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最高法官
⑴ 香港的法官和裁判官有何不同
裁判官主要是在各裁判法院及审裁处工作.
至於法官则主要在终审法院、高等法院及区域法院工作 原则上,裁判官与法官不算是同一个人,因为他们要处理的案件不同裁判法院的定之刑罚不会超过两年但区域法院或以上的法院,定之刑期是两年以上,没有上限。其次是裁判官和法官的服饰,也有所不同裁判官只身穿黑色法官袍,没有戴假发而区域法院以上之法官,都会戴上假发,和穿上红色或紫色的法官袍。
⑵ 香港高等法院法官的生成机制是什么
高等法院首席法官须由行政长官提名,立法会通过方能任命。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九十条 香港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和高等法院的首席法官,应由在外国无居留权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担任。
除本法第八十八条和第八十九条规定的程序外,香港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的法官和高等法院首席法官的任命或免职,还须由行政长官征得立法会同意,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根据香港法例第4章《高等法院条例》第29条《休庭期》所规定,高等法院及各登记处每年须遵守以下的休庭期安排为暑假、圣诞假期、复活节假期。
香港高等法院 (High Court,主权移交前称为最高法院 ,1997年回归后因与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冲突而更名)是香港司法机构的一个法院,由两部份组成:原讼法庭和上诉法庭。
原讼法庭是香港最高级的原讼法院,除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防和外交等国家行为外,可聆讯香港任何的民事和刑事诉讼,和处理来自部份专门法院的上诉诉讼,对其有无限的司法管辖权。上诉法庭是香港除终审法院外最高级的上诉法院,专门处理来自原讼法庭、香港区域法院和土地审裁处的上诉诉讼。
(2)香港最高法官扩展阅读
无论是刑事或民事诉讼,被告人、诉讼各方及上诉人均可亲自进行诉讼或延聘律师代表他们进行诉讼。如你负担得来,可聘请私人执业的律师,否则可申请法律援助。请参阅“怎样申请民事诉讼的法律援助”这本小册子以了解有关详情。
上述小册子可向各法院、法律援助署及各区民政事务谘询服务中心免费索取。民事诉讼的任何一方均可直接向法律援助署署长提出申请,地址是香港金钟道66号金钟道政府合署二十四楼。受羁押的被告人如想申请法律援助,应与有关院所的福利主任联络。
选择亲自进行诉讼的被告人或诉讼人应在聆讯开始前作好周详的准备。
⑶ 香港法官为什么大多数是外国人
但任用英国远道而来的法官,在当时的香港仍是不得不选择的方法。
其实,培养一个合格的“海洋法系”法律人才是很困难的。
他们需要学习大量散碎的案例,理解前辈对法律和正义的定义,然后做出自己的判断。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但司法却代表着至高无上的公权力。要让这两者调和,就必须让法官们的思维跨越时空地联系起来,理论脉络的传承必不可少,当中可能还有些玄学成分。
所以法律专业群体才得以想要较高的社会地位,法官在其中更是地位崇高,毕竟培养一个太困难
当时香港还只是一个大清帝国南方的偏远小岛。本地居民的文化水平有限,没法直接移植英国的那一套。从本土调人才过来,还是有必要的。
好在此后港英政府终于意识到了兼职法官的恶性影响,开始试图在香港建设一个司法独立的社会。首席大法官晓吾,就离开了立法会,专职做大法官。其他英国法律人才的登陆,也改善了香港普通法人才不足的局面。
不可否认的是,香港能够得到全世界商人的信任,成为世界著名的自由港和金融中心,透明独立的司法是相当出彩的加分项。
而且到了70年代,在经济、教育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的香港,还曾启动过公务员本土化。法律界的本土化也一度轰轰烈烈。尤其是在首席大法官贝理士爵士(Sir Geoffrey Briggs)任期内,这位英国老法官很重视华人法官的培养,在全港75名法官/裁判官中启用了16位华人。
但这还远远不够。
艰难的本土化
由贝理士爵士主导的法官本地化运动在他退休之后就被冷落了。这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首先,当时的香港不缺法律精英,但做大律师的收入远高于做法官(可以理解),那些资深的大律师很可能不愿意成为法官。
其次,即使这些律师成为了法官,华人法官的社会公信度也不如白人法官。这是由香港社会的偏见造成的,民众会对他们更苛刻,华人法官的升职也更困难。
第三,港英政府内有人认为,香港作为国际化的大都市,生活着不少来自其他英帝国前殖民地的人士,大量启用华人法官对他们不公平。
⑷ 香港法官的权力到底有多大
法官是享有极高裁决权的人,他们可以“对抗”舆论,甚至推翻政府或者立法版会的决策决权定。
⑸ 怎麼能成为香港法官
香港基本法:
