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遴选条件
Ⅰ 如何有效地构建"法官遴选"制度
法官这一职业是承载法治理想的职业,担负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任。如果说“大法官不仅是资历和经验的标志,更重要的是法律专业水平和审判能力的象征。应当在思想品质、法学涵养、断案经验等方面,成为全体法官的楷模。”[1]那么,也可以这样诠释上级法院的法官,上级法院的法官也应当是专业水平、资历和经验的标志,应当成为下级法院法官学习的楷模。研究当代中国的法官遴选制度,只要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满23周岁、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品行、身体健康、具备一定的法律专业学历和从事法律工作经验,就可以被任命为法官。
笔者认为,这样的条件对基层法院法官可以,对中级以上法院就有问题了。这样的条件,就中级法院而言,就会导致部分初任法官任职年龄偏低,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和法律工作经验,导致了从事审判业务指导工作的上级法院的法官没有办案的经历,不利于保证上级法院法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尤其在处理上诉案件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法院裁判的公正和权威。因此,笔者认为,应当改革现行的法官任命制度,上级法院的法官应当从下级法院的法官中遴选,下级法院的优秀法官经法定程序可以被遴选到上级法院担任法官职位,而不是直接在本院的符合法官法第九条规定的人选中进行任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上级法院的法官具有丰富的办案经验、法学素养、才能使上级法院的法官真正成为下级法院法官学习的楷模,才能保证上级法院指导工作的权威性和监督工作的正确性。
一、遴选下级法院优秀法官担任上级法院法官是法官职业化的需要
专业化的法官职业队伍是现代司法制度存在和发展的主体基础,更是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主要法治力量。近年来,司法公正问题备受社会关注,大量涌现的矛盾和问题凸显司法能否做到公正。应当说,我国的法律体系基本完善,司法问题的关键不是无法可依,而是有法不依的问题。法律要主要依靠法官来操作,法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司法的效率与公正。法官行使审判权,不仅影响到人民的财产利益,而且会影响到人们的人身自由,甚至影响到人的生命。如果行使审判权的法官并不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能力,就不能够公正地、正确的行使审判权。在加强司法监督的同时,要特别重视法官队伍建设,选好社会公正最后一道防线的“守门人”。因此,科学严谨的法官遴选制度,不但是实现法官职业化的需要,而且也是构建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需要,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于2008年4月1日正式实施,最高人民法院随之公布了全国四级法院民商事案件的受理范围。2008年4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的案件受理范围,对全国各级法院受理一审案件的标的额大大扩大,特别是基层法院的受理标的额的扩大,将使大量的一审案件像潮水般地涌入基层法院,中级法院的主要职能发生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行使再审案件的审查和审理权。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赋予上级法院在十四种情形下的案件再审权,修改前的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申请再审可以向原审法院或上级法院提出,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申请再审需要向上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这就赋予了上级法院更多的审判监督职能,这就更需要上级法院的法官具备更高的法学素养和审判技能。遴选基层法院的优秀法官进入中级法院担任法官,使得二审法官不仅具备一审法官的审判工作经验,而且又使二审法官具有本级法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必将对二审法院的审判工作大有裨益,必将更好地确保中级法院指导工作的权威性和监督工作的正确性。
二、现行上级法院法官遴选模式的弊端
我国四级法院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并担负着不同的工作任务。上级法院审理的案件难度相对较大,一般均是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疑难复杂、干扰多、阻力大的案件,并负有对下级法院的各项业务工作进行全面的指导与监督的职责。因此,对上级法院的法官的素质应当有更高的要求。作为上级法院的法官,如果由在下级法院任职的经验,对重大、复杂案件既有一般案件的审理经验,又有担任本级法官职务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就能保证上级法院指导工作的权威性和监督工作的正确性。
