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法院难判案

法院难判案

发布时间: 2022-04-14 10:29:38

① 你知道为什么普通人对法院判案有那么深的误解呢

误解一:法院一般不电话通知当事人

目前,我国各种电话诈骗事件层出不群,公安机关又无法对诈骗电话进行有效识别和及时控制,各地法院的法官办公电话也不对外公开,导致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常以公检法工作人员名义,通过电话方式,公然实施诈骗。为提醒民众,很多电视台、新闻机构、银行、公安等部门,都特意宣传让人别轻信以法院工作人员名义打来的各种电话,造成当事人对法院电话通知工作的误解,以为法院不会打电话通知当事人相关事宜。

事实上,对一些程序性文件和流程性事务,法院经常通过打电话来告知当事人。电话通知,一方面可提高诉讼流程效率,避免邮件送达引发的路程时间损耗和部分地址错误引发的送达无效等问题;另一方面也可更好地照顾当事人时间,在当事人认可的时间内安排应诉、证据提交或开庭等工作。

其实,法院的电话通知,只是信息传达方式,法院并不会通过电话要求当事人提供任何财产方面的信息,更不会要求当事人提供财产担保或财产移交等。

2

误解二:口述事实属于“事实”

诉讼中,很多当事人证据意识比较薄弱,对证据形式要件也不清楚,很多当事人,甚至都不编写证据目录,也不写证据证明目的,开庭过程中,大多数事实,均以当事人自己“口述”为准。

殊不知,民事诉讼,打官司就是打“证据”。实务中,经常出现很多“当事人自己认为把事情已说清楚了,但法官却并没有采信”的情况。事实上,口说无凭,无对方当事人认可的口头陈述事实,法官一般也不会采信,只是听一听而已。

3

误解三:法院认定的事实应与客观事实一致

法院认定的事实,一般称为“法律事实”。“客观事实”和“法律事实”是两个概念。“客观事实”是真实存在和实际发生的事实,“法律事实”是通过思维逻辑和关联证据由法官认定的事实,具有明显的推理色彩和主观性。

当事人清楚客观事实的本来面貌,但法官并非案件事实亲历者,法官只能通过双方提交的证据和事实陈述,在脑海中描绘出“法律事实”。“法律事实”具有主观性,只能无限接近于“客观事实”,永远无法百分之百等同于“客观事实”。有时候,基于法官认识和证据认定的不同,还会出现“法律事实”和“客观事实”截然相反的情况。当事人对法官认定的事实,一旦认为与“客观事实”不符,就会认为法官认定事实错误,或认为法官具有明显偏向性,这其实是因“法律事实”无法还原为“客观事实”的本质造成的误解。

② 法官会不会乱判案要是乱判案怎么办

存在法官枉法裁判的事情,不服一审判决,当事人有权在上诉期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超过上诉期的,可以申请再审。

③ 法官判案不公怎么办

法律分析:如果法官有本法第三十二条所列行为之一的,当事人有权向法院的纪检部门进行投诉。也可向当地的人大、党委政府投诉控告。经查证属实的,将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 第三十二条 法官不得有下列行为:贪污受贿;徇私枉法;刑讯逼供;隐瞒证据或者伪造证据;泄露国家秘密或者审判工作秘密;滥用职权,侵犯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玩忽职守,造成错案或者给当事人造成严重损失;拖延办案,贻误工作;利用职权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私利;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等等。

④ 法院判案不公怎么求助

我国的司法制度是由一审二审,再审的,如果说一个法院判决不公可以进行上诉启动二审,最后还可以到上一级去启动再审输入。觉得不公示,有途径的。

⑤ 遇到法院法官不公正判案,这时应该找谁去维权

法律能够让我们充分维护自己的权利,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基本上都会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但是,法律并不能够完完全全维护我们的权益。因为,当我们通过法律途径来进行维权时我们基本上都会经过法院。法院上法官的判罚就显得尤为重要。法官的判罚主要是根据原被告双方针对案件所提供的证据。

总之,当我们遇到不公正的判罚时。我们一定要积极进行维权。不能让我们的正当权益受到侵害。我们的正当权益受到侵害时受伤害的是受到侵害的受害者。同时还让不能够让做出判罚的法官充分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现在国家的法律体系越来越完善。当我们遇到不公正的判罚时我们一定要积极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我们的正当权益不受侵害。我们都能够利用法律来进行维权时我们的社会就会越来越美好。

