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法院
『壹』 人民法院的组织结构
中国的人民法院的组织体系分为四级,即设基层、中级、高级和最高人民法院,并设军事、铁路、水运等专门人民法院。中国的基层人民法院包括县人民法院和市人民法院、自治县人民法院和市辖区的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包括:省、自治区内按地区设立的中级人民法院,直辖市内设立的中级人民法院,省、自治区辖市的中级人民法院和自治州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包括省高级人民法院、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和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
专门人民法院是我国统一审判体系——人民法院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和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共同行使国家的审判权。
专门人民法院与地方法院的区别主要在于如下几个方面:
(1)专门人民法院是按特定的组织或特定范围的案件建立的审判机关,而地方人民法院是按照行政区划建立的审判机关。
(2)专门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具有专门性,即专门人民法院所审理的案件的性质不同于地方人民法院,受理案件的范围具有特定的约束。
(3)专门人民法院的产生及其人员的任免不同于地方人民法院。如军事法院院长并不是经过人大选举产生的,而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同中央军事委员会任命的。
专门人民法院包括军事法院、海事法院、铁路运输法院、森林法院、农垦法院、石油法院等。
军事法院是基于军队的体制和作战任务的特殊性而设立的。其具体任务是通过审判危害国家与损害国防力量的犯罪分子,保卫国家安全,维护国家法制和军队秩序,巩固部队战斗力,维护军人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打击敌人,惩治犯罪和保护人民,宣传社会主义法制是军事法院的基本职能。
军事法院分设三级: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各大军区、军兵种级单位的军事法院;兵团和军级单位的军事法院。
军事法院设院长1人,副院长1人;两个审判庭,各设庭长1人、副庭长1人,审判员和书记员若干。大军区、军兵种级单位军事法院和兵团、军级单位的法院,均设院长1人和审判员、书记员若干人。
各级军事法院均设立审判委员会。其任务是讨论研究重大或疑难案件及其他有关审判工作的问题。审判委员会会议由院长主持,本级军事检察院检察长亦可列席会议。
军事法院的管辖范围,仅限于受理特定的刑事案件,即:现役军人的刑事案;军队在编职工的刑事案;最高人民法院授权审判的刑事案件。
海事法院管辖第一审海事案件和海商案件,不受理刑事案件和其他民事案件。各海事法院判决或裁定的上诉案件,由所在地高级人民法院受理。
海事法院下设海事审判庭、海商审判庭及研究室和办公机构。海事法院设院长1人,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和审判员若干。海事法院院长由所在地的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提请本级人大常委会任免;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和审判委员会委员,由海事法院院长提请所在地的市人大常委会任免。
铁路运输法院分设两级,即铁路管理局中级铁路运输法院和铁路管理分局基层铁路运输法院。中级铁路运输法院的审判活动受所在地高级人民法院监督。
铁路运输法院院长由所在地人大常委会主任提请本级人大常委会任免,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员由院长提请所在地人大常委会任免。
铁路法院内设刑事法庭、经济法庭和民事法庭。其管辖范围为:第一,发生在铁路运输线上的民事、刑事案件;第二,铁路局在编职工的民事、刑事案件;第三,与铁路运输部门有直接关系的经济纠纷案。
森林法院的任务是保护森林,审理破坏森林资源案件、严重责任事故案件及涉外案件。
基层森林法院一般设置在某些特定林区的一些林业局(包括木材水运局)的所在地;在地区(盟)林业管理局所在地或国有森林集中连片地区设立森林中级法院。
『贰』 法官员额制是哪年开始的
