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法院执行新闻

法院执行新闻

发布时间: 2020-12-17 05:06:07

㈠ 谁能告诉我什么是审判新闻(法院新闻)吗

公开审判与新闻报道是两个不同范畴的问题,一个是法学理论与实践问题,一个是新闻学理论与实践问题。然而,两者又具有密切关系。原则上说,凡是公开审判的案件,都可以在新闻媒体上公开报道。然而,新闻媒体在对公开审判的案件进行报道时,有一些不易把握的问题,值得研究。
公开审判制度是当代世界各国通行的一项审判制度。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所谓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主要指涉及国家机密、个人隐私及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
公开审判的反面是秘密审判,封建专制的秘密审判由于秘密进行,致使公民的权利难以得到有效保护,为了防止对公民权利的司法侵害,近、现代国家纷纷在法律中规定了公开审判制度。实行公开审判,既便于社会监督,又便于群众参与,有利于实现司法公正。在我国,虽然法律规定了公开审判制度,但过去一段时间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公开审判制度的落实情况并不是很好。近一两年来,在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的大声疾呼下,法院的公开审判已经有长足的进步。特别是1998年4月15日,肖扬院长在全国法院教育整顿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强调法院要自觉接受舆论监督。要把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开审判”制度落到实处。各类案件除涉及国家机密、公民个人隐私、未成年人犯罪以及法律另有规定不予公开审理外,一律实行公开审理制度,不许实行“暗箱操作”。公开审理案件,除允许公众自由参加旁听外,允许新闻机构以对法律自负其责的态度如实报道,并在必要时进行电视和广播对审判活动的现场直播。
在推行审判公开过程中,庭审直播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全程现场直播庭审活动,我们已经有两次:一次是关于电影纠纷审理的现场直播;一次是綦江虹桥垮塌案件审判的现场直播。特别是中央电视台对重庆綦江虹桥垮塌案件进行的电视实况直播,在全国引起了轰动。虹桥案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话题,电视直播庭审案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这一举措,在学术界也引起了一些争议。
我认为,庭审现场的电视直播有助于强化审判公开的积极效应(特别是目前中国各地旁听公开审判均有一定困难)。同时,电视直播较之媒体的转述或评论具有更强的保真度,更宜于社会公众对司法过程的监督。实际上实况转播无非是扩大了公开审判旁听观众的范围,是公开审判的扩大化,只要是全面的报道,并不会影响法官独立审判,如果说有影响,也应该是好的影响。
庭审直播的前提是公开审判,不公开审判的案件,是不能进行庭审直播的。但是对公开审判的案件,不一定完全适于庭审直播。对公开审判案件的庭审直播应当有所选择,并应把握以下三个原则:一是有利于对司法审判的社会监督;二是有利于普及、传播法律知识;三是有利于审判案件的顺利进行。根据这几项原则,能否对庭审案件进行电视直播,应当坚持两选两不选。
所谓“两选”是:一选原被告背景比较复杂,人们对司法机关能否公正审判存有疑虑的案件。电视直播这样的案件,使亿万双眼睛关注着法官的举止言行,关心着案件的是非曲直,法官纵使有偏袒一方的倾向,也不敢枉法裁判。对这样的案件的直播将会起到很好的社会监督的作用。中央电视台对重庆綦江虹桥垮塌案件进行的电视实况直播就属于这类案件。二选是非不易分清的案件。这类案件一般属民事案件,中央电视台所选择直播的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国内十大电影制片厂诉电影作品著作权被侵权案件,就属此类案件。也有一些新型的刑事案件,如出租车司机捡到旅客遗失在车上的巨额钱款不还,是否属于犯罪行为等等,可以通过直播类似案件的审理过程,使广大观众获得新的法律知识,提高法律意识,能够起到很好的普法作用。
所谓“两不选”是:一不选可能披露犯罪方法,并可能渲染暴力的案件。一般来说,即使在文字报道中,对犯罪嫌疑人的作案手法、过程也不宜描写得十分详尽,更不应该借题发挥、大肆渲染。在电视直播特大犯罪案件的审理中,作案手法与过程是控辩双方不可回避的内容。电视直播时,无法对这些内容进行技术性删节,所以对犯罪案件的庭审直播,特别是重大恶性犯罪案件的现场直播,应当慎之又慎,必要时可以直播宣判结果,而不宜直播审理过程。二不选可能影响法庭审理的案件。比如广州电视台对一刑事案件的直播报道,案件涉及60余名证人,由于证人害怕因电视直播使其形象暴露而遭受打击报复,仅有3名证人到庭作证。这样的直播,除了对可能违法犯罪的人有一定的震慑作用外,其它方面的正面作用则不会太大。
对公开审判的报道问题,实际上涉及司法与舆论监督的深层次问题。根据一些学者的意见,现实地看,对司法实施传媒监督的制度保障应集中于两个方面:首先是有关部门取消对传媒的不恰当限制;再就是司法机构在实际工作中为传媒的工作提供必要条件。在这方面,可行的措施是:(1)凡公开审理的案件均应准予媒体采访报道。(2)司法机构通过新闻发布制度等方式,建立与传媒对话的常规渠道。(3)依法应予公开的法律文书均应允许传媒机构查阅。(4)对在社会上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司法机构应给予媒体某些特殊便利,配合媒体适时报道进展情况。(5)借鉴国外的范例,设立某些对记者的庇护性保护制度。
对于公开审判的案件尚不宜完全公开报道,对依法不公开审判的案件,当然更不能公开报道了(可以报道审判结果,不能报道审判的详细过程)。然而,我们不能不遗憾地看到,一些新闻媒体在公开报道的问题上又走得太出格了。比如,有些涉及他人隐私的案件,新闻媒体也公开报道了,甚至还配发被报道人的肖像照片,这显然是违法的。

㈡ 昨天中午12点中央一台播放的新闻中有关法院出台的内容,我需要请帮忙,谢谢!