第九十条香港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和高等法院的首席法官,应由版在外国无居留权的香权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担任。
除本法第八十八条和第八十九条规定的程序外,香港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的法官和高等法院首席法官的任命或免职,还须由行政长官征得立法会同意,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九十一条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官以外的其他司法人员原有的任免制度继续保持。
第九十二条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官和其他司法人员,应根据其本人的司法和专业才能选用,并可从其他普通法适用地区聘用。
⑹ 香港法官的权力到底有多大
人家是司法独立哦
⑺ 香港的法官和裁判官有什么区别
裁判法院是香港最初级的刑事法院,可进行聆讯的控罪包括简易程序罪行回和可公诉罪答行,较严重的可公诉罪行会移交区域法院或高等法院原诉法庭审理。所有刑事案件的程序都是在裁判法院开始。与香港其他法院不同,裁判法院的裁判员称为裁判官(主权移交前称裁判司),而非法官。
香港有一套比较完善和复杂的法院系统。分别是:(一)终审法院。(二)高等法院。(三)区域法院。(四)裁判法院(五)审裁处和专责法庭
法官的责任更大,要求更高任职的法院也不同
⑻ 如何控制香港法官呢
你问的是国外,尤其指英美法系国家的对抗制的诉讼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的法庭审理中,法专官处于居中裁判,属不主动讯问双方当事人及盘问证人,也不收集相关证据的消极地位中,只是由双方当事人自行辩论,自己收集证据、证人证言来证明对方有罪或是自己无罪。然后由自己的良心或是根据陪审团的结果来宣布被告有罪或是无罪。 陪审团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国,成员多为12位,现在许多采用陪审团制度的地方仍然是采用一致认定有罪原则,即陪审团全部成员认为被告有罪时才能被定罪,只要其中有一位认为是无罪的,被告都会被无罪释放。但是现在这样的制度已经受到了挑战,有些地方只要是过半数的陪审团成员认为有罪,那么被告都会被认定有罪而不是无罪。在陪审团认为有罪的情况下,法官就必须做出决定判处该人怎样的刑罚,这可以说是法官对判决结果的参与吧。 但是并不是每一个案件都有陪审团参与审理的,一般情况下,地方治安法院等最基层的法院的案件(通常是一些交通事故案件)的审理由法官一人作出判决。 我国大陆地区没有陪审团制度,但是香港等地区是有的,不过大陆却有人民陪审员制度,但是这跟陪审团制度不一样,陪审员的职权与法官的相近,与陪审团成员的职权完全不同。
⑼ 香港法院分几级,各级权限划分
香港法院组织系统分为三级:
1、基层法院组织。由区域法院、裁判署法庭和其他专门法庭组成。
裁判法院是香港最初级的刑事法院,可以聆讯的控罪包括简易程序罪行和可公诉罪行。裁判法院可审理多种刑事可公诉罪行及简易程序罪行。
区域法院是香港次于高等法院的原讼法院。香港主权移交前称为地方法院,具有有限的刑事及民事司法管辖权。刑事审判权方面,除某些极严重的罪行如谋杀、误杀和强奸外,一般刑事案件均可由区域法院审理。
2、高等法院。高等法院设原讼法庭和上诉法庭。
原讼法庭可审理任何刑事和民事案件,也可审理来自裁判法院、劳资审裁处、小额钱债审裁处及淫亵物品审裁处的上诉案件;
上诉法庭负责审理来自高院原讼法庭和区域法院的所有民事和刑事上诉案件,亦会聆讯来自土地审裁处和其他级别较低的司法机构的上诉案件。
3、终审法院。终审法院聆讯来自香港高等法院(包括上诉法庭及原讼法庭)的民事及刑事上诉案件,对香港司法管辖权范围内的诉讼有最终审判权。
(9)香港最高法官扩展阅读
香港的法院制度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形成,带有明显的普通法国家法院制度的特点。1844年,港英政府颁布《最高法院条例》,并成立香港最高法院,标志香港司法制度尤其是法院制度的建立。
为确保香港繁荣稳定,1997年回归后,香港特区的司法制度基本没有改变。目前,香港法院主要由裁判法院、区域法院、高等法院和终审法院等构成。
除上述之主要法院外,香港还有数个法庭和审裁处能就指定范畴内的纠纷作出判决,这包括死因裁判法庭、少年法庭、土地审裁处、劳资审裁处、小额钱债审裁处和淫亵物品审裁处。
⑽ 香港法官是怎样产生的
根据香港特区《基本法》第九十条规定,香港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和高等法内院的首席法容官,应由在外国无居留权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担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的法官和高等法院首席法官的任命或免职,还须由行政长官徵得立法会同意,并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香港终审法院条例规定,首席法官须由行政长官根据司法人员推荐委员会的推荐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