现在搞司法改革,以前法院里面包括行政部门人员都有被任命法官等级,但是这些人实际不办案。现在改革之后,一个法院最多百分之三四十的人可以进入员额,重新被任命法官等级,这些员额制法官才有办案资格,也必须亲自办案。其他没有进入员额的法院工作人员要么做法官助理,给员额制法官打杂,要么去行政部门做司法行政人员。我国实行的法官员额制的意思是: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中国法院的司法改革》白皮书表示,建立法官员额制,就是要通过严格考核,选拔最优秀的法官进入员额,并为他们配备法官助理、书记员等审判辅助人员,确保法院85%的人力资源配置到办案一线。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作了全面部署,2014年以来,司法改革紧锣密鼓,攻坚克难,统筹兼顾,扎实推进。
中共中央确定将上海、广东、吉林、湖北、青海、海南、贵州7个省市作为首批司法改革先行试点。2015年5月5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同意山西、内蒙古、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重庆、云南、宁夏开展推进司法责任制、司法人员分类管理。
司法人员职业保障、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等4项改革试点。这是继去年7个试点省市后的第二批试点。会议要求试点地方要加强组织领导,细化试点实施方案,推动制度创新。
一、法官员额制:
【拓展资料】
所谓“法官员额制”是指法院、检察院在编制内根据办案数量、辖区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确定的法院的法官、检察官的人员限额。员额一旦确定,在一定时期内不能改变,没有缺额就不能递补。
由于该项制度涉及面较广,在社会各界引发不少争议,其中一个相对突出的争议点就是 “员额制”下法官人员减少,可能导致“案多人少”的状况。针对这一问题,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法院、检察院办案的数量大幅度的增长,但是真正存在着案多人少的法院和检察院只是一部分,甚至是一小部分。
我们国家大部分法院和检察院中约有40%的法官、检察官在非业务部门工作,而真正在一线办案的人并不多,因而造成“法官人员数量减少后无法适应”的假象。如果通过员额制改革,把有效的、积极的办案力量吸引到一线去,办案效率相应就会提高,案多人少的相对问题也就迎刃而解。谢鹏程说:“这就意味着员额制将使司法的生产力得到解放。”
二、没有进入员额的法官有何待遇:
1、法官员额制改革实施以来,法官队伍存在诸多困惑,一部分法官将无法入额是必须面对的现状。
海南省原有法官1540人,改革后,法官人数减至1100多人。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人民法院全院有法官资格的人员62人,现选任主审法官29名,未入额法官33名,占53.23%。贵州省贵定县人民法院原有法官53人,第一批入额18人,未入额法官35人,占原有法官人数的66.03%。
2、员额有余地,转岗有安排:
①关于法官员额制改革,要严格执行中央确定的法官员额比例和相关政策,不仅不能突破,在第一轮遴选时还要留有余地,为优秀人才留下入额空间。
各地试点的实际操作中,也一直按此进行。海南省第一批遴选留有10%的余地。贵州省采取以案定员、一步到位原则,根据案件数量及特点、法官承办案件能力等综合因素,计算出各试点法院的法官员额,法官员额一次性控制在39%以内,并为未来留有足够空间。花溪、汇川、贵定、榕江四个试点法院法官员额,分别为29%、30.7%、24%和30.8%。
已完成试点的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人民法院,目前78名具备审判职称的入额32名,尚有9个名额空缺。空缺的名额,设计是根据案件的增长来增补法官,同时也给年轻人留出一个奋斗的目标。
贵州省贵定县人民法院53名法官有18名入额,同时为今后青年法官入额选任预留了9个名额。
②除了留下入额的希望,转岗和分流也尽量做到妥善安排。
过渡期内未选任为法官的现任审判员、助理审判员,转任法官助理或司法行政人员,法官职务保留,现有待遇不变。过渡期内出现缺额,先从表现好的法官助理中选任。即使过渡期满了,只要有真本事,还可参加全省遴选,仍有做法官的机会。
『叁』 法院对联大全
来为您奉上一部分,请参考:
自浩然正气、两袖清风树共产党员良好风尚;
坦荡执着、勤学苦干育人民法官法律尊严。
轻重缓急事唯百姓之事乃大;
酸甜苦辣味以清廉之气为本。
秦镜高悬昭日月,
秋毫明察烁古今。
讲正气、树新风、神州大地共奏新乐章;
促和谐、谋发展、全国人民喜奔幸福路。
旧时海瑞院,今址包公祠,清白依旧
愿为寒东梅,耻做门上花,只为百姓
旧时海瑞院,今址包公祠,清白依旧.
