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调解书一经做出即发生法律效力
『壹』 仲裁调解书生效时间的规定是什么
签字生效和送达生效是仲裁调解书生效的两种主要方式。在我国民事诉讼中,调解书一旦送达并经双方当事人签收,且无翻悔,即视为生效,当事人须履行其约定。如有一方逾期不履行,另一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仲裁调解书的法律效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终结仲裁程序:调解书生效后,仲裁程序即告终结,仲裁机构不再对该案进行审理。
2. 确定当事人权利义务:调解书生效意味着纠纷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得到确定。
3. 禁止再申请仲裁或起诉:根据一裁终局原则,调解书生效后,当事人不得再以同一事实和理由重新申请仲裁或向法院起诉。
4. 约束力:调解书生效后,任何机关或组织都不得再对同一争议进行处理,体现了仲裁的一裁终局原则。
5. 强制执行依据:调解书生效且有给付内容时,不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可以根据调解书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根据我国《仲裁法》第51条,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可以先行调解,调解达成协议后,仲裁庭应制作调解书。调解并非仲裁必经程序,但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前提下,应在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及时公正地调解,并将协议内容制作成仲裁调解书。仲裁调解书具有与仲裁裁决书同等的法律效力。
『贰』 调解书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
此观点未必准确无误。
实际上,只有当调解书得到双方法律代表的确切签署之后,其约束力才能正式生效。
倘若签约前一方撤回,则该调解书失效,法院应迅速做出审判。
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如调解成功,人民法院将据此书写调解书。
待调解书都交达给双方律师,若双方皆已签署,便代表同意协议内容。
此时,调解书成为有效的法律文件并具有强制执行力。
然而,若有一方拒绝接受,那便意味着调解未能取得共识,如此调解书便无法生效。
综上所述,调解书的实施具备双方律师确认的必要条件,而非一经制定马上生效。
『叁』 仲裁调解书是否有法律效力
仲裁调解书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双方当事人应当履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版议调解仲裁法》第权十四条 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应当制作调解协议书。
调解协议书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者盖章,经调解员签名并加盖调解组织印章后生效,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当事人应当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