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齐奇法官

齐奇法官

发布时间: 2022-04-05 23:31:59

Ⅰ 什么叫联动司法

“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首次提出推进司法改革一词,十六大报告提出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十七大报告提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回首我国司法改革的进程,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文显思路清晰。

我国司法体制改革从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入手,聚焦人民群众司法需求的热点、难点问题,围绕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关键环节,攻坚克难,向纵深推进。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司法改革的攻坚之年。站在新的起点上,人们不禁要思考,司法改革应坚守什么?发展什么?怎样让更多公平正义的阳光照进百姓心坎上?近日,部分参加和列席两会的法律界人士就此接受了《法制日报》记者的采访。

阳光司法要打造“开放式厨房”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齐奇认为,只有把司法权的内外行使尽可能地置于“阳光”之下,才能最大限度地遏制背离公正司法的潜规则的生存空间。

上个月,浙江高院制定下发了《浙江法院阳光司法实施标准》,分7个部分,措施更具可操作性。

而在2009年,天津高院制定了《关于全面推进“阳光司法”活动的若干意见》,形成了立案信访公开、庭审公开、执行公开等“八个公开”的“阳光司法”机制。列席两会的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李少平说,“凡是法律规定的公开,我们都做到了公开。”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郑鄂到广东工作已经3年多,他感到,要让法律在人民群众面前有权威,除了司法公开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

郑鄂说,法院要打造“开放式厨房”。“不光要自己觉得好吃,还要让来吃饭的人也觉得好,光是味道好还不够,还要让人吃得放心,让人知道你的菜是怎么做出来的。”

让百姓更满意提高法检自身素质

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张俊滨认为,社会管理创新这一新课题对法官检察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强化政治上的教育和引导。”

面对当前复杂的形势和众多疑难复杂的新型案件,列席两会的天津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于世平认为,如果不提高检察官的司法能力是难以有效应对的。“抓理论学习、专题教育等活动,可以让每一名检察人员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捍卫者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护者。”

除了提高司法能力和水平外,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东丽区委书记张有会还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基层法院检察院的支持力度,协调有关部门解决目前存在的信息化建设问题、两庭建设负债等问题。

于世平说,中国特色法律体系的建成对司法工作、公民守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下一步除了努力完成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任务外,还要通过司法改革保障法律的权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和谐稳定。

理念创新整合社会资源化解矛盾

张文显坦言:“我国超乎预想地提前进入‘诉讼社会’,并由此使人民法院面临一系列深刻而严峻的挑战。”面对挑战,人民法院必须树立联动司法理念,拓展联动司法渠道,创新联动司法方法,这是整合社会资源、化解社会矛盾、创新社会管理的必由之路。

实践中,当事人胜诉的欲望非常强烈,平衡利益关系难度越来越大,对法院的司法能力、法官司法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有些专业问题法院自身判断不了,要借助于知识产权专家和金融专家等等,要借助整个社会的力量。”张文显说,同时,还要紧紧依靠政府的支持和配合,建立司法与行政的联动机制,而不是人民法院单打独斗、孤军奋战。

此外,张文显还主张法院要坚持能动司法、民生司法和科学司法的理念。着力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切实加强民生案件审判执行工作,用科学的理论体系指导法院工作,实施科技强院方针,创立互联网时代的司法模式,最大限度地方便当事人诉讼,减少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和讼累。