愿为寒东梅,耻做门上花,只为百姓.
头顶国徽,身穿法袍,人民法官端坐七尺审判台,明察秋毫;
心系人民,肩托天平,热血儿女伏案五更寒暑夜,公正司法。
国法家法、国家律法,理当奉国家利益至上,依法行天下实属法治之路;
大官小官、大小法官,均应以百姓之事为重,无官一身轻决非为官之道。
『肆』 10691199013801是广州法院吗
广东优势:1.工资高;2.案件多且新型,能在短时间内提升你的职业能力;3.大城市有更多优秀的异性,有利于你找到好的对象;4.教育资源更好,对你未来的孩子有好处。
广东劣势:1.房价高,买房难;2.异地,照顾父母难;3.除非你离职后去其他城市,不然会受竞业条款束缚。
《律师法》、《法官法》对曾从业于法官再从业于律师的从业限定比是明确的, 我国《律师法》第四十一条定:“曾经担任法官、检察官的律师,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离任后二年内,不得担任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法官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法官从人民法院离任后,不得担任原任职法院办理案件的诉讼代理人或者辩护人。”
老家除了工资低点,我觉得挺好的。不要再考虑房子的事情,想提高业务,只要你肯努力,在哪个地方都能提高。等父母老了,你就知道异地的痛苦了,不是说父母不能去广东,毕竟不是自己老家,老人家呆不长的。
至于体制内的发展,我觉得都一样,法检出了名升迁慢,退休能弄个副处就顶天了,要是想走仕途,就再考别的吧。
总之,仅以法院为跳板,两地都可以,如想一辈子待体制内,建议选离家近的吧。
根据一般管辖原则,如果被告在广州连续居住一年以上,广州就是他的经常居住地了。你就可以在广州起诉。
还有很多特殊管辖原则。我打字好累,就不多说了。如果一般管辖不够用,再说吧。
发文单位】: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
【通过日期】:2020年7月23日
【文章来源】:网络微信公众号平台
【文件正文】:
问题一:行政相对人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决定提起行政诉讼,人民法院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后,如何确定原行政决定执行案件的管辖法院?
【处理意见】按照非诉执行案件确定管辖法院。
【说明】实务中对此类执行案件管辖问题存在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应由作出行政判决的一审法院立案执行,另一种意见认为应按照非诉执行案件由行政机关所在地或者涉案不动产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立案执行。就此问题,我院作出《关于行政案件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后原行政决定强制执行案件管辖问题的批复》〔(2019)粤行辖12号〕,明确:“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决定不服,向铁路运输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后的执行问题,应分别不同情况处理:一、经法院审理后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的,相关行政决定的执行仍属于非诉执行案件而非行政判决执行案件。根据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我省铁路运输法院集中管辖广州市行政案件的公告》第六项“广州铁路运输第一法院(现广州铁路运输法院)管辖的非诉执行案件,准予执行的,由行政机关所在地或不动产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执行,或交由有关部门组织实施”规定,需要由法院强制执行的,由行政机关所在地或不动产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执行。二、经法院审理后判决变更或者部分撤销原行政决定的,则属于行政判决执行案件,由作出生效判决的第一审法院即铁路运输法院执行。”
问题二:法律文书生效后,该法律文书确定的债权人未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且不接受债务人履行,债务人申请强制债权人接受履行的,人民法院能否受理?
