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对法院参与疫情防控

对法院参与疫情防控

发布时间: 2022-04-12 00:34:20

㈠ 疫情期间开庭可以进去几个人

疫情期间开庭可以进去几个人能去多少人取决于法庭的大小、想去的人的状况。一般情况下精神病人、醉酒的人和未经许可的未成年人是不能去的。旁听要凭身份证等有效证件,没有的也不能进
公民旁听公开审判案件的规定
(一)依法公开审理案件,公民可以旁听,但精神病人、醉酒的人和未经人民法院批准的未成年人除外。外国人和无国籍人持有效证件要求旁听的,参照中国公民旁听的规定办理。
(二)根据法庭场所和参加旁听人数等情况,旁听人需要持旁听证进入法庭的,旁听证由人民法院制发。 疫情期间当事人可以申请延期开庭吗 在刑事审判时,一般不会限制被告人家属人数,对于影响大、涉及广的案件,可能会有多人旁听的,法院就会使用旁听证控制旁听人员入内。
相关规定:【拓展资料】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公开审判制度的若干规定》十、依法公开审理案件,公民可以旁听,但精神病人、醉酒的人和未经人民法院批准的未成年人除外。
根据法庭场所和参加旁听人数等情况,旁听人需要持旁听证进入法庭的,旁听证由人民法院制发。
外国人和无国籍人持有效证件要求旁听的,参照中国公民旁听的规定办理。
旁听人员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的规定,并应当接受安全检查。
为了解案件事实经许可可以发言。一般不能发言。,如果家属不是辩护人则不能发言。一般家属只能在庭审时听一下。
我国允许家属旁听案件,但对于开庭时家属能去多少人,就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一般是不会限制家属人数的。不过对于一些不能公开审理的案件,那就会不允许进行旁听了。对于旁听的人员来讲,也是要遵守法庭纪律,否则也是有可能被赶出法庭的。
可以,疫情防控期间,因受疫情影响,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延期开庭;法院也可依法决定延期开庭,但需提前告知当事人。承办法官对受疫情影响的案件,可视情办理审限中止、延长手续。在疫情防控期间开庭的公告案件,如具备条件的,可采取在线庭审或线下方式按期开庭;如不具备条件的,可视情延期审理。在疫情防控期间,当事人如何到人民法院立案、开庭?
【专家解读】
君博 中央财经大学副教授、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副院长(挂职)
在疫情防控期间,为了减少人员出行和聚集,切实维护诉讼参与人、法院干警的安全和健康,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加强和规范在线诉讼工作的通知》,暂停了其线下诉讼服务和信访接待工作,那么在疫情防控期间,当事人如何到人民法院立案、开庭?对此需要结合现有法律和政策进行解读。
对于当事人如何立案,在疫情防控期间,最高人民法院、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等各地法院陆续发布通知,建议当事人利用网上诉讼服务平台进行网上立案,对于不便于网上立案的,当事人可以直接邮寄诉讼材料至相关法院。同时,《关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中也强调推行网上立案,为当事人行使诉权提供便利。
对于当事人如何开庭,存在以下三种情况:其一,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加强和规范在线诉讼工作的通知》,在疫情防控期间,当事人不同意案件在线办理的,不得强制适用在线诉讼,可依据法律规定向法院申请延期审理。当事人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无法按期参加庭审的,可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46条的规定,向法院申请延期开庭审理。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当事人因受疫情影响无法按期到庭的,也可以参照上述规定申请延期。其二,在疫情防控期间,法院原则上推迟开庭活动。此时,当事人需要等待法院通知,在变更后的时间点进行庭审。其三,各级各地法院陆续发布依托移动微法院、智慧法院等网上平台,进行网上开庭等诉讼活动的通知。当事人同意网上开庭的可以通过移动微法院等网络平台进行网上开庭、视频庭审等诉讼活动。另外,对于一些因特殊原因需要线下开庭的,当事人、法院必须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才能进行线下开庭审理。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加强和规范在线诉讼工作的通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第4条;《民事诉讼法》第146条

㈡ 请问:法院二审结案后犯人从看守所送走、在疫情防控期间进行集中隔离,哪个部

摘要 鉴于当前特殊的疫情形势,检察机关在办案工作中应当坚持服从服务大局,要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任务,案件办理既要严格依法,又要严格落实隔离、防控的要求。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妥善处理好办案与防控的关系。

㈢ 法院说现在疫情期间不能拘留

不是的。

防控疫情期间,各级法院对被执行人或相关人员要慎重采取拘留措施。确需拘留的,送拘时应遵从拘留所的防疫要求。拘留所明确告知因疫情原因无法收拘的,执行法院应在确认被执行人或相关人员无感染症状的情况下解除拘留措施。

有关案件需要跨区域执行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规定,原则上应通过执行指挥管理平台事项委托系统,委托当地法院协助办理;执行法院确需派员赴异地办理的,应层报执行法院所在地区高级人民法院批准、备案。受托法院因疫情防控原因表示不宜受理事项委托的,委托法院应及时撤销委托。

(3)对法院参与疫情防控扩展阅读:

法院疫情防控的相关要求规定:

1、各级法院要严格对执行干警的管理,严禁执行干警组织或参与群体性聚会,教育执行干警不得编造或转发与疫情相关的不实信息,不信谣、不传谣。

2、各级法院要切实关心、爱护执行干警,加强对执行干警防范疫情的宣传、教育,强化执行干警特别是外出办案干警的自身安全防护。如发现执行干警或家属有确诊或疑似感染情况,应立即向当地防疫部门报告,第一时间协调送医救治,并及时层报最高人民法院。

