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通道法院发布

通道法院发布

发布时间: 2022-04-13 08:10:36

法院发通告是什么意思

法院通告是由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国家机关向社会公众公布的法律文书。在人民法院工作中,公告的使用非常广泛,法院公告按程序可分为非诉讼公告和诉讼公告。非诉讼公告,是指人民法院发布“司法解释”、“批复”、“规定”的公告等。诉讼公告,是指人民法院在案件审理程序中,发布起诉状副本、上诉状副本、反诉状副本、答辩状副本、传票、判决书、调解书、裁定书、决定书、通知书、证明书的公告等。

Ⅱ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的政策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
第一条 为了维护法庭安全和秩序,保障庭审活动正常进行,保障诉讼参与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方便公众旁听,促进司法公正,彰显司法权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 法庭是人民法院代表国家依法审判各类案件的专门场所。
法庭正面上方应当悬挂国徽。
第三条 法庭分设审判活动区和旁听区,两区以栏杆等进行隔离。
审理未成年人案件的法庭应当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设置区域和席位。
有新闻媒体旁听或报道庭审活动时,旁听区可以设置专门的媒体记者席。
第四条 刑事法庭可以配置同步视频作证室,供依法应当保护或其他确有保护必要的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在庭审作证时使用。
第五条 法庭应当设置残疾人无障碍设施;根据需要配备合议庭合议室,检察人员、律师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休息室,被告人羁押室等附属场所。
第六条 进入法庭的人员应当出示有效身份证件,并接受人身及携带物品的安全检查。
持有效工作证件和出庭通知履行职务的检察人员、律师可以通过专门通道进入法庭。需要安全检查的,人民法院对检察人员和律师平等对待。
第七条 除经人民法院许可,需要在法庭上出示的证据外,下列物品不得携带进入法庭:
(一)枪支、弹药、管制刀具以及其他具有杀伤力的器具;
(二)易燃易爆物、疑似爆炸物;
(三)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强气味性物质以及传染病病原体;
(四)液体及胶状、粉末状物品;
(五)标语、条幅、传单;
(六)其他可能危害法庭安全或妨害法庭秩序的物品。
第八条 人民法院应当通过官方网站、电子显示屏、公告栏等向公众公开各法庭的编号、具体位置以及旁听席位数量等信息。
第九条 公开的庭审活动,公民可以旁听。
旁听席位不能满足需要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申请的先后顺序或者通过抽签、摇号等方式发放旁听证,但应当优先安排当事人的近亲属或其他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人旁听。
下列人员不得旁听:
(一)证人、鉴定人以及准备出庭提出意见的有专门知识的人;
(二)未获得人民法院批准的未成年人;
(三)拒绝接受安全检查的人;
(四)醉酒的人、精神病人或其他精神状态异常的人;
(五)其他有可能危害法庭安全或妨害法庭秩序的人。
依法有可能封存犯罪记录的公开庭审活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组织人员旁听。
依法不公开的庭审活动,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任何人不得旁听。
第十条 人民法院应当对庭审活动进行全程录像或录音。
第十一条 依法公开进行的庭审活动,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通过电视、互联网或其他公共媒体进行图文、音频、视频直播或录播:
(一)公众关注度较高;
(二)社会影响较大;
(三)法治宣传教育意义较强。
第十二条 出庭履行职务的人员,按照职业着装规定着装。但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着正装:
(一)没有职业着装规定;
(二)侦查人员出庭作证;
(三)所在单位系案件当事人。
非履行职务的出庭人员及旁听人员,应当文明着装。
第十三条 刑事在押被告人或上诉人出庭受审时,着正装或便装,不着监管机构的识别服。
人民法院在庭审活动中不得对被告人或上诉人使用戒具,但认为其人身危险性大,可能危害法庭安全的除外。
第十四条 庭审活动开始前,书记员应当宣布本规则第十七条规定的法庭纪律。
第十五条 审判人员进入法庭以及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宣告判决、裁定、决定时,全体人员应当起立。
第十六条 人民法院开庭审判案件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进行。
审判人员在庭审活动中应当平等对待诉讼各方。
第十七条 全体人员在庭审活动中应当服从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的指挥,尊重司法礼仪,遵守法庭纪律,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鼓掌、喧哗;
(二)吸烟、进食;
(三)拨打或接听电话;
(四)对庭审活动进行录音、录像、拍照或使用移动通信工具等传播庭审活动;
(五)其他危害法庭安全或妨害法庭秩序的行为。
检察人员、诉讼参与人发言或提问,应当经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许可。
旁听人员不得进入审判活动区,不得随意站立、走动,不得发言和提问。
媒体记者经许可实施第一款第四项规定的行为,应当在指定的时间及区域进行,不得影响或干扰庭审活动。
第十八条 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主持庭审活动时,依照规定使用法槌。
第十九条 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对违反法庭纪律的人员应当予以警告;对不听警告的,予以训诫;对训诫无效的,责令其退出法庭;对拒不退出法庭的,指令司法警察将其强行带出法庭。
行为人违反本规则第十七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暂扣其使用的设备及存储介质,删除相关内容。
第二十条 行为人实施下列行为之一,危及法庭安全或扰乱法庭秩序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一)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或者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以及传染病病原体进入法庭;
(二)哄闹、冲击法庭;
(三)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司法工作人员或诉讼参与人;
(四)毁坏法庭设施,抢夺、损毁诉讼文书、证据;
(五)其他危害法庭安全或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
第二十一条 司法警察依照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的指令维持法庭秩序。
出现危及法庭内人员人身安全或者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等紧急情况时,司法警察可以直接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
人民法院依法对违反法庭纪律的人采取的扣押物品、强行带出法庭以及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由司法警察执行。
第二十二条 人民检察院认为审判人员违反本规则的,可以在庭审活动结束后向人民法院提出处理建议。
诉讼参与人、旁听人员认为审判人员、书记员、司法警察违反本规则的,可以在庭审活动结束后向人民法院反映。
第二十三条 检察人员违反本规则的,人民法院可以向人民检察院通报情况并提出处理建议。
第二十四条 律师违反本规则的,人民法院可以向司法行政机关及律师协会通报情况并提出处理建议。
第二十五条 人民法院进行案件听证、国家赔偿案件质证、网络视频远程审理以及在法院以外的场所巡回审判等,参照适用本规则。
第二十六条 外国人、无国籍人旁听庭审活动,外国媒体记者报道庭审活动,应当遵守本规则。
第二十七条 本规则自2016年5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此前发布的司法解释及规范性文件与本规则不一致的,以本规则为准。

