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动产交付后产生法律效力

动产交付后产生法律效力

发布时间: 2025-03-02 00:33:48

1. 动产是以交付为生效要件,那么属于登记对抗还是登记要件呢

动产的登记属于登记对抗要件,动产的所有权转移一经交付即生效,登记可以在出现”一物二卖“情形之后对抗善意第三人,保障第一买主的权益,也保障善意第三人不被蒙蔽。动产抵押、买车(特殊的动产)还是要记得登记,否则对双方都会有一定影响。
法律分析
正例:A将车交付B,并签订买卖合同,B就已经取得机动车的所有权了。但A并未跟B办理所有权转移登记,那么此时若A向B借车又将车出卖给C,双方签订合同并办理所有权转移登记,虽然A此时是无权处分,但由于登记簿上车主仍然是A,所以C即通过善意取得的方式获得了该机动车的所有权,B的所有权未经登记无法对抗善意第三人C,只能通过合同向A主张违约赔偿。
反例:A与B签订买卖合同并办理所有权转移登记,但A与B约定由自己继续占有使用该机动车1个月,此时B通过占有改定方式获取机该动车所有权。A在占有期间再次将该机动车出售给C并交付,此时由于登记簿车主名字是B,故C买车就不属于善意第三人(因为法律认为买车之前都要先去车管所看车主到底是谁,你不去看是你的问题),此时A无权处分,C不适用善意取得,B可以通过物权请求权向C请求返还,C只能通过合同向A主张违约赔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百二十四条 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自交付时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百二十五条 船舶、航空器和机动车等的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百二十八条 动产物权转让时,当事人又约定由出让人继续占有该动产的,物权自该约定生效时发生效力。

2. 动产交付所有权转移是合法的吗

动产交付所有权转移是合法的。如果当事人双方对于动产交付的所有权转移达成一致的,可以进行转移或者转让,这个过程最好签署一份转让合同,避免出现后续的纠纷或者其他的违约行为。

一、动产交付所有权转移是合法的吗?

动产交付所有权转移是合法的。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自交付时发生效力,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动产物权设立和转让前,权利人已经占有该动产的,物权自民事法律行为生效时发生效力。动产物权设立和转让前,第三人占有该动产的,负有交付义务的人可以通过转让请求第三人返还原物的权利代替交付。

二、动产交付的方式有哪些

动产交付是指将动产的占有移转给受让人的法律事实。因为交付就是占有的移转,故也被称为占有的交付。交付的法律意义是公示,即表示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及移转的法律事实。

根据是否将动产实际交付于受让人,可将动产交付方式分为直接交付与间接交付。

(一)直接交付

直接交付,也即现实交付,是指出卖人将标的物直接置于买受人的实际控制之下,是一种将对动产的直接管领力现实地移转于买受人的物权变动。现实交付、简易交付、占有改定、指示交付与拟制交付相对应,是所有交付中的最常态。

(二)间接交付

间接交付,是指出卖人并为将动产实际交付于受让人,而是通过其他方式间接交付动产。

间接交付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1)简易交付。又称“无形交付”,即受让人已经占有动产,如受让人已经通过寄托、租赁等方式实际占有了动产,则于物权变动的合意成立时,视为交付。

(2)占有改定。即动产物权的让与人与受让人之间特别约定,标的物仍然由出让人继续占有。这样,在物权让与的合意成立时,视为交付,受让人取得间接占有。

(3)指示交付。即动产由第三人占有时,出让人将其对于第三人的返还请求权让与受让人,以代替交付。例如,甲将其出租的家具卖给乙,但是由于租赁期限未满,暂时无法收回,甲可以把其家具的返还请求权让与乙,以代替现实交付。

(4)拟制交付。即出让人将标的物的权利凭证(如仓单、提单)交给受让人,以代替物的现实交付。这时如果标的物仍由出让人或第三人占有时,受让人则取得对物的间接占有。

动产交付需要在双方同意的基础上进行,并且需要签订一份双方都同意并且受到法律保护的转移合同,合同中需要针对各项可能出现的问题都进行明确且详细的规定,如果没有按照合同内容执行的,视为违约行为,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3. 动产和不动产物权转移的不同

动产物权在取得方法、成立要件及效力上与不动产物权均有不同。

1、取得方法

动产用于现实交付、观念交付。现实交付是指动产物权的让与人将其对于动产的直接管领力现实地移转于买受人,也就是说一方(通常为出让人)把东西当场交给另一方(通常为买受人)。

