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不尊重法官

不尊重法官

发布时间: 2022-04-16 14:46:26

❶ 青年律师为什么不信任法官

某些律师一代理案件,就向当事人承诺,自己与某某法官相熟,可以保证案件打赢,这在当事人看来,自己所要的结果就是案件胜诉,而不问或是没心思过问律师通过何种渠道保证案件胜诉。亦在某些当事人眼里,聘请律师的选择理由之一即是——与法院法官的关系如何。这也反倒助长了律师与法官搞好关系,但何为搞好关系,关系好到何种程度,各类律师有不同的方法。 理应,律师信任的是司法,当事人聘请律师将案件起诉到法院,一切程序的规定我们都可以找到法律规范,在程序合法的结果下我们多会保障实体的公正,但为何某些律师总会向当事人吹嘘,自己与某某法官相熟,我们在此听到的潜台词即是,和法官相熟,就可能保证案件胜诉,但远不知,案件的胜诉掌握在法官手中,这在另一方面就得出了律师给当事人打包票是以法官听信自己为保障的结论。这也引出了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到底是律师拖法官下水,还是法官引诱律师违法。在此,我认为个案不同,律师和法官之间的微妙关系也呈现不同的面貌,但是有一点,首先,有贪心的一方肯定是罪魁祸首,因为贪心者必然会请求另一方给予金钱或是其他财物,而另一方基于工作便利便可以成就这份交易。这份律师和法官之间交易的达成基于双方有所需,而且,这种关系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的长久“买卖”。从违法行为到犯罪行为的延伸,有时仅是某一个不该闪过的念头诱使,但律师和法官共同利用自己的工作便利促使彼此名利双收的举动却为这种长久买卖的维持埋下了伏笔。法官可以给律师介绍案源,从介绍的案源中法官可以获得提成,当案件到了法院,律师可以利用与法官相熟促使案件有利于本方代理人,从而在律师费上再给法官分成,这种利用国家司法权促成个人利益最大化的方式在我们的司法现状中时有发生。作为青年律师,在未予摄入诉讼程序时,多半是抱着对司法敬仰或是信任的理念,但当遇到了这种法官时,青年律师的职业道德就此面临着考研。除却一些青年律师本身就以和法官搞好关系为己任外,我们多数青年律师怀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信念却遇到了试图扼杀自己职业理想的法官,那这个青年律师的下一步怎么走,未来又在哪里呢? 执业资格老些的律师与法官相熟这是职业经验积累使然,他们甚至可以左右法官的判决。而作为青年律师他们除非依靠老律师的人脉资源做靠山,要不肯定难以和法官搞好关系。如果青年律师左右不了法官,那他们肯定也不会给当事人打包票,他们会如实告知当事人法律风险,他们以法律允许的方式办案。青年律师的无形资本不是和法官相熟,而是可以尽快和法律相熟——青年律师的学习能力和接受新事务的能力强于老律师们,这也是他们弥补自身缺陷的一大优势。 青年律师,初涉诉讼程序,他们遥想的法律职业共同体理应一起维护司法威信,一起维护法律正确实施,可是在现实的司法境遇中,法官不尊重律师的情况时有发生,当青年律师拿出某某规定试图和法官论理时,方觉规定只是列举式规定,而未有处罚机制,也就是说,就算法院法官违法了,律师也不能把法官怎么样?