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法律知识
A. 公司并购涉及到的法律知识有什么
法律分析:1、《证券法》:第二章-证券发行、第四章上市公司的收购,是并购重组法律体系的基础与核心。2、《公司法》:第九章-公司合并、分立、增资、减资,对并购重组中的吸收合并、分拆上市、定向增发、缩股等进行规范。3、《企业破产法》新增破产重整制度,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提供新的法律路径。4、《反垄断法》第四章-经营者集中 第二十条:“经营者集中是指下列情形:(一)经营者集中;(二)经营者通过取得股权或者资产的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三)经营者通过合同等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或者能够对其他经营者施加决定性影响”。
法律依据:《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十三条 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投资者及其一致行动人拥有权益的股份达到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时,应当在该事实发生之日起3日内编制权益变动报告书,向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提交书面报告,抄报该上市公司所在地的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以下简称派出机构),通知该上市公司,并予公告;在上述期限内,不得再行买卖该上市公司的股票。 前述投资者及其一致行动人拥有权益的股份达到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后,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其拥有权益的股份占该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比例每增加或者减少5%,应当依照前款规定进行报告和公告。在报告期限内和作出报告、公告后2日内,不得再行买卖该上市公司的股票。
B. 收购企业注意哪些
法律分析:首先,在收购一家公司,需要委托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对目标公司的财务和法律问题进行尽职调查,并购方根据尽调报告披露的问题来评估目标公司的价值;其次,目标公司的注册资本、实缴资本情况、公司资质、债务、技术性人才数量、知识产权、固定资产等都会对目标公司的价值产生影响。再次,目标公司的商业信誉和征信情况同样十分重要,如果存在问题将对日后经常产生影响。最后,在收购时不要急功近利,做好充分准备,委托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对目标公司进行尽职调查,将收购风险降到最低。具体收购步骤如下:
1谈判、达成收购意向,预付一定金额的收购意向金,如未最终达成股权转让协议,退还意向金。
2尽职调查。委托律师、会计师等专业机构对目标公司的资产、债务、债权、员工保险、工商登记、重大合同等进行尽职调查,尤其是要核实目标公司出具的贷款合同、借款合同、租赁合同等重点核实。
3签署股权转让协议。根据尽职调查结果,老股东作为转让方,与新股东作为受让方,签署股权转让协议。股权转让协议通常注重债权债务承担的时间界定、资产、公章等证照的交接。老股东出具相关承诺或提供其他担保,保证信息和资料的真实、债权债务真实。
4支付部分股权转让款、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5移交公司证照、资产、人员。支付全部股权转让款。
法律依据:《公司法》第七十一条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
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
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
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