02-04 12:46:29 浏览:281
银行放贷合同法 发布:2025-02-04 12:02:27 浏览:172
出售非卖品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2-04 11:24:23 浏览:189
公司颁布规章制度后的结束语 发布:2025-02-04 10:37:18 浏览:907
上市公司监事会主席法律责任 发布:2025-02-04 10:37:10 浏览:358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确定 发布:2025-02-04 10:35:44 浏览:605
招募刑辩法律援助律师 发布:2025-02-04 10:08:03 浏览:559
网络舆论与司法审判 发布:2025-02-04 10:02:38 浏览: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