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乔治亚州法院

乔治亚州法院

发布时间: 2022-04-14 02:56:48

A. 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的规定

依法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
——浅议公民隐私权的构成及其法律保护
丹阳市云林中学 洪云俊

一家报纸最近 刊发一则新闻:某县一所农村中学公布了学生的期中考试分数表,成绩很差的一名男生因感到羞辱而 自杀。该生家长怒上法庭状告学校侵犯了孩子的分数隐私权,请求法庭追究学校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 。这则新闻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的关注。人们透过这个案件,捕捉到一个在我国法律没有明确条文界定,但随着现代文明、现代教育的发展又无法回避的敏感话题。
近年来,因隐私权被侵害走上法庭讨说法的例子举不胜举。应该说,成年人的隐私权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尊重和保障。而法律对未成年人隐私权是什么态度呢?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条规定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而“隐私权”作为法律概念,其内容并没有在任何 一部法律中界定。
事实上,未成年人的隐私权与学校、家庭的教育权也出现了一定的对立和冲突。在被调查的150多名中小学生中,68%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隐私”;30%的学生知道隐私是属于个人的事; 有75%的学生讨厌家长和老师强迫他们说出不想说的事。
在被调查的50名中小学教师中,有70%的小学教师否定小学生有隐私权;10%的小学教师 和55%的中学教师认为,学生可以有一定的隐私权,这有利于保护他们的自尊,培养他们独立自主 的人格;有21%的中学教师反对中学生有隐私权。
在被调查的家长中,80%的学生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心远远高于对孩子情绪情感的关心;78%的 家长对孩子的一些具体问题既感困惑,又缺乏相应合理的了解方式;只有11.5%的家长关注孩子 的情绪、情感的变化和个性心理的培养。
未成年人的隐私包括哪些内容�法律界人士认为,隐私权随着生命的诞生而诞生,随着生命 的结束而结束,隐私是与生命有关的个人私事,范围很广。学生的通信、日记、身体隐疾及家庭情况 等都属于隐私。另外,学生的情绪、情感变化,小发明、小实验、肖像等也都属于隐私之列。有时有 必要将学生的奖惩、生理特点、心理变化、生活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成绩等作为隐私加以保护。
在现实生活中,要保护未成年人的权利与义务,使孩子们的身心都能够健康成长,未成年人的隐 私权问题也应受到关注。既承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又履行学校、家庭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权和监护权 ,如何才能使三者并行不悖,是社会需要讨论的一大问题。
一、 隐私权的形成沿革
隐私,英文为Privacy,有隐居、秘密、私下之意思。在人类由动物中脱离而出之时,用树皮、树叶遮住下体可以说是人类羞耻之心最初萌发。在原始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公开化的,过着群居、群食、性行为也是公开化的生活,那时的人类社会相对说是没有隐私可言的。但当人类萌发了羞耻意识后,两性的性行为开始秘密进行,但那时人类的隐私只限于人体特殊部位和两性间的秘密,内容十分狭窄,但已经具备了隐私的基本特征,这一部分内容也是当代隐私的主要内容。
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隐私观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内容也更加丰富,但大都是人体秘密和两性秘密的延伸,涵盖了住所、个人生活等方面。但这一时期的隐私观的最大特点是统治者享有无限隐私受到严密保护,而被统治治者几乎无隐私可言。古代中国对统治者的隐私有严明法律保护规定,秦开始设有窥宫者斩的规定,《宋刑统》规定:诸阑入宫门徒二年,阑入御膳所者,流三千里,登高临宫中者,徒一年。从这些规定中可以看出统治者隐私观的成熟,只是没有针对百姓大众进行保护。
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形成了资产阶级的隐私观,具体体现了人们对私生活自由的渴望和追求,反对他人干扰、干涉、干预个人的私生活权利,其内容极其广泛,几乎概括了有关隐私的所有内容。这一时期的隐私权的特点是强调平等,全体人民一律平等地享有隐私权,但也认为不存在绝对隐私,隐私权也应受到法律的调整和必要限制。可以说这一时期的隐私权已具备了相当的内容,是当代隐私权的雏形。
隐私权的概念和理论,最初源于美国。近现代的法制化进程中,没有隐私权的概念,《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作为大陆法系民法典的代表,也没有隐私权的概念,所以也就没有隐私权的理论。1890年,美国法学家路易斯.布兰蒂斯和萨莫尔.华伦在哈佛大学的《法学评论》上,发表了一篇著名的论文《隐私权》,提到“保护个人的著作以及其他智慧感情的产物之原则,是为隐私权。”当时的英文里面提到隐私权的概念就是一句话:“就是让我独处的一种权利,让我独善其身的一种权利,不受别人打扰的一种权利。”文章特别强调上述权利是宪法规定的人所享有的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文明教养达到一定程度的人才会认识到它的价值,进而珍视它。此后,这项关于隐私权的理论,开始受到广泛的重视和承认。
二十世纪初,美国法官开始在实务中运用这一理论处理案件,创设了隐私权的判例法。1902年纽约州法院审理罗伯森诉罗切斯特折叠箱公司案,是第一个隐私权的判例法。1903年,纽约州通过一项法律,使隐私权受到法律保护,但该法律侧重于姓名、肖像方面的隐私保护。1905年,乔治亚州高等法院在处理此类案件时,正式宣布当事人享有隐私权。至1974年,联邦议会制定了《隐私权法》、《家庭教育及隐私权法》、《财务隐私权法》,使美国成为隐私权立法最发达的国家。
中国关于隐私权的立法,至今没有相应直接的规定。现行《民法通则》颁行以前,公民的很多民事权利都未能受到法律的明文保护,更不用说隐私权。对隐私权的保护,散见于一些法律、法规、规章中,《宪法》38条规定了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39条规定住宅不受侵犯,40条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宪法》的这些规定,从基本法的角度,着重对公民隐私权的组成部分作了原则性的保护。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则》中,没有直接规定隐私权为公民的人格权。1979年的《刑事诉讼法》111条规定了对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第64条规定,被告人对于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有权拒绝回答,现行《民事诉讼法》第58条规定,对于涉及个人隐私的证据应当保密,第103条规定,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以及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离婚案件,不公开审理或者可以不公开审理。《行政诉讼法》30条对查阅涉及个人隐私的材料要保密。《律师法》第33条:“律师应当保守在执业活动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和当事人的商业秘密,不得泄露当事人的隐私。”并规定了律师泄露当事人隐私要承担法律责任。《行政复议法》第23条第二款:“申请人、第三人可以查阅被申请人提出的书面答复、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行政复议机关不得拒绝。”