正如前文所说,目前我国上级法院法官的选任方式主要是从本院符合法官法第九条规定的人选中进行选任,因而造成被选任的部分法官任职年龄偏低,缺乏社会生活经验和审判工作经验。从事审判指导工作的上级法院的法官没有办案经历,审判指导与监督形同虚设,甚至乱指导、滥监督,对不服下级法院判决裁定的案件,该维持的不维持,该改判的不改判,出台的用以指导下级法院审判工作的规范性文件与法律规定相抵触,导致同一类型的案件在不同的法院出现多种不同的结果。
上级法院自产自销式的法官选任模式,阻断了法官奋发向上、刻苦钻研业务的云梯,不利于专家型法官的成长。一些书记员一旦通过司法考试,就四处通门路、托关系,希望早点被任命为初任法官,而不是继续钻研业务,有些已经担任法官职务的法官,则一味地想着向上爬,钻门路而不去钻业务,有的上级法院的法官的政治素质或者业务素质还不如下级法院的法官,某中级法院因一件案件倒下四名庭长级法官、某中级法院倒下的法官足以使该中级法院审判工作瘫痪,这样的实例足以说明某些上级法院的法官不是以业务见长,而是以上级老大见长。笔者多次陪同上级法院的法官,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可以看出,其中不乏兢兢业业钻研业务的专家型法官,但更多的是在乎自己是处级或是副处级审判员、科级或者副科级审判员,似乎一个处级审判员比一个副科级审判员在判决书上的署名上效力更高。从这样的实例上看,陈旧的上级法院法官选任制度是导致上级法院法官落马的制度原因所在,也说明上级法院法官选任工作容易滋生腐败。
自产自销式的上级法院法官选任模式也不符合国际通行做法,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法官选任模式脱轨。世界各国都强调上级法院的法官要有丰富的审判经验,并通过法律规定了到上级法院担任法官在资历上的要求。许多国家从法律上分别规定了不同层次法官的任职条件,实行法官逐级遴选制度,目的就是保证不同层次的法官具有相应的素质。英美法系国家实行法官的精英型选拔和平等性待遇,大陆法系国家则实行高淘汰率培养和严格职业技能的训练。我国上级法院的法官选任则完全由同级党委的组织部门或法院党组决定,这种行政提拔式的法官选任方式很难完全保证精英型法官、专家型法官得到被选拔任用。
三、国外法官遴选模式比较
法治水平相对较高的国家,对法官遴选制度无不采取十分严格的态度。英美法系国家和大陆法系国家的侧重点不尽相同。
大陆法系法官产生的道路是:法学院---统一司法考试---职业化专门培训---担任初审法院的法官---通过严格的晋升选拔制度逐级晋升。这种模式产生的影响是:经过严格的司法考试和职业化的训练,使法官成为少数精英者的职业。由于标准化的训练,大陆法系的法官们观点一致,一次又一次的标准化考试,把未来法官本身有差异的思想统一起来了,有利于培养一支高度专业化且具有相近司法风格的法官队伍。但是,统一的职业化培训,也容易使他们缺乏开拓意识和独立思想,思维模式过于教条,视野相对狭隘,谨小慎微、缺乏个性,这也是绝大多数大陆法系国家法官的共有特征[2]。
英美法系法官产生的道路是:法学院—律师考试—担任律师—选拔为任何一级法院的法官,不存在职级晋升问题。这种模式产生的影响是:1、从律师中任命法官既能保证法官队伍的专业化,又能保证法官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熟悉社会各阶层的实际情况,且具有丰富的办案经验。而这种经验和独立性是职业律师在长期职业生涯中磨练产生并带给法官职位的。由于遴选的条件、程序苛刻,一旦选为法官,他们的自信心强、独立性强、有很高的荣誉感、依附性少。2、法官一般不存在晋升问题,待遇一进入法院就已确定,不同级别法院法官薪金差异很小。因此,英美法系法官一般不十分关注晋升,独立性强。但是,缺乏动力、工作怠慢、不思进取、效率不高也是这种制度可能产生的弊端。3、英美法系法官在适用法律过程中能够解释法律和创造法律,作出的判决对今后具有法律的约束力,权力很大,作用也极为重要,法官的裁决甚至能改变国家司法甚至政治的进程。因此,法官的素质和社会地位较高,人们对法官十分信任和尊敬。
四、我国上级法院法官遴选模式改革路径
在法治建设的过程中,法官职业化的重要性逐渐得到党中央乃至全社会的认同和肯定。全国各级法院参照两大法系的法官遴选模式,进行了丰富多彩的法官遴选实践,总结了许多关于上级法院法官的遴选理论和经验。相对来说,我国上级法院遴选法官的模式更接近与大陆法系的遴选方式,这与我国法律体系和法院模式受大陆法系影响是分布开的。从能够接触到的资料显示,总的来说,选任下级法院优秀法官担任上级法院法官似乎已经成为当前上级法院法官遴选的必然趋势。
有学者建议,仿照英美法系的做法,从律师或者法学家中选任法官充实上级法院的法官队伍。笔者认为,这种建议也不失为一个途径。有的精英型律师或者法学家确实具有丰富的实践或理论经验,如果他们被选任为法官,会对法官素质的整体提高起到巨大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对法官办案也会起到指导帮助作用,对国家的法治进程也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也有专家建议,实行检法交流。笔者认为,对于法院院长,检法交流是可行的,有利于对法官队伍进行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监督。但我们这里讨论的是建立一支精英型、专家型的法官队伍,而不是讨论法院的领导与监督问题。讨论上级法院法官遴选制度,是在法官职业化的立论基础上进行的,如果从检察官中遴选上级法院的法官,遴选对法院审判工作一知半解甚至根本不熟悉法院审判工作的优秀检察官进入上级法院担任法官,只能理解为选任了一名优秀的检察官(检察院少了一名优秀的检察官),而不能确定的认为遴选了一名优秀的上级法院的法官。也许该法官上岗后,许多适用于法院的东西需要他从头学起,如此下去,法官职业化岂不是一句空谈,上级法院又如何能够保证更好地行使审判指导与监督权呢?