Ⅱ 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的新闻背景

部分省市相关措施一览
浙江:司法系统流程规范化 将“打招呼”留底见“阳光”
2008年,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出台了《全省法院领导班子成员防止人情关系对司法工作不当影响的若干规定》,一般被称为 “约法十章”。
“约法十章”规定了法院领导班子成员应怎样通过规范化流程处理“人情打招呼”的现象。例如,对各种涉案反映人,应告知采用书面形式转达涉案请求;对坚持要求面谈反映的,应通过正常的来访途径公开进行;属于有关主管部门或相关组织要求来访反映的,应按接待来访的规定在法院机关公开进行;对领导同志口头转达涉案反映,未批转书面材料的,应制作电话记录或工作记录,再转批交办。阅批涉案反映材料后需交办的,均不得直接交给承办人,应经分管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长逐级转递。
浙江高院院长齐奇向人民网记者表示,“打招呼”也应以“开前门堵后门”的方式处理。许多人“打招呼”并非存心要求违法办案,而是怕对方万一托了关系自己会吃亏,因此,应通过正当流程将“打招呼”留底,按规定处理,既回应群众的合法诉求,也减少法官的人情压力,同时严格杜绝不规范、不合法的“打招呼”行为。
江西:党委立规禁插手 作为考核任免奖惩依据
2013年年底,江西省纪委、省委组织部、省委政法委近日联合下发《关于党政领导干部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办案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明确提出党政领导干部不得利用职务便利和影响,插手、干预司法机关执法办案活动,违反规定的,将对相关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在具体措施方面,党政领导干部自觉遵守党纪政纪、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办案情况,被列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内容,作为干部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凡是违反《规定》的,将由纪检监察机关、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依照有关规定,对相关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需要追究法律责任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严肃查处人情案、关系案。
赣州市还进一步在全市范围内设立举报投诉电话,对有插手、干预司法机关执法办案行为的,采取责令公开道歉、停职检查、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免职处理等方式问责。

Ⅲ 当今什么申诉途径可以有效

所以在我中年时期,曾留下四件反败为胜的判例,其中一件还是检察院抗诉后得到纠正的。 那是1991年,《民诉法》刚刚修订并增加了民事抗诉这一条款。因为一桩经济合同纠纷,普陀区唐正平法官徇私舞弊,我一审败诉,但我没有上诉,而是在判决生效后径自向检察院申诉。普陀区检察院为此特向北京市撰写法律的老法师咨询,最后以“适用法律错误”为由抗诉,抗诉案号;(1991)普检抗字第1号。案件抗诉后被搁置了三年,普陀区法院在人大催促下,才不得不启动了再审程序。但仍固执己见,又变换了一个站不住脚的理由,再次判决我败诉,这一次我依法上诉。 案件由上海市二中级知识产权庭审理。审判长谢晨、审判员薛春荣、代理审判员陈默组成合议庭,书记员岱瑾记录。那时二中院地处杨浦区齐齐哈儿路400号一个破旧厂房内。房屋虽然破旧,但齐奇任院长。在终审的最后一榔头上,还能掌握原则。庭审结束后,不知从那里又冒出一个书记员叫吴登楼,吴特意给我打了三次电话,前后三次把我叫到法院谈话,要求我接受调解,且条件一次比一次更优惠。我岂能为区区小利让检察院失望?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二中院见我不为利诱所动,只得最后判决我胜诉。案号:(1997)沪二中经终(知)字第366号 1991年全上海检察机关只发出三件民事抗诉,闸北、普陀、静安各一件。但另外二件抗诉结果并不理想,其中一件还是以调解方式结案,唯有我的抗诉,是以全胜收局。当时普陀区检察院对我评价是;假如全上海所有当事人都象你这样顽强,法院就不敢乱判了。 时过境迁,那种反败为胜,扬眉吐气的案例,如今都已成为历史。当今腐败横流。如今即使有那一家法院判决:“月亮是方的”, 你也绝不可能通过申诉程序,将判决纠正为:“月亮是圆的”。(未完,下一篇:《一份狗屁不通,不能解疑的判决》 后述: 检察院抗诉后,唐正平法官凭其8年以上法官头衔,立即到司法局换取了律师执照。离开了普陀区法院。

Ⅳ 法院法官名单

首席大法官
王胜俊

一级大法官
沈德咏

二级大法官
张军
万鄂湘
江必新内
苏泽林
奚晓明
熊选容国
李玉成
李克
刘家琛
王秀红
黄尔梅
景汉朝
池强
张立勇
张忠厚
张文显
康为民
周玉华
罗布顿珠
罗殿龙
郑少三
李少平
赵祥娃
肉孜·司马义
王维山
左世忠
公丕祥
应勇
周溯
南英
马三刚
马新岚
王振华
刘玉顺
孙华璞
安东
齐奇
许前飞
郑鄂
钱锋
高勇
董治良
梁明远
刘晓阳