《执业医师法》第二十二条:“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三)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的隐私;”《行政处罚法》第42条:“(三)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公开举行。”值得重视的是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未成年人隐私保护的规定,该法第30条:“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妇女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九条:“妇女的名誉权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宣扬隐私等方式损害妇女的名誉和人格。”这一规定有将隐私权规定为独立人格权的趋势。在我国的基本法中,第一次出现“隐私权”这个概念是1993年3月31日颁布的《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该法第30条第二款:“澳门居民享有个人的名誉权、私人生活和家庭的隐私权。”国家旅游局2002年4月5日颁布的《旅游饭店行业规范》中,也明确提出了“隐私权”的概念,该规范第16条:“饭店应当保护客人的隐私权。”卫生部2002年4月颁布的《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同样也明确规定了就医者的隐私权,该办法第21条:“美容机构应尊重就医者的隐私权。”理论界和实践中都一直主张对公民隐私权进行法律保护。在司法实践中,最高法院在制定《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时,采取了变通的方式,对侵害他人隐私权,造成名誉损害的,认定为侵害名誉权追究民事责任。1993年8月7日公布的《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中,第7条第3款明确规定:对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材料或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隐私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这一规定可以说是目前隐私权保护的最重要的法律依据。
二、 隐私权的特征
一般认为,构成隐私有两个要点,一是“私”、二是“隐”。前者顾名思义,“私”既是纯粹个人的,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事情,是隐私的本质要件,后者主要描述一种某种不为人知的事实状态,包括个人私事不被他人知悉,按一般的社会道德标准,如果个人私事被他人知悉,则会对当事人产生某种不利的后果。因此,隐私本质上是一种与公共利益、社会群体利益无关的,当事人不愿让他人知道或他人不便知道的信息,不愿他人干涉不愿被他人侵入的个人领域。因此,隐私有这样一些形态:一是个人信息,为无形的隐私;二是个人私事,为动态的隐私;三是个人领域,为有形隐私。第三种定义,很准确地描述了隐私的含义,有比较明确的界限,但从隐私权保护的角度看,三种形态都应是保护的客体。
从上述隐私的定义分析中,可以得出隐私权的特征主要有:
(一)隐私权的主体是公民即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不是隐私权的主体,有人主张法人等组织也享有隐私权,那是误解了隐私的本质概念,把商业秘密与隐私混淆了,因为商业秘密不具有隐私权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本质属性。反之,如果将法人或其他组织也赋予隐私权,不利于社会群众、有关部门对他们的监督、质询,所以隐私权的主体只能是公民。
(二)隐私权的客体包括私人活动、个人信息和个人领域等不与公共利益、社会群体利益相关的活动等。私人活动是一切个人的活动,如日常生活、社会交往、夫妻的两性生活、婚外恋和婚外性生活等,但婚外恋和婚外性生活涉及社会伦理道德,虽不得向社会公布,但不排除对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当然如果因此构成犯罪,则应追究刑事责任;个人信息俗称个人情报、个人资讯,包括个人所有的情况,如身高、三围、体重、病历、身体缺陷、健康状况、生活经历、财产、收入状况、社会关系、家庭情况、婚恋情况、学习成绩、缺点、爱好、心理活动、未来计划、姓名、肖像、住居、家庭电话号码、住址、政治倾向、宗教信仰、储蓄、档案材料、计算机储存的个人资料、被罪犯侵犯记录、域名、网名、电子邮件地址、QQ号码等;个人领域也称作私人空间,是指个人的隐秘范围,如身体的阴私部位(生殖器官和性感器官),如女性的乳房一般认为是性感器官。此外,个人居所、行李、公文包、学生书包、日记本、衣服口袋、个人通讯器材等也属于私人空间。
(三)隐私权保护范围受公共利益的限制。隐私权的保护,当涉及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时,就在一定范围内不得为隐私,如涉嫌贪污、受贿等财产犯罪的,个人的财产、收入状况就必须接受调查;婚外性关系涉嫌破坏婚姻家庭罪,破坏军婚罪等犯罪时,也必须接受调查;当进行征兵、招聘模特、特殊招工等活动时,个人身体状况、阴私器官等则必须接受检查,等等这些情况下个人隐私就与公共利益有关。但在司法实践中,司法机关或有关部门随意扩大公共利益的范围,使得公民隐私权在很多情况下都难以得到保护或处于尴尬的境地,这些现状已经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三、 隐私权的主要内容和侵害隐私权的具体行为
一般认为,隐私权是一种具体的人格权,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项:
(一) 隐私隐瞒权。从上述隐私权的特征可知,隐私权是一种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人格权,故权利主体有隐瞒的权利,是维护自身人格利益的需要。最典型的例子,婚恋中的男女双方对以前的婚恋史、性生活行为史有隐瞒对方的权利。而现实生活中,作为坦诚的一方往往得不到对方的谅解从而造成婚恋关系的破裂。这种隐瞒权专指自己对自己的隐私有不向任何他人告知的权利。
(二) 隐私利用权。公民对自己的隐私,不但享有消极隐瞒不用的权利,还同时享有利用的权利,这种利用权是指公民对自己个人资讯进行积极利用,以满足自己精神、物质等方面需要的权利,这种利用可以是自己利用,也可以是允许他人利用。如为创作文学作品,公布自己的日记或利用自己丰富的生活经历创作文艺作品;还如利用自己的身体,客观的进行绘画、摄影;女性利用自己三围、身高、体重优势应聘模特等等。但隐私利用权必须是合法利用,如果是非法利用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如利用自己的身体进行色情表演,在网络上散布自己的色情、淫秽日记等,有悖于社会公共利益和善良的社会风俗,应认为非法利用隐私。
(三) 隐私维护权。是指权利主体对于自己的隐私所享有维护其不可侵犯,并在受到非法侵犯时可以寻求司法保护的权利。
(四) 隐私支配权。是指公民对于自己的隐私有权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支配。主要是:
一是公开部分隐私。权利主体以自己决定公开自己的隐私的方式、传播的范围等。
二是准允对个人活动和个人领域进行察知。如允许他人在自己卧室居住,准许他人看自己的日记,准许他人知悉自己的身体秘密,了解自己的经历、活动等。
三是准许他人利用自己的隐私。准许他人利用自己的经历创作文学作品,用自己的社会关系进行其他活动等。
在实际生活中,不法侵害隐私权的现象相当普遍,有的是有意的,有的是无意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张新宝将不法侵害个人隐私权的行为分为十类:
一是未经公民许可公开其姓名,肖像,住址和电话号码;
二是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坏他人居住安宁;
三是非法跟踪他人,监视他人住所,安装窃听设备,私拍他人私生活镜头,窥探他人室内情况;
四是非法刺探他人财产状况或未经本人允许公布其财产状况;
五是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记,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内容以及将它们公开;
六是调查,刺探他人社会关系并非法公之于众;
七是干扰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对其进行调查,公布;