【处理意见】不予受理。债务人可保留债权人拒绝接受履行的相关证据,在债权人申请执行时可据此提出对迟延履行期间一般债务利息、加倍部分利息或迟延履行金的抗辩;执行法院查证属实的,应支持该抗辩主张,并由申请执行人承担相应执行费用。
【说明】部分法院反映,有的债权人在法律文书生效后既不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不接受债务人履行,债务人为避免承担迟延履行责任或支付更多的债务利息而向人民法院申请要求强制债权人接受履行,就此种情形应如何处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第18条第一款规定:“人民法院受理执行案件应当符合下列条件:(1)申请或移送执行的法律文书已经生效;(2)申请执行人是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权利人或其继承人、权利承受人;(3)申请执行人在法定期限内提出申请;(4)申请执行的法律文书有给付内容,且执行标的和被执行人明确;(5)义务人在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期限内未履行义务;(6)属于受申请执行的人民法院管辖。”根据该规定,人民法院受理民事执行案件,应当由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权利人或其继承人、权利承受人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即普通民事纠纷法律文书生效后,相关权利人不申请强制执行的,该案件不能进入执行程序,也意味着债务人不能在执行程序中主张履行、救济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一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难以履行债务的,债务人可以将标的物提存。债务人可根据该规定对履行标的作提存处理。因客观原因(如无提存机构或不提供提存义务)不能提存的,可保留相关请求主动履行的证据,以对抗债权人在之后主张计算一般债务利息、迟延履行期间债务利息或者迟延履行金的请求。申请执行人申请执行后,经查证确实存在拒绝接受债务人主动履行情况的,执行费用由申请执行人承担。
问题三:执行过程中,作为被执行人的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债权人请求追加该企业法人认缴出资但未届出资期限的股东为被执行人,要求其在未出资范围内对该企业法人不能清偿的债务承担补充赔偿责任,是否应予支持?
【处理意见】作为被执行人的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但无人申请破产的,可以支持债权人上述请求。
【说明】执行过程中,作为被执行人的企业法人资产明显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二条规定的情形,但无人申请破产的,可以比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三十五条“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债务人的出资人尚未完全履行出资义务的,管理人应当要求该出资人缴纳所认缴的出资,而不受出资期限的限制”的规定,以及《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第6条规定,对其股东未届期限的认缴出资加速到期,并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执行中变更、追加当事人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七条“作为被执行人的企业法人,财产不足以清偿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债务,申请执行人申请变更、追加未缴纳或未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出资人或以公司法规定对该出资承担连带责任的发起人为被执行人,在尚未缴纳出资的范围内承担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的规定,直接追加该股东为被执行人。
问题四:金钱债权案件执行中,被执行人每次还款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的,应如何确定本金、一般债务利息、迟延履行期间债务利息的清偿顺序?
【处理意见】2014年8月1日起,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程序中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施行之后,被执行人每次还款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的,还款抵充债务的顺序为:实现债权的有关费用、一般债务利息、主债务本金、迟延履行期间加倍部分债务利息;当事人对清偿顺序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顺序清偿。
2014年8月1日之前,被执行人每次还款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的,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执行工作中如何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等问题的批复》第二条为准,即根据并还原则按比例清偿法律文书确定的金钱债务与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当事人对清偿顺序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顺序清偿。迟延履行之前,对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金钱债务的清偿顺序依然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即:实现债权的有关费用、一般债务利息、主债务本金;当事人有约定的从约定。
【说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程序中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4年8月1日施行)对执行款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且当事人对清偿顺序未作约定时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金钱债务、迟延履行期间加倍部分债务利息的清偿顺序作了规定,明确应当先清偿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金钱债务,再清偿加倍部分债务利息。
但当执行款不足以清偿全部金钱债务且当事人对清偿顺序未做约定时,应如何确定金钱债务中本金及一般债务利息等的清偿顺序?此时可根据上述司法解释规定,并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二十一条关于“债务人除主债务之外还应当支付利息和费用,当其给付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时,并且当事人没有约定的,人民法院应当按照下列顺序充抵:(一)实现债权的有关费用;(二)利息;(三)主债务”的规定,确定还款抵充债务的顺序。即执行款不足清偿全部债务且当事人对清偿顺序未作约定时,还款抵充债务的顺序为:实现债权的有关费用、一般债务利息、主债务本金、迟延履行期间加倍部分债务利息。
2014年8月1日之前,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执行工作中如何计算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等问题的批复》。当执行款不足以偿付全部债务且当事人就清偿顺序无约定的,该《批复》第二条确定适用并还原则按比例清偿法律文书确定的金钱债务与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
问题五:网络拍卖成交后买受人悔拍,重新拍卖成交价低于原拍卖成交价的,能否责令原买受人承担两次拍卖的差价?
