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宁法院余
㈠ 余某自行清算、拒绝偿还拖欠工资案
1、余某可以自行清算。 给据我国个人独资企业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个人独资企业解散,由投资人自行清算或者由债权人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清算人进行清算。所以余某完全有权利自己清算。
2、我国个人独资企业法第二条明确规定个人独资企业是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设立,财产为投资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也就是说当余某的企业资不抵债清算以后,他还要用他自己个人财产对当初欠下的债务承担清偿责任,而且这是无限责任,余某的每一分钱都要用来偿债。当然包括他用企业收益所购买而归家庭使用的汽车。
3、企业解散以后应该按照以下顺序清偿:
(一)所欠职工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用
(二)所欠税款
(三)其他债务
所以他应先清偿王某的工资
4、前面说过了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以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当个人独资企业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时,余某应当以其个人的其他财产予以清偿。剩余的八万元债务应该由余某以个人财产继续偿还。
5、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是两年,就是说两年你不向债权人主张债权,就是去了请求法院保护债权的胜诉权,时隔四年才向余某主张还钱,则可能超过诉讼时效了,余某当然可以以此为由拒绝还钱,但这中间还有看这四年中是否由时效中止、中断、延长的事由。当然王某还是可以向法院起诉的,由法院来查明诉讼时效是否有中止、中断的情况,如果没有法院就会驳回王某的诉讼请求。王某的债权就不受法律保护了,只能期待余某良心发现自己主动偿还了。
㈡ 杀害儿媳的公公被法院判处死刑!他砍掉儿媳四肢、挖其双眼,为何如此残忍
四川开江县“公公杀害儿媳案”有了一审结果。1月7日上午,达州市中院对此案进行一审宣判,判处被告人龙某亮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此案发生后,让熟悉他们的人十分不解,一个看起来老实本分的农村老汉,为何能对儿媳下如此狠手呢?
四、用钱控制丧偶儿媳,并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儿子意外身亡获得巨额赔偿,公婆把控死亡赔偿金意图控制儿媳不改嫁养孙子。这种现象时常发生,“四哥有法说”认为公婆的这种做法十分的自私,也十分的不明智。像小宇这样年纪轻轻,为了让她养孩子逼其守寡终生,她将要承受的痛苦,公婆是否体会得到?即便用钱威逼小宇就范,小宇天天不开心,如何能养出阳光上进的孩子呢?公婆毕竟有年老不能主事的那天,孙子最终还不是由儿媳进行经管吗?所以,公婆用钱控制儿媳不改嫁守家养孩子的做法并不明智。死亡赔偿金应当按人头分到每个人手中,各自经营属于自己的一份,各自选择自己今后的生活。即便儿媳改嫁,也不会放弃对孩子的抚养。因为每个孩子都分有抚养费,抚养对谁来讲都不会是太大的负责。儿媳今后过得幸福了,也会养好孩子,对吧!
㈢ 台山人民法院2019粤0781民初2279号案的内容和流程
案件如果审理完毕
判决生效,会在当地法院网上登录
查询,具体事宜问问当事人
如果是当事人,开庭后,法院会送达的,如果涉及网贷,短信告诉你,你又没有出庭的,都是假的
㈣ 杨立青和杨立仁是虚构的!那黄埔军校三期都有谁
其实不然,三期就出了解放军1名上将4名中将,抗日名将戴安澜等一批抗日将领,当然还有蒋系悍将王耀武,大特务头子康泽。
下面就介绍一些黄埔军校三期比较著名的毕业生
共产党方面:
朱云卿 红一方面军参谋长 1931年5月重伤被俘后牺牲
黄公略 红3军军长(毛泽东在词中称赞:“偏师借重黄公略。”) 1931年9月遇空袭牺牲
吴光浩 红11军军长兼31师师长 1929年5月重伤牺牲