八是将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会公布;
九是泄露公民的个人材料或公之于众或扩大公开范围;
十是收集公民不愿向社会公开的过去的或现在的纯属个人的情况。
张教授的上述分类基本囊括了侵害隐私权的所有表现形式,但具体的侵权行为是不可能一一列举的,总之只要侵犯了隐私权保护的客体的行为,都是侵害隐私权行为,综合起来可以概括为三大类:
1.非法收集、传播、利用个人信息、资讯。
2.干涉、追查、跟踪、拍照、摄影等非法搅扰私人活动。
3.偷看、宣扬个人日记、身体缺陷、通信,非法搜查他人住宅、行李、书包、身体,擅自闯入公民住宅、卧室,安装窃听、监视装置等侵害私人领域。
学校也存在的侵犯学生隐私权的现象也越来越受到媒体的关注。如北京原119中初二一女学生运用法律武器维护隐私权告赢班主任的消息,在中小学生中引起过强烈反响。在教育界,随意公布学生违犯行为内容,对学生早恋公开批评通报、对学生成绩进行排名。如湖南一所大学6男6女在宿舍同宿,学校将其行为向全校公布,造成很大的影响,后来12名学生以隐私权受侵害起诉学校。这些行为都不同程度地侵犯了学生的隐私隐瞒权,如得不到遏制,将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创伤,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隐私权的保护
一般认为,侵害隐私权的责任构成必须具备侵权责任构成的一般要件,即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因果关系和主观过错4个要件,只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不适用无过错责任和公平责任原则。笔者认为,由于隐私权的特殊性,构成隐私权的要件只须具备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和因果关系三要件足够,应适用无过错责任,兼用公平责任原则。个人隐私为绝对权,是公民人格权的基础,他人有不可侵犯之义务,故无论是作为或是不作为的行为,只要侵权人的行为违法造成了权利主体的侵害事实,行为和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直接和间接),侵权人都应承担侵权责任,这样更有利于对隐私权的保护。而且,要认定主观过错在司法实践中也很困难,往往权利主体难以举证侵权人的主观动因。
对于侵害隐私权的违法行为,只要该侵权行为没有合法依据或授权,即可确认行为违法(司法机关依法搜查、查询帐户、进入住宅等行为之外)。
对于损害事实,由于隐私权的特点,其损害表现为信息被刺探、被监视、被公布、被搅扰、被干预,主要是一种事实状态,一般不具有有形损害的客观外在表现形态,故只要有被损害的事实存在,即可确认具备损害事实。
对于因果关系,指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无论是直接引起还是间接引起都涵盖在内,这种因果关系认定一般比较容易认定。
对于侵害隐私权构成的最主要的抗辩事由,是正当行使知情权。近年来,随着隐私权理论的发展,实践中也出现了知情权与隐私权的冲突。如彩民买彩票中大奖,他认为这属于个人隐私(姓名、住址等),但其他彩民认为属于公共利益需要,要求公布中奖者身份等。还如一名女青年因婚前性行为怀孕流产后心存恐惧造成心理障碍,到心理医生处就诊时在医生保证不泄露其隐私的情况下将事情告诉了医生,但在治疗过程中女青年病情加重至病危送医院急诊,心理医生为抢救病人向医生及家属说了女青年的流产情况,医生对症下药才挽回女青年的生命。后来该女青年未婚流产的事传开后准备起诉心理医生。这是一个典型的隐私权与生命权或说知情权冲突的案例。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没有法律的明确规定,使司法人员无所适从。故从立法的角度明确公民知情权的原则、范围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各国关于隐私的保护的立法和实践,普遍采取下列一些方式:
从立法角度考察主要有:
一是直接保护方式:这种方式是对侵害隐私权的行为,直接确认为侵害隐私权责任。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立法直接确认隐私权为独立人格权,故在寻求司法救济时能直接找到法律依据,最利于对隐私权的保护。采取直接保护的国家主要有美国、瑞士、土耳其、日本等国家。
二是间接保护方式:这种方式是指立法不承认隐私权为独立的人格权,但涉及隐私权的案件,可以纳入其他侵权行为的范畴寻求法律保护。目前采取这种保护的国家主要有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我国台湾,中国也采取这种间接保护方法。间接保护方式不仅在诉讼上不方便,不利于受害人寻求司法保护,在实体上,如果隐私的损害没有可比照的法律规定,则无法进行救济。如泄露他人隐私,既未造成名誉权损害,又未造成其他权利损害的,法律无法对其进行救济。采取间接方式的国家,根本原因在于立法上没有确认隐私权为独立的人格权,因而无法进行直接保护。我国民法也没有承认隐私权为独立人格权,司法实践中都是以间接保护的方式对隐私权进行保护的。在立法尚未对隐私权作出明文规定之前,可以借鉴德国、台湾等的做法,从间接保护方式逐渐向直接保护方式转变,更好地保护公民隐私权。
从保护的法律部门考察,可以分为民法保护方法和刑法保护方法。
隐私权的民法保护方法:是指对侵害隐私权的行为主要承担民事责任。现今各国普遍采用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对隐私权进行保护,责任方式包括除去侵害和损害赔偿。具体讲,除去侵害主要包括停止侵害、恢复原状、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行为方式,对一般侵害隐私权的行为均可适用。损害赔偿主要包括精神损害赔偿和财产利益的赔偿。我国现行法律对精神损害赔偿还没有立法明文规定,主要依据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适用有关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于财产利益的损失赔偿,要根据实际损失和实际情况全部赔偿。
隐私权的刑法保护方法:是指对侵犯隐私权的行为以承担刑事责任作为救济手段。目前世界上隐私权保护比较发达的美国、瑞士等国家对隐私权的法律保护都仅仅停留在民法保护上,而没有上升到刑事责任的高度,其他国家就更不用谈了。笔者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隐私权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承担刑事责任的方法对隐私权进行保护应该是隐私权保护的最高境界。但目前也不能说侵犯隐私权就绝对不承担刑事责任,根据刑法原理,只要一种侵权行为具备了承担刑事责任的法定要件构成犯罪,那么这种行为就从普遍的民事侵权行为转化为刑事责任。同理,一旦公民隐私权受到他人故意侵害,造成严重后果,各国刑法对此种行为都规定了相应的刑事责任。不同的只是没有以侵犯隐私权罪定罪处罚,而以其他罪定罪处罚。如故意偷窥他人隐私的行为我国刑法已有明确规定,《刑法》252条、253条:隐匿、毁弃、非法开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邮电工作人员私自开拆、隐匿、毁弃邮件、电报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着两条罪名可以说是我国以刑法保护方法间接保护公民隐私权的体现。笔者认为,既然立法已有从刑法角度保护公民隐私权的意图,那么是否可以在有关《刑法》修正案中对类似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行为均以252条的方式给予明确,因为还有很多严重侵害隐私权的行为都没有受到刑的保护,而单把属于隐私权中的信件隐私作为特殊保护,这种“不平等待遇”是不利于隐私权的保护的。
总之,隐私、隐私权的理论研究在我国可以说是刚刚起步,没有什么现成的可以照搬照用的东西,都还处于理论研究阶段,从理论到实际还有一个很长的过程,还需要社会各界和法律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公民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加入WTO后,世界经济一体化必然带来公民权利保护的趋同,公民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也不得不列入我国法律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希望到不久的将来,我们每一位公民都能依法享有、维护自己的合法隐私权。

