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法律责任的构成
① 法律责任包括哪些内容
法律分析: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承担何种责任要视违法情况而定。
1、违反民事法律要承担民事责任,民事责任包括合同责任和侵权责任,民事责任的责任形式有财产责任和非财产责任,包括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支付精神损害赔偿金、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以及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这些责任形式既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2、行政责任是指个人或者单位违反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规定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行政责任包括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行政处分是行政机关内部,上级对有隶属关系的下级违反纪律的行为或者是尚未构成犯罪的轻微违法行为给予的纪律制裁。其种类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开除。行政处罚的种类有:警告、罚款、行政拘留、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等。
3、刑事责任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定的个人或者单位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刑事处罚的种类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这5种主刑,还包括剥夺政治权利、罚金和没收财产3种附加刑。附加刑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与主刑合并适用。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七十六条 民事主体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当事人约定,履行民事义务,承担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二条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减损权益或者增加义务的方式予以惩戒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条 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② 国家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哪些
国家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哪些? (1) 侵权行为 主体要件。 根据《 国家赔偿法 》规定侵权行为主体必须是国家机关或者其工作人员以及法律、 法规 授权的组织(其被授予的职权只限于行政职权,不包括司法职权)。 (2)侵权行为要件。 侵权行为的存在是构成 国家赔偿 责任的要件之一,即国家侵权行为的主体的哪些行为可以引起国家赔偿责任。 首先,致害行为必须是执行职务的行为,国家只对执行职务的行为承担赔偿责任,而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之外与行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纵然违法,只能对行为人产生相应的 民事责任 或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不能引起国家赔偿责任; 其次,必须是执行职务的行为违法,职务行为只有在违法的情况下才会引起国家赔偿责任,如果是合法的职务行为,引起的是国家补偿,而非国家赔偿。所谓违法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行使职权的行为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3)损害结果要件。 损害结果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所造成的既定的客观损害。即有损害,才会有赔偿。并且,损害结果只有具备以下特征,才可以获得国家赔偿: ①合法权益的损害具有现实性,即已经发生的、现实的,而不是未来的、主观臆想的; ②损害必须针对合法权益而言,违法的利益不受法律保护,不引起国家赔偿; ③损害必须是直接损害,而不包括间接损害耐枯。 (4)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职务侵权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的行为的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结果之间必须有必然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只有两者培尺之间具有这种联系,国家才负责赔偿。 因此,只有以上四个要件均具备时,国家才对损害承担赔偿责任 简单来说,国家责任的构成要件主要就是包括以上四点。但是仔细的进行分析的话,国家责任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行为是因公职引起的侵权行为,造成的配亩高侵权结果是已经形成的,而且这种侵权结果就是和侵权行为之间存在着本质的联系的,这样国家才会承担赔偿责任。
③ 法律责任分为哪几种
题主您好,之了很高兴为您解答
法律责任包括了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民事责任
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恢复原状,返还财产,修理、重作、更换,继续履行,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方向】惩罚力度较小
行政责任
1. 行政处罚(针对行政管理相对人)
警告
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财产)
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行为)
2.行政处分(针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刑事责任
1.主刑
管制(期限通常为3个月以上2年以下,最高不超过3年);
拘役(期限通常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最高不超过1年);
有期徒刑(期限通常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
无期徒刑
死刑(包括死刑立即执行和死刑缓期2年执行)
2.附加刑(可与主刑一起适用,也可以独立适用)
罚金
剥夺政治权利(“当官权”和“说话权”)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2)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
