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法院现状

法院现状

发布时间: 2020-12-19 13:24:38

❶ 怎么给法院写情况反映

一、把事情复的起因、结果制、诉讼请求、审理经过、裁决结果均要写明,言简意赅。
二、把要反映的问题的原因、期望解决问题目的写明。
三、客观公正,实事求是。
四、如果有其他诉讼途径能解决不要采取这种方法。上诉、申诉、投诉等。

❷ 为什么现在存在法院执行难的情况

被执行人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缺乏履行能力造成执行难。

❸ 申请法院查工资状况,法院工作人员外出的车辆谁出

过去法规明确了这样费用计入办案费由主张方或败诉方承担。之后,法规没有回明确收费但很多法答院也在收,且还不出具正式的收据。随着司法改革的到位,这种费用应由司法机关承担,今后不会再另外收据这类办案费用的。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和《<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补充办法》规定“人民法院异地调查取证时所支出的差旅费用,由人民法院决定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负担”;
“人民法院异地执行中按国家规定标准所支出差旅费用,为执行中实际支出费用,由被申请人负担”
“由于当事人不正当诉讼行为所支出的费用,由该当事人负担”。
但是,2007年4月1日实施的《诉讼费用交纳办法》中并无上述收费项目,最高人民法院于2007年4月20日《关于适用<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的通知》也明确规定“自2007年4月1日起《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和《<人民法院诉讼收费办法>补充办法》不再适用”。按照“无明文规定不收费”的规定,人民法院不得向当事人收取异地调查取证支出的差旅费用、执行中实际所支出的差旅费用和因当事人不正当诉讼行为所支出的费用,即这些费用均应由人民法院自行负担。

❹ 案子到法院后的进展情况

你好!

1、如果请了律师的话,可以直接询问代理律师案件的进展情况。

2、可以打电回话到答案件所分配到的审判庭询问主办法官案件的进展情况。

3、如果案件用简易程序审理的,从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审结,并且不能延长。如果案件用普通程序审理的,从立案之日起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并且可以延长。