Ⅳ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法官的现任名单

首席大法官:周强
一级大法官:沈德咏 、刘季幸
二级大法官:江必新、李少平、南英、专景汉朝属、黄尔梅、张建南、贺荣、陶凯元、徐家新、刘学文、杜万华、胡云腾、刘贵祥 慕平、高憬宏、卫彦明、左世忠、胡毅峰、缪蒂生、王常松、张述元、应勇、许前飞、齐奇、张坚、马新岚、张忠厚、白泉民、张立勇、李静、康为民、郑鄂、罗殿龙、董治良、钱锋、王海萍、孙华璞、张学群、索达阎庆文、梁明远、董开军、李彦凯、乃依木.亚森、王记文、王小鸣

Ⅵ 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

探索与实践,就加强和改进审判管理提出如下意见,供参考。一、加强和改进审判管理,要健全科学的决策形成机制科学决策是审判管理的基本前提。审判管理首先是作为一个管理学的概念出现的,管理活动必须遵循其客观的规律。管理活动的开展,第一步是决策,其次才是实施。因此,如何使决策趋于科学性直接决定审判管理的成功与否。一个决策的科学程度不仅在于决策者个人的思想境界、思考能力,更重要的是在于决策所依据的客观基础,即决策者必须占有足够的、丰富的客观资料,经过“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转化为决策的基础。审判管理工作又是一个法学概念,是存在于司法活动过程中的,具有其本身的专业性、特殊性。因此,审判管理又必须遵循审判管理的特殊规律。健全科学的决策形成机制,主要应把握以下两个环节。一是构建决策依据。构建科学的决策依据是正确决策的前提。省高院于去年年初下发通知,决定构建浙江法院审判质量和效率评估体系,这为我市法院构建审判管理的决策依据提供了契机。审判质效评估体系的建立将根本改变过去凭感觉决策的工作方法。评估体系中的信息点的设定非常科学、规范和系统,这为决策的形成提供科学的依据。正是基于此考虑,在省高院有关通知下发后,我市法院上下协力,积极促进我省审判质效评估体系的全面建立,普遍将此项工作纳入“一把手”工程,并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中院还制定了《关于审判质量和效率评估工作的实施意见》。目前,此项工作尚在进一步健全完善中,随着信息录入的全面完成,其对决策的指引功能必将更加充分地得以释放。接下来,我们还将以数据录入为基础,逐步建立自己的数据采集和分析体系,围绕进一步增强宏观决策的科学性、审判管理的常态化和有效性、质效评估的可比性,逐步构建全院、部门和个人的三级审判质效评估体系。二是形成正确决策。数据产生后必须要用好用尽,这是形成正确决策的关键。用好用尽评估数据,关键是把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准确分析形势。要通过数据的纵向比较,了解审判质效的运行态势;通过数据的横向比较,了解审判质效水平和质量。在我院工作实践中,围绕审判管理,无论是部门负责人汇报,还是院领导指示,都做到紧密结合数据,坚持让数据说话。数据分析还坚持统筹兼顾,通过数据的综合分析,全面分析判断审判质量、审判效率以及审判效果。二是深入查找原因。我市南湖法院通过数据的对比研究发现,在扣除收案、办案人数等客观原因外,执行质效与执行水平较好的海盐法院相差较大,第一时间将工作重点转到创新管理方法和工作机制上来。三是切实寻找对策。去年,我院民三庭通过对比数据,发现调解工作存在明显不足,于是将精力放在创新工作方法、加大工作力度上,通过不懈努力,案件调撤率从去年上半年的49.6%增加到年底的63.4%。事实证明,充分利用数据开展管理,发现问题更加容易,原因分析更加清晰,对策确定也更加准确。二、加强和改进审判管理,要坚持优化审判工作机制与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并举审判质效最直观地看是人作用案件的结果。因此,人必然是审判管理的重要环节(下文分析)。与此同时,人主要是审判人员作用案件并不是抽象的,也不是随意的,他事实上是在多种不同的工作关系的限定下与案件发生关系的。因此,围绕案件产生的工作关系也是审判管理的重要环节。笔者认为,上述两点是审判管理最主要的切入点。对人的管理针对的是主观层面,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工作关系的管理针对的是客观层面,主要目的是理顺关系,增强工作关系的科学性、规范性、顺畅性等。笔者认为,抓住人和关系这两个切入点,也就抓住了审判管理的关键。围绕优化工作关系,主要应抓好以下两点。在法院内部,要优化审判工作机制。案件在法院内部的流转涉及多个部门,涉及上下级法院,涉及多个环节。因此,在法院内部,对现有审判工作机制进行检讨并予以优化,显得非常必要。除了加强合议庭监督、审级监督,优化审判委员会监督,借鉴其他法院的先进做法,近年来,在优化审判工作机制方面,嘉兴法院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实行繁简分流。根据难易程度、标的大小、主体情况等的不同,将案件在审前进行分流,实现简案快审,难案精审。繁简分流看似针对案件,实质上规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针对不同的案件该如何立案和审理等的工作规范。二是健全立审执兼顾工作机制。为加强保全与执行的有效对接,我市多数法院已将诉讼保全统一移交执行局进行,并进一步理顺了案件移交、送达等工作关系。针对群体性欠薪案件,我市基层法院通过强化立审执兼顾,普遍建立了群体性欠薪案件应急工作机制。三是健全上下级法院沟通工作机制。中院在改判发回案件前主动与基层法院联系,就事实认定或法律适用的差异听取一审法院意见,并重点了解一审裁判时是否存在考虑社会效果等特殊情形,使二审裁判建立在对案情和案外因素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针对改判社会效果不好的案件,积极动员一审法院参与协调,力争案件通过调解得到妥善解决。完善定期例会制度,通过通报并分析具有典型意义的改判发回案件,加强对基层法院的业务指导。四是健全大标的民商案件审理工作机制。在民商案件级别管辖调整后,我市各基层法院普遍建立了合议庭审理、庭长作为审判长参与审理以及分管院长审批等工作制度,确保了大标的民商案件的审判质量。五是实行疑难案件集体研讨制度。通过庭务会、审判长联席会议、案件会诊等形式,疑难案件集体研讨制度在我市法院普遍建立。六是坚持巡回审判与专业化审理并举处理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此举成效显著。