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竞业禁止协议有法律效力吗
⑴ 竞业禁止股东的要求是什么
竞业禁止股东要求是未经股东大会同意,不得去和本公司同类的公司任职,如果股东担任的是高级管理人员,在辞职两年内不得从事同类工作。另外,股东是公司的普通职工的话,如果是从事技术研发方面,也可以会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竞业限制条款。
一、竞业禁止股东的要求是什么?
如果股东是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则负有法定的竞业禁止义务,在违背竞业禁止义务并对公司或其他股东合法利益造成损害时,公司或股东可以依法追究相关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责任。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未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同意,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属于公司的商业机会,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所任职公司同类的业。
如果股东是公司的技术人员、财务人员等对公司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则需由公司与股东签订竞业限制协议约定离职后竞业限制的具体期限、范围、地域及补偿条款等内容。如果股东既非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亦未与公司建立劳动关系,为了避免同业竞争的存在,最好是在公司章程中明确约定竞业限制的期限、范围、地域等内容。
二、竞业禁止与竞业限制的区别有哪些?
竞业禁止与竞业限制主要存在以下主要区别:
1、竞业禁止是法定义务,取决于相关法律的明确规定;竞业限制是约定义务,取决于合同各方的约定。
2、竞业禁止的对象主要限于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合伙企业的合伙人;竞业限制的对象为负有保守商业秘密义务的劳动者,亦可包括公司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3、竞业禁止的期限为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期限内,任职期限届满则不再负有法定的竞业禁止义务;竞业限制的期限为劳动合同终止后两年内。
4、竞业禁止不需要用人单位支付补偿金;竞业限制则需要用人单位支付补偿金,不支付补偿金则无法限制劳动者的择业权。
综上所述,我国公司法中有明确的条文规定了竞业限制,主要是针对高级管理人员及股东。作为股东应该遵守公司规章制度,从事高管职务的,不得去有关联公司任职,也不得担任同类型公司中的管理人员。通过竞业限制,可以防止股东滥用职权。
⑵ 股东退股后竞业禁止不受两年
法律分析:竞业限制是用人单位对负有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劳动者,在劳动合同、知识产权权利归属协议或技术保密协议中商定的竞业限制条款,即:劳动者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的肯定时限内不得在生产同类产品、经营同类业务或有其他竞争关系的用人单位任职,也不得自己生产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限制时间由当事人事先商定,但不得超出二年。竞业限制条款在劳动合同中为延迟奏效条款,也就是劳动合同的其他条款法律约束力终结后,该条款开始奏效。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四条 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⑶ 股东违反竞业协议的后果
1. 法律分析表明,若公司股东违反竞业禁止义务,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股东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2. 此外,若公司股东在竞业限制协议中约定了违约金,股东若违反这些约定,应依法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并支付违约金。
3. 法律依据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三条,该条款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
4. 根据该法律条款,对负有保密义务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可以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与其约定竞业限制条款,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
5. 如果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
6. 根据法律规定,如果劳动者违反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劳动者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⑷ 股东是否可以签竞业禁止协议
股东可以签竞业禁止协议。 1、如果股东是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则负有法定的竞业禁止义务,在违背竞业禁止义务并对公司或其他股东合法利益造成损害时,公司或股东可以依法追究相关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责任。 2、如果股东是公司的技术人员、财务人员等对公司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则需由公司与股东签订竞业限制协议约定离职后竞业限制的具体期限、范围、地域及补偿条款等内容。 3、如果股东既非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亦未与公司建立劳动关系,为了避免同业竞争的存在,最好是在公司章答程中明确约定竞业限制的期限、范围、地域等内容。 在前述2、3所述情况下,如果公司与股东之间没有相关的竞业限制约定,实践中如果出现股东同业竞争的行为,则难以有效地追究该股东的责任容。因此,为了避免此种现象出现,最好在公司设立之初就在公司章程或相关协议中进行明确约定。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 1、高级管理人员 公司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人员。 2、高级技术人员 高级研究开发人员、技术人员、关键岗位的技术工人等容易接触到商业秘密的人员。 3、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 其他可能知悉企业商业秘密的人员,如市场销售人员、财会人员、秘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