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座席
❶ 法院座席员是干什么的
没听说过法院有这样的职位。
法院有审判员、助理审判员、书记员、法警。
你确定问的是座席员吗?
❷ 法院服务电话是多少
“12368”是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全国法院系统通用的司法信息公益服务号码。
中国“12368”司法服务热线首个试点单位——北京法院“12368”司法服务热线于2009年1月7日正式开通。
已开通的“12368”司法服务热线可为社会公众提供各类诉讼知识、各级法院的地址路线及联系方式等静态信息;随着服务热线的进一步建设,还将为诉讼参与人提供动态的案件进展情况,并提供民意调查、信访等服务。法院地址路线等情况可以短信的形式发送到用户指定的手机;动态信息服务开通后,立案说明、案件文书等的详细内容可以按要求发送传真到指定号码。
“12368”以社会公众及诉讼参与人为服务对象,以诉讼活动进程和诉讼知识咨询等静态信息和案件审理、执行等动态信息为服务内容,以电话接入和语音、短信、传真等为服务方式,为社会公众参与诉讼活动提供服务和方便。
“12368”为主动回应群众新期待,提升司法服务质效,让人民群众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我国司法的人文关怀,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开通了12368诉讼服务热线。12368诉讼服务热线作为最高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既是司法便民的新举措,又是深化司法公开,自觉接受监督的新途径。
注意事项:
当事人、诉讼代理人在工作时间拨打12368,可以查询案件是否受理、合议庭组成人员、开庭时间、案件办理进度、办理结果等信息。也可以咨询诉讼程序性问题。还可以通过自助系统实现24小时案件信息的查询。12368还向社会公众提供诉讼引导的自助查询及人工咨询服务。为更好满足群众多元需求,下一步,最高人民法院还将不断完善充实服务内容。
通过用座机或手机拔打12368,可以联系法官、查询案件、诉讼咨询,并可对法院工作提出意见建议或信访投诉等。
“12368”是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全国通用的人民法院司法信息公益服务号码。当事人在本地的,直接拨打“12368”;在外地的,需拨打“本地区号+12368”。 [4]
1、诉讼服务时间:12368热线电话座席人工服务的时间为工作时间(8:30-17:30,周末和节假日除外,以下同),自助语音服务的时间为全天24小时;窗口、短信诉讼服务的时间为工作时间;网络、微信、微博等诉讼服务的时间为全天24小时。
2、当事人或代理人使用12368诉讼服务平台的查询案件、联系法官、收转材料、信访投诉、意见建议等功能,需要通过案件受理通知书、应诉通知书、参加诉讼通知书中告知的诉讼服务密码确认身份。诉讼服务密码由审判流程管理系统自动随机生成,与案号对应,具有唯一性和特定性。因此,请当事人或代理人一定要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诉讼服务密码,避免因诉讼服务密码泄露致使自己的身份被他人冒用造成不利后果。
注:拨打12368,具体服务时间根据各地法院规定。
服务内容:
1.案件信息查询,协助查询案卷是否已移送到中院、是否已在中院立案、案件进度、缴费情况等相关信息
2.协助联系法院工作人员,提供书记员及相关法官的办公电话,通过留言等方式向法院工作人员转达诉求
3.提供诉讼指引,解答一般程序性法律问题,如,起诉、上诉、再审、退费等
诉讼服务热线各方面工作日趋完善和成熟,在司法为民、司法公开、诉讼服务、助力审判等各方面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❸ 12368几点上班
12368热线电话座席人工服务的时间为8:30-17:30(周末和节假日除外)。
12368自助语音服务的时间为全天24小时;窗口、短信诉讼服务的时间为工作时间;网络、微信、微博等诉讼服务的时间为全天24小时。
当事人、诉讼代理人在工作时间拨打12368,可以查询案件是否受理、合议庭组成人员、开庭时间、案件办理进度、办理结果等信息。也可以咨询诉讼程序性问题。还可以通过自助系统实现24小时案件信息的查询。
12368诉讼服务热线主要业务
1、案件信息查询,协助查询案卷是否已移送到中院、是否已在中院立案、案件进度、缴费情况等相关信息。
2、协助联系法院工作人员,提供书记员及相关法官的办公电话,通过留言等方式向法院工作人员转达诉求。
3、提供诉讼指引,解答一般程序性法律问题,如,起诉、上诉、再审、退费等。
诉讼服务热线各方面工作日趋完善和成熟,在司法为民、司法公开、诉讼服务、助力审判等各方面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❹ 法院坐席代表是干什么的
法院坐席代表就是法院的客服部门。
坐席员是指公司企业中在呼叫中心或客服部门工作,主要工作内容为通过接听电话或者外拨电话来处理服务、销售、数据采集、信息调查、业务回访等事务。此类工作人员均被称为坐席员。
坐席员其别名:坐席代表、客服代表、接线员、话务员、客服专员等。
❺ 法院庭审的座位安排
最上面中间是审判长,边上是审判员,审判台左下方是原告及诉讼代理人,右下方是被告及诉讼代理人。如果是刑庭被告在审判台正前方。
❻ 刑事案件的坐位怎么做
我国刑事案件的法庭座位,到目前为止,依然按照1985年颁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法院审判法庭审判台、公诉台、辩护台位置的规定》执行。