【处理意见】可以责令原买受人承担两次拍卖的差价;但是执行法院应当在拍卖公告及竞买须知中明确该处理原则。
【说明】本问题主要涉及对悔拍人预交的保证金的处理原则变化问题。
2005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下称《拍卖、变卖规定》)第二十五条第二款明确规定对原买受人交纳的保证金采用“多退少补”的处理原则,即原买受人悔拍的,对于因重新拍卖造成的差价、损失及佣金等,从原买受人交纳的保证金中扣除,扣除之后尚有剩余的,退还原买受人;不够扣除的,原买受人应补足,否则强制执行。
2017年1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网络司法拍卖若干问题的规定》(下称《网拍规定》)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拍卖成交后买受人悔拍的,交纳的保证金不予退还,依次用于支付拍卖产生的费用损失、弥补重新拍卖价款低于原拍卖价款的差价、冲抵本案被执行人的债务以及与拍卖财产相关的被执行人的债务。”第三十七条第三款规定:“本规定对网络司法拍卖行为没有规定的,适用其他有关司法拍卖的规定。”第三十八条规定:“本规定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施行前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上述第二十四条对悔拍人预交的保证金明确了“不退”的原则,但对保证金数额不足以支付拍卖产生的费用损失、弥补重新拍卖价款低于原拍卖价款的差价时是否可以责令原买受人补交的问题未作明确规定,结合上述第三十七条、三十八条的内容,执行实务中对原买受人悔拍后保证金的处理原则问题产生了分歧:
第一种观点认为,根据上述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对网络司法拍卖悔拍的,《网拍规定》第二十四条第一款对原买受人交纳的保证金确定的处理原则为“多不退少不补”,即对于因原买受人悔拍而重新拍卖造成的费用损失、差价等,原买受人仅以其交纳的保证金为限承担责任,即使保证金数额不足,也不能责令原买受人补交。
第二种观点认为,对原买受人交纳的保证金不足以弥补两次拍卖之间的差价时是否还需补交这一问题,《网拍规定》并未明确规定,应根据该规定第三十七条第三款“本规定对网络司法拍卖行为没有规定的,适用其他有关司法拍卖的规定”之规定,对该问题适用《拍卖、变卖规定》第二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采用“多不退少补”的处理原则。即当原买受人交纳的保证金数额不足的,可以责令原买受人补交;拒不补交的,强制执行。
《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司法解释条文适用编注》对此予以明确:“《拍卖规定》第25条‘保证金数额不足的,可以责令原买受人补交;拒不补交的,强制执行’的规定,继续适用于网络拍卖”。为避免此问题在执行实务中的不同理解导致实际操作不统一,应以最高人民法院该解释为准,即确认对该问题的处理原则是“多不退少补”。
【拓展资料】
为保证竞买人充分了解竞买规则和法律风险,减少执行争议,执行法院在拍卖公告中对此应予以特别提醒、明确。
问题六:抵押物因另案被其他法院查控,抵押权人是否有权收取法定孳息?抵押权人的债权能够从抵押物中优先足额受偿时,人民法院能否在另案中对抵押物的法定孳息采取执行措施?
