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官
A. 法官级别和行政级别对照表
法官职务与行政职务对应表序号 法官职务 行政职务 法官等级 对应级别 行政职级 对应级别
1 首席大法官 级 国家级副职 级
2 一级大法官 级 省部级正职 级
3 二级大法官 级 省部级副职 级
4 一级高级法官 级 厅局级正职(巡视员) 级
5 二级高级法官 级 厅局级副职(副巡视员)级
6 三级高级法官 级 县处级正职(调研员) 级
7 四级高级法官 级 县处级副职(副调研员) 级
8 一级法官 级 乡科级正职(主任科员) 级
9 二级法官 级 乡科级副职(副主任科员级
10 三级法官 级 科员 级
11 四级法官 级
12 五级法官 级第条为加强人民法院法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法官管理制度,推进法官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规定要求的人员。第三条 法官按照法官职务序列进行管理。 法官职务名称为: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助理审判员。 法官职务层次依法按等级设置,由高到低依次为:首席 大法官、一级大法官、二级大法官、一级高级法官、二级高级法官、三级高级法官、四级高级法官、一级法官、二级法官、三级法官、四级法官、五级法官。第四条 法官等级与级别的对应关系是: 首席大法官:四级至二级; (二)一级大法官:八级至四级; (三)二级大法官:十级至六级; (四)一级高级法官:十三级至八级; (五)二级高级法官:十四级至九级; (六)三级高级法官:十七级至十一级; (七)四级高级法官:十九级至十三级; (八)一级法官:二十一级至十五级; (九)二级法官:二十三级至十六级; (十)三级法官:二十四级至十七级; (十一)四级法官:二十四级至十八级; (十二)五级法官:二十五级至十八级。 第五条 各级人民法院法官等级按照以下规
B. alj在重庆是什么意思
alj的意思是行政法官,在重庆alj没有特殊的含义。有可能是某个机构的缩写简称,不太出名,所以平时也没怎么留意。
C. 什么是“行政法官”,具有什么条件可以称之为“行政法官”
法官就是法官,没有行政法官这个说法,只有法院行政庭的法官。
D. 美国行政法中行政法官是什么意思
美国行政法中行政法官的意思是一种职位。
行政法法官的权力、职责都由联邦行政程序法界定,但使用行政法法官的行政机关,其授权法和程序规则也可以对行政法法官的权力、职责做出专门规定。
这是在建立这种制度时即在1946年联邦行政程序法中,被称为听证官(Hearing Examiners)后改称为行政法法官(Administrative
Law Judges,简称为ALJs)。由于联邦行政程序法适用于联邦行政机关,所以联邦行政法法官是联邦行政机构系统内的听证官员。
E. 行政法官在一审开庭后出了裁定书怎么办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九十八条 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F. 最高法院《行政法官专业会议纪要》在最高院网站怎么查不到
这个是可以查到的。
在最高法院网站中右上角搜索可以查到《行政法官专业会议纪要》。
G. 行政法官审查不严错列被告怎么问责
原则上被诉行政行为即本案中的行政处罚决定书盖谁的公章,哪个行政部门就作为被诉行政机关,法院之所以这样,有可能是你起诉的时候,刚好遇到机构改革,住建局的拆违职权划分出去了,一开始法院以为划分给了自然资源局,后来才知道是综合执法局,但是不管怎么样,这个原则都不应改变的,该主办法官确实有点乱七八糟了,原则上就算你机构改革,只要盖章的这个行政部门还在,都应该列为被告,至于最后是哪个部门具体实施拆违,都不影响这个处罚决定出具主体,就比如县政府是征拆主体,但是具体实施征拆的是县政府下属行政部门,你提起诉讼也是县政府来应诉,而不是具体实施部门,具体实施部门是代表县政府征拆的。当然了,你问责法官也没什么意义,最后你都是为了对处罚决定不服才提起诉讼,一审要是驳回诉求,上诉二审就是了,如果二审审查发现主体不适格会发回重审,诉讼费用也就50块钱的事情。
H. 法官对应的行政级别