㈣ 疫情期间可以向法院申请网上开庭嘛

摘要 据了解,莱阳市法院规定疫情期间,到法院办事的市民一律出示身份证件进行登记,并配合法院工作人员检查工作(据需查验健康通行码、佩戴口罩、行程码等),如有体温异常或有明显的干咳、乏力等症状者,不允许进入办公区,工作人员将及时劝导其在做好防护的情况下尽快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一旦发现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员,或与确诊、疑似病例有接触史的人员,工作人员将立即向市疾控中心报告。

㈤ 疫情期间可以发邮件给法院吗

可以邮寄。
可以邮寄,可以先与法院立案庭联系然后再邮寄起诉材料。
疫情防控期间,当事人,代理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可通过线上立案,远程开庭,电子送达,远程申诉信访等方式办理诉讼事项。

㈥ 法院因疫情中止审理在押人员怎么办

在疫情防控期间,对于刑事案件,包括适用简易程序、速裁程序审理的案件,人民法院可依法中止审理。检察机关可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同时,要切实注意防止超期羁押。“两高两部”印发《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简称《“两高两部”意见》)。
在疫情防控期间办理妨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案件,要注重办案安全,最大限度减少人员聚集。
“在疫情防控期间办理案件,既要严格依法,也要严格落实隔离、防控的要求。”
人民检察院在疫情防控期间办理审查起诉案件,应以书面审查为主要方式,尽量不采取当面方式讯问犯罪嫌疑人、询问证人等诉讼参与人以及听取辩护律师意见,可以采取电话或者视频等方式进行,以减少人员流动、聚集、见面交谈。犯罪嫌疑人被羁押的审查起诉案件,应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期限办结。如果因为疫情影响,不能在法律规定的审查起诉期限内办结,需要继续办理的,人民检察院可以按照刑事诉讼法第九十八条的规定,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同时,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六条的规定,在审判过程中,由于不能抗拒的原因,致使案件在较长时间内无法继续审理的,可以中止审理。
据此,在疫情防控期间,对于刑事案件,包括适用简易程序、速裁程序审理的案件,人民法院可以依法中止审理。同时,要切实注意防止超期羁押。
法律资料:
根据 《刑事诉讼法》关于期限的规定,以一审普通程序为例(不针对特殊情况),对进入诉讼程序的案件,从侦查开始到一审审结所需要的期限进行了梳理。从表格中可以发现,一个案件一旦进入刑事诉讼程序,其过程还是比较漫长的,短则半年,长则一年半、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所以,对家属来讲,遇到这样的事情,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当然,案件时间长也并非都是坏事,从另一个方面看,可能是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尚不充分,这就为辩护提供了空间。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五条第四款“期间的最后一日为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满日期,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在押期间,应当至期满之日为止,不得因节假日而延长。”
这就意味着假期的延长并不会导致羁押期限的延长,羁押期限届满时,不论是否处于假期,都要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变更强制措施或者予以释放。
同样,对于处于审查起诉、审判期间的案件而言,疫情对办案期限也不会产生很大影响。从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到,检察机关、法院办案都是可以延期的,如果算上延期的时间,即使疫情影响了正常工作,但对检法来说,办案时间也是足够的,不会因此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法超期羁押。当然,这种延期是要符合法定事由并且客观必要。
我们要相信司法机关会依法办案。疫情只是改变了办公的方式,并没有停止办公,网上办案、视频提讯、远程开庭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而且最高人民检察院在近日下发的 《关于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刑事案件办理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中也提出,审查起诉阶段,犯罪嫌疑人被羁押的,办案期限以二次退回补充侦查、三次延长审查期限为限,退查和延长应当以符合法律规定且客观必要为原则。

㈦ 法院判决被执行人在疫情期间可以延期履行还款义务吗

一般来说,逾期不还属于民事纠纷,对方采取法院起诉的途径来解决问题内的话,一旦判容决之后,拒不还款的话,就可能被列入无锡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之中。判决后,在一定时间内借款人没有按照要求履行责任,债权人可以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在受理强制执行是,会依法查询债务人名下的房产、车辆、证券和存款等财产,并且借款人每年都要向法院报备财产收入情况,如果名下财产不足已还款的话,那么就被限制高消费,就是说我们经常听说的,老赖不能乘飞机、高铁,不能住高消费酒店的情况。

热点内容
郑州弘平法律服务 发布:2025-04-28 23:49:46 浏览:673
中级经济法教程2016 发布:2025-04-28 23:49:35 浏览:33
加大法律援助经费保障 发布:2025-04-28 23:44:28 浏览:521
二区法律硕士排名 发布:2025-04-28 23:40:05 浏览:40
司考诉讼法怎么背 发布:2025-04-28 23:32:04 浏览:428
保监会复函法律效力 发布:2025-04-28 23:10:34 浏览:585
充分认识颁布民法典重大意义依法更好保障 发布:2025-04-28 23:10:28 浏览:755
法律援助经费主体 发布:2025-04-28 23:07:58 浏览:69
法治与自然 发布:2025-04-28 23:04:16 浏览:976
刑事诉讼法有关庭审方式的规定 发布:2025-04-28 22:40:45 浏览: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