(3)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4)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没收财产
【区别】没收非法财物
驱逐出境(适用于外国人)
希望能够帮助您,我是之了,您的会计挚友!望采纳!免费领取2019初级会计全套课程,欢迎一起探讨会计问题,不定期分享干货哦~
④ 法律责任分为哪三种
一、民事责任
根据法律明确规定,民事责任是指个人或者单位因违法行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造成损害时,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追究民事责任的原则主要有个人的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
二、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是指个人或者单位因违反行政法规、行政规章等行政法律规范,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行政责任主要包括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措施。
三、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是指个人因犯罪行为,依照法律规定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刑事责任的追究遵循犯罪构成要件和刑事责任能力等原则。
四、其他法律责任
除了上述三种法律责任外,还有经济法责任、违宪责任、国家赔偿责任等。经济法责任是指在经济活动中违反法律规定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违宪责任是指违反宪法规定的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国家赔偿责任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过程中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损害时,国家应当承担的赔偿责任。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对相关法律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咨询专业律师。
⑤ 试述国家责任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答案】:国家责任是国际责任的一种,主要是因国家违反国际义务的行为即国际不当行为而引起的法律后果。但是随着国际法的发展,不仅国际不当行为导致国家责任,国际法不加禁止的某些行为,也可以导致国家责任,这主要适用于一些采取无过错原则的场合,如环境污染方面。本题涉及的是前者,即国际不当行为。根据《国际责任条文草案》,国际不当行为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
(1)可归因于国家。引起国家责任的行为必须根据国际法能够归因于国家,或者说该行为是国际法上的国家行为。下列行为,包括作为皮烂和不作为,被国际法认为是可归因于国家的行为:①国家盯握好机关的行为。不管国家内部采用何种政治结构,依该国家国内法具有国家机关资格者,以该资格从事的行为即被国际法视为该国家的行为。不论该机关是立法、司法、行政或其他机关,也不论其在国家结构中处于上级或下级的地位。②经授权行使政府权力的其他实体的行为。③实际上代表国家行事的人的行为。④别国或国际组织交与一国支配的机关的行为。⑤上述可归因于国家的国家机关和国家授权人员的行为,一般也包括他们以此种资格执行职务时的越权或不法行为。(2)违背国际义务。一国违背国际义务是指一国行为不符合对其有效的国际义务的要求,不论其所承担的该国际义务来源于条约、国际习惯或国际法的其他渊源。
在国家责任问题上需要注意的是,在一国领土上被承认为叛乱团体的机关自身的行为,在国际法上不视为该国的国家行为。如该叛乱成功而导致组成一个新国家,则该行为视为新国家的行为。因此,就涉及对叛乱团体的承认的概念以及对叛乱团体承认的法律后果。对叛乱团体的承认是指处于内乱状态中的一国中央政府及其他国家确认反政府的叛乱者具有叛乱团体的资格,并表示愿意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的行为。反政府的叛乱者被承认为叛乱团体,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内乱已发展为全面的内战或武装冲突;叛乱者已占领井有效地控制和管理该国的一部分地区;叛乱者须有一定的军事和政治组织;叛乱者的作战行动须遵守战争法规。对叛乱团体的承认一经作出,对于承认者而言,有关内乱即构成国际法意义上的国内战争,被承认者即取得交战一方的地位。在叛乱团体被外国承认的情况下,承认国对交战双方承受战时中立凯铅的权利义务,该叛乱团体对其控制地区内侵犯承认国及其国民权益的行为承担国际责任,而其所反抗的中央政府本来负有的相应责任因此而解除。
⑥ 法律责任构成要件有哪些
法律责任的一般构成要件有以下几点:
1、主体:法律责任主体是指违法主体或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应注意的是,责任主体不完全等同于违法主体;
2、过错:主观故意或过失,在刑法上故意或过失是判定行为人主观恶性的重要依据;民法上故意和过失统称为过错,是构成一般侵权行为的要素;在行政法领域,实施过错推定的方法;
3、违法行为:包括犯罪行为和一般违法行为,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的关系是既联系又区别的,违法行为是法律责任产生的前提,而法律责任的承担不以违法的构成为条件;
4、损害事实:即受到的损失和伤害的事实,包括人身、财产、精神三方面。损害应当具有确定性,即是业已发生的而不是即将发生的,损害必须根据社会的一般观念和公众意识予以认定;有此责任的承担不以实际损害存在为条件;
5、因果关系: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有一因一果的关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⑦ 法律责任主要包括
法律责任分为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三种。
所谓法律责任,是指责任主体违反了法定或者约定的义务而必须承担的具有强制性的特定后果。法律责任是一种不利的法律后果。
1、行政责任又称行政法律责任,是指因违反行政法律、法规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行政责任分为两类:一是行政处分。是指对国家工作人员及由国家机关委派到企事业单位任职的人员的行政违法行为,由所在单位或者其上级主管机关所给予的一种制裁性处理。行政处分的种类包括警告、记过、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等。二是行政处罚。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构成行政违法行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实施的制裁。行政处罚包括以下几种: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2、民事责任又称民事法律责任,是指由于违反民事法律或者合同约定,或者侵害了他人合法权益所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
