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证明的法律效力
❶ 公司开收入证明要承担什么责任
法律分析:要承担该证明事项与员工实际收入相符的责任。用人单位在收人证明上加盖公章,收入证明即具有法律效力。该证明不仅对第三人具有法律效力,对用人单位自世消身也产生法律效隐枣力。
法律依据:《国家统计局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 第三条 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灶返拆劳动报酬总额。
工资总额的计算应以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为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百九十条 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当事人均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时合同成立。在签名、盖章或者按指印之前,当事人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是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时,该合同成立。
❷ 我给一个批发个体户打工,怎么开收入证明
个体工商户开具收入证明通常是无效的,因为个体工商户的公章不能作为法律依据。如果需要开具收入证明,建议直接向税务局申请。税务局会根据认定的收入开具纳税收入证明,这些信息有法律效力。为了申请纳税收入证明,个体工商户需要提供营业执照复印件和近半年的纳税发票。
如果收入证明被发现虚假,将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例如,购房者可能无法通过银行贷款审查,需要向开发商提出退房并承担违约责任。此外,开具虚假收入证明被视为不诚信行为,可能会引发法律风险。银行可以以欺诈为由撤销贷款合同。
在申请收入证明时,要注意银行要求的格式,确保证明文件完整无误。收入证明必须加盖“鲜章”,即原件印章,复印件无效。某些银行可能不接受财务章,建议使用单位公章或人事章,并确保是圆形印章。收入证明应包含税前收入,即包括基本工资、奖金、福利在内的全年总收入。
❸ 在职期间收入证明离职后有法律效力吗
在职期间收入证明离职后没有法律效力,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后,劳动双方终止了权力和义务。在职期间的收入不能证明劳动者离职后的收入情况。通常情况下,需要用到收入证明的情况是劳动者办理信用卡等情况,银行可以通过社保缴纳情况可以得知劳动者是否持续在用人单位上班,一旦发现劳动者已经离职,那么劳动者提供的收入证明将无效。
《劳动合同法》
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五十条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
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社会保险法》
第五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
自愿参加社会保险的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应当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
国家建立全国统一的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为公民身份号码。
第六十三条 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其限期缴纳或者补足。
用人单位逾期仍未缴纳或者补足社会保险费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查询其存款账户;并可以申请县级以上有关行政部门作出划拨社会保险费的决定,书面通知其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划拨社会保险费。用人单位账户余额少于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要求该用人单位提供担保,签订延期缴费协议。
用人单位未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且未提供担保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扣押、查封、拍卖其价值相当于应当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财产,以拍卖所得抵缴社会保险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