Ⅲ 通道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这样办案违法吗

可以提出执行异议。

Ⅳ 邻居没有路出入,法院判我家开通道合法吗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从审判的角度对相邻关系中的通行权作了一些规定,主要是:

1.一方必须在相邻一方使用的土地上通行的,应当予以准许;因此造成损失的,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2.对于一方所有的或者使用的建筑物范围内历史形成的必经通道,所有权人或者使用权人不得堵塞。因堵塞影响他人生产、生活,他人要求排除妨碍或者恢复原状的,应当予以支持。但有条件另开通道的,可以另开通道。

不动产权利人原则上有权禁止他人进人其土地,但相邻不动产权利人有通行权的情况下,不动产权利人不能阻止相邻不动产权利人行使通行权。除此之外,物权法第87条规定,不动产权利人对相邻权利人因通行等必须利用其土地的,应当提供必要的便利。该条规定中还有个“等”字,即在通行之外的某些情形之下,不动产权利人应当允许他人进入其土地。物权法没有明确规定不动产权利人在哪些情形之下不得阻止他人进入其土地,参考大陆法系一些国家或地区的法律规定,大致有以下两种情形:

第一,依当地习惯,许可他人进入其未设围障的土地刈取杂草,采集枯枝、枯干,采集野生植物,或放牧牲畜等。例如《瑞士民法典》第699条规定:“任何人得于地方习惯容许的范围内,进入森林及牧场,并取得野生浆果、香菇(草)及其他出产物;但主管官署为耕作的利益,个别限定范围禁止之者,不在此限。关于为狩猎及捕鱼之必要而进人他人所有地,州法得为详细的规定。”

第二,他人物品或者动物偶然失落于其土地时,应允许他人进人其土地取回。例如《瑞士民法典》第700条规定:“物因水、风、雪崩或其他自然力或偶然事件而被移至他人地内,或大小牛仔、蜂群、鸟类及鱼类等偶至他人地内者,土地所有人应许权利人人其地内巡查取回。”《德国民法典》第962条规定:“蜂群的所有人,在追踪之际,得进人他人之土地。蜂群移住他人的空虚蜂房时,蜂群所有人,为捕获蜂群,得开启蜂房,取出蜂窝或破坏而消除之。在此情形,所有人应赔偿所生的损害。”