民事责任具有以下特点:
⑴民事责任主要在于救济当事人的权利,赔偿或者补偿当事人的损失。
⑵民事责任主要是一种财产责任。
⑶民事责任可以由当事人协商解决。民事责任可以分为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两种。违约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时,依法产生的法律责任。侵权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因实施侵权行为而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
3、刑事责任又称刑事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因犯罪行为所导致的,违反国家刑事法律而必须承担的惩罚性的后果。这种惩罚性的后果由司法机关通过特定的程序来确定。
刑事责任具有以下特点:
⑴行为人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⑵刑事责任是犯罪人向国家所负的法律责任,由国家机关来追究。第三,刑事责任是所有法律责任中最严厉的一种,如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等。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五条 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的刑事责任相适应。
《民法典》第一百七十六条 民事主体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当事人约定,履行民事义务,承担民事责任。
《行政处罚法》第三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并由行政机关依照本法规定的程序实施。 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
⑧ 法律责任分为哪四种
法律责任主要分为四种,分别是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违宪责任。
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1.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因其犯罪行为所必须承受的,由司法机关代表国家所确定的否定性法律后果。刑事责任的特点是:第一,产生刑事责任的原因在于行为人行为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只有行为人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即构成犯罪,才能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第二,刑事责任是犯罪人向国家所负的一种法律责任。它与民事责任由违法者向被害人承担责任有明显区别,刑事责任的大小、有无都不以被害人的意志为转移。第三,刑事责任是一种惩罚性责任,是所有法律责任中最严厉的一种。第四,刑事责任基本上是一种个人责任。一般来说,只有实施犯罪行为者本人才能承担刑事责任。当然,刑事责任也包括集体责任,有些国家称为“法人犯罪”的刑事责任,在我国称为“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不管是惩处个人,还是惩处单位,都是为了惩罚犯罪者,救济被侵害的权利,预防犯罪的再发生。第五,刑事法律是追究刑事责任的惟一法律依据,罪行法定。
2.民事责任
民事责任是指由于违反民事法律、违约或者由于民法规定所应承担的一种法律责任。民事责任的特点是:第一,民事责任主要是一种救济责任。民事责任的功能主要在于救济当事人的权利,赔偿或补偿当事人的损失。当然,民事责任也执行惩罚的功能,具有惩罚的内容。如违约金本身就含有惩罚的意思。第二,民事责任主要是一种财产责任。第三,民事责任主要是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的责任,在法律允许的条件下,多数民事责任可以由当事人协商解决。根据承担民事责任的原因,将民事责任分为:由违约行为(或不履行其他义务)产生的违约责任,由民事违法行为,即侵权行为产生的一般侵权责任,由法律规定产生的特殊侵权责任。
3.行政责任
行政责任是指因违反行政法或因行政法规定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行政责任的特点是:第一,承担行政责任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第二,产生行政责任的原因是行为人的行政违法行为和法律规定的特定情况。第三,通常情况下,实行过错推定的方法。在法律规定的一些场合,实行严格责任。第四,行政责任的承担方式多样化。
4.违宪责任
违宪责任是指由于有关国家机关制定的某种法律和法规、规章,或者有关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或公民从事的与宪法规定相抵触的活动而产生的法律责任。虽然广而言之,所有违法行为都是违宪行为,但是,构成违宪责任的违宪行为与一般违法行为还是有所区别的。因为宪法规范不仅为普通法律提供了立法依据,而且它还有自己特定的调整对象,即国家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广大公民之间的相互关系。对违反这类宪法规范的行为,是不能通过追究刑事责任、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来预防和制止的。在我国,监督宪法实施的权力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法律责任的意思
法律责任是指因违反了法定义务或契约义务,或不当行使法律权利、权力所产生的,由行为人承担的不利后果。就其性质而言,法律关系可以分为法律上的功利关系和法律上的道义关系,与此相适应,法律责任方式也可以分为补偿性方式和制裁性方式。法律责任分为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行政责任与违宪责任和国家赔偿责任。
法律责任是由特定法律事实所引起的对损害予以补偿、强制履行或接受惩罚的特殊义务,亦由于违反第一性义务而引起的第二性义务。
1、法律责任首先表示一种因违反法律上的义务(包括违约等)关系而形成的责任关系,它是以法律义务的存在为前提的。
2、法律责任还表示为一种责任方式,即承担不利后果。
3、法律责任具有内在逻辑性,即存在前因与后果的逻辑关系。
4、法律责任的追究是由国家强制力实施或者潜在保证的。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有问题请咨询专业律师。
【法律依据】:
《民法典》
第六百八十八条 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和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为连带责任保证。
连带责任保证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情形时,债权人可以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也可以请求保证人在其保证范围内承担保证责任。
第七百八十六条 共同承揽人对定作人承担连带责任,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