唐赤英 红3军参谋长 1932年12月在湘鄂西“肃反”中被错杀
陈奇涵 上将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 1981病逝
倪志亮 中将 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副部长 1965病逝
常乾坤 中将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空军军事科研部部长 1973病逝
郭化若 中将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1995病逝
曾泽生 中将 国民革命军第1兵团副司令官兼60军军长,起义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军长 1973病逝
国民党方面
抗日殉国:
周复 中将 黄埔军校教官/国民政府干部训练团教育委员 率部在鲁苏战区抗战 1943年2月殉国,时年43岁
戴安澜 中将 国民革命军第200师师长 率部入缅参加对日战 1942年11月殉国,时年38岁
柴意新 少将(追赠中将) 国民革命军第74军58师参谋长兼169团团长 率部参加常德保卫战 1943年12月殉国,时年45岁
王竣 少将(追赠中将) 国民革命军第80军新27师师长 率部参加中条山之战 1941年5月殉国,时年43岁
王禹九 少将(追赠中将) 国民革命军第79军参谋处长 率部参加南昌会战 1939年3月殉国,时年38岁
谢升标 少将(追赠中将) 国民革命军苏、浙、皖游击司令 率部在苏浙皖抗战 1938年4月殉国,时年36岁
高致嵩 少将(追赠中将) 国民革命军第72军第88师(德械装备师)第264旅旅长 率部参加南京保卫战 1937年12月殉国,时年38岁
朱赤 少将 国民革命军第72军第88师(德械装备师)第262旅旅长 率部参加南京保卫战 1937年12月殉国,时年33岁
易安华 少将 国民革命军第71军第87师第259旅旅长 率部参加南京保卫战 1937年12月殉国
刘国用 少将 国民革命军第74军58师174旅副旅长 率部参加南京保卫战 1937年12月殉国,时年39岁
胡义宾 少将 国民革命军第5军第96师副师长 率部入缅参加对日战 1942年5月殉国,时年36岁
张本禹 少将 国民革命军第13军第4师12旅副旅长 率部参加长城居庸关抗战 1937年8月殉国
丁立群 少将 第三战区皖南游击纵队副司令 率部在苏北地区抗战 1944年1月殉国,时年43岁
王润波 上校(追赠少将) 国民革命军第25师第75旅第149团团长 率部参加长城古北口抗战 1933年3月殉国,时年28岁
韩宪元 上校(追赠少将) 国民革命军第88师262旅524团团长 率部参加南京保卫战 1937年12月殉国,时年35岁
贺光耀 上校 国民革命军第190师第570团团长 率部参加衡阳会战 1944年殉国
参加解放战争内战:
刘安祺 一级上将 国民革命军陆军总司令 率部于1949年逃台 1995年病逝
石觉 二级上将 第九兵团司令官/台湾联勤总司令 率部于1950年逃台 1986年病逝
熊绶春 中将(追赠上将) 国民革命军第14军军长 率部参加淮海战役 1948年阵亡
王耀武 中将 国民革命军第74军军长 率部参加济南战役 1948年被俘,1968年病逝
方先觉 中将 国民革命军第10军军长 率部于1949年逃台 1983年病逝
李天霞 中将 国民革命军第100军军长 率部于1949年逃台 1967年病逝
康泽 中将 国民革命军第15绥靖区司令官 率部参加襄樊战役 1948年被俘,1967年病逝
陈嘘云 少将 国民革命军第74师57旅旅长 率部参加孟良崮之战 1947年被俘
其它
刘宗宽 中将 重庆绥署参谋处处长,率部于1949年在重庆起义,起义后加入农工民主党任重庆市政协副主席 1992年7月病逝
㈤ 开江的风景的作文700字
陈志学(1882.9--1950.10.5),号怀先,开江县天师乡人,少年应童子试,不第,始就读绥郡中学堂。中学毕业后,攻读四川官立绅班法政学堂。正值川鄂铁路股董开会,开江股董推举他为代表,同时代交解省股款。解交后,尚节余银300多两。若将节余送回县化整为零,股董受惠无几,倡议在蓉建立同乡会馆,得乡友罗兴志等人赞同。于是致函回县,取得支持,便在成都汪家拐置买一座四合小院,筹建“开江县同乡会馆”,方便赴省求学、经商的乡友食宿。