【处理意见】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人民法院扣押抵押物的,自扣押之日起,抵押权的效力及于抵押物的孳息,即使抵押物系被其他法院另案扣押,抵押权人仍有权收取法定孳息,但抵押权人应将扣押抵押物的事实通知清偿法定孳息的义务人。
抵押物价值明显超过债权金额,不收取法定孳息并不损害抵押权人的利益,人民法院可根据具体情况,在另案中对该法定孳息采取提取、查控等措施,但不宜提前分配处置,如抵押财产最终不足以清偿全部抵押债权的,抵押权人可在抵押财产处置完毕后向另案执行法院就上述法定孳息主张优先受偿。
【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九十七条规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致使抵押财产被人民法院依法扣押的,自扣押之日起抵押权人有权收取该抵押财产的天然孳息或者法定孳息,但抵押权人未通知应当清偿法定孳息的义务人的除外。前款规定的孳息应当先充抵收取孳息的费用。”根据该规定,当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且抵押物已被人民法院扣押的,自扣押之日起,抵押权的效力及于抵押物的孳息。其中,通知对抵押权及于抵押物孳息效力的影响,可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八十条“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的规定予以理解。上述两条对“通知”的规定均具有防止发生债务人/法定孳息清偿义务人错误给付的目的。换而言之,抵押财产被人民法院扣押后,即使抵押权人怠于通知,抵押权效力已经及于孳息,但清偿义务人因不知抵押财产被扣押的情况而将法定孳息支付给抵押人的,抵押权人不得主张清偿无效,即不得对抗清偿义务人。故《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九十七条关于对法定孳息清偿义务人的通知的规定,并非抵押权效力及于法定孳息的生效要件,而系对抗要件。
关于抵押物因另案被其他法院查控,抵押权人是否有权收取法定孳息的问题。该问题主要涉及对“抵押财产被人民法院依法扣押”的理解。抵押权是物权,具有对世效力,即可以理解为抵押物不论被哪个法院扣押,均不影响抵押权人的优先受偿权,包括通过收取法定孳息的方式优先受偿。实践中,抵押权人往往不提起诉讼或申请执行,直接在他人案件的执行程序中通过申报债权获得优先受偿,亦常有首封法院与优先债权案件执行法院通过协调将抵押物交由优先债权执行法院处置的情形,上述情况下,均非抵押权人对抵押物申请查封,但并未能影响抵押权人收取抵押物的法定孳息。故当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即使抵押物被其他法院另案扣押,抵押权人仍有权收取法定孳息。
关于抵押权人的债权能够从抵押物中优先足额受偿时,人民法院能否在另案中对抵押物的法定孳息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的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的规定》第二十一条第一款规定:“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的财产,以其价额足以清偿法律文书确定的债权额及执行费用为限,不得明显超标的额查封、扣押、冻结。”当抵押物价值明显超过抵押权人的债权金额,即使抵押权人在法律上享有收取法定孳息的权利,但收取法定孳息并不能增加抵押权人的实际利益,反而会影响其他诉讼主体从其已经实施的诉讼行为中获得的可期待利益,对其他诉讼主体有失公平,也不利于充分发挥法定孳息作为债务人责任财产的价值。法律规定抵押权人有权收取法定孳息是为了保障其优先受偿权,如其优先受偿权已有充分保障,此时应兼顾其他主体的合法权益。故当抵押物价值明显超过债权金额,人民法院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在另案中对抵押物的法定孳息采取强制执行措施。为保障抵押权人的权利,避免抵押权不能足额受偿的风险,人民法院对该法定孳息采取强制措施的,可以提取、查控,但暂不宜作分配处置,如抵押财产最终不足以清偿全部抵押债权的,抵押权人可在抵押财产处置完毕后向另案执行法院就上述法定孳息主张优先受偿。
『伍』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法总则三年诉讼时效如何衔接适用
1、做好《民法通则》与《民法总则》的衔接工作,至少面临两个问题:
第一,《民法总则》规定的3年诉讼时效制度是否具有溯及力,如果有,如何具体安排;
第二,《民法总则》中关于诉讼时效期间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法规定不一致时,如何适用法律。
2、关于《民法总则》中诉讼时效制度的溯及力问题,一种观点认为,《民法总则》中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没有溯及力,民事权利被侵害发生在2017年10月1日《民法总则》施行之前时,应适用《民法通则》关于2年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定。实践中,最高院在《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中部分采用了诉讼时效制度不具有溯及力的观点。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行政诉讼法>的决定》将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由3个月延长为6个月,该决定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依据最高院《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第26条及该解释的起草者在《行政诉讼法新旧法衔接的几个具体问题》中的论述,2015年5月1日前起诉期限已经届满3个月的,应适用修改前的《行政诉讼法》关于起诉期限的规定,2015年5月1日前起诉期限尚未届满3个月的,适用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关于起诉期限的规定。
