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法律责任承担的要件

法律责任承担的要件

发布时间: 2025-04-12 21:15:28

① 简述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

1.有损害事实的存在、2.损害行为违反法律、3.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4.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法律责任是指因违反了法定义务或契约义务,或不当行使法律权利、权力所产生的,由行为人承担的不利后果。

② 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主体、违法行为或违约行为、损害事实、主观过错以及因果关系等关键要素。

首先,法律责任主体,既包括违法主体,也涉及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主体的界定并非完全与违法行为相等同,涉及更为广泛的法律责任承担者。

违法行为涵盖违反法律规定的义务、超越权利界限行使权利以及侵权行为的总和。它包括两类:犯罪行为与一般违法行为。违法性质取决于其对法律规定的侵犯程度。

损害事实,是指实际发生的损失和伤害,包含对人身、财产、精神或三者兼有的损失和伤害。损害事实是法律责任认定的前提,体现法律对个人或集体权益的保护。

主观过错,是指承担法律责任时的主观故意或过失。过错是法律责任认定的重要依据,区分故意违法与过失行为,有助于合理分配法律责任。

因果关系,是指行为与损害之间存在的直接联系。它揭示了法律行为与法律后果之间的内在逻辑,确保法律责任的合理性和公正性。在法律实践中,因果关系分析是判断法律责任的重要标准。

综上所述,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是法律判断与责任分配的基础。这些要件共同构建了法律责任的逻辑框架,确保了法律责任的合理性和公正性,体现了法律对社会秩序和个体权益的维护。

民法典1165条规定

民法典1165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本条是关于过错责任和过错推定责任的规定。归责,是指行为人因其行为和物件致他人损害的事实发生以后,应依何种根据使其承担责任,此种根据体现了法律的价值判断,即法律应以行为人的过错还是应以已发生是损害结果为价值判断标准,而使行为人承担侵权责任。民法典1165条明确规定了过错责任原则和过错推定责任原则的一般条款,但在第1款规定中“造成损害的”这一表述,以损害作为承担责任的必备要件之一,强调了过错责任原则必须造成损害的要求。一般认为,过错责任原则,是以过错作为价值判断标准,判断行为人对其造成的损害应否承担侵权责任的归责原则。在一般侵权行为引起的损害赔偿案件中,应当由主观上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赔偿责任。主观上的过错是损害赔偿责任构成的必备要件之一,缺少这一要件,即使侵权人的行为造成了损害事实,并且侵权人的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也不承担赔偿责任。
过错责任原则是侵权责任中最基本、最主要的归责原则,其重大意义在于:
1、在道德观念上,确认个人就自己的过错行为所导致的损害,应负赔偿责任,乃正义的要求;反之,如果行为非出于过失,行为人已尽注意之能事,在道德上无可非难,不应负侵权责任;
2、在社会价值上,任何法律必须调和“个人自由”与“社会安全”两个基本价值,过错责任被认为最能达成此项任务,因为个人如果已尽其注意,即得免负侵权责任,则自由不受束缚,聪明才智可得发挥。人人尽其注意,一般损害亦可避免,社会安全亦足以维护;
3、过错责任体现人的尊严,肯定人的自由,承认个人抉择、区别是非的能力,个人基于自由意思决定从事某种行为而造成损害的,因其具有过失,法律予以制裁,使其负赔偿责任,最足以表现对个人尊严的尊重。
综上所述,过错责任原则要求过错作为侵权责任构成的必备要件。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的场合,行为人的主观过错是必备要件之一。如果行为人在主观上没有过错,就不能构成侵权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④ 法律责任构成要件有哪些

法律责任的一般构成要件有以下几点:
1、主体:法律责任主体是指违法主体或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应注意的是,责任主体不完全等同于违法主体;
2、过错:主观故意或过失,在刑法上故意或过失是判定行为人主观恶性的重要依据;民法上故意和过失统称为过错,是构成一般侵权行为的要素;在行政法领域,实施过错推定的方法;
3、违法行为:包括犯罪行为和一般违法行为,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的关系是既联系又区别的,违法行为是法律责任产生的前提,而法律责任的承担不以违法的构成为条件;
4、损害事实:即受到的损失和伤害的事实,包括人身、财产、精神三方面。损害应当具有确定性,即是业已发生的而不是即将发生的,损害必须根据社会的一般观念和公众意识予以认定;有此责任的承担不以实际损害存在为条件;
5、因果关系: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有一因一果的关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热点内容
立法的规范性文件 发布:2025-04-13 11:36:21 浏览:413
我国行政法的六大基本原则意义 发布:2025-04-13 11:35:06 浏览:460
2015年法院述职报告 发布:2025-04-13 11:34:22 浏览:613
中国反腐司法研究中心 发布:2025-04-13 11:29:21 浏览:93
三河市人民法院网 发布:2025-04-13 11:27:31 浏览:428
刑事诉讼法中条款项是如何规定的 发布:2025-04-13 11:20:50 浏览:736
房产档案馆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13 11:20:05 浏览:977
德江法院 发布:2025-04-13 11:16:50 浏览:502
法律承担无限责任 发布:2025-04-13 11:15:33 浏览:704
躁狂症是否承担法律责任 发布:2025-04-13 11:03:27 浏览: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