B. 哪位高人帮忙翻译一下,再追加100分

对所有这些礼物将来—招呼,
认识Ye, 正式署名出现对写仪器至此被吞并的那条SEBRINA 车道回, 是在添加同样之时此外, 优越答计数的适当地任命的代理干事弗尔顿县, 佐治亚和出现从这个部门, 和那个her/his 证人纪录是按照规定格式Therefore, 所有适当信念, 信用和当局是和应该是坏和给her/him 。
我进一步证明, 国务卿佐治亚州的是前述状态巨大封印的保管人。
给在我的手和心满意足的巨大封印之下在国会大厦在亚特兰大, 这, 美国的独立, 二百和三十第二。

C. 马克曼命令是什么

一、什么是马克曼命令

马克曼命令是马克曼程序产生的司法裁决。美国是判例法国家。马克曼程序也产生于美国判例法。1996年4月23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就“马克曼和POSITEK公司诉Westview器械公司和ALTHON事业公司案” 做出终审裁决,明确规定,专利权利要求的解释,包括对权利要求中词汇的解释是法律问题,由法院管辖,而不是事实问题,不归陪审团管辖。法院指出,专利与合同一样,都是法律文件,应当由法官负责解释,不能把解释权授予陪审团。此后,专门用于解释专利权利要求的司法程序——马克曼程序逐渐盛行。新的判例法和法院指南已经大大拓展马克曼程序使用的实体和程序规则,使之成为一个复杂、完备的司法程序。例如,“PSC计算机产品公司诉Foxconn国际公司案” 中,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明确规定,除非有特别例外的合理借口,法官必须用通用词汇把专利权利要求解释为相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形态,并重申了优先使用专利说明书、专利审查文件等内部证据解释权利要求,另外也可使用词典、论文、证人证言等外部证据补充解释权利要求的原则。乔治亚州北区的联邦地区法院、加州北区的联邦地区法院、德克萨斯州东区的联邦地区法院等颁发了书面的马克曼程序指南。其他一些法院也有不成文的马克曼程序惯例。

具体而言,马克曼命令是审理专利侵权案件的美国法官解释专利权利要求,确定其保护范围的司法裁决。它是独立的马克曼程序所产生的司法命令,对侵权判决的结果有决定性作用,是法官审理专利侵权案件的核心工作内容之一。在马克曼程序中败诉的当事人不能独立于侵权裁决而对这个司法命令提起上诉。

在马克曼程序中胜诉的一方往往会向法官提起不审即判的动议,例如,被告在马克曼程序中胜诉后,往往会要求法院不再开庭审理专利侵权问题,直接宣告被告不侵权,并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法院一般会支持被告的动议,并做出对被告有利的不审即判裁决,从而了结专利侵权诉讼。

二、马克曼命令有什么特点

它主要有三个特点:

第一,马克曼命令解决的问题。它主要用于解释专利的权利要求,确定其保护范围。法官通过发起独立的马克曼司法程序对专利权利要求进行解释。这个程序中,双方当事人会提交马克曼简述书,向法官陈述主张,并组织书证、物证、证人证言等支持其主张。法院则会组织马克曼听证会,为当事人提供面对面的陈述与辩驳机会。

第二,做出马克曼命令的时间。法官对发起马克曼程序的时间享有自由裁量权,不取决于当事人的申请。一般情况下,马克曼程序延续的时间也由法官自由决定。司法实践中,有的法官在审理临时禁令动议的同时发起马克曼程序,有的在侵权调查程序启动前或者侵权审理程序启动后发起马克曼程序。不过,大部分案件在侵权调查程序启动后、侵权审理程序启动前发起马克曼程序。马克曼命令产生的时间一般在侵权调查程序启动后、侵权审理程序启动前。这个时候,双方当事人往往已经支付昂贵的律师费和证据调查费用。一些完全支持被告主张的马克曼命令实际上能够证明:被告肯定不侵权。这样,被告前期支付的律师费和证据调查费用等可能完全是一种浪费。因此,很多专家主张,专利侵权诉讼中,法官要尽早召开马克曼听证会,防止案件向纵深发展,浪费诉讼资源。但是,也有很多专家支持法官在昂贵的证据调查程序启动后发起马克曼程序,因为法官毕竟需要一段时间熟悉相关技术和案情。总之,马克曼命令在整个专利诉讼进程中出现的时间取决于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尚没有普通法或者成文法对此有所限制。

第三,马克曼命令对整个案件的影响力。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和联邦巡回上诉法院都认为,确定专利权利要求的含义几乎就决定整个案件的命运了,因此,马克曼命令一般决定整个案件的结果,而且它对专利权利要求的解释是整个专利诉讼的核心。在马克曼程序中败诉的一方当事人不能单独就马克曼命令提出上诉,胜诉的一方则一般会向法官提起不审即判的动议,使案件在不需开庭审理侵权问题的情况下就出现司法结论。在马克曼程序中,专利侵权诉讼的被告方会对权利要求中具体词汇的含义,以及整个权利要求的含义提出自己的主张,同时,极力驳斥专利权人对权利要求的解释。如果被告方在马克曼程序中取得胜利,那么,从保护范围看,专利权利要求将无法覆盖被告方的产品和方法。继续开庭,甚至组织陪审团开庭审理侵权问题就会变得多余。因此,如果被告方提出不审即判的动议,法院一般会支持其请求。

D. 美国白人如何合法的消灭印第安人的

安德鲁?杰克逊担任美国总统期间,美国政府对西部边境上的印第安部落采取了强制迁徙的政策。首当其冲的印第安人当中有居住在乔治亚的切诺基人。183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杰克逊提出的《强迫印第安人迁移法》。该法案用50万美元的代价换取了包括切诺基部落在内的印第安人的土地。切诺基人当然不愿意放弃自己祖祖辈辈休养生息的家园。他们派出代表,向美国的最高法院起诉乔治亚州政府,提出切诺基这种被美国联邦政府承认的“主权国家”不受乔治亚州政府的管辖。最高法院的首席法官乔治?马歇尔虽然承认切诺基人自治的权力,却拒绝将切诺基当成主权国家对待。根据马歇尔的定义,印第安部落是美国联邦政府下属的自治领地。但是杰克逊总统偏袒乔治亚州政府和那些无法无天的白人边民,拒绝出面主持公道。印第安人进行了勇敢的抗争。他们选派了最雄辩的代表出席最高法院的听证,公开捍卫自己的生存权利:“你们叫我们放弃狩猎和战争,我们照办了;你们叫我们建立共和政府,我们照办了;你们叫我们开荒种地,使用机械,我们也照办了;你们叫我们放弃自己的宗教传统,信奉你们的神,我们同样照办了……我们所要求的只是对我们世世代代休养生息的土地的所有权。”当切诺基人的代表恳求杰克逊总统为他们作主时,这位粗俗的总统冷冰冰地说:“我对你们是友好的,但是你们的惟一出路就是放弃自己的家园,到西部去定居。”一部分切诺基人认识到保卫家园没有出路,接受了杰克逊签署的《印第安迁移法案》,另一些切诺基人决心抗争到底。可是白人如狼似虎地闯进了他们的领地,最后,7千名联邦政府的士兵把剩下的切诺基人强行集中起来。1838年的秋天,切诺基人扶老携幼,被迫踏上了前往俄克拉荷马的“伤心之旅”(Trail of Tears)。

多数人的暴政
法国作家托克维尔就美国19世纪“多数人的暴政”的做法作了一番议论:“当一个人或一个党在美国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你想他或她能向谁去诉苦呢?向舆论吗?舆论是多数制造的。向立法机构吗?立法机构代表着多数,并且盲从多数。向行政当局吗?行政长官是由多数选任的,是多数百依百顺的工具。向公安机关吗?警察不过是多数掌握的军队。向陪审团吗?陪审团就是拥有宣判权利的多数,而且在某些州,连法官都是多数选派的。因此,不管你所告发的事情是如何的不可争议和荒唐,你还得照样服从。”“在今天的美国……没有防范暴政的保证措施,而要解释美国政府所以能够宽容待人的原因,与其到美国的法律中去找,莫如到它的地理位置和民情中去找。”
印第安人迁移的结果,不仅使白人获得乔治亚的大片土地,而且为他们敞开了俄亥俄河谷的大门。在联邦部队的押解下奉命迁居的切诺基等印第安部落辗转千里,历时十个月,到达政府指定的地点。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忍饥挨饿。许多老弱妇孺禁不起劳累,染上疾病,死在途中。这次“伤心之旅”,共使切诺基印第安部落损失了1/4的人口。自此以后,再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印第安部落敢为自己的存在求助美国法律的保护了。切诺基印第安人的遭遇印证了著名的回顾美国对印第安人征服的前前后后,最使人震惊的似乎还不是白人对印第安人的暴力之频繁、所采用的手段之残酷,而在于他们在施用暴力时的思维模式和宣传方式。