3、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民法总则》中关于诉讼时效的规定具有溯及力,从保护债权人的角度出发,即使民事权利被侵害发生在2017年10月1日《民法总则》施行之前,仍应适用《民法总则》关于3年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定;或者虽然不适用延长后的诉讼时效期间,但对于发生在《民法总则》施行前民事权利被侵害的,作出特殊的安排。
(5)年味法院扩展阅读:
溯及力,也称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是指法律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如果适用就具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该法就不具有溯及力。就现代法而言,法律一般只能适用于生效后发生的事件和行为,不适用于生效前的事件和行为,即采取法律不溯及既往的原则。
原则
对于刑法的溯及力,各国采取不同的原则,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1)从旧原则,即刑法对其生效前的行为一律没有溯及力。
(2)从新原则,即刑法对于其生效前未经审判或判决尚未确定的行为一律适用,具有溯及力。
(3)从新兼从轻原则,即新法原则上具有溯及力,但旧法(行为时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时,依照旧法处理。
(4)从旧兼从轻原则,即新法原则上不具有溯及力,但新法不认为是犯罪或者处刑较轻的,则依新法处理。
上述诸种原则,从旧兼从轻原则既符合罪刑法定的要求,又适应实际的需要,为绝大多数国家刑法所采,我国刑法亦采此原则。
参考资料:溯及力_网络
『陆』 法院什么时候强制执行
这要看法院的判决是一审还是二审,如是一审要等对方领到判决后过十五天,对方是否上诉。如不上诉就依照判决书所定的日期赔偿,过期以后,对方不给,你就可以拿判决书和执行申请书到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你不申请法院不会主动去执行的。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
肇事方如果上诉,就要经过二审程序,依照二审判决的结果来执行, 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
『柒』 法院系统的关于建党90周年的演讲稿
我先给你一份我的演讲稿,也是最近单位开展纪念建党90周年演讲比赛时候我的演讲稿,你根据自己实际情况修改一下,很简单的!开头你可以删除一点,其他的我觉得都能通用!
爱党敬业献青春
今年是我们敬爱的中国共产党90岁的生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这一基本原理的根本要求,也是由党的性质、宗旨所决定的。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也恰恰说明了党对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重视。还曾记得“非典”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抗击“非典”伟大斗争中显示了非凡的执政魄力,其主要表现为:党中央、国务院运筹帷幄,应对有力;各级党组织践行“三个代表”,发挥作用;普通党员干部不畏艰险,冲锋陷阵。党在防治“非典”斗争中所采取的建立危机管理机制、完善警戒防范机制、改进依法执政方式等重大举措,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卓越的领导能力和高超的执政水平。
我们的党,历经90年的风风雨雨,始终不变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她的旗帜下,涌现出许许多多优秀的中华儿女,前赴后继,为中华之强盛而奉献青春和生命。今天的和平与安宁来之不易,当我们站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怎能不对英雄们肃然起敬;当我们翻开革命先辈用热血和生命谱写的爱国华章时,又怎能不热爱他们。深思往昔峥嵘岁月,我们更应用实际的奉献精神,回报养育自己的这块热土。青春短暂,时间难返,任何个人的奋斗,都应与国家的兴衰息息相关,把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命运维系在一起,才能折射出异彩光芒。
作为一名国企的新职工,爱党,跟党走,更应表现在爱岗敬业上。我们企业作为一个关系到千千万万民生问题的大事业,时时刻刻应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到实际工作中,我记得雷锋日记中的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最小的一颗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你生活的岗位?”这段话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样的岗位,无论做着什么样的工作,都要爱自己的岗位,都要发挥最大的作用,都要做出最大的贡献。
爱岗,首先要敬业。所谓敬业就是用一种严肃、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我国古代思想家非常提倡敬业精神,孔子称之为“执事敬”,朱熹解释敬业为“专心致志,以事其业”。我想,岗位就意味着责任。我们要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工作,必须要有强烈的职责意识,必须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都承担着平凡而又责任重大的工作,没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工作责任心就不可能做好本职工作。“不爱岗就会下岗,不敬业就会失业”!作为一名国企职工,我们唯有时刻保持忧患意识,以厂为家,敏思好学,爱岗敬业,才对得起自己的工作,才保得住自己的岗位!
