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面对群众法院

面对群众法院

发布时间: 2022-04-08 12:56:30

1. 法院办理案件过程中,群众遇到困难的时候怎么办

可聘请律师代理诉讼。

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条

2. 浅谈法院工作如何强化群众观点

最高人民法院在部署“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时,要求认真开展群众观点大讨论。王胜俊院长在最高人民法院学习贯彻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精神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强化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是人民法院做好各项工作,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与人民法院工作的关系,指明了人民司法事业的动力,是在深入分析当前法院队伍实际的基础上,顺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加强司法作风建设的重要举措。在“十二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入开展群众观点大讨论,对于进一步增强群众观点、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合法利益,意义重大。我们要通过群众观点大讨论,加强司法作风建设,坚持能动司法,在满足百姓司法需求上下足工夫。 一、牢固树立司法为民意识,坚持“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加强司法作风建设 我们要深入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弘扬公正、廉洁、为民的司法核心价值观,严格执行新修订的《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法官行为规范》和新制定的《人民法院文明用语基本规范》,进一步加强法官职业道德修养,强化群众观念,增进群众感情,改进司法作风。其次,进一步强化司法廉洁教育,健全廉政监察、举报受理、错案责任倒查、责任追究等工作机制,严格落实最高人民法院“五个严禁”等制度,落实好从优待警政策,确保公正廉洁执法。将“以人为本、司法为民”贯穿到审判执行工作的每个岗位,落实到审判执行工作的每个阶段和每个环节。始终坚持全部司法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更好地肩负起维护社会稳定、保障跨越式发展的历史责任和重大使命。 二、热切关注群众司法需要,坚持能动司法,创新司法便民措施 我国的法院是人民的司法机关,法官是人民的司法人员,司法必须要着力于满足人民群众的角色期待。顺应人民群众的角色期待,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设身处地为群众排忧解难,真心实意地为人民谋幸福,才能真正做到“人民法官为人民”。因此,我们要坚持能动司法,在司法便民上有新举措。 首先要 加强和规范“立案信访窗口”建设,建立健全首问负责、服务承诺、办事公开、文明接待、岗位责任等制度,改进诉讼引导、查询咨询服务,改善信访接待设施,为群众提供良好的诉讼环境。在相关案件较为集中的地区设立劳动争议、金融等专门合议庭或审判庭,推广远程立案、“一站式”服务等举措,进一步积极探索网上预约立案、送达、庭审等方式,为群众诉讼提供便利。建立完善巡回审判工作方式,更好地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加强司法救助工作,为确有困难的当事人减免诉讼费,为确定有困难而难以实现胜诉权的执行申请人实施救助。 其次,坚持把处理涉诉信访案件作为联系群众、倾听民意、为民解忧的重要途径,依法解决群众信访中反映的问题。信访工作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变接访为预防。狠抓审判质量,加大诉讼调解和执行和解力度,建立涉诉信访预警机制,改进审判作风,避免和减少涉诉信访。二是变等访为约访。对群众反映的问题逐一梳理,主动约见,面对面对话,承诺时限,定期解决,引导当事人选择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三是变上访为下访。畅通涉诉信访工作渠道,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强化涉诉信访工作责任,来访能当场答复的当场答复,不能当场答复的限期答复。完善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机制,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业务指导,力争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解决在最基层。 三、增强群众观点,坚持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确保宪法和法律的正确实施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群众观点。我们党在领导中国人民的长期斗争实践中,提出和坚持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的群众路线,这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领导作风和工作方法。群众路线的实质,就是代表人民群众,为人民谋利益。在新的起点上,面对新的形势,人民法院做好各项工作,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司法保障,就必须要不断强化群众观点,始终坚持“三个至上”,走群众路线,切实践行司法为民宗旨。 其次,要正确实施宪法和法律。一切工作向人民负责是坚持群众观点、为民司法基本要法度。确保宪法和法律的正确实施是“向人民群众负责”的首要体现。法律是党领导人民制定的,是人民意志的体现。本着向人民负责的要求,人民法院要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坚持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严格依法办案,确保宪法和法律的正确实施,有效提升司法公信力。 在审判活动中要始终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尊重事实,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确保案件审判质量。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无论是承办法官,还是审判委员会委员、合议庭成员、人民陪审员,都需要本着对人民负责的态度,讲事实,说真话。在司法调研过程中,要经常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基层群众实际情况,报告真实可靠的信息数据,为司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人民法院的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最直接、最现实的群众工作。

3. 法院民事庭如何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一、让群众了解、熟悉法庭是提升基层法庭人民满意度的前提

虽然基层法庭是绝大部分群众参与诉讼的审判、执行机构,但是基层群众对法庭的了解却不深,有些群众甚至根本不了解或者了解的与实际完全发生偏差。当群众还不了解、熟悉法庭,法庭如何能够让人民群众满意?较多基层法庭设置在乡镇,面对的群众大多是务农或在外务工的农民,他们没有足够的知识来了解法庭,农村的相对封闭和落后,让有些群众还认为法院就是封建时代的“衙门”,自古“衙门有理无钱莫进来”的“衙门审判”深入人心,这些群众对诉讼和法庭远远避之。另外,较多群众以为法院系统就是“判刑机构”,在法院参与诉讼,特别是作为被告,被认为是“犯人受审”。群众对基层法庭的不了解,成为了提升基层法庭人民满意度的瓶颈。只有群众了解了基层法庭,才谈得上是否对基层法庭满意。