在对印第安人的态度方面,美国人同殖民地早期的英国移民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他们的共同之处是种族、文化、宗教上的优越感,对物质财富极端的贪欲、对弱小民族极端的冷酷和在言行上极端的伪善。这使他们不仅能为所欲为地横行霸道,而且使他们做尽坏事之后还能心安理得。例如,1847年《纽约先驱报》的评论员文章这样来讨论印第安人的处境和出路:“印第安人的艺术、战争、邦交、住所、工艺、财产、贸易以及享受方式都处于最落后的发展阶段……这样的人冥顽不化,活该消亡。神把大地赏赐给开发它的人们,任何违背主的意志的努力都是徒劳的。”在这样的政治气氛中,印第安人的存在本身就成为所谓的“印第安问题”。事实上,在美国的边疆地区,印第安问题从来都是用暴力手段来解决,杀害印第安人是很受白人欢迎的事。这种暴力常常出于白人经济上的需要。白人方面的解释是,印第安人面临饥荒,他们为了生存,就会捕杀白人的牲口。白人不能白白用他们的牲口来养活印第安人。因此,除非政府把印第安人都养起来,否则白人农民就必须彻底消灭他们。

在加州的威维尔镇(Weavenrille)附近,全副武装的白人暴徒屠杀了153个印第安人,就因为某个或某些印第安人杀了一个白人的五头牛!在西部地区,杀害印第安人甚至成为白人的一种消遣和挣钱的方式、一种人们在闲着没事干的季节的可靠的、由政府资助的勾当。1793年,辛辛那提的一家报纸在一份公告里悬赏捕杀印第安人:谁要是杀了一个印第安人,就可以从报社老板那里领到168美元的赏金。1850~1859年间,联邦政府为加利福尼亚政府剿杀印第安人的白人提供了将近100万美元的资助。一个加利福尼亚白人后来供认,1856~1860年间,他那里的白人居民每周外出两三次,寻找和捕杀印第安人。平均每次出击都要干掉五六十个印第安人。在通常情况下,连老弱妇孺都不肯放过。以加利福尼亚为例,1848年的淘金热开始之前,这里有15万印第安人,到1870年,这个州的印第安人仅剩3万人。西部的其他州的情况与这里大同小异。

E. 厄尔·沃伦 在 1960-1965年做了什么

、厄尔•沃伦(Warren Earl)(1891-1974年),1953年至1969年期间任美国最高法院第14任首席大法官,因竭力倡导个人权利而闻名。
1964年,沃伦领导一个委员会对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总统的遇刺案件进行调查。(肯尼迪遇刺案发生后,沃伦担任调查委员会主席)

马普诉俄亥俄州案(1961年),裁定非法搜查及扣押的证据不得成为呈堂证供。

1962年沃伦法院对著名的“贝克诉卡尔”案作出首次裁决

亚特兰大之心汽车旅馆诉美利坚合众国案(1964年),确保了黑人可以使用公共旅馆的权利。

六十年代沃伦坚持进一步扩大黑人民权。在1961年审理“伯顿控诉威明顿停车管理处”一案时判定:凡在州的产业范围内经营餐馆的私人业主,不得在他们的餐馆中排斥黑人。紧接着1963年在另一案审理时,沃伦又将前案的判决原则扩及到所有私人设施。著名的“1964年民权法”颁布后不久,沃伦即在审理“亚特兰大之心汽车游客旅馆控诉美国”一案时,便确认了其中一个重要条款的效力。该条款规定:“在使用公共膳宿处和公共设备方面,不得实行种族歧视。”

1963年,沃伦法院在“吉迪恩控诉温赖特”一案中裁决:即便是非死罪的诉讼,州也应向贫穷的被告提供辩护律师。对于因无辩护律师而被审判和定罪的所有非死刑犯人,吉迪恩判决可以追溯既往;

1963年宣判“格雷诉桑德斯案”

具体内容;(在1963年的“格雷诉桑德斯案”(Grayv.Sanders)中,联邦最高法院遵循贝克案的能动司法路线,推翻了乔治亚州以县为单位的预选制,因为该制度同样使城市选民的选票分量严重缩水。该案的重要性在于,最高法院明确提出了应用于此类案件的审查标准,即“一人一票”原则。
判决意见指出:“在全州范围的选举中,一个人怎么可以仅仅因为居住在乡村或居住在最小的乡村县,就能获得其他人两倍或者十倍的投票权利呢?一旦地域选区划定之后,所有参与选举的人,不论其种族、性别、职业、收入以及居住在哪个选区,都有平等的一票。这是第14条宪法修正案中的平等保护条款所要求的……从《独立宣言》到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再到第15、17和19条宪法修正案,政治平等的观念只能意味着一件事情:一人一票。”


雷诺兹诉西姆斯案(1964年),判定州的参众两院议员人数只能在人口的基础上进行分配。
具体内容;(在美国,按照传统的“政治问题”回避原则,议席分配问题被视为“政治棘丛”,司法机关不应介入。在1962年的贝克诉卡尔案(Bakerv.Carr)中,联邦最高法院首次认定此类问题适合司法裁决。20世纪以来,美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人口向城市转移,田纳西州没有根据人口分布的变化重新分配州议会的议席,导致各议员所代表的选民数量差异过大,农村选民的选票价值远远大于城市选民,因此城市选民贝克等人将州务卿卡尔诉至地区法院,要求法院宣布该州1901年的《议席分配法》违宪,但地区法院以“政治问题”为由驳回了请求,于是案件到了联邦最高法院。
联邦最高法院推翻了地方法院的判决,判定司法机关对议席分配案件拥有管辖权。判决意见指出:不能仅仅因为诉讼寻求的是对一项“政治权利”的保护,就认定它是个“政治问题”而应予回避,这无异于在“玩弄文字游戏”。“歧视显然存在,不能仅仅因为歧视涉及政治权利,就否定依据平等保护条款寻求救济的权利。”该案冲破了“政治棘丛”,使议席分配成为司法审查的对象,在联邦最高法院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1964年2月份宣判的韦斯伯里诉桑德斯案;

具体内容;(1964年2月份宣判的韦斯伯里诉桑德斯案(Wesberryv.Sanders),涉及的是联邦议会众议院的议席分配问题,联邦最高法院根据宪法第1条第2款的规定,要求众议院议席分配按照“一人一票”原则,并且明确要求:“尽可能在实际上”使每一个人的选票具有和其他人的选票同样的价值。这意味着法院对“一人一票”原则作了“一票一值”的理解。)

以上就是厄尔·沃伦在1960~1965年所做过的事情

以上内容都是一点一点从N本美国《人物志》专栏上面找到的- -!