其实在昨天中午会播放一个新闻,然后你如果想要的话,可以把那个时候的新闻再导过来。

㈢ 我想找新闻媒体。去采访一下法院执行局他们藏有私心。拖延时间,不去履行法律法规。可以吗当地的新闻

当地新闻媒体一般不会理你。你没有证据或者没有噱头,大的媒体也不会理你

㈣ 一直以来,法院工作人员对执行难的问题,深感头痛,听新闻报道说,年底前中央下文件,要求有关部委联合下

进入人民法院官网,即可

㈤ 如何通过新闻综合频道庭审纪实,曝光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的失信企业

人民法院可以在媒体上曝光失信人员、企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限制消费措施,限制其高消费及非生活或者经营必需的有关消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的规定, 限制消费措施一般由申请执行人提出书面申请,经人民法院审查决定;必要时人民法院可以依职权决定。人民法院决定采取限制消费措施的,可以根据案件需要和被执行人的情况向有义务协助调查、执行的单位送达协助执行通知书,也可以在相关媒体上进行公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
第一条 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限制消费措施,限制其高消费及非生活或者经营必需的有关消费。
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被执行人,人民法院应当对其采取限制消费措施。

第二条 人民法院决定采取限制消费措施时,应当考虑被执行人是否有消极履行、规避执行或者抗拒执行的行为以及被执行人的履行能力等因素。

第三条 被执行人为自然人的,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后,不得有以下高消费及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

(一)乘坐交通工具时,选择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

(二)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

(三)购买不动产或者新建、扩建、高档装修房屋;

(四)租赁高档写字楼、宾馆、公寓等场所办公;

(五)购买非经营必需车辆;

(六)旅游、度假;

(七)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

(八)支付高额保费购买保险理财产品;

(九)乘坐G字头动车组列车全部座位、其他动车组列车一等以上座位等其他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

被执行人为单位的,被采取限制消费措施后,被执行人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实际控制人不得实施前款规定的行为。因私消费以个人财产实施前款规定行为的,可以向执行法院提出申请。执行法院审查属实的,应予准许。

第四条 限制消费措施一般由申请执行人提出书面申请,经人民法院审查决定;必要时人民法院可以依职权决定。

第五条 人民法院决定采取限制消费措施的,应当向被执行人发出限制消费令。限制消费令由人民法院院长签发。限制消费令应当载明限制消费的期间、项目、法律后果等内容。

第六条 人民法院决定采取限制消费措施的,可以根据案件需要和被执行人的情况向有义务协助调查、执行的单位送达协助执行通知书,也可以在相关媒体上进行公告。

㈥ 对一审正在进行审理的刑事案件新闻媒体能不能予以报道

关于媒体是否对案件进行直播,报道应该由法院根据案件的情况而定。根据《人民法院法庭规则》第十一条规定,依法公开进行的庭审活动,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通过电视、互联网或其他公共媒体进行图文、音频、视频直播或录播:
(一)公众关注度较高;
(二)社会影响较大;
(三)法治宣传教育意义较强。
也就是说,媒体是否有权报道案件,应该由司法机关而定,这不属于媒体的权力。

㈦ 谁能提供一个记着,报道一下法院不做为,我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法官和被执行人通风报信

谁能提供一个记着,报道一下法院不做为,我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法官和被执行人通风报信?

㈧ 法制新闻\社会新闻\法院新闻\犯罪新闻的区别是

区别不是很大,主要是题材和命题方向的区别,不管是法制新闻\社会新闻\法院新闻\犯罪新闻,其实都是报道法制和社会方面的素材,起到宣传法制教育,避免犯罪的教育意义与宣传效果。

㈨ 法院判决后,我不服,可以请新闻媒体报道吗

不建议用这种方式,除非你有天大的冤情,否则新闻媒体都懒得搭理你。对一审不专服的可以上诉属一次。假如二审也是同样判决,那你就好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了,难不成两级法院都更你过不去?救济渠道一是上诉,另外就是向检察院申诉,看检察院是否愿意帮你。

㈩ 法院让新闻暴光我欠钱不还

很有可能会的

热点内容
朱晓东法院 发布:2024-09-19 09:57:08 浏览:789
逃犯条例驳回 发布:2024-09-19 09:11:26 浏览:80
公司法方面的法律法规大全 发布:2024-09-19 08:56:11 浏览:734
法是社会本质的要求 发布:2024-09-19 06:17:07 浏览:637
清末司法改革 发布:2024-09-19 06:12:16 浏览:245
社会与法2017迷情 发布:2024-09-19 05:44:15 浏览:648
劳动法职工必要的休息时间 发布:2024-09-19 05:32:04 浏览:31
律师合同交底法律服务 发布:2024-09-19 05:19:35 浏览:887
广告发律师 发布:2024-09-19 05:05:36 浏览:110
法社会学译丛 发布:2024-09-19 03:39:33 浏览: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