1912年,四川法政学堂毕业后,派赴川北考察禁烟事宜。1913年后,在新宁县教育公所、实业所任职和任绥定(今达县市)联合中学教务长。后因与驻达军界头目有隙,便以其母姓化名吴云龙避难北京,为罗春士家庭教师。1919年回川担任四川善后督办公署秘书职务,继任叙永,垫江和资中县知事、县长,重庆市土地局长,二十一军军部政务处长等职。1936年,任四川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温江)专员兼行辕军法官,1939年调任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资中)专员,川陕鄂边区绥靖公署高等顾问。1941年当选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4年任四川省田赋粮食管理处处长。
1927年下年任重庆市土地局长时,与市政府秘书长石体元、工务局长傅友周等通力合作,共同规划建设新市区。当时重庆“电灯不明,电话不灵,公路不平,饮水靠担江水”。他们着手兴建了电力公司、自来水公司、电话管理处,开辟新公路,添设公共汽车。他利用社会地位,曾掩护和支持进步活动。县人陈士奇(可大)在川江航务管理处因“共党嫌疑”捕入重庆反省院,他出面保释,并安排陈在温江专员公署任职,1936年还荐陈代专员监修双流飞机场。陈在监修机场中,发动民工为改善生活而罢工,又被省府以“共党嫌疑”捕交华阳县政府看管,陈志学又去省府活动。陈士奇获释后,经车耀先同志介绍到延安参加革命。
在任第三届国民参政员期间,与张澜故人重逢,抨击时弊,多次草拟提案,要求减免苛捐杂税。后在省务会议上受到指责,于1945年5月毅然辞去省田管处长职,赋闲在家,不跨公门。因患高血压症,1947年。1950年lO月5日逝世,终年68岁。
颜 德 基
颜德1886.9--1951.5),字应纯,开江县普安场仙人岩人。幼年,入私塾。光绪二十九年(1903)肄业于绥郡中学堂(今迭县市高中),后就读杭州蚕桑学校,未久,赴广州弁目学校习武,继往日本留学考察,在日本参加同盟会。宣统三年(1911)参加广州“三·二九”起义,失败后转武汉。1912年初,熊克武在上海组织蜀军,颜德基为义士团团长,先期入川。8月4日,成立讨袁军总司令部,熊为总司令,颜德基与曾宝森为学生队炸弹队队长,奉命扼守重庆青木关。当颜到达青木关时,熊已撒出重庆。颜即奔赴梁山、‘垫江一带寻熊,未遇,炸弹队解散。颜返开江,在开(江),达(县)一带活动。
民国5年(1916),颜德基与县人傅晋卿、黄复生、魏宫九等,购买枪枝弹药,组成川东护国军第一支队,推颜为支队长。一举攻占县城,捕杀了袁党知事肖韵涛,救出广安国会议员肖宅山,开江宣告独立。颜即率部向开县进军,与袁党张敬尧部激战于陈家坝,张部溃败,颜部推进到铁索桥。3月29日,大竹宣告独立,肖德明为护国军司令,颜仍为第一支队支队长。颜奉肖命令,率部进攻渠县钟体道军,无战果,撤回大竹。4月8日,进攻驻梁山的吴佩孚部。15日,与吴军战于黄土坎(今巨奎乡)一带,吴军败。17日,进至梁山城下,梁山警备队长袁绍臣投诚。9月14日,熊克武为重庆镇守使,到梁山改编颜德基部队,颜辞去支队长职。同年,靖国军兴,颜组织武装力量,联合达县万家坝民团,12月3日对达县城发起进攻。钟体道部弃城而逃。颜占据达县城后,宣布达县独立,各部队首领推颜为靖国军司令,陈丙坤为副司令,王维舟为纵队司令,陈鹏九为参谋兼达县知事。
1918年初,颜德基部攻取营山、南部等县,迫使王鸿恩,钟体道两部向陕南溃逃。1 O月,四川靖国联军总司令,四川督军熊克武任命颜为靖国军第七师师长,驻防达县。割据达县、开江、宣汉、万源、大竹、渠县、开县、城口、巫山、云阳、梁山、垫江、巫溪、万县、奉节等10余县。后川、滇、黔靖国联军总司令唐继尧委颜为靖国军援陕第二路司令。
1919年,颜派人去日本聘请技术人员和购买制造军火的机器,在讲武场(今达县市粮食总仓库)建设兵工厂,制造机枪、步枪和子弹,耗资百万银元。
1920年腊月初,江防军余际唐部进攻达县,颜军撤退。1921年3月18日,颜从梁山派便衣敢死队百余人突袭达县城,夺门而入,与江防军激战正南街。后敢死队败溃出城。
颜流亡上海,后转广东韶关,会见孙中山,领得军饷3万元。又经武汉,转洛阳,求吴佩孚派陕军刘宝善部来川,配合夺取绥属各县。1923年2月,颜乘开江城内空虚,聚集旧部驱逐余际唐部出开江,当月,杨森部属罗伯膏进占开江县城。
1923年韧,江防军撤走后,颜军进驻城内,未及一月,刘宝善部进击。颜部撤离达城后,积聚力量,于7月27日一举再次夺取达县城。30日,田侠攻占达县城,颜军撤往大竹、忠县一带。先投奔杨森,后又倒戈投靠熊克武。熊委颜为第十师师长,在忠县,万县一带截击北军,遭北军阻击,转至潼川寻熊克武。不遇,全军复灭,颜只身转云南、贵州,去上海。