Ⅳ 法院绿色通道案件都包括哪类案件

分别为婚姻家庭纠纷(包括抚养费、扶养费、赡养费三大类)、劳动报酬纠纷(包括民工工资和其他劳动报酬)、人身权、健康权纠纷(包括道路交通事故案件、雇佣劳动受伤案件、刑事附带民事人身伤害三大类)

Ⅵ 通道法院舒卫平个人简介

冤假错案给当事人以及整个家庭造成的损害已经无法弥补!
通道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于2003年9月4日作出(2003)通民二初字第03号民事调解书,已经发生法律效力。2013年3月7日通道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作出(2013)通民再字第1号民事裁定,由该院另行组成合议庭再审本案;2013年10月25日该院作出(2013)通民再字第1号民事判决。李成山、吴家胜均不服,分别向怀化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李成山未在指定期限内预交上诉案件受理费,怀化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按自动撤回上诉处理。2014年7月17日怀化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2014)怀中民再终字第4号维持原判的民事判决。吴家胜不服,向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该院于2015年3月26日作出(2015)湘高法民申终字第173号民事裁定,指令怀化市中级人民法院再审本案。怀化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15年7月8日作出(2015)怀中民再终字第18号民事裁定,撤销(2014)怀中民再终字第4号维持原判的民事判决书和(2013)通民再初字第1号民事判决书,发回通道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重审。通道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重审后于2016年9月26日作出(2016)湘1230民初142号民事判决。李成山不服,向怀化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2017年3月6日怀化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2016)湘12民终1497号维持原判的民事判决。李成山不服,向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该院于2018年1月8日作出(2017)湘民申第3241号民事裁定,驳回李成山的再审申请。
每一个日日夜夜,每一个点点滴滴,每一次被拒绝时的无奈与沮丧,都深深地铭记在我的脑海里。在整个案件的推进过程中,无论发生了什么,我都没有退却、没有放弃,我一直在努力,几年如一日,始终坚持,终获成功!
当我一次又一次提起沉重的笔杆欲诉五年的冤屈冤情时,不由得使我痛哭流涕,甚至想悬梁自尽一走了之,但我不想给我妻儿留下冤屈的244032.41元债务,不想愧对党培养30多年的老党员历程,不想愧对自己曾经当过十多年通道县法院刑二庭庭长、审判监督庭庭长/科级干部的光辉历史。我坚信,“基层有腐败,上级有青天”,怀化市中院,通道县法院司法腐败种种事实,希望上级重锤出击,严惩这些枉法裁判之徒,还我们怀化地区,通道县一个碧水蓝天的晴空……
试问:通道县人民法院于2003年9月4日作出(2003)通民二初字第03号民事调解书有没有法律效应?“一案能不能两次再审?”这种知法违法,犯法违背司法原则程序,该不该追究通道县人民法院相关人员违纪违法行为和责任?我一个3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国家干部,该不该享受这不公正的待遇?通道县法院审委会滥用审判职权裁定撤销该院正确调解书,强令一案再审,置2003年03号生效法律文书于不顾,破坏司法公信力,严重违法违纪的“小虎苍蝇”该不该重拳出击,沉重打击呢?

Ⅶ 最高法发布全球首部互联网司法白皮书,代表着什么

12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中国法院的互联网司法》白皮书,同步发布互联网司法典型案例。体现了国内互联网司法制度框架初步建立、规模效应初步形成、改革成效逐步显现。

其中,“电子签名”和“区块链电子存证”,分别作为“创新互联网司法便民利民机制”和“完善互联网司法在线诉讼机制”的典型案例之一,被直接点名。

当前,互联网司法的总体发展呈现4大特点:

  • 应用领域由司法公开向全流程全方位拓展

  • 平台载体由单一维度向多元化系统化延伸

  • 诉讼模式由线性封闭向集成开放智能转变

  • 工作重心由机制创新向推动依法治网演进

在上述要点的详细内容中,裁判文书网、司法信息化、电子证据、区块链、互联网法院等与电子签名强相关的内容均被提及。

电子合同作为电子证据的典型载体,目前在司法信息化的大风潮下,已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互联网业务风险由于其具有无形性、隐蔽性、强破坏性、范围广、影响人数多等特点,至今缺乏行之有效的风险化解和纠纷解决方式。