对人民法院审判法庭的审判人员、公诉人、辩护人的座席位置作以下规定:
1.审判法庭的审判区正面设审判台,高二十至六十公分(高度要与审判法庭面积相适应);审判台前方右侧设公诉台,高度与审判台相同;审判台前方左侧设辩护台,高度也与审判台相同。在审判台、公诉台和辩护台上,分别设置审判人员、公诉人、辩护人的座席。公诉台与辩护台呈八字形,都面对被告人。
2.证人座席位置设在公诉台右下方平地上。
3.现有的审判法庭,凡不符合上述规定的,都应进行改建。今后新建审判法庭都要按照上述规定进行设计、建造。
❼ 民事法庭的座位安排是怎样 急急急急急急急
法庭座位安排固定不变的是:法庭旁听席正对面的正中间是审判长,审判长两边是审判员、人民陪审员,书记员坐在审判人员席位的下前方。
民事诉讼:在以上不变座位的情况下,审判人员座位的两边,一边是原告席,另一边是被告席,证人席一般是正对审判人员,翻译人员席位不固定。
(7)法院座席扩展阅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三十九条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
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
陪审员在执行陪审职务时,与审判员有同等的权利义务。
第四十条人民法院审理第二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
发回重审的案件,原审人民法院应当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
审理再审案件,原来是第一审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原来是第二审的或者是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
❽ 刑事法庭 被害人坐哪
刑事法庭中,被害人坐在公诉人旁边。
法律分析
在刑事诉讼中法院的座位安排如下:法庭旁听席正对面的正中间是审判长,审判长两边是审判员、人民陪审员。书记员坐在审判人员席位的下前方。审判人员座位的两边,一边是公诉人席,另一边是辩护人席。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方座位一般与辩护人座位在一起,如果人数特别多,可能会另外安排。刑事诉讼的被告人坐在正对审判员的方向,旁听席位与审判人员席位中间,挨着旁听席第一排。证人的席位一般在中间。翻译人员席位不固定。审判法庭的审判区正面设审判台,高二十至六十公分(高度要与审判法庭面积相适应);审判台前方右侧设公诉台,高度与审判台相同;审判台前方左侧设辩护台,高度也与审判台相同。在审判台、公诉台和辩护台上,分别设置审判人员、公诉人、辩护人的座席。公诉台与辩护台呈八字形,都面对被告人方向。证人座席位置设在公诉台右下方平地上。现有的审判法庭,凡不符合上述规定的,都应进行改建。今后新建审判法庭都要按照上述规定进行设计、建造。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二十六条 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为二人以上,因同一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或者因同样的具体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的,为共同诉讼。
第二十七条 同提起诉讼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人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
第三十七条 对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先向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
❾ 民事审判与刑事审判的座位位置有什么区别
我国刑事案件的法庭座位,到目前为止,依然按照1985年颁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法院审判法庭审判台、公诉台、辩护台位置的规定》执行。
对人民法院审判法庭的审判人员、公诉人、辩护人的座席位置作以下规定:
1.审判法庭的审判区正面设审判台,高二十至六十公分(高度要与审判法庭面积相适应);审判台前方右侧设公诉台,高度与审判台相同;审判台前方左侧设辩护台,高度也与审判台相同。在审判台、公诉台和辩护台上,分别设置审判人员、公诉人、辩护人的座席。公诉台与辩护台呈八字形,都面对被告人。
2.证人座席位置设在公诉台右下方平地上。
3.现有的审判法庭,凡不符合上述规定的,都应进行改建。今后新建审判法庭都要按照上述规定进行设计、建造。
民事面向审判台,右边为原告座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法庭的名称、审判活动区布置和国徽悬挂问题的通知》(1993年12月8日)第二条规定“法台前方设原、被告及诉讼代理人座位,分两侧相对而坐,右边为原告座位,左边为被告座位,两者之间相隔不少于100厘米,若当事人及诉讼代理人较多,可前后设置两排座位;也可使双方当事人平行而坐,面向审判台,右边为原告座位,左边为被告座位,两者之间相隔不少于5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