如何让群众了解熟悉基层法庭,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充分运用好审判这一平台,展现基层法庭的风采。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工作人民通过规范性的着装、言行,让群众了解我们法庭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形象。有条不紊、秩序井然的庭审,让群众了解我们法庭审判工作的严肃性。在审判工作中,不仅解决当事人的矛盾纠纷,更在这次庭审中,宣传相关法律法规,让群众更加知法、守法,更有能力运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二是充分运用好文书送达、宣判等日常工作,实行辖区村民走访,登门上户解纠纷。基层法庭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活动中,进行辖区大走访,宣传基层法庭的性质和功能,告知村民,我们法庭能为他们做什么;宣传民事诉讼法相关知识,让群众知道如何参与诉讼,如何维护自身权益;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法》、《合同法》、《婚姻法》《侵权法》等与农民群众息息相关的法律,丰富他们的法律知识,能为他们的法律行为作出正确的导航;了解群众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并现场调解,融洽邻里关系,促进和谐乡村的建设;关心困难群众的生活,体现基层法庭对群众的人文关怀,让群众感知法庭除了法律,仍有温情。三是实行法庭开放日,邀请辖区群众代表到法庭参观。开门迎接群众代表,对法庭的日常事务、庭审、执行等工作进行参观、监督,详细讲解他们想要了解的相关方面,并就他们在便民服务等方面的合理性建议,完善法庭的工作。基层法庭通过以上多方面的努力,让群众了解、熟悉了法庭,会大大提升群众对基层法庭的满意度。

二、司法公正是提升群众满意度的核心力量

弗兰西斯 培根曾言,“不法行为弄脏的不过是水流,而不公的判决则将水源污染了”。可见司法公正对法治进程推动的重要性。然而近年来出现的诸如“赵作海案”、“彭宇案”,无不让触动司法公正的神经,让群众对法院的公正审判产生了质疑和不信任。卢梭曾有一句经典名言,“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心里”。基层法庭守住司法公正的生命线,让老百姓感受到正义就在身边,那么,法律才能被真正信仰,法庭才会收到群众的尊重和满意。

基层法庭如何做到让群众满意的司法公正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做:一是审理案件公开、透明。在不涉及当事人隐私或商业秘密等法律规定不公开审理的情形下,基层法庭审理案件尽量做到公开审理。在一些群众的脑海里,不公开透明的审理,都有可能存在猫腻。基层法庭保证了案件审理的公开透明,法庭在群众的心目中就是公正的,就会得到群众的满意。二是法庭工作人员要洁身自好,廉洁司法。在司法审判或其他工作中,工作人员会或多或少受到糖衣炮弹的侵袭,只要法庭工作人员能牢记“公生明,廉生威”、“民不畏我严而畏我廉,民不敬我能而敬我公”的古训,自觉抵制贪腐的侵蚀,继续发扬“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廉洁作风。群众会更加感受到司法的公正,更加信任法律和法庭的权威,自愿将纠纷和矛盾放置在司法诉讼的程序中,由法庭来做调解和处断,避免更深层矛盾的发生。三是法庭工作人员应加强学习,提升业务水平,实现实体公正。如果工作人员业务水平不够,空有爱民之心、廉洁自律,也不能给群众一个公正、令人信服的审判。司法审判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审判实践中,法庭工作人员要在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或是法律规定过于笼统含糊时,根据法律原则或法律规则进行推理、论证,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对群众不仅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更要有扎实的法律理论基础和精湛的专业技能,能查清案情,正确适用法律。新的法律不断颁布实施,新的法律理论也在不断产生,法庭工作人员加强业务学习,更能真正地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

人民法庭的工作,繁杂细致,处理的案件多样,需解决的纠纷错综复杂。只要法庭工作公正、公开、透明,工作人员廉洁、专业、耐心、严谨,审理案件不仅依法,而且合理,让群众感知法律的力量,能以法律作为自身行为的指引,人民法庭自然会受群众的尊重和满意了。

(作者单位:江西省修水县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牟菲菲
分享到:

4. 群众路线 法院改进作风怎么办

 根据人民法院工作特点和工作实际,江永法院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围绕“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主题,结合县委和上级法院的总体安排部署,对下一阶段工作提出了“四弄清”、“四明确”的总体要求,即弄清基层的基本情况,弄清群众的要求和期盼,弄清存在的突出问题,弄清解决问题的措施;明确整改方向,明确整改重点,明确整改时限要求,明确整改责任主体,以改进司法作风为基础、以加强工作执行力为抓手,以提升司法公信为目的,切切实实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引向深入。

    为了抓好改进司法作风这项基础工作,该领导小组要求,全院干警必须就个人和部门的司法作风进行深入的查摆和剖析,从思想、工作、生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检查,设身处地从群众视角摸排作风问题, 将解决群众“立案庭、诉讼难、执行难”作为改进司法作风的根本出发点。