上级法院遴选法官既不能从本院具备法官法任职资格的人选中直接任命,也不能从律师、法学家中遴选,只能从下级法院的优秀法官中遴选,这也许就是中国特色上级法院法官遴选制度所在。
Ⅱ 怎样的人,才会被遴选为法官,检察官
初任法官、检察官职位的报考条件为:(一)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版人民共和国法官法》、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任职条件和资格;(二)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三)年龄在23周岁至40周岁之间(1972年3月15日至1990年3月15日之间出生);(四)身体健康、五官端正;(五)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A证或B证)。对具备法官、检察官任职条件,并已经通过律师考试取得律师资格的执业律师和其他从事法律工作的人员,可以视为已经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六)从事法律工作满二年,其中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从事法律工作满一年。符合上述条件的已具有公务员身份的科级以下干部,经所在单位推荐、党委组织部门同意,满最低服务期限的,可以报考。已经被任命为法官、检察官(包括助理审判员、助理检察员)的,不得报考初任法官、检察官职位。
初任法官、检察官由高级人民法院、省级人民检察院统一招录,一律在基层法院、检察院任职。上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法官、检察官一般从下一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优秀法官、检察官中遴选。
Ⅲ 新考入的公务员还有机会遴选为法官吗
公务员遴选考试前和公务员考试一样,会公开考试公告和职位。公告中对遴选对象的内要求会做出容说明,符合条件的才能报考。
若是你之前报考的公务员职位是有签订服务年限协议的,那你报考的时候必须是要争得单位同意,由单位出具报考证明,而且要满足年限要求的。
Ⅳ 关于法官的选拔和遴选,你有什么看法
上级法院从下级法院法官、从律师学者中选拔人才,是一项重要的回改革,是法官职业化建答设的重要举措。法官遴选制度必须抬高门槛,尤其是最高法院的法官。但门槛抬高,也不能一刀切,要考虑地区差异。
建立法官遴选制度,是非常必要的。法官应该熟悉和了解社情民意,知道自己是在怎样的环境中执法。
从律师中遴选法官是法律职业共同体真正实现了良性互动。从优秀律师中选调法官,将对全国法官队伍的结构和法治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希望有关方面能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法官待遇,增强法官职业荣誉感,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法官队伍,避免法官队伍人才流失。
Ⅳ 代理审判员可以参加主审法官遴选吗
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审判长选任办法》第二条第(四)项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和高内级人民容法院的审判长必须担任法官职务从事审判工作5年以上;中级人民法院的审判长必须担任法官职务从事审判工作4年以上;基层人民法院的审判长必须担任法官职务从事审判工作3年以上。”
代理审判员主要是未取得审判员资格的助理审判员代行审判员职务,但他们已经取得法官资格,如果符合上述从事审判工作年限,可以担任审判长。
Ⅵ 全国拟修改法官法会设立法官遴选委员会吗
全国拟修改法官法将明确设立法官遴选委员会。
法官法修订草案22日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草案增加了法官遴选委员会的内容。
草案还指出,中级、高级人民法院遴选法官人选一般在下级人民法院担任法官五年以上,并具有遴选职位三年以上相关工作经历;最高人民法院遴选法官人选一般在下级人民法院担任法官八年以上,并具有遴选职位五年以上相关工作经历。
Ⅶ 什么样的人能入选最高人民法院首批员额法官
对审判委员会委员、现任或曾任巡回法庭主审法官按要求审查后,提请遴选委员会审议入额。
对审判员采取考核方式,择优入额。
对助理审判员采取业绩考核为主、考试为辅的方式择优入额。
Ⅷ 法院系统遴选员额制,没进的年轻法官还有机会吗
复员额制存在一些弊端,老的制先进额中,年轻的被排挤在额外。在当前看来,员额数是在不断降低的,最高是当前,年轻法官有机会,看自身才华能不能得到赏识。另外,进了员额制的法官如愿意转行或者退休,后辈追上的时间也许能够缩短。
Ⅸ 高级人民法院法官是否可以直接任命,无须从基层遴选。
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名单
(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
一、任命孙华璞、刘合华为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
二、任命姜永义为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三庭副庭长。
三、任命冯文生为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员。
法院的法官任命,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然后发布生效的。
Ⅹ 法官助理几年才能考员额法官
要先参加培训,然后考试成绩合格,有效期为两年,两年内没有被任命,就要作废重新考试。现在实行员额制,一个萝卜一个坑,如果没有老法官退出员额,那就只能在助理位置上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