今年一季度,全市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收案2957件,同比虽然上升69.1%,但通过积极推行上述举措,一季度,上述案件的调解、撤诉率却高达92.3%。在法院外部,要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除了在法院内部优化审判工作机制,我们还需要拓宽思路,把门打开,充分利用法院外的资源,化解矛盾纠纷,减少案件来源;借助外力,增强法院自身的司法能力。在这个层面上加强审判管理,笔者认为,最主要就是构建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换一个角度,也就是齐奇院长所主张的协同司法。围绕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一年来,我市法院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健全诉调对接机制。桐乡、海宁和海盐等法院与当地司法局分别共建联调中心、调解工作室、速调办公室等形式;海盐法院与海盐县消费者协会联合成立消费者权益争议调解中心。去年,中院联合市司法局出台并下发《关于加强人民调解和诉讼调解相衔接工作的意见》,进一步促进诉调对接机制在我市的建立。二是积极构建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机制。以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委政法【2007】37号文件精神为契机,在市委政法委的领导和市综治委的支持下,召开了嘉兴市综合治理执行难联席会议,出台了《嘉兴市构建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机制实施办法(试行)》,初步建立了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各界配合、法院主办的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机制。深化落实综治机制,与市工商局、市企业信用办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构建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机制、共同推进我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联合意见》;海宁、桐乡、嘉善、海盐等法院对重点案件实现与公安“110”联动。三是建立行政审判与行政复议联席会议制度,合力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三、加强和改进审判管理,要进一步加强对人的管理主观能动性上的差异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甚至会决定办案的质量、效率和效果。正是如此,如前所述,对人的管理也是审判管理的重要内容。因此,法院在从客观层面优化审判工作机制和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同时,也要从主观层面加强对人的科学化管理。对人的管理,方式可以多样,但目的应该只有一个,那就是充分充分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增强审判人员的司法能力。围绕提高审判人员的积极性、增强审判人员的质效意识,首先必须健全奖惩制度。从管理的角度而言,奖优罚劣对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非常有效。因此,健全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应该是对人管理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围绕促使审判人员多办案、办好案,增强案件质效意识,我市法院已陆续制定(修订)并推行了案件质量评查、案件督查、错案追究和岗位目标考核责任制等制度,基本上形成了由政治部负责岗位目标考核、督查办负责案件督查、审监庭负责案件质量评查以及监察室负责错案追究四位一体的奖惩体系。通过设立办案奖、清理未结案奖等举措,干警的办案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激发。通过落实案件评查和错案追究,案件质量和效率的“倒逼”机制不断健全,办案人员的质效意识显著增强。其次,要加强日常督促。制度是静态的,人是动态的。对人的管理,主要应依靠制度,但不能完全依赖制度,特别是奖惩制度。奖惩制度系事先制定,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尤其是在案件数量大幅上升的情况下,这种滞后性愈加明显。而且,随着津补贴改革的事实,奖惩机制的有限性更加突出。因此,在通过加强审判质效与干部选拔对接,不断健全落实奖惩制度这一长效机制的同时,加强日常的督促工作显得尤为必要。就我院来说,除在立案庭开展日常的审判流程管理之外,坚持每两月召开一次院务会议,各庭室坚持定期召开部门会议,督促案件办理。对于由立案庭进行的信访案件统计、审监庭开展的案件质量评查等工作,都坚持以点明到人的形式通报全院。围绕提高审判人员的素质,必须健全干警的培训、锻炼和培养等工作制度。近年来,我们已经初步实现将领导干部轮流接访、中层副职任前到信访岗位锻炼、遴选法官、“上挂下派”、法官轮岗、晋级晋升等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并与有关高校联办法律硕士班,加强在职培训,等等。另外,随着工作关系的延伸,对人的“管理”也需要延伸,如需要加强对人民调解员的指导培训。去年我市法院共培训人民调解人员2335人次,通过增强人民调解员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一定程度上较少了法院的收案量。这事实上也是对人的管理逻辑的自然延伸和具体体现。围绕增强决策的科学性、优化工作关系和增强人的主观能动性三个方面入手,加强和改进审判管理,比较显著地推动了审判质效的提高。但应该承认,有些制度还需要不断完善,有些举措还需要展开反思性的跟踪研究,诸如繁简分流对于审判质量可能存在的负面影响。但我们相信,只要按照上述思路,坚持探索并不断完善,审判管理就会不断取得进步,司法公信力就会在我们的点滴努力中不断得以提升。