❺ 中国 法律现状

律师夹杂在 法律公正与政治权威之间 于是 有的选择堕落妥协 有的坚持发出微弱的呼喊 有一屋子沉睡的人 怎么叫都不醒来

❻ 法院如何应对司法公信力缺失现状

,司法公信力问题也日渐涌入人们的视野,成为法学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在热议的话题。 一、司法公信力缘何缺失 (一)内部因素 1、法官个人素质不高 法官是法律的实施者,法官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法院形象的具体化,当事人对案件裁判结果公正与否的感知在很大程度上与法官个人的素质密切相关,因此法官的个人素质是影响我国司法公信力的重要因素。有些法官业务素质不是很高,对法律的理解过于生硬,就按法条的字面意思进行裁决,面对庭审中突发状况不知所措,对相关法律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熟悉;有些法官的司法作风不是很好,如在案件中参与了过多的个人情感因素、对当事人发表不恰当的言论、私下与当事人会面等;有些法官的生活习性不是很好,如不注重仪表、爱好打牌、经常出入娱乐场所等,这些因素都会使公众对法官公正性及专业性产生合理怀疑。 2、裁判文书制作水平不高 裁判文书决定了案件处理的实体结果,是当事人及外界舆论最为关注的材料,它不仅从法官的角度对整个案件进行了描述,更从法律和情理方面对案件的实体处理做出了分析和说明。但是部分裁判文书质量偏低,尤其是说理部分的不充分及证据认定方面的含糊其辞,让许多当事人不认同对案件的处理结果,服判息诉率较低,当事人“信访不信诉”的现象日渐凸现出来。 3、司法透明度指数不高 从某种意义上讲,公开、公平、公正可以说是法律的精神和灵魂所在。司法透明让当事人对整个案件的司法程序、法官的活动、裁判的理由有充分的了解和把握,减少当事人及社会公众不必要的猜忌及误解。但是有些法院司法不够透明:如诉讼费缴纳办法不公开,收费随意性大;私自会面一方当事人,非正式开庭现象较多;裁判文书不公开,案件的实体处理结果没能接受大众的监督等等,这些不透明的司法活动都有可能让当事人或是社会公众对司法行为的中立性及公正性产生不恰当的猜测与质疑。 4、司法裁判不统一 司法裁判的统一性是司法公正的具体体现。同类别的犯罪行为应当得到同样的惩罚,同类型的民事行为应当用相同标准的对待。目前我国有些法官在适用法律时的随意性却较严重,同样的案件在不同的地方法院甚至在同一地方法院的不同法官间的处理结果不尽相同。这种的现象的存在难免使社会公众对司法活动产生质疑和不信任,会令他们怀疑司法活动过程中存在利益交易的空间和可能。 (二)外部因素 1、外部舆论的不利影响21世纪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及迅速传播性为司法活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其产生了不小的压力。现在很多当事人习惯诉前去网上查询有关类似案件的情况或是网络、google自己案件可以遭遇的处理结果。一旦法院的判决与自己的预想不一致,有些人则会在论坛中根据自己的观点对案件事实进行加工后,对法院、法官进行恶意中伤。在法院司法透明度、公开性不高的情况下,许多的“听众”会在根本不熟悉的案情的情况下同情诉苦、控告的当事人,声讨法院司法不公。如此现象不断积累、重复出现,就会使公众产生司法腐败、司法不公的负面印象。而有关司法正面宣传的报道不仅听众少,且公众一般抱有怀疑的心态,宣传效果并不显著。 2、民众的法律素养偏低 民众的法律素养偏低也是影响司法公信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一部分民众不信法,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发生纠纷,首先想到的并不是坐等法院的司法裁决,而是找所谓“有权”的人干预,托人情、找关系,这就是几千年以来的中国国情。一部分民众不懂法,如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的差异,就让许多不懂法的当事人及社会民众对法院的判决很不能理解及接受,进而对司法活动产生误解。 二、法院如何应对 造成司法公信力缺失的原因是多重的,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同样,也绝不是一两个举措就可以要改善这一现状,要提高司法公信力需要法院多管齐下,通过各个环节、各个层面的努力,在潜移默化间改善公众对司法的认识。 (一)全面提高法官综合素养 提升司法公信力首先要提高法官的公信力,提高法官的综合素质。首先要提高法官的专业素质,在法官选任时注重法官思考能力及应用能力的考察,任职期间加强对法官的专业培训,加强上下级法院间的学术交流,打造学习型法院,以全面提高法官的专业素养,向当事人及社会公众展示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法官队伍。其次是要提高法官的道德品质素养,内部要加强对法官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法官加强自身修养,树立正确的职业荣辱观、道德观及价值观。外部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体系,对法官的承办的案件进行司法质量评查、对法官的司法行为进行监督和引导,对司法腐败的行为及违规会见当事人等行为予以严格查处。再次是要加强法院文化建设,在法院内部建立优良的司法传统,塑造统一的核心价值观,坚持正确的司法作风,营造良好的司法氛围。 (二)提高裁判文书质量 提高裁判文书主要是要对裁判文书的写作进行改革,重点突出裁判文书说理部分,使整个文书逻辑严谨、说理通透。要提高文书制作水平,法官应当善于学习与总结,定期研讨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上公布的案例,借鉴其在事实认定及说理部分的优秀经验,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文书写作过程中。法院也可以定期举行文书评论会,通过法官对裁判文书的自评与互评,借鉴他人之长并找到自身不足加以改善。此外,每年举行的裁判文书评比也是很好的激励策略。 (三)扩大司法公开的广度及深度扩大司法公开的广度就是要拓宽司法公开的渠道及受众范围,网络、短信、报纸都是司法公开的媒介,而司法公开的受众也不应局限在当事人及诉讼参与人之列,广大的社会民众也应该是司法公开的对象。司法公开的深度则表现在公开的内容及完整性,相关的法规、司法流程、裁判文书、案卷资料都应成为司法公开的内容。对网络或是其他媒体热议的敏感性案件,当事法院应当积极主动做出说明,以确保正面的信息能够在第一时间进入大众的视角,提高司法活动的透明度。 (四)加强法制宣传与教育 加强对社会公众的普法教育。首先应注重培养年轻一代的法制观念,在学校、社区多举办形式新颖的普法教育活动;其次是利用媒体的信息渠道,选择典型案理宣传法律知识和法治观念主动进行宣传,增强社会公众对司法的理解;再次,转变工作作风,加强与当事人的沟通,积极做好庭前调解、判后答疑、案件回访等工作,尽量让当事人理解法院司法行为的正当性及重要性。第1页 共1页