1927年3月,颜德基集结达县团丁千余人,在开江普安仙人岩,城东万花岭与刘存厚部激战,颜部败退。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军教导二师师长,部队转安徽,改编为新编独立第四师。王维舟奉军委之命,由武汉去安徽动员颜反蒋,倒向革命或保持中立。颜对王表面应付,王即告辞回程。两小时后,安徽省主席蒋鼎文派部队前来搜捕王维舟,颜亦派船追赶,王所乘汽轮已进入武汉政府势力范围。
1930年,颜在开江集结旧部,调集民枪500余支,索烟苗款2万元,组建援陕第一路军,自任司令。9月,前往宣汉柏树场,夺得刘存厚工兵营步枪百余支,未久,颜部经巫溪越三百岭出川,进入湖北房县驻扎。颜至南京面晤蒋介石,请准拨给军费十万银元,军服两千套。颜部驻房县,明军暗匪,民怨沸腾,被范石曾部赶出鄂境,退往陕南安康一带。部队在安康发生内讧,互相枪杀,部队瓦解。颜回家进行封建地租剥削。
1946年颜当选为四川省参议员,1947年,当选为国民大会代表。颜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曾给以支持,是共产党的老朋友,1950年为川北区政协委员,1951年5月1日,开江县人民法庭以恶霸罪枪决。1986年8月3日,达县地区中级人民法院(86)开刑申字第20号刑事判决,撤销原判,对颜不予追究刑事责任。1989年5月7日,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撤销达县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判决,对颜宣告无罪。
宋更新
宋更新,男,原名宋春晖,又名宋耕莘、宋相晖、王欣陶,字孟旭,1887年生于宣汉县桃花乡,毕业于四川省立川东师范学校(地址在重庆市内),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过教师、校长、装卸工、秘书、图书馆采编主任等职。
1911年到清溪高小任教,并参与组织东乡(宣汉)保路同志会;同年冬供职于东乡军政府。
1912年4月到武汉向都督黎元洪陈述富国强兵“万言书”,遭拒绝,后做日本煤船装卸工。
1913年夏回乡,先后在毛坝小学、普光小学、宣汉中学、绥定联中、清溪宏文校任教。
1929年,经王维舟派遣,宋更新前来开江县永兴乡建立密码联络站,以教小学为掩护,成为受王维舟单线领导的联络员,协助王维舟组建四川红军第1路游击队。宋更新在永兴小学担任高年级语文、历史课的讲授。他给学生讲岳飞、文天祥的精忠报国的典故,讲水浒传、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故事,在青年学生中讲解共产党、红军抗日救国的主张,批驳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谬论。讲得生动形象,非常感人,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他还在永兴乡开展了抗日救亡运动,为开江县抗敌救援会创办的《呐喊周报》创刊号写祝词,由于他积极活动,暴露了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加之开江县地下党组织遭到破坏,党内叛徒张学鸿向国民党县党部自首,说宋更新是共产党员。1934年6月,宋更新等10余名同志被捕入狱,先后囚禁于万县、重庆监狱,后经国民党党部多次审讯,一无所获。关押了2年后,经国民党高级法院已查无实据予以释放。这是宋更新第一次被捕。同年秋,相继到奉节“省四中”、大足中学、延安鲁迅师范学校任教和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任林伯渠秘书。
1937年“七七事变”后,宋更新同王维舟取得联系,经王维舟介绍,到延安找到了中共中央组织部长李富春,恢复了党的组织关系。
1938年6月,宋更新又被组织派遣回开江县永兴小学教书,在邱树勋校长的支持下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他利用假期在两年内举办了三期“抗日读书班”,先后有六十余人参加,主要是永兴、普安两乡在校中学生、失学的高小毕业生。“抗日读书会”主要阐述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国共合作抗日的新形势,共产党、八路军抗日救国的政治主张等内容,以此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热情,许多年轻人的思想觉悟在宋更新的宣讲和教诲下得到了很大提高。