Ⅶ 上海浦东区人民法院的成员 职务名单

齐奇

沪浙两地高院领导互调 齐奇代理浙江高院院长
2007-12-28 08:35:09 中国新闻网

搜索更多 高院 的资讯 >>>

应勇赴上海高院任职

都市快报12月28日报道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36次会议昨天下午闭会。会议接受应勇因工作调动辞去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职务,任命齐奇为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代理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职务。

因任职年龄已到,免去杨育林的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职务;免去徐友国的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员职务。

批准陈海鹰为丽水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免去吴春莲的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职务;免去郑则启的省人民检察院检察员职务。

今年55岁的齐奇籍贯是贵州安顺,出生在上海,华东政法学院法律专业毕业,现任职务是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

齐奇的青少年时代比较坎坷。他15岁至25岁,就遭受政治迫害,被关押、批斗,蹲过监狱,并在上海市徐汇区湖南街道人防工地监督劳动。

1979年9月至1983年7月,齐奇进入华东政法学院学习;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工作;1993年10月至1995年4月,任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1995年4月至2001年6月,担任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审判委员会委员;2001年6月至今,任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审判委员会委员。

组织部门对齐奇的评价是:为人朴实,处事低调,作风民主,注意听取不同意见,秉公办事,对自己要求比较严格。

已调任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任职的应勇发表了离别感言。他说,浙江是生他养他、成就他的地方,正是由于组织培养,才使他从一名基层民警成长为领导干部,无论走到哪里,他会始终对家乡深怀眷恋之情。(本文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陈文龙)

热点内容
人大法律硕士招生简章 发布:2025-04-30 13:12:33 浏览:380
闽侯上街人民法院电话 发布:2025-04-30 13:04:21 浏览:413
国家法律规定什么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 发布:2025-04-30 13:01:37 浏览:471
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实施意见 发布:2025-04-30 12:47:16 浏览:665
道德经讲离别 发布:2025-04-30 12:38:48 浏览:365
律师王宏周 发布:2025-04-30 12:36:50 浏览:891
广西拆迁律师 发布:2025-04-30 12:35:08 浏览:326
安泽司法 发布:2025-04-30 12:23:11 浏览:413
民法总则187 发布:2025-04-30 11:47:33 浏览:342
婚姻法24条规定 发布:2025-04-30 11:28:02 浏览: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