经过多年的累积,互联网业务风险已成为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在各行业已爆发出的风险所造成的影响、破坏可见一斑。然而,把传统线下司法处置直接搬到线上的机械化模式,已无法真正应对互联网上日益增加的民事纠纷。

系统化地对司法处置方式进行技术改造以适用于互联网生态系统,已成为现阶段互联网法律系统实现自身价值的当务之急。

“实槌”保全系统在我平台电子合同系统的基础上,完成了在线司法处置通道的塑造,在司法服务的垂直领域中,为互联网业务纠纷提供集成化的解决方案,在合规范围内,为用户提供最高效的电子证据保全和司法处置服务。

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的发布信息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的决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的决定》已于2015年12月21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73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5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2016年4月13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的决定
法释〔2016〕7号
(2015年12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73次会议通过,自2016年5月1日起施行)
为了维护法庭安全,规范庭审秩序,保障诉讼参与人诉讼权利,方便公众旁听,促进司法公正,彰显司法权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有关法律规定,结合审判实际,现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作如下修改:
一、将第一条修改为:“为了维护法庭安全和秩序,保障庭审活动正常进行,保障诉讼参与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方便公众旁听,促进司法公正,彰显司法权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制定本规则。”
二、删除第二条,将相关内容调整到第十七条、第二十一条。
三、将第三条改为第二条,修改为:“法庭是人民法院代表国家依法审判各类案件的专门场所。
“法庭正面上方应当悬挂国徽。”
四、将第四条改为第十二条,修改为:“出庭履行职务的人员,按照职业着装规定着装。但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着正装:
“(一)没有职业着装规定;
“(二)侦查人员出庭作证;
“(三)所在单位系案件当事人。
“非履行职务的出庭人员及旁听人员,应当文明着装。”
五、将第五条改为第十五条,修改为:“审判人员进入法庭以及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宣告判决、裁定、决定时,全体人员应当起立。”
六、将第六条改为第十六条,修改为:“人民法院开庭审判案件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进行。
“审判人员在庭审活动中应当平等对待诉讼各方。”
七、将第七条、第九条、第十条合并,改为第十七条,修改为:“全体人员在庭审活动中应当服从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的指挥,尊重司法礼仪,遵守法庭纪律,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鼓掌、喧哗;
“(二)吸烟、进食;
“(三)拨打或接听电话;
“(四)对庭审活动进行录音、录像、拍照或使用移动通信工具等传播庭审活动;
“(五)其他危害法庭安全或妨害法庭秩序的行为。
“检察人员、诉讼参与人发言或提问,应当经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许可。
“旁听人员不得进入审判活动区,不得随意站立、走动,不得发言和提问。
“媒体记者经许可实施第一款第四项规定的行为,应当在指定的时间及区域进行,不得影响或干扰庭审活动。”
八、将第八条改为第九条,第一款修改为:“公开的庭审活动,公民可以旁听。”
第二款改为第三款,修改为:“下列人员不得旁听:
“(一)证人、鉴定人以及准备出庭提出意见的有专门知识的人;
“(二)未获得人民法院批准的未成年人;
“(三)拒绝接受安全检查的人;
“(四)醉酒的人、精神病人或其他精神状态异常的人;
“(五)其他有可能危害法庭安全或妨害法庭秩序的人。”
增加三款,分别作为第二款、第四款、第五款。
第二款:“旁听席位不能满足需要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申请的先后顺序或者通过抽签、摇号等方式发放旁听证,但应当优先安排当事人的近亲属或其他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人旁听。”
第四款:“依法有可能封存犯罪记录的公开庭审活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组织人员旁听。”
第五款:“依法不公开的庭审活动,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任何人不得旁听。”
九、将第十一条改为第十九条,修改为:“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对违反法庭纪律的人员应当予以警告;对不听警告的,予以训诫;对训诫无效的,责令其退出法庭;对拒不退出法庭的,指令司法警察将其强行带出法庭。”
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行为人违反本规则第十七条第一款第四项规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暂扣其使用的设备及存储介质,删除相关内容。”