    该领导小组还决定成立的督察组,由纪检组长任督察组组长,对全院工作人员在执法办案、制度执行、“四风”问题进行督察,尤其对领导干部、执法部门和窗口服务部门实行每日督察、每周通报制度,将群众反应强烈的作风粗暴、“冷、硬、横、推”等官僚习气和官僚作风定期进行曝光,加大处罚和整改力度。

    同时,该院还将针对规范司法作风的相关制度文件进行集中清理,大胆打破“老规矩”、“旧制度”,将过时的、冲突的、不符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的制度进行修改和调整,对影响法院司法形象的风气进行严厉整肃。会上,领导小组首先对出勤纪律、庭审纪律、判后答疑制度等提出了修改建议。

5. 法院为群众办实事举措有什么

法律分析:各民族公民都有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的权利。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应当为他们翻译。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共同居住的地区,应当用当地通用的语言进行审理;起诉书、判决书、布告和其他文书应当根据实际需要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文字。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6. 群众联名到法院请求对罪犯法外开恩,法院如何处理

法院可以适当考虑联名群众的诉求,因为现在的依法治国方略中也要求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相统一,即审判结果的社会效果也要好。法院也可以不考虑联名群众的诉求,因为法律规定法院审理案件不受任何单位、个人的干涉,独立判案。

7. 人民群众能否到法院听审

可以的。
法庭公开庭审的时候,允许关心此案的社会普通公民旁听。
2004年国家颁布了《法院旁听规则》,具体如下:

第 1 条
本规则依法院组织法第八十四条第五项规定订定之。
第 2 条
法庭应设旁听席,并得编订席位号次,除依法禁止旁听者外,均许旁听。
第 3 条
法院为维持法庭秩序,于必要时得斟酌法庭旁听席位之多寡核发旁听证。
法院决定核发旁听证之法庭,无旁听证者不得进入法庭旁听。
旁听证应依请求旁听者登记之先后次序核发之。旁听席如有空位,得随时核发旁听证。
核发旁听证时,应命请求旁听者提交国民身分证或其他证明文件查验,并得登记姓名、住所备查。所提证件于交还旁听证时发还之。
法院核发旁听证者,得规定旁听人应于开庭前十分钟进入法庭,依序就坐。
第 4 条
法庭得设记者旁听席,专供记者旁听。
第 5 条
旁听人出入法庭及在庭旁听,应受审判长及其他在法庭执行职务人员所为有关维持法庭秩序之指示。
第 6 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论有无旁听证,均停止旁听:
一、酒醉、服用迷幻药或精神状态异常者。
二、携带枪炮、弹药、刀械等有危险性或其他不适在法庭持有之物品者。
三、携带摄影、录影器材或未经审判长核准而携带录音器材者。
四、携带未满十岁之儿童旁听者。
五、奇装异服或衣履不整者。
六、拒绝安全检查者。
七、其他认为有扰乱法庭秩序或影响法庭庄严之虞者。
第 7 条
旁听人在法庭旁听,应保持肃静,并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大声交谈、鼓掌、喧哗。
二、向法庭摄影、录影、录音。但录音经审判长核准者,不在此限。
三、吸烟或饮食物品。
四、对于在庭执行职务人员或诉讼关系人等加以批评、嘲笑或有其他类此之行为。
五、其他妨害法庭秩序或不当之行为。
第 8 条
审判长莅庭及宣示判决时,在法庭之人均应起立。
第 9 条
旁听人有妨害法庭秩序或其他不当行为者,审判长依法院组织法第九十一条之规定,得禁止其进入法庭或命其退出法庭,必要时并得命看管至闭庭时。
旁听人违反审判长维持法庭秩序之命令,足致妨害法院执行职务者,审判长于制止前,得加以警告。
第 10 条
旁听人或其他人于开庭前如有违反本规则之规定时,由在法庭执行职务人员处理之,如有疑义时,应报请该法庭之审判长裁定之。
第 11 条
本规则有关审判长之规定,于受命法官、受讬法官执行职务时准用之。
第 12 条
本规则自发布日施行。

8. 就走群众路线如何向法院提建议

开门审判,不拒绝媒体与公众旁听。

热点内容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中 发布:2025-04-29 15:29:16 浏览:194
房产税立法初稿 发布:2025-04-29 15:23:30 浏览:768
过失和欺诈承担的法律责任有何不同 发布:2025-04-29 15:18:44 浏览:941
司法救助被告 发布:2025-04-29 15:07:52 浏览:186
南京人防和物业法规 发布:2025-04-29 15:05:42 浏览:490
柜面业务法律法规知识 发布:2025-04-29 15:05:35 浏览:633
还有哪些原则可以成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发布:2025-04-29 14:54:00 浏览:405
怎么用词夸律师 发布:2025-04-29 14:47:12 浏览:210
法官是审判长么 发布:2025-04-29 14:47:09 浏览:734
2014年司法考试刑事诉讼法 发布:2025-04-29 14:14:58 浏览: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