F. 注射死刑是给犯人注射的是什么药物

这是一间单独的隔离室,两张床,环境舒适。29岁的杀人犯李某此刻正躺在床上,他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行刑时间到了,法院为其选定的是“注射死刑”。“注射”过程分两次,第一次是麻醉药物,执行法警一边跟他交谈一边推药液,简单的对话不过两三句,他就逐渐失去知觉,然后,又对其注入另外一种可以令其安静死亡的特制药液。几分钟后,旁边电脑仪器上的心电图基本呈直线状,经法医检验确定罪犯“已死亡”,李某脸上毫无痛苦表情。成都市中院作为试点法院之一,已于5月18日、19日成功对8名死刑犯采用“注射”方式予以执行,李某是其中之一。

在死刑执行现场,没有荷枪实弹的士兵瞄准、射击,一间屋子代替了空旷的郊外法场,罪犯被固定在床上,法警将针剂推入罪犯体内,几分钟后,罪犯安静地死去,这就是注射法执行死刑。

刑场静悄悄

注射法死刑被列入1997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后,有的地方法院开始尝试。

去年,某中级人民法院对一名53岁的女囚实施了注射法死刑。据法院的同志介绍:以往采用枪决方式执行死刑,兴师动众,需要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而采用注射法则要节省得多,在室内就可以实施,无需拉到郊外;注射法适宜被执行死刑的人数少、罪犯年岁大,行动不便等情况,但也不是绝对的;究竟哪些罪犯适用枪决,哪些罪犯适用注射,法律没有明确规定,所以最终采取何种方式由执行法院根据情况而定,罪犯无权选择枪决还是注射。

女囚邹某,因与人通奸、姘居20年毒杀亲夫被判死刑。那天上午9时整,行刑指挥长下达了行刑命令,两名法警将验明正身的邹犯扶至行刑床上躺下、固定,执行法警立即上前从其右前臂做静脉刺,并将输液针(带小塑管)固定于手臂。据法医测定,注射全过程为3分50秒,从注射开始到心跳停止为2分50秒,至瞳孔完全散大为5分钟。在注射全过程中,死者无明显痛苦表情,死后无任何异常状况。整个过程有条不紊,十分顺利,所有在场人员都认为药物注射是执行死刑的一种非常文明的办法。

真正行刑者无人知晓

据称,某中院对邹犯注射用的药物是某省高院和医科大学联合配制的,并已在动物身上进行了活体实验,药物的剂量足以致人死亡,而不必考虑补注。药物由法院法医保管并由法医到执行现场实施穿刺和观测。到目前为止,全国法院系统还没有具体统一使用何种致死药物,各地试点时所采用的药物多由法院法医与当地医药部门联合配制。为确保执行时万无一失,事前对抽选的司法警察由法院法医进行专业知识讲解并指导进行注射操作演练。

注射法死刑,用4支液体量及颜色完全相同的针剂,由行刑法警随机取用,其中只有一支是致死性药物,一针为辅助性药物,另两针为生理盐水,如此,行刑时法警并不知晓是谁推入了致死性药物。

注射法死刑未有统一标准

刑事诉讼法第212条规定:“死刑采用枪决或注射等方法执行。”“死刑可以在刑场或者指定的羁押场所内执行。”据已实施了注射死刑的有关法院的人士介绍,对注射药物、药量,全国没有统一标准,只能请法医专家配药,经动物实验后,采用足够剂量,至于因每个人身体素质不同,是否应对药物有所增减,不同性别用药量是否应不同,目前还在探索。另外从注射开始到罪犯死亡应为多长时间,一针不能致死是否可以补注等等,至今也无定论。

关于注射法执行死刑的具体程序,全国还没有统一标准,有的法院是在尝试,有关具体细则,要等时间,看试行情况,才能确定。

各国死刑执行方式五花八门

在美国的乔治亚洲,前不久议会以压倒多数票废除了以电椅处死犯人的方式。该州计划在未来处死死刑犯时采取一种更为人道的方式,即给犯人注射毒药,让他们在数秒内没有痛苦地死去,这是乔治亚州在1924年废除绞刑后,在死刑执行方面的又一大进步。

自从美国高等法院恢复死刑之后,乔治亚州在过去总共处死了23名死刑犯,他们无一例外是坐在电椅上死的。乔治亚州的议员们说,电椅处死人是一种野蛮的作法,给犯人注射毒药更为人道些。

前不久,一名亲手伤害自己两个孩子的28岁的美国女护士克里斯蒂娜·瑞格斯在阿肯色州被执行死刑,死刑是通过注射毒剂方式实施的,这是阿肯色州自1845年以来首次对一名女性杀人犯执行死刑判决。

据位于阿肯色州中部的瓦纳州立监狱的发言人称,克里斯蒂娜·瑞格斯在一个周二的上午9点18分在该监狱的死刑室接受了毒剂注射,10分钟后,狱方宣布了她的死亡,狱方称她死前的最后一顿早餐吃的是沙拉、比萨饼、草莓脆饼和樱桃汽水。

在南部非洲小国斯威士兰,今年3月1日要判处6名罪犯死刑,但由于没有刽子手,死刑无法执行,政府不得不向社会急征刽子手。斯威士兰最后一次对犯人执行死刑是在1983年,在后来的15年中,死刑被废除,当时的刽子手也就全部金盆洗手。1998年该国恢复死刑,并开始在国内寻找刽子手的人选,但当地无人愿意承担这项工作,政府只好公开招募,200多人报了名,政府又认为该国执行死刑的人数不足以雇佣一个全日制的刽子手,决定雇佣一名临时的,从而这一工作的诱惑力大大减少,以致搁置到今天。

美国的德克萨斯州规定,死刑犯有权利让5个人观看他被执行死刑时的情况,死刑犯将被注射有毒物质致死。前不久,当地一名叫托尼的死刑犯因1985年用炸弹炸死3个人而被判死刑。他在网上发布消息说,人们可以付费参观他被执行死刑的情况。但这条消息在还没有买家出现的时候就被删除了,因为“政府不会允许这样做,只有执行官才有权力选择观看死刑的人选,死刑犯只能提供候选人的名单”。目前托尼的案件还在审理中,执行死刑的日期并未确定。

注射法死刑:体现文明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何家弘先生认为,采用注射法执行死刑实际上体现了社会的一种进步———文明的进步,人的意识的进步。何家弘教授说,死刑作为最严厉的刑罚方法,对犯罪人而言具有最有效的特殊预防作用,同时具有最大的威慑力,可以对潜在的犯罪人产生最有效的遏制。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人们的观念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公正和正义要通过刑罚来实现。这就出现了以血还血、以牙还牙,在死刑的执行方式上,从奴隶社会开始,千刀万剐、五马分尸、车裂以及西方等地的烧死、绞死、乱石砸死等等。

多年来,人们对死刑的执行方式一直争议较大,无论如何,对罪犯可以剥夺其生命权,但不应让其受到痛苦,他(她)再坏也是人。按人道主义的观念来讲,人是应该有完整尸体的。所以随着社会的进步,死刑的执行方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电椅、毒气室到枪击再到注射,每一次变化都意味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意味着社会的进步。