❼ 章丘人民法院的现状及荣誉

近年来,章来丘市人民法院源以中共“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章丘市工作大局,认真贯彻“公正与效率”主题和“司法为民”宗旨,坚持“管理立院、人才兴院、科技强院”方针,狠抓队伍建设,强化内部管理,积极推进法院改革,各项工作走在了济南市乃至全省法院的前列。章丘市法院首创的案件排期开庭制度,得到省法院的肯定和推广,在全国开花结果;实行的审判工作十项公开制度、多轨制立案、案件质量三级考核、诚信执行等都受到省法院的充分肯定;开展的文化建院活动、审务进社区活动、评选知名法官等活动也引起上级法院、社会各界的关注。1993年,被最高人民法院记集体一等功,是济南市最早的集体一等功法院。2007年,再次荣立集体一等功。近几年又先后荣立集体二等功、三等功,荣获“全国法院思想宣传工作先进单位”、 “全国法院新闻宣传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法院司法警察规范化管理先进单位”、“全省审判质量监督先进集体”、“全省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等称号。

❽ 法院调解的现状

中国法院调解制度的现状
长期以来,中国法院主要采用调解方式处理纠纷,并由专此逐渐形成颇具特属色的调解主导型的民事审判方式。法院调解制度在中国民事诉讼立法中倍受重视,肇始于新民主主义时期,并在新中国成立后数十年间不断得到巩固和强化。建国以后,长期实行的也是“调解为主,审判为辅”的民事审判方针,这是因为,中国法院调解制度具有如下优势:首先,审判有利于当事人息讼,减少上诉,再审、申诉、缠诉等现象。众所周知,在中国诉讼量增长、判决比例提高的同时,审判的上诉率、再审率居高不下,判决缺乏既判力终局性已成为中国司法最严重的问题之一。这些上诉、再审、申诉、缠诉的频繁、大量的发生,使得社会对司法的权威和公正性产生了极大的压力。而调解则可以极大地减少这种现象。其次,调解有利于解决执行难的问题。执行难作为中国司法难以克服的痼疾之一,已显得积重难返,除了地方保护主义、司法腐败等原因外,就数量比例而言,真正的难点在于义务人没有执行能力以及信用金融体制不健全带来的技术性难题,而这些问题则往往由当事人身上转嫁到法院,使法院的威信倍受打击。调解有便于履行的好处,法院也会不失时机地以此作为促成当事人达成调解的主要理由。

热点内容
篡改文件还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1-22 18:48:32 浏览:278
国有企业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发布:2025-01-22 17:29:17 浏览:398
2017劳动法补贴 发布:2025-01-22 17:23:24 浏览:63
小学生道德发展 发布:2025-01-22 16:47:07 浏览:412
新婚姻法女方多少岁 发布:2025-01-22 16:47:07 浏览:909
刑法66条 发布:2025-01-22 16:20:00 浏览:677
共青团工作条例 发布:2025-01-22 15:53:24 浏览:418
九江法院位置 发布:2025-01-22 15:45:06 浏览:734
联考法律硕士国家线 发布:2025-01-22 15:38:07 浏览:508
公司法电影 发布:2025-01-22 15:10:56 浏览: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