同时,他在参加“抗日读书会”学习班的学员中,挑选出30余名学习热情高、进步较快的青年,格外加以培养,另外组织他们阅读《新青年》、《大众哲学》、《共产党宣言》、《论持久战》等进步书刊。提供系统的学习、教育、宣传,使这30余名学员的思想更加产生了追求光明、向往革命圣地延安的愿望。宋更新感到时机成熟,就开始动员鼓励他们到延安去学习。
1938年至1939年,经宋更新老师、魏光鉴同学介绍去延安的青年有20余人,总共分三批送走,第一批2人:魏光鉴、赵世康;第二批3人:王恩眷、李景明、涂碧桃;第三批15人:魏环图、鲁擎一、魏玉浦、朱汉雄、熊雄、熊良臣、伍明耻、涂怀星、谭其权、孙立、王锡山、栗胜利等人,谭其权同学在解放战争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余同学,也都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建国时期为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1940年9月回宣汉,先后在南坝精英中学、桃花三岔溪小学任教。宋更新送走大批青年学生到延安之事,在宣汉、开江引起了极大震动,激起了国民党部对宋更新的注意,次年3月的一天,在三岔溪小学被捕,特务趁夜黑拉到田野枪毙,共开了三枪,其中一枪从脖子后打进去,从腮巴穿出来,打碎了右边的牙床,血流满面,但并未打倒致命之处,宋更新忍痛倒在稻田中装死,特务认为满脸是血的宋更新已死,于是离去。等特务走后在夜半漆黑之时,从稻田里爬起来,忍痛逃走,找到一个地下党关系藏了起来。第二天早上,特务到枪杀现场,发现宋更新的尸体不见了,并听到了宋更新未死而逃走的消息。于是,特务在城里、乡间到处搜查,地下党为掩人耳目,在宣汉县城郊垒砌一座假坟,立了一块“宋更新之墓”的石碑。
1942年春改名为王欣陶,潜入陕南,辗转于镇安、紫阳、镇巴等县,以做家庭或保校教师为名,开展革命活动,这一教就是十多年。
1949年,贺龙、王维舟率十八兵团,从陕西向四川进军解放紫阳,他参与了该县“接收建政”工作。 1950年1月任紫阳中学校长,改名为宋更新,当他从布告上看到王维舟的名字后,思来想去,速写信联系,终于在重庆见到了王维舟,随后恢复了党组织关系,并被任命为西南军政为委员会监察委员会副秘书长。
后来,宋更新因找到了一个三青团中年女教书谈恋爱,不听组织劝阻,坚持要同其结婚,组织上批准了他们的恋爱和婚姻,但给了他撤职、开除党籍的处分。宋更新并没有认为这是一件令人沮丧的事,坦然接受了处分。随后,服从组织调动,带着新娘,打点行装,去到川北南充县教书。1952年调任川北图书馆采编主任。1968年病逝,享年81岁。
㈥ 警察局长犯罪,审判他的是军事法庭还是一般法庭
警察并不是军人,如果犯罪的话肯定是一般法庭呀。
㈦ 庭长是什么级别
副处级
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庭庭长副处级。中级人民法院,即地市级版人民法院,副院长正处级,权各庭庭长副处级。因此。院长副厅级,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庭庭长是副处级。
民国各级审判机关,视事务繁简,设民庭与刑庭各一或各几个,每庭设庭长一人、推事若干人,担任审判职务。大理院(中国最高法院)庭长为简任官,余多为荐任官。
(7)新宁法院余扩展阅读:
中国法官等级晋升
1、二级法官以下等级的法官晋级在职务编制等级的幅度内:五级法官至三级法官,每晋升一级为三年;三级法官至一级法官,每晋升一级为四年。晋升期限届满,经考核合格,方可晋升。
2、一级法官以上等级的法官晋级实行选升。
3、晋升高级法官,须经专门培训合格,方可晋升。
4、法官由于职务提升,其等级低于新任职务编制等级的,应当晋升至新任职务编制等级的最低等级。
㈧ 新宁县法院电话
0739-4811008
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请给与采纳。
㈨ 余亭亭现在怎样