十、将第十二条改为第二十条,修改为:“行为人实施下列行为之一,危及法庭安全或扰乱法庭秩序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予以罚款、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一)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刀具或者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以及传染病病原体进入法庭;
“(二)哄闹、冲击法庭;
“(三)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司法工作人员或诉讼参与人;
“(四)毁坏法庭设施,抢夺、损毁诉讼文书、证据;
“(五)其他危害法庭安全或扰乱法庭秩序的行为。”
十一、将第十三条改为第二十一条,修改为:“司法警察依照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的指令维持法庭秩序。”
增加二款,分别作为第二款、第三款。
第二款:“出现危及法庭内人员人身安全或者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等紧急情况时,司法警察可以直接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
第三款:“人民法院依法对违反法庭纪律的人采取的扣押物品、强行带出法庭以及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由司法警察执行。”
十二、将第十四条改为第二十六条,修改为:“外国人、无国籍人旁听庭审活动,外国媒体记者报道庭审活动,应当遵守本规则。”
十三、将第十五条改为第二十七条,修改为:“本规则自2016年5月1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此前发布的司法解释及规范性文件与本规则不一致的,以本规则为准。”
十四、增加十五条分别作为第三条、第四条、第五条、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八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
“第三条法庭分设审判活动区和旁听区,两区以栏杆等进行隔离。
“审理未成年人案件的法庭应当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设置区域和席位。
“有新闻媒体旁听或报道庭审活动时,旁听区可以设置专门的媒体记者席。
“第四条刑事法庭可以配置同步视频作证室,供依法应当保护或其他确有保护必要的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在庭审作证时使用。
“第五条法庭应当设置残疾人无障碍设施;根据需要配备合议庭合议室,检察人员、律师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休息室,被告人羁押室等附属场所。
“第六条进入法庭的人员应当出示有效身份证件,并接受人身及携带物品的安全检查。
“持有效工作证件和出庭通知履行职务的检察人员、律师可以通过专门通道进入法庭。需要安全检查的,人民法院对检察人员和律师平等对待。
“第七条除经人民法院许可,需要在法庭上出示的证据外,下列物品不得携带进入法庭:
“(一)枪支、弹药、管制刀具以及其他具有杀伤力的器具;
“(二)易燃易爆物、疑似爆炸物;
“(三)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强气味性物质以及传染病病原体;
“(四)液体及胶状、粉末状物品;
“(五)标语、条幅、传单;
“(六)其他可能危害法庭安全或妨害法庭秩序的物品。
“第八条人民法院应当通过官方网站、电子显示屏、公告栏等向公众公开各法庭的编号、具体位置以及旁听席位数量等信息。
“第十条人民法院应当对庭审活动进行全程录像或录音。
“第十一条依法公开进行的庭审活动,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通过电视、互联网或其他公共媒体进行图文、音频、视频直播或录播:
“(一)公众关注度较高;
“(二)社会影响较大;
“(三)法治宣传教育意义较强。
“第十三条刑事在押被告人或上诉人出庭受审时,着正装或便装,不着监管机构的识别服。
“人民法院在庭审活动中不得对被告人或上诉人使用戒具,但认为其人身危险性大,可能危害法庭安全的除外。
“第十四条庭审活动开始前,书记员应当宣布本规则第十七条规定的法庭纪律。
“第十八条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主持庭审活动时,依照规定使用法槌。
“第二十二条人民检察院认为审判人员违反本规则的,可以在庭审活动结束后向人民法院提出处理建议。
“诉讼参与人、旁听人员认为审判人员、书记员、司法警察违反本规则的,可以在庭审活动结束后向人民法院反映。
“第二十三条检察人员违反本规则的,人民法院可以向人民检察院通报情况并提出处理建议。
“第二十四条律师违反本规则的,人民法院可以向司法行政机关及律师协会通报情况并提出处理建议。
“第二十五条人民法院进行案件听证、国家赔偿案件质证、网络视频远程审理以及在法院以外的场所巡回审判等,参照适用本规则。”
根据本决定,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作相应修改并对条文顺序作相应调整后,重新公布。

热点内容
司法厅政审 发布:2025-04-28 02:41:35 浏览:690
立法界定 发布:2025-04-28 02:40:52 浏览:76
合同法中显失公平 发布:2025-04-28 02:30:19 浏览:419
满16周岁未满18劳动法要求 发布:2025-04-28 02:26:28 浏览:358
劳动法关于分公司撤销 发布:2025-04-28 02:13:31 浏览:598
经济法中的事件 发布:2025-04-28 02:04:17 浏览:532
厨房员工规章制度18则 发布:2025-04-28 02:03:39 浏览:29
方俊律师 发布:2025-04-28 01:56:39 浏览:342
法学论坛投稿 发布:2025-04-28 01:56:38 浏览:744
鸡西毕律师 发布:2025-04-28 01:39:24 浏览: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