G. 大法官说了算的目录

大法官说了算:美国司法观察笔记
序言:大法官说了算的国度
壹、人总是在争议中成长
别了,苏特大法官
大法官如何产生
选大法官,还是选政治家
选法官,等于买法官?
民选法官应如何回避
——卡珀顿诉马西煤炭公司案(Caperton v. A.T. Massey Coal Co.)(2009)
中国版律政偶像何时出现
贰、大理石神殿内的秘密生活
你辩你的,我判我的
法官助理,还是助理法官
法官为什么疏离法学期刊
大法官是合格的历史学家吗
退休大法官应如何“发挥余热”
说出你的秘密
叁、网络时代的最高法院
判决书脚注与维基网络
当摄像机与言论自由一起退出法庭
大法官们,请看镜头
肆、穿上法袍你就不自由了
律师说得,法官说不得
——博德曼诉司法惩戒委员会案(Broadman v. Commission on Judicial Performance)(1998)
凭什么限制法官候选人的言论自由
——明尼苏达州共和党诉怀特案(Republican Party of Minnesota v. White)(2002)
伍、请容我畅所欲言
公共图书馆电脑须装过滤软件么
——美国诉美国图书馆协会(United States v.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2003)
法律保护不雅言论么
——FCC诉FOX等电视台案(FCC v. Fox Television Stations)(2009)
当判决书遭遇不雅字眼
国旗烧得,十字架烧不得
——弗吉尼亚州诉布莱克案(Virginia v. Black)(2002)
常识冲突怎么影响民主走向
——公民联盟诉联邦选举委员会案(Citizens United v. Federal Election Commission)(2010)
陆、毒树怎能结出好果
毒品藏进学生内衣怎么办
——萨福德统一学区诉瑞汀案(Safford Unified School District v. Redding)(2009)
“非法证据”一定得排除吗
——赫林诉美国案(Herring v. United States)(2009)
柒、律师不来,啥也不说
换个时间,再问一次
——马里兰州诉沙特泽案(Maryland v. Shatzer)(2010)
嘘,请认真听我宣读你的权利
——佛罗里达州诉鲍威尔案(Florida v. Powell)(2010)
假如你的律师欺骗了你
——帕蒂利亚诉肯塔基州案(Padilla v. Kentucky)(2010)
捌、没有对质,如何反驳
“请看着我的眼睛指控我”
——克罗福特诉华盛顿州案(Crawford v. Washington)(2004)
为何令法庭科学家疲于奔命
——梅伦德斯-迪亚兹诉马萨诸塞州案(Melendez-Diaz v. Massachusetts)(2009)
法庭科学家 Vs. 对质条款
——布里斯科诉弗吉尼亚州案(Briscoe v. Virginia)(2010)
大胆办案,给你特权
——范·德·坎普诉戈尔茨坦案(Van de Kamp v. Goldstein)(2009)
玖、生死岂能两由之
死神的闸门再次打开了
——格雷诉乔治亚州案(Gregg v. Georgia)(1976)
智商决定命运?
——阿特金斯诉弗吉尼亚州案(Atkins v. Viriginia)(2002)
弱智死囚的“双重危险”
——博比诉比斯案(Bobby v. Bies)(2009)
“请温柔地杀死我”
——巴泽诉里斯案(Baze v. Rees)(2008)
死刑民意该如何判断?
——肯尼迪诉路易斯安那州案(Kennedy v. Louisiana)(2008)
法律怎能限制公民“洗冤”?
用DNA“洗冤”是宪法权利么
——地区检察署诉奥斯本案(District Attorney's Office for the Third Judicial District, et al. v. Osborne)(2009)
谁有权剥夺孩子们的未来
——格雷厄姆诉佛罗里达州案(Graham v. Florida)(2010)
拾、大法官是这样炼成的
最高法院里的年轻人:约翰·罗伯茨
法庭上的“伟大一代”:约翰·保罗·斯蒂文斯
特立独行的喜剧之王:安东宁·斯卡利亚
从中间派到实权派:安东尼·肯尼迪
格格不入的沉默者:克拉伦斯·托马斯
女性权利的守护者:露丝·巴德·金斯伯格
阳光心态的乐观派:斯蒂芬·布雷耶
“我从过去到现在一直都是一名保守派”:萨缪尔·阿利托
是梦想家,更是开拓者:索尼娅·索托马约尔
附录:联邦最高法院年度报告(2006-2009)
参考文献
后记

H. 国家的英文名列表

帮你找来的

世界各国 [Nations in the World]