备受社会关注的余亭亭诉母校北京联合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附属中学侵害受教育权一案11月9日总算有了结果,朝阳法院以该案属于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纠纷,不应由人民法院主管为由驳回了余亭亭的起诉。不过此案尚未了结,听到结果后,余亭亭当即表示要上诉。
余亭亭诉称,她于1996年7月被机院附中高中部录取。高二期间学校宣布要分流,因为怕一部分学生考不上大学,影响升学率,学校故意出高难度试题,她们班36人中有19人被强行分流,分流班的学生毕业后只发成人高中自学考试毕业证书,不能参加高考。为了取得读完高中的权利和参加高考,余亭亭迫不得已在高三开学两个多月后,花费2.7万多元转入一所离家很远的私立学校继续读高三。而学校以极低的升级率换来极高的升学率,高考升学率达100%,并取得朝阳区第一名,这是以剥夺她受教育的权利和前途换来的。然而,事实证明,被分流的学生并非很差,余亭亭和分流班的其他几位同学还是考上了大学。如果让他们顺利读完高中,他们可能会考上更理想的大学。
对此,机院附中称,国家有关法律、政策明确指出“在普通教育中积极开展职业指导,因地制宜地在适当阶段引进职业技术教育因素,在不同阶段对学生分流教育。城市可在高三分流。”
朝阳法院也认为,目前我国普通高中的办学模式正逐步发生转化。国家有关部门的政策文件中曾提到“大部分普通高中,可以通过分流,办成兼有升学预备教育和就业预备教育的学校。”余亭亭就分流一事和机院附中的争议属于教育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纷纠,不应由有法院主管,而应由有关部门处理解决。
“法院又把我踢回去了。”余亭亭对记者说,上法院之前,她已多次与教委等有关部门交涉此事,均没有结果,无奈之下,才走进法院。余亭亭现在感到很茫然,她说:“法院驳回我的诉讼,我要讨回自己的尊严应该找哪?”不过,余亭亭也没有因为这次打击而对法律失去信心。
据悉,她还要接着上诉。余亭亭说,案件的输赢已不重要,重要的是让社会知道“分流”这个人人都觉得习以为常的现象实质上剥夺了学生受教育的权利。
㈩ 朱迈先的平反昭雪
1984年,朱迈先被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1950年12月朱迈先在镇反运动中被捕,以“匪特”罪被湖南新宁县法院判处死刑,执行枪决,时年33岁。
朱迈先的妻子傅丽卿多次向当时判处朱迈先死刑的新宁县法院申诉,并提供了搜集的大量材料和人证物证,法院经过认真复查,终于在1984年作出结论:1951年的判决书纯属错判,朱迈先属于起义人员,且起义后表现良好,撤销原判,恢复朱迈先名誉。
(10)新宁法院余扩展阅读:
“卢沟桥事变”后,朱迈先受党组织的委派,回到了老家扬州中学读书。在这里,朱迈先一面读书,一面从事救亡活动,并受命担任中共扬州特委支部书记,还和中共地下党员江上青(江总书记之父)等人在扬州组织了“江都文化界救亡协会流动宣传团”,宣传抗日,慰劳抗日战士。
1939年,朱迈先组织的宣传团接受“武汉八路军办事处”的领导。朱迈先来到武汉后,曾向董必武提出要去延安学习的要求,董必武根据他的能力,劝他不去延安,直接进入广西的11集团军从事政治工作。
朱迈先在组织的安排下,担任该军131师一个团的上尉指导员。1942年,131师调守南宁,曾参加过桂柳会战。次年,朱迈先被派往19师工作,在师长蒋雄手下任中校政工队长。
抗战期间,朱迈先一直在国民党部队里从事抗日宣传工作和统战工作。由于他文化水平高,加之党的教育和家庭的影响,他没有养成国民*军队中那些军官的官僚作风,又能平等待人。
那时的他,已是一位很受部队战士欢迎的军官。抗战胜利后,蒋雄的191师开往海南岛的三亚,朱迈先也来到海南。到海南后,由于长期的劳累,朱迈先因病住进了医院。在医院里,他认识了护士傅丽卿,后来两人结为夫妻。
1949年6月,蒋雄从部队转到桂林任专员后,又举荐朱迈先任自己的秘书。同年12月,桂林解放前夕,由于朱迈先等人的积极工作,蒋雄手下的70000余名军政人员起义。
其后,朱迈先进入广西军政大学学习。1950年学习结业后,朱迈先被安排到桂林松坡中学任教,该校的董事长就是蒋雄。
在同年12月的“肃反”运动中,蒋雄和朱迈先被捕,一同被押到了湖南新宁县。1951年11月,新宁县法院以莫须有的“匪特”罪,判处朱迈先死刑,并立即执行,年仅33岁。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朱迈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