⑥ 为什么普通人对法院判案有那么深的误解呢

的确,普通人对于法院判案,有很多看法。个人看法,产生这些看法的原因很复杂,大体上有以下几种。

第一、普通群众对于法律缺乏了解和认识。

比较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有不少人提出来这样一个问题,既然法官精通法律,那么依法律判决就行了,非要当事人花很多钱请律师,这不多此一举?实际上,不管法官的水平多高,其实他就是居中裁判,原告提出什么主张,被告怎么反驳,主要看双方的证据和法律依据,原告不提出的主张,法官不能给他添加,被告不抗辩的问题,法官不能随意否定。

还有一个比较典型的问题是,我有理,法院为什么不判我赢?实际上有理未必赢官司,有的是诉讼时效过了,有的是证据存在问题,有的是不及时应诉,出现这样的问题并不是法院和法官的问题。

第二,确实有个别法官不模范遵守法律。

近几年媒体披露了许多法官不模范遵守法律,甚至违法乱纪的案例,从最高法的某大法官,到省高院的某副院长,一直到基层法官,尽管多数法官是好的,但是也不能否认个别法官的确是吃了原告吃被告。甚至有的法官为了糊弄当事人,能一个案子出两份互相矛盾的判决,原告拿到的判决是胜诉了,被告拿到的判决也是胜诉了。还有的法院,一审判决原告赢了,然后在出一个裁定成了被告赢了。还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个别法院、个别法官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例如原告胜诉后退诉讼费的问题,法律早就明确规定,后来各省高院出台文件规范这个问题,直至现在,有很多法院原告胜诉了竟然不能退回多交的诉讼费,而不退的理由也五花八门,例如有的说,等被告交上来就退,有的说没见过文件等等。

第三、“法律白条”的存在,严重损害了法院的公信力。去年底法院系统公布的失信被执行人1600多万,后来将一人多案、一人多次等情形予以合并,尚有六百多万,实际上真正的老赖,比这个数字还要多数倍。花费巨大精力,讨回的仅仅是一张法律白条,就不能不令很多当事人对法官、对法院产生看法。尽管老赖成风,但是法院系统对外公布的执结率是几乎百分之百,真的基本解决了执行难问题?这个问题值得研究。

⑦ 法官判案不公怎么办

法官判案不公可以上诉,上一级人民法院会对原判决进行审查,确有不公的会打回要求重审或组成合议庭,重新审理该案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四条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第一百六十九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对没有提出新的事实、证据或者理由,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可以不开庭审理。

(7)法院难判案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经过审理,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的,以判决、裁定方式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决、裁定;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错误或者适用法律错误的,以判决、裁定方式依法改判、撤销或者变更;

(三)原判决认定基本事实不清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或者查清事实后改判;

(四)原判决遗漏当事人或者违法缺席判决等严重违反法定程序的,裁定撤销原判决,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审。

原审人民法院对发回重审的案件作出判决后,当事人提起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不得再次发回重审。

⑧ 法院法官判案不公我该怎么办

对一审判来决不服的,可以在源上诉期内向二审法院提起上诉。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的规定,法官对办案质量终身负责。既然法官要终身负责,如果有人打招呼、很容易办错案冤案。这次规定法官有权拒绝执行任何单位、个人违反法定职责或者法定程序、有碍司法公正的要求。

第一百九十九条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8)法院难判案扩展阅读:

判决不服的介绍如下:

人民检察院对当事人的申请应当在三个月内进行审查,作出提出或者不予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抗诉的决定。当事人不得再次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

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

⑨ 法官不按法律法规判案怎么办

如果对审判结果不服的话,可以在上诉期限内提出上诉。如果确有证据证实法官有违法行为的话,可以向当地法院或者监察机关反映。但是如果有诬告陷害的话,可能会涉嫌刑事犯罪。

⑩ 如果法院判决不公不根据事实判案怎么办

不服一审判决的,在上诉期间可以向上级法院上诉。

相关规定: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四条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热点内容
新合同法关于辞职 发布:2025-04-27 16:07:38 浏览:614
法院更正章 发布:2025-04-27 16:01:49 浏览:97
法律硕士非法学读博士 发布:2025-04-27 16:00:29 浏览:740
支付宝电子回执单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4-27 15:59:11 浏览:425
公布了民法典 发布:2025-04-27 15:57:36 浏览:367
按照劳动法每月工作多少天 发布:2025-04-27 15:47:51 浏览:805
土地抵押法律法规 发布:2025-04-27 15:34:27 浏览:563
中山人民法院电话号码 发布:2025-04-27 15:33:05 浏览:717
劳动法规定几天有工资 发布:2025-04-27 15:27:02 浏览:439
办公厅法规处工作量 发布:2025-04-27 15:12:29 浏览: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