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自己开有法律责任吗
1. 员工当天自离跳槽违法吗
员工当日自离跳槽能否构成违法须依情形判定。若已签订服务期协议或竞业限制且未经单位许可离职跳槽至有竞争关系单位,将视为违约乃至违法行为。若无特别约定,员工依旧需要依法提前告知解除劳动合同。对于违规离职导致单位经济损失者,单位有权索赔。然而,实际操作中,单位需提供损失证据。总而言之,员工当日自离跳槽未必违法,但仍需承担相应法律风险及责任。
2. 从公司自离有什么后果
自动离职,是职工根据企业和自身情况擅自离职,而强行解除与企业的劳动关系的一种行为。有的职工因辞职未准或要求解除合同未被同意,便擅自离职或违约出走;有的职工未说明原因不辞而别;也有的受优厚待遇诱惑而擅自“跳槽”等均属自动离职范围。职工自动离职给企业造成了损失,企业可以要求职工赔偿或交付违约金。对擅自离职的,以旷工论处,可按照《企业职工奖惩条例》的规定,给予除名处理。
法律依据:
根据《工资支付暂行条例》第十六条,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资部分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则按最低工资标准支付。
一、员工自离会被原单位除名
一般情况下员工自离以后,企业都会依照公司的规章制度(考仿册腔勤、奖惩等)对员工进行旷工处理,同时给予除名。
除名不仅仅是简单的从公司在职员工转移成为离职员工,很多时候还附带其他一些处罚。目前最多的则是将此人拉黑——原公司不会再录用此人。
员工自动离职有什么后果?4大后果你知道几个?
二、员工自离会面临单位姿扰的追责
《劳动合同法》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九十条 劳动者的赔偿责任
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第四条 劳动者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劳动者应赔偿用人单位下列损失:
(一)用人单位招收录用其所支付的费用;
(二)用人单位为其支付的培训费用,双方另有约定的按约定办理;
(三)对生产、经营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
(四)劳动合同约定的其他赔偿费用。
员工自动离职有什么后果?4大后果你知道几个?
从上面两个法律可以看出当员工自离时,企业是有权进行追责的。应为员工的自离属于“不辞而别”,并不符合《劳动法》规定的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
当然,两则法规都是有明显的共同点——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当损失不存在的时候,则无需赔偿。
三、员工自离无法享受待遇
《失业保险条例》第三章失业保险待遇
第十四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失业人员,可以领取失业保险金:
(一)按照规定参加失业保险,所在单位和本人已按照规定履行缴费义务满1年的;
(二)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三)已办理失业登记,并有求职要求的。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按照规定同时享受其他失业保险待遇。
法律规定领取失业金必须不能是自己主动意愿中断就业,简单的说就是不能自己主动提出辞职。自己主动提出辞职是不能享受失业金待遇的。
员工自动离职有什么后果?4大后果你知道几个?
四、后续离职证明
正规企业都会要求入职人员提供离职证明,自离员工是无法提供的。自离员工需要再次到前单位办理离职手续,但是由于是自离很容易受到各种刁难。
除了刁难办理手续之外,其他的比如一些档案、证件、户口等还存在公司,备衫同样有丢失风险。
最重要的是自离当月的工资,企业一般也是扣除不会给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