爱岗,其次要精业。所谓精业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成为本专业精通业务的行家里手。只有精业,工作才有底气,事业才有生气。一个人,人生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岗位,就有不同的业务。我们要成为本专业的行家里手,就必须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因为主动向书本学,才使我对生产原理和各项工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因为虚心向师傅们学,才使我对实际操作和应急处理有了进一步的掌握。要带着问题用心学,边干边学,边学边干,以干促学,以学促干,才能越来越胜任自己的岗位。
爱岗,还要奉献。“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这就是对奉献的最好注解。企业给我们提供了展示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空间舞台,因此我们珍惜她,要以自己的努力工作来回报企业。因为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将个人的价值与单位的利益结合起来,聪明才智才会充分发挥,生命价值才得以完美展现。所以,讲大气、讲奉献,这应该成为我们所有人的精神追求!作为我们青年人,更加需要将自己的热情投入到我们的工作中,努力学习业务,做好本职工作,奉献我们的青春。
朋友们,让我们以党组织为指路明灯,紧紧跟随党的步伐,爱岗敬业,在我们平凡又不平凡的岗位上奉献我们的青春,为祖国,为敬爱的党的生日献礼。
『捌』 国最高法院的大多数判决都是5-4或4-4,这是真的吗
我猜你脑子里一定有最近的时间;你指的不是法官人数被非正式地定为9人之前的那些日子。(上个改变这一数字的努力可能是罗斯福在20世纪30年代做的。从历史上看,这个数字从6个到10个不等。)5到4个决定的数量可能反映了两个不同的因素。首先,由于总统任命最高法院大法官(国会行为得当时),从民主党总统到共和党总统的转变,以及法官在不同总统任期内退休或死亡的巧合,使得自由派和保守派之间的平衡相当接近。第二个因素不仅会导致5-4的裁决,也会导致
通常,法院会使用技术(程序)理由来处理其中一个案件,尽可能地消除联邦冲突。不可避免地,他们将被迫决定这个国家的法律。如果他们一直在拖延一个他们认为显然是错误的问题,但又在等待这个国家接受案件中所反映的价值观,你很可能会看到一个9-0的意见。另一方面,如果他们觉得在没有任何明确的一致意见之前必须做出决定,你很可能会看到5-4的结果。
『玖』 原告一次未叛离,二,三次离婚都未到庭。多久能再起诉
原告一次未判离,二、三次离婚都未到庭,可以在领取生效判决书之后6个月再次起诉。
起诉是依法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法院对特定案件进行审判的行为。民事诉讼法中的起诉,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因自己的或依法受其管理、支配的民事权益受到侵犯,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以自己的名义请求法院予以审判保护的诉讼行为。
起诉必须是有起诉权的公民或法人依法向有管辖权的法院进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可以是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可以是人民检察院和受侵害的法人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第一百二十条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第一百二十一条 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第一百二十二条 当事人起诉到人民法院的民事纠纷,适宜调解的,先行调解,但当事人拒绝调解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