法官的行政级别,通常是相当于同级政府的行政副职,也就是说,区法院院专长相当于副区长属,市法院院长相当于副市长,省法院院长相当于副省长,最高法院院长相当于副总理。各级法院内部法官的行政级别,按照法院编制情况确定。
I. 法院行政转法官几年
法官助理做满五年才有资格参加员额法官考试,通过了才能正式成为法官。
1. 法官要从法官助理开始做起,而法官助理需要参加公务员招聘考试。
2.通过就成为了法官助理,而行政人员本身就没有法官基础。
3.可以通过了司法考试然后员额有空缺,然后招人了,就可以了。
J. 行政法官与行政法法官的区别
这对概念应该是美国行政法的概念,英国行政法里似乎没看到。
我们常说的美国行政法官,在建立这种制度时即在1946年联邦行政程序法中,被称为听证官(Hearing Examiners)后改称为行政法法官(Administrative Law Judges,简称为ALJs)。由于联邦行政程序法适用于联邦行政机关,所以联邦行政法法官是联邦行政机构系统内的听证官员。行政法法官的权力、职责都由联邦行政程序法界定,但使用行政法法官的行政机关,其授权法和程序规则也可以对行政法法官的权力、职责做出专门规定。
在联邦机构中还有另外一种听证官,称为行政法官(Administrative Judges,简称为AJs〕两者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在法律地位上有较大差别:第一,行政法法官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受到联邦行政程序法所确立的“功绩选任”制度的保护。具体说来,行政法法官由美国人事管理署负责考试管理,雇用他们的行政机关如果对其工作不满意,只能向功绩制度保护委员会提交相关建议:免职、停职、降级、降薪或30天之内的强制性休假,以及相关事实;功绩制度保护委员会在本委员会的行政法法官举行正式听证后,按记录做出决定。而且行政法法官的工资是由人事管理署决定的,而不是由雇用他们的行政机关决定的。行政法官就不同了,由于行政法官不是行政程序法规定的,在法律上,他们从属于雇用他们的行政机关,其独立性不如行政法法官。第二,行政法法官所主持的是行政程序法所规定的正式听证;行政法官则由于处于联邦行政程序法规定之外,所以主持的听证程序都在联邦行政程序法规定之外,数量更大,且主持的听证从类似于行政程序法规定的正式听证到没有上诉权的非正式听证,形式多样。虽然行政法法官与行政法官有区别,但从职能上说两者又是相似的:他们都是主持听证的听证官,在听证后做出初步裁决,再由行政机关首长做出本机关的最终决定。如果在行政机关的预订期限内,该初步裁决没有被复审或上诉,该裁决就成为该行政机关的最终裁决。
到底什么样的标准决定使用行政法法官还是行政法官呢?国会在制定单行法律时会考虑两者的区别、案件的性质等特定因素决定,例如在社会救济部门,补助案件是由行政法法官听证,而在退伍军人事务部,则由行政法官主持听证和做出初步裁决。目前在联邦机关中有32个机关共雇用着1200名行政法法官,这一数字是联邦法官的两倍;行政法官的数量则是行政法法官的两倍,大约有2400多名。
在联邦机关中,社会救济部门是雇用行政法法官的大户,其他部门还有劳工部、国家劳动关系委员会、联邦能源规则委员会、职业安全健康复审委员会、联邦矿山安全健康复审委员会、内务部和美国海岸卫队,等。
在联邦行政机关中作行政裁决听证工作,却又没有冠以行政法官之名的还有审查员(Claim Examiners〕、听证官(Hearing Examiners)。但在联邦行政裁决系统中占据主要位置的仍然是行政法法官和行政法官。
担任行政法法官一般要求要有七年律师经验,并要求此间以某种资格参加过涉及行政法、行政诉讼的正式听证;其工资起点为年薪49401美元,最高可达到89265美元;而且对行政法法官无工作年龄限制,现在美国的行政法法官平均年龄是58岁,许多行政法法官工作到80岁;另外不管是什么法律院校毕业,考试是一样的,加之任职后的保障,所以行政法法官也是竞争很激烈的法律行当之一。
担任行政法法官的程序,简单地说包括:考试-通过后列入《登记》(登记是按考试成绩高低排列)-行政机关需要行政法法官时,到人事管理署-人事管理署以“三人原则”送选登记中名列前三名的人-行政机关在三人名单中选择。行政法官是另一个系统,行政机关或者自己招聘,或者到一个由两个部门组织的名单中去挑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