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小学教育法律责任的确定原则

小学教育法律责任的确定原则

发布时间: 2025-04-27 12:32:44

① 小学生在校意外受伤,学校是否负有责任,及依据的有关法律条款和具体案例

小学生在学校意外摔伤,医药费应属学校负责。

根据《侵权责任法》规定:

第三十八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

第三十九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应当承担责任。

第四十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人身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1)小学教育法律责任的确定原则扩展阅读:

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基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认知能力的欠缺,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意思,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采取过错推定原则确立学校侵权责任。

学校是否需要承担责任,取决于被侵权人是否能提供充分证据证明学校未尽到教育、管理义务。

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二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该责任无需被侵权人举证证明,并且该责任为法定责任,不能被推翻。

② 小学教育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小学教育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有损害事实

    • 这是指在教育活动中,确实存在对受教育者或其他相关主体造成损害的情况。损害可以是身体上的、精神上的,也可以是财产上的。
  2. 有违法行为

    • 违法行为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违反了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义务教育法》等,进行了不被法律所允许的行为。
  3. 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

    • 这意味着行为人在实施违法行为时,主观上存在一定的过错,包括故意和过失。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违反法律而为之;过失则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违反法律,但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
  4. 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 因果关系是指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直接的、必然的联系。即违法行为是导致损害事实发生的原因,损害事实是违法行为的结果。

总结:只有当以上四个要件同时满足时,小学教育法律责任的主体才会被认定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这些构成要件是判断教育法律责任是否成立的重要依据。

热点内容
行政诉讼法适用问题之 发布:2025-04-27 21:23:54 浏览:690
人民防空工程法律知识 发布:2025-04-27 21:13:21 浏览:65
欧美比较行政法 发布:2025-04-27 20:57:10 浏览:270
劳动合同法修改对比 发布:2025-04-27 20:56:00 浏览:489
卖锅炉相关法律法规 发布:2025-04-27 20:55:59 浏览:733
柳州法院起诉 发布:2025-04-27 20:55:57 浏览:860
农村条例 发布:2025-04-27 20:52:49 浏览:268
亚里士多德的法治观的影响 发布:2025-04-27 20:31:57 浏览:78
江西师大在职法律硕士报考人数 发布:2025-04-27 20:25:32 浏览:929
中国建材集团总法律顾问 发布:2025-04-27 20:24:39 浏览: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