向法官申诉就是请求“老子管儿子”,基本无望。这也就涉及到法官自身的素养问题,我们不能也不可能要求所有法官素养高人一等,诚如所有律师的素养不会高人一等一样,遇见了某些素养不高的法官,这些青年律师往往气盛难摁,恨不得将这个法官暴打一顿,一个建设法律国家的社会,法律人群的动手肯定会是重大新闻,所以青年律师忍着,这个忍也是必须,要不以后的案件代理还会遇到这个法官,还一样在审理过程中为难你,那倒霉的终究是自己,所以青年律师的气算是消了,但事后还一样窝火着,这个火何处下咽,只能自行解决,因为法律未予赋予律师国家权利,虽然自身的调查取证权是明文规定,但被剥脱了却无处申诉即是明证。 法律职业共同体的相互尊重是起码的职业要求,但现在法院习惯已经难见对律师的尊重,更别说对当事人,所以,青年律师从法官对律师的态度上察觉出了他们两个虽说同为法律职业共同体但却属于不同的群体,因为法官可以让律师多跑几趟就为案卷中几个未予提供的证据,因为法官会在法庭上随意打断律师的发言,因为法官会和对方当事人一同吃喝,当律师提出回避申请后却不被受理。因为法官对律师的态度不佳,所以初涉诉讼程序的青年律师渐趋对法官失去了信任,他们肯定的胜诉案件到了法院,青年律师心理也没底,因为这个胜诉权真的掌握在法官手中,而不是掌握在法律手中。由此青年律师对法官抱有一种怀疑的心态,哪怕再为简单的案件都不敢保证结果,我们的法官或许要的就是这种扑朔迷离的司法效果,越是让律师难以琢磨结果的案件审理越能有法官运作的空间。 而真正的司法理想应是:不管法官最后如何下判,相信他不会乱判,作为律师,自己要做好准备充分,对每一个案件,一定要在开庭前做好应对工作,设计各种不同的应对策略,设计各类不同的诉讼技巧,律师能做的是站在法律层面争取当事人利益最大化,而在法庭上与法官的言语冲突这是一大忌讳,作为法官,他也期望受到别人尊重,而尊重的后果就是彼此心照不宣的合作把案件处理好,如律师在法庭上对法官的行为有些不满,可以在庭后指出,不可在法庭上直接质问法官,这样所对法官的不尊重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不但影响了案件效率,更影响了自己开庭的心情,所以,小地方的法官,他们有自己的处事风格,但是他们是站在法律允许的层面上处理案件,而绝不能违法裁判,若是违法裁判,也绝不是律师在法庭上质问就可以了事,而是需要追究其行政责任或是刑事责任。 而现实的司法境遇是:律师不能保证法官会如何下判,律师担心法官会乱判、错判,律师在庭前对案件也做了充分准备,但是庭审中律师可以发言的时间太少,律师期望得到法官的尊重,至少是从态度上要让律师觉得自己和法官一样,都是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只是一个选择了法官职业,一个进了律师行业,但这只是律师的单方情愿。法官对律师的不尊重,导致年青气盛的青年律师在庭审中与法官发生口角,索性导致律师对法官更大的不满,这场双方之间的“论战”后果就是律师对法官失去了信任,从而对司法失去了信任。青年律师的路难走,有时却是被某些法官逼的,但法官会说,青年律师不懂行规,不懂职业规则,青年律师会说,我们懂法律,懂依法办事,你们法院态度差,这虽然没有法律规定,但法官眼里不能没有律师,法官会说,法院态度差,这是官僚主义使然,和法院本身无关,那青年律师还会说啥呢?