不丹;不丹王国 Bhutan; Kingdom of Bhutan
丹麦;丹麦王国 Denmark; Kingdom of Denmark
巴西;巴西联邦共和国 Brazil; Republic of Brazil
巴林;巴林国 Bahrain; State of Bahrain
文莱;文莱达鲁萨兰国 Brunei; State of Brunei
日本;日本国 Japan
加彭;加彭共和国 Gabon; Republic of Gabon
北韩;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North Korea;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
卡达;卡达国 Qatar; State of Qatar
古巴;古巴共和国 Cuba; Republic of Cuba
尼日;尼日共和国 Niger; Republic of Niger
伊朗;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Iran;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
冰岛;冰岛共和国 Iceland; Republic of Iceland
印度;印度共和国 India; Republic of India
多哥;多哥共和国 Togo; Republic of Togo
希腊;希腊共和国 Greece; Hellenic Republic
贝南;贝南共和国 Benin; People's Republic of Benin
东加;东加王国 Tonga; Kingdom of Tonga
波兰;波兰共和国 Poland; Republic of Poland
法国;法兰西共和国 France; French Republic
人民:
芳人 Fang 丰人 Fon 掸人 Shan
丁卡人 Dinka 干达人 Ganda 中国人 Chinese
丹麦人 Dane
巴西人 Brazilian
巴里人 Balinese
日本人 Japanese
比尼人 Bini
比尔人 Bhili
爪哇人 Javanese
加拉人 Galla
古巴人 Cuban
布吉人 Bugi
布拉人 Bura
布尔人 Boer
本巴人 Bemba
瓦尧人 Wayao
语言 (1)
所属分类∶总目录 >> 网络便览 >> 世界各国
英语 English
法语 French
德语 German
日语 Japanese
俄语 Russian
丹麦语 Danish
荷兰语 Dutch
芬兰语 Finnish
希腊语 Greek
印地语 Hindi
拉丁语 Latin
朝鲜语 Korean
马来语 Malay
挪威语 Norwegian
波兰语 Polish
瑞典语 Swedish
土耳其语 Turkish
阿拉伯语 Arabic
爱尔兰语 Irish
意大利语 Italian
城市 (1)
所属分类∶总目录 >> 网络便览 >> 世界各国
北京 Beijing; Peking
上海 Shanghai
天津 Tianjin
重庆 Chongqing
深圳 Shenzhen
香港 Hong Kong
台北 Taipei
高雄 Kaohsiung
大阪 Osaka
丹佛 Denver
巴黎 Paris
比萨 Pisa
牛津 Oxford
尼斯 Nice
平壤 Heijo
札幌 Sapporo
仰光 Yangon
安曼 Amman
米兰 Milan
伯恩 Bern
国花 (1)
所属分类∶总目录 >> 网络便览 >> 世界各国
澳大利亚 acacia
孟加拉 water lily
比利时 corn poppy
玻利维亚 sunflower
保加利亚 rose
加拿大 sugar maple
中国 plum blossom
智利 lily
古巴 lily
丹麦 Chinese ilex
埃及 lotus
英国 rose
芬兰 lily of the valley; spiraea
法国 iris; rose
德国 bluebottle
希腊 olive
盖亚那 water lily
荷兰 tulip
匈牙利 tulip
印度 lotus
美国州名 (1)
所属分类∶总目录 >> 网络便览 >> 世界各国
缅因州 Maine
纽约州 New York
犹他州 Utah
内华达州 Nevada
田纳西州 Tennessee
伊利诺州 Illinois
佛蒙特州 Vermont
肯塔基州 Kentucky
阿肯色州 Arkansas
俄亥俄州 Ohio
夏威夷州 Hawaii
马里兰州 Maryland
密西根州 Michigan
密苏里州 Missouri
乔治亚州 Georgia
堪萨斯州 Kansas
华盛顿州 Washington
奥勒冈州 Oregon
爱荷华州 Iowa
爱达荷州 Idaho
国际组织 (1)
所属分类∶总目录 >> 网络便览 >> 世界各国
十国集团 Group of Ten; G10
西欧联盟 Western European Union [=WEU]
国际商会 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Commerce [=ICC]
国际笔会 International Pen
欧洲集团 Eurogroup
北欧理事会 Nordic Council
伊斯兰会议 Islamic Conference
东非共同体 East African Community [=EAC]
世界贸易组织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
二十国委员会 Committee of Twenty [=Paris Club]
日中经济协会 Japan-China Economic Association
加勒比共同体 Caribbean community [=CARICOM]
各国议会联盟 Inter-Parliamentary Union [=IPU]
亚太经合会议 Asia 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APEC]
亚非作家协会 Afro-Asian Writers' Association [=AAWA]
东非共同市场 East African Common Market [=EACM]
法兰西共同体 French Community
非洲统一组织 Organization of African Unity [=OAU]
红十字会协会 League of Red Cross Societies [=LRCS]
美洲国家组织 Organization of American States [=OAS]
银行机构 (1)
所属分类∶总目录 >> 网络便览 >> 世界各国
大通银行 The Chase Bank
中国银行 Bank of China
世界银行 World Bank
米兰银行 Midland Bank, Ltd.
花旗银行 National City Bank of New York
美丰银行 American Oriental Banking Corporation
中国人民银行 People's Bank of China
日本东京银行 Bank of Tokyo, Ltd.
亚洲开发银行 Asian Development Bank [=ADB]
泛美开发银行 Inter-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 [=IDB]
非州开发银行 African Development Bank [=AFDB]
美洲开发银行 Inter-American Development Bank [=IADB]
美国交通银行 American Epress Co., Inc.
香港汇丰银行 Hongkong and Shanghai Banking Corporation
国际结算银行 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BIS]
瑞士联合银行 United Bank of Switzerland
德勒斯登银行 Dresden Bank A. G.
欧洲投资银行 European Investment Bank [=EIB]
加勒比开发银行 Caribbean Development Bank [=CDB]
伊斯兰开发银行 Islamic Development Bank [=IDB]
联合国专门机构 (1)
所属分类∶总目录 >> 网络便览 >> 世界各国
总务处 Office of General Services
会议局 Department of Conference Services
法务局 Office of Legal Affairs
秘书处 Secretariat
国际法院 International Court of Justice
人口委员会 Population Commission
人权委员会 Commission on Human Rights
安全理事会 Security Council
公共资料处 Office of Public Information
政治安全局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and Security Council Affairs
统计委员会 Statistical Commission
经济社会局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联合国大会 General Assembly
国际劳工组织 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 [=ILO]
国际开发协会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IDA]
国际电信同盟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 [=ITU]
麻醉药委员会 Commission on Narcotic Drugs
万国邮政联盟 Universal Postal Union [=UPU]
诸国会议同盟 Inter-Parliamentary Union [=IPU]
秘书长办公室 Office of the Secretary General

I. 席琳迪文可能将被奢饰品香奈儿告上法庭,具体是因为什么事情

一家总部位于亚特兰大的珠宝公司正在反对香奈儿对其提起的商标诉讼,该诉讼涉及其销售由“升级”香奈儿纽扣制成的服装珠宝。在驳回其于 5 月 14 日向纽约联邦法院提交的动议中,Shiver + Duke及其创始人 Edith Anne Hunt(被告)声称该诉讼是Chanel 试图否定,尽管其努力确保纽约消费者不会因将回收的香奈儿纽扣纳入其原始服装首饰中而感到困惑,但通过将一家小公司拖到外国进行昂贵的诉讼来违反首次销售原则,因此,应该被赶出法庭。

继 Chanel 于 2 月提起诉讼并指控 S+D“盗用”其“世界著名且在联邦注册”的互锁“C”字母组合商标及其“Chanel”字标之后,以“创造和销售吸引人的服装首饰”。并依靠香奈儿品牌的销售能力和名气,”S+D 认为该案应该被驳回,因为香奈儿缺乏必要的个人管辖权,无法在纽约正确提起诉讼。据 S+D 称,虽然它维护着一个电子商务网站,在那里销售涉嫌侵权的珠宝,包括纽约在内的美国各地的消费者都可以访问,而实际上它已经向纽约的消费者出售了产品。尽管如此,香奈儿还是通过该网站选择了错误的论坛提起诉讼。根据 S+D 的说法,香奈儿未能指控损害的部分原因在于其受到首次销售原则的保护,该原则规定“一旦商标商品正式投放市场,商标权即告用尽”。

J. 1949年10月1日出生的政界和商界的社会名人都有谁

名人
卡特(Jimmy Carter)美国总统,曾任乔治亚州州长,调停过以埃和平,博爱主义者,亦从事写作,著有《保持信心》一书。

台湾创作歌手黄韵玲,代表作为《蓝色啤酒海》。

英国舞台剧及电影女星茱莉安德鲁丝(Julie Andrews),也是颇受欢迎的著名歌手。

霍罗维茨(Vladimir Horowitz)俄国钢琴家,公认为最后一位浪漫派大师,1936-1939年曾中断演奏事业,1953年起仅为录制唱片而演奏。

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瑞奎斯特(William Rehnquist)。

英国歌舞赏霍洛威(Stanley Holloway),也是电影、舞台剧演员。

热点内容
山东司法改革法官编制 发布:2025-04-27 17:19:14 浏览:897
160法制走进万家法治 发布:2025-04-27 17:17:08 浏览:429
普法官员 发布:2025-04-27 17:16:30 浏览:732
涉密信息法律责任要赔偿多少钱 发布:2025-04-27 17:12:19 浏览:244
会计人员法律责任案例 发布:2025-04-27 17:12:11 浏览:575
关于新婚姻法的调查报告 发布:2025-04-27 17:05:34 浏览:238
昆明律师行 发布:2025-04-27 17:00:30 浏览:985
还珺尧律师 发布:2025-04-27 16:57:35 浏览:375
河北省关于结扎的法律法规 发布:2025-04-27 16:25:55 浏览:789
2016年新合同法下载 发布:2025-04-27 16:22:54 浏览: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