现实交付依交货方式的不同,可以再分为三种情形:(1)送货上门:即由出卖人送运货物到买受人处,此时货交买受人处才算完成交付。

(2)上门提货:即由买受人到出卖人处取走货物,此时货物运出出卖人处即算完成交付。

(3)代办托运:即由出卖人代理买受人与承运人订立运送合同,买受人承担运费的交付方式。此时出卖人将货物交给承运人即算完成交付。观念交付:一种非真正的交付,是指动产占有在观念上的移转,此为法律在特殊情况下为顾及交易的便捷而采取的变通方法,以代替现实交付。

它又分为三种:(1)简易交付,是指受让人已经占有动产,是于物权变动的合意成立时,视为交付。也就是说在甲乙达成合意以前,东西已经在乙手上了。

(2)占有改定,是指动产物权的出让人与受让人之间特别约定标的物仍由出让人继续占有;

这样,在物权让与的合意成立时,视为交付,受让人取得间接占有。也就是说虽然甲乙达成了物权转移的合意,但标的物仍然在甲手中。

(3)指示交付,是指动产由第三人占有时,出让人将其对于第三人的返还请求权让与受让人,以代替交付。也就是说标的物不在甲手,也是甲指示第三人把标的物交于乙。

不动产交付方式:

(1)、习惯交付

对于房屋的交付,可以领取钥匙、交房通知或者在交房通知上签字为表现形式;对于土地的交付,可以实地踏勘土地,验收用地图红线坐标各拐点,核定土地面积无疑后签字确认或者在土地登记时经四邻指界无异后,在地籍调查表上签字确认为表现形式。

(2)、转移占有交付

对于房屋的转移占有视为交付使用。其依据为:《最高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条规定:对房屋的转移占有,视为房屋的交付使用,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房屋毁损、灭失的风险,在交付使用前由出卖人承担,交付使用后由买受人承担;买受人接到出卖人的书面交房通知,无正当理由拒绝接收的,房屋毁损、灭失的风险自书面交房通知确定的交付使用之日起由买受人承担,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转移占有是指,占有人以法律行为将其占有物交付与他人,受让人因此而取得占有。占有人转移占有,自受让人取得事实上物的管领力时完成。法定登记交付

(3)依据《物权法》第6条:“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交付。”的规定,物权在设立和变动时,必须经过一定的公示方法向社会公开,从而使第三人知道物权变动的情况,以保护交易安全。

物权在设立和变动时之所以要公示,是因为物权具有绝对的排他性效力。如果没有公示制度,则不利于物权交易的安全,不利于保护第三人的利益,从而导致财产交易秩序的混乱。

2、效力方面

合同法》第133条规定:动产标的物的所有权自标的物交付时起转移,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同时,第134条又规定:当事人可以在买卖合同中约定买受人未履行支付价款或者其他义务的,标的物的所有权属于出卖人。

就现实交付而言,由于其属于表意行为与事实行为的结合,即交付行为由两部分构成:其一,交付动产的意思表示;其二,移转动产的占有。二者缺一不可。

《合同法》第133条规定:标的物的所有权自标的物交付时起转移,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第9条规定: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3、成立要件

实践合同中交付标的物应为合同生效的要件。换言之,实践合同没有交付标的物的,合同仍然成立,但不生效。二者之间的关系,犹如以城市房屋抵押,没有依法办理抵押登记手续的,合同成立,但不生效。如前所述,合同的成立纯属事实判断,是否成立,以当事人意思表示是否协商一致为准。实践性合同也是合同,也应遵循此评价标准。

交付是质权的成立要件,不交付标的物的质权不成立,但是出质人应当承担过错责任。债务人或者第三人未按质押合同约定的时间移交质物的,因此给质权人造成损失的,出质人应当根据其过错承担赔偿责任。

交付包括现实交付、指示交付和简易交付,但不包括占有改定。出质人代质权人占有质物的,质押合同不生效;质权人将质物返还于出质人后,以其质权对抗第三人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热点内容
办司法考试证 发布:2025-04-06 07:26:24 浏览:796
民法典未检 发布:2025-04-06 07:20:52 浏览:241
邓州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4-06 07:11:46 浏览:514
萨达姆刑法 发布:2025-04-06 07:05:38 浏览:243
代笔签名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4-06 06:50:53 浏览:986
合同法2016年04月真题 发布:2025-04-06 06:21:57 浏览:764
民法法治培训 发布:2025-04-06 06:21:11 浏览:87
恩施法律顾问制度 发布:2025-04-06 06:17:17 浏览:346
溶出度方法学 发布:2025-04-06 06:02:22 浏览:994
黑龙江司法警官学院官网 发布:2025-04-06 06:00:21 浏览: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