❷ 法官职业的尊荣感在哪里

今天下午,有机会和一些法官探讨法官的尊荣感问题。这是一个我长期以来一直在关注的问题,我每年都要为在职法硕上课,由于这些同学大多是来自法院、检察院的法官、检察官。我每次都要问他们:对法官、检察官职业有什么体会和感受?是不是有某种尊荣感和自豪感?每当他们听到我提问时:一般是会心一笑,进而告诉我说,怎么可能有尊荣感?怎么从来没有感觉? 也许是现实司法体制的无奈使得他们无从感受,也许是繁重的办案生活,使得他们似乎已经失去了对自己职业尊荣感的体验,他们似乎都变成了一个个办案的机器,根本没有心情停下脚步去考虑这个职业的社会地位和职业尊荣感问题。 在下午的发言中,我提到:法官是正义的最后守护神,是俗世正义事业的最终裁判者,法官应该像宗教里面的神职人员那样,能够赢得公众的认同、信任以及敬畏,否则,法官职业的尊荣感无从体现。周大伟老师在《法治的细节》一书中说,每当美国穿着黑袍的法官出庭的时候,当事人都会认为好像是上帝派来的使者,心中顿时产生一种敬畏感!这是因为在美国,法官是正义的最终守护神,不像在中国,党委才是正义的最终守护神,党委似乎才是代表了法律的正义。但要知道,党委往往被某个书记或者其他领导所操控,最终都会沦为个人专断的人治。 大家知道,英美法系的法官往往深居简出,一般不会在酒店、娱乐场所等地方抛头露面,法官唯一可以去,也是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大学的法学院。法官如果去法学院授课,不会引起公众对司法公正的不合理怀疑,相反,公众还会认为,法官去法学院授课,能够熏陶在校学生的法律人格,有利于推进司法正义的实现。这样,民众对法官就会保持着一种神秘感,就如对上帝保持一种神秘感那样,进而就会产生中深深的敬畏感,这种敬畏感就会进一步提升法官对自己职业的尊荣感。换言之,法官需要与民众保持着某种距离,而不能走的太近,也才能保证裁判的公正性。 但在当下的中国,往往强调法官要走群众路线,要与群众打成一片,尤其是强调调解时,法官更需要与双方当事人多多接触,这种接触是否会导致当事人对法官的不信任感呢?这种接触是否就消除了法官与当事人之间的距离感,进而无法让他们在心中产生一种尊重和敬畏之心呢? 事实上,法官职业的尊荣感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法官自己对自己职业的认同感,法官首先要认识到自己是法律的代言人,是正义的裁判者,自己要保持对法律的敬畏之心,自己要有自尊自重;另一方面来自社会公众对法官的信任感和尊重感,社会公众,包括当事人、律师始终要保持对法官应有的信任和尊重,如果没有应有的信任和尊重,那么,法官职业的尊荣感也无法体现。 而要实现上述目标,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尤其是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将法官变成是国家的法官,而不是地方的法官,法官代表的是国家的法律,而不是代表地方党委、政府的利益,法官是来自于国家层面的任命,而不是来自地方人大或者党委的任命,这就需要真正实现司法的真正独立,将整个法院系统从国家行政机构系统中剥离出来,在财政和人事上保持应有的独立,实现法院的去行政化。 目前,法院在编人数很多,但真正在第一线办案的法官却不到一半,许多法官当了领导(庭长和院长)之后,就不办案,但又可以指挥别人办案,从而出现了司法实践中“参与审理的却不能决定,决定的却没有参与审理”奇怪现象。中国法院的功能早已经异化了,法院不是一个纯粹的裁判社会纠纷,实现司法正义的机构,而是变成了可以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包括维稳在内,承担执政者统治职能以及应对各种社会任务的国家机构,这对法院而言,实在是一个不可承受之重,不当地加重了法院的负担,削弱或者分散了法院实现正义的功能。 我一直认为,法院的唯一功能就是裁判纠纷,实现司法公正,维系社会交往的主流价值,就此而言,法院内部的许多机构都应该撤销掉,将那些编制腾出来给办案的法官。只要每个法官能够办好每一个案件,在每个案件中实现司法公正,就能为社会交往树立一种公正的价值导向,就能够赢得公众对司法的信任和认同。 从法官个人而言,要让法官感到自己职业的尊荣感,不仅需要提高法官的待遇,包括工资水平,例如,台湾地区法官的薪酬水平就达到了岛内政府副部级待遇,还包括法官职业的终身制,除非有故意犯罪,或者有意地徇私枉法、枉法裁判,否则,不能随意罢免法官的职务。同时,要保持他们有公平、公开、公正晋升的通道,他们的晋升不是由某个领导决定的,而是由资深的普通法官组成的晋升委员会决定的。 在提升法官职业的尊荣上,一定要实现彻底的司法独立,要让法官能够真正凭借自己的法律专业知识和良心对案件作出自主的判断,他们在案件的裁判上具有“独立之思想,自由之意志”的人格精神。只有让法官具有独立的人格,而不是那种没有独立人格,受人摆布的工具,他们才能从内心产生对自己职业的自豪感和自尊感。当然,法官的独立并不意味着法官可以不受监督,可以恣意妄为,法官的独立仅仅意味着法官只需对法律和良心负责,每个法官也要对自己做出的裁判承担责任,都要同时接受当事人、律师、上级法院的监督以及新闻媒体的监督。 目前,由于我国没有实现法院独立,更没有实现法官独立,导致法官对许多案件的无法作出自主性的判断,这种缺乏自主性的判断就会影响他们对自己职业价值的认同和向往,会让他们认为仅仅是执政者维护统治的一种工具,而不是正义事业的裁判者和维护者。既然仅仅是工具,当然也就毫无尊严可言了。 当下中国的社会交往已经进入了一个恶性的循环系统,法官与民众之间、法官与律师之间互不尊重,互不信任,法官不尊重律师,律师也不尊重法官,当事人不信任法官,法官也不信任当事人,加上个别法官的司法腐败,加剧了民众对司法公正的怀疑,司法的公信力大大丧失,这样的社会交往系统已经出现了紊乱状态。而要改变这种紊乱局面,唯一可行的就是重新洗牌,整个司法体制推倒重来,按照司法规律重建我国的司法体制,才能保证整个社会交往,尤其是法律交往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状态。

❸ 虽然孙杨被禁赛但有上诉期,他会上诉吗上诉能赢吗

虽然孙杨被禁赛有上诉期,孙杨本人肯定是会上诉的,只不过孙杨上诉的话也不一定会赢。虽然从个人情感来讲,也是希望孙杨是可以上诉成功的,但是站在理性的角度来看,孙杨上诉成功的可能性并不高。其实在孙杨血检的整件事情上,国人肯定是愿意站在孙杨这边,既然检测机构的操作不规范,孙杨团队当然具有为自己争取权益的权力,只不过他们的方法错误了。

既然孙杨不相信对方的翻译,为何在之前不准备好呢?在法庭上面多次不尊重法官,要求更换翻译。而且整个过程都嬉皮笑脸的,一点也不正式。明明国人都是站在孙杨这边的,但是看了审判的整个过程以后,都会感觉孙杨就是一个巨婴,可能是国家太宠爱孙杨了,他的职业生涯本来一直都备受争议,这样的表现确实让人不满意,就算他有上诉期,这样的表现也不会有胜算。

❹ 在法庭上,我是原告,审判长问我话的时候,我要说尊敬的审判长和人民备审员吗

首先,不尊重审判长属于藐视法庭,但是我国暂时没有这样的法规,英美法系的藐视法庭,不管是原告还是被告都成立的。
虽然没有藐视法庭的相关规定,但是不配合问话可以认定妨碍司法,即使原告也照样处罚。

❺ 有个朋友,和她丈夫离婚。在法院调解时,法官不在,男方打女方,掐其脖子,并对法官,不尊重。并且要求女方

抚养费的问题你不用担心,各地法院对于没有收入的一方,抚养费一般以当地最回低收入为基准判决,看你答们当地的经济水平了,而且也没有一次性给清的,一般是一年或一个月一给。如果怕打你,可以申请司法保护,开庭时让法警跟随,开完庭可以让法警护送你出法院,你个人也可以带一些亲戚朋友去开庭。

❻ 答辩状会不会过时效

答辩状一般是在收到起诉状十五日之内上法院递交,没有写答辩状不影响开庭。开庭时直接应诉答辩即可!!不会不尊重法官,没有关系的!!祝你打赢官司!

热点内容
怎样联系社会与法栏目 发布:2025-04-27 00:29:46 浏览:887
公交车经营权收回补偿条例 发布:2025-04-27 00:25:08 浏览:131
刑法的效力论述 发布:2025-04-27 00:24:13 浏览:637
2016年民法真题 发布:2025-04-27 00:19:30 浏览:289
区域法治社会建设 发布:2025-04-27 00:12:10 浏览:573
怎么分析行政法案例中的法律关系 发布:2025-04-27 00:07:09 浏览:184
民事诉讼法269条 发布:2025-04-27 00:05:46 浏览:28
全州县司法局 发布:2025-04-27 00:04:55 浏览:223
民事诉讼法35条 发布:2025-04-27 00:04:17 浏览:40
尖草坪人民法院 发布:2025-04-26 23:59:15 浏览: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