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题法院常建

题法院常建

发布时间: 2022-04-16 22:35:16

1. 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全诗,有谁知道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
但余钟磬(qìng)音。

诗歌注释译文
1、[曲]:弯折、曲折。
2、[初日]:早上的太阳。
3、[禅房]:僧人的房舍。
4、[万籁]:各种声音。籁,凡是能发出音响的孔都叫“籁”,此指自然界的一切声音。
5、[磬]:(qìng )古代用玉或金属制成的曲尺形的打击乐器。
6、[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7、[空]:使……空明,形容词用作动词。
8、[清晨]:早晨。
9、[但余]:“惟闻”、只留下。
10、[曲]:一作“竹”
11、[俱]:都。
12、[但]:只。
13、[幽]:幽静。
14、[悦]:用作动词,使……高兴
15、[竹径]:一作“曲径”,竹林丛中的小路。
16.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与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异曲同工之妙。
17.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两句话形容后禅院环境幽静,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人心,指人的尘世之心。破山寺里有空心亭。
18.钟磬:寺院里诵经,斋供时打击钟磬作为信号。
19、[入]:进入。
20、[古寺]:指破山寺。
21、[照]:照耀。
22、[高林]:高树之林。
23、[山光]:山的景色。
24、[鸟性]:禽鸟的习性。
译文:
早晨,当我漫步到这座古老的寺院,初升的太阳照耀着丛林。
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僧侣们的房舍掩映在花草树林中。
山光的明净使鸟儿欢悦,深潭的倒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消除净尽。
万物静寂,只有钟磬的声音在空中回荡。

2. 含胜的诗句

含胜的诗句:
青枫浦上不胜愁《春江花月夜》
晚来妆面胜荷花《浣溪沙》
胜如落尽秋江岸《渔家傲·嫩绿堪裁红欲绽》
酥盘金胜自生春《牡丹》
红叶临流巧胜春《九月八日游涡》
欲知嗣续无穷胜《题东湖涵虚阁》
双金缕胜延嘉节《辛春日词·内廷》
便胜却人间无数《鹊桥仙·纤云弄巧》
百官西望涕难胜《大行太皇太后挽词二首》
头上两般幡胜影《元日立春三绝》
僧与开亭待胜游《题阎求仁虚乐亭》
主承客御胜复存《医者》
欲因此胜高构阁《陪李公择观金地佛牙》
千里胜形归俎豆《蓬莱阁》
雨荷风蓼不胜秋《霅上感怀》
未信桃花胜菊花《处州闲题》
先社姜芽肥胜肉《寄蓴姜法鱼糟蟹》
胜日寻芳泗水滨《春日》
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
数株残柳不胜春《杨柳枝》
百胜本自有前期《竞渡曲》
应觉清谈胜绮罗《夏日寄宣武令狐相公》
重闻天乐不胜情《与歌者何戡》
枕伊背洛得胜地《和牛相公南溪醉歌见寄》
拥旄年少胜荀郎《送李尚书镇滑州》
犹胜独居荒草院《乐天以愚相访沽酒致欢,因成七言聊以奉答》
纤草数茎胜静地《秋斋独坐寄乐天兼呈吴方之大夫》
山水途中入胜游《奉和裴侍中将赴汉南留别座上诸公》
尊酒相逢尽胜流《南乡子·早岁入皇州》
绝胜锁向朱门里《冬夜读书示子聿》
糁羹珍美胜羔豚《冬夜读书示子聿》
尊酒相逢尽胜流《南乡子·早岁入皇州》
北轩雷雨不胜凉《即事》
天定方知果胜人《即事》
中原形胜关河在《秋思》

3. 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什么意思

《题破山寺后禅院》解析鉴赏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作者介绍】

常建(生年年不详),唐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弟,太历时曾任盱眙(今江苏省盱眙县)尉。一生仕途报不得意,常游览名山胜景以自娱。他的诗以山水、田园为主要题材,风格接近王堆、孟浩然一派。《全唐诗》编其诗为一卷。

【解题】

这首诗选自《全唐诗》卷一四四。是诗人游览破山寺后禅院时所作。诗中着力描写后禅院景物的幽静,表现了作者淡泊的襟怀。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麓,始建于南齐。禅院,寺僧居住修行的地方。

【注评】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清晨:指日出前的一段时间。入。进入。古寺:指破山寺。自兴建至盛唐时期已有百年以上,所以称古寺。初日:初升的太阳。照:照耀。高林:高树之林。意思是旭日照在高树的梢头。 ○旭日下,古寺在高林丛中,气氛宁静。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竹径:竹林丛中的小路。通:通往,通向。幽处:幽静之处。禅房:僧侣们的住所。花木深:指禅房深藏在花木丛中。 ○二句写禅房幽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山光:山的景色。悦:用作动词,使……欢悦。鸟性:禽鸟的习性。潭影:清激潭水中的倒影。空人心: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空: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 ○观赏山光水色,触发了出世的情思。 万籁(1ài)此俱寂,但馀钟磬(qìng)音。 万籁:一切声音。籁:空穴里发出的声。这里泛指声音。此:在此。即在后禅院。俱:副词。全都。寂:沉寂,听不到。但:只。馀:剩下。钟磬音:敲击钟磐所发出的声音。磐:佛教的打击乐器,形状像钵,铜铁铸成。寺院诵经、斋供时以钟磐之声为号,发动用钟,止歌用磐。 ○以钟磐音结束全篇,更加突现古寺之幽。

【译文】

清晨进入这座古老寺庙,
旭日正照着高高的树林。
一条竹径通向幽静处所,
禅房周围花木郁郁葱葱。
山林的美景使百鸟欢悦,
潭水倒影让人杂念全消。
一切声响此刻全都沉寂,
只有钟磐声在空中回荡。

【简析】

常熟虞山是苏南风景名区,现已辟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虞山北麓的兴福寺是佛教名刹,景致更加迷人。寺中禅院的一块石碑上,镌刻着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这首诗,是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的手迹,成为兴福寺面龙点睛之笔。常建题诗时的兴福寺,风貌肯定与今日不同,但自然环境的特点,如高林、竹径,山光、潭影等,尚可一一指出,让人们从中领悟到常建诗中所传达出的意境。

诗境依游览的过程逐步展开。首句“清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间,诗人一大早即“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胜境的向往之切。大约赶了不算太短的一段路程,及入山门,已是“初日照高林”的时刻了。次句既交代了时间的推移,也描绘了古寺的总体风貌,它掩藏在大片高树丛中,旭日照耀下,宁静的安谧。诗的第二联是入寺之后的经历,沿着竹林间的一条小径走去,小径尽处是僧侣的寮房。这里花木抉疏绿草如茵,气氛更显得安详、幽雅。句中的“幽处”、“花木深”,既表现出独特的环境氛围,也传达出诗人欣赏、赞叹之情。诗的第三联正面写诗人观赏的感受。这两句说,山光使野鸟怡然自得;潭影使人们心中的杂念消除净尽。前一句是就自然界而言,说这里是禽鸟与山林相得之所,是一派祥和气氛。后一句是就人与自然环境而言,说这里的山光水色不仅可以娱悦人的耳目,而且可以净化人的灵魂。游人在尘世烦躁、疲惫的心态,一到这里经过澄澈潭影映照,立即得到平复,使精神升华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句中“山光”是指“初日”在草木岩石之间的反映;“潭影”则是山光和天色在水里的反映。这样写不仅从结构上与第二句“初日照高林”形成照应,而且使“初日”贯穿始终,更加突现这轮初日,让人觉得这里的阳光有特殊的魅力.读者终于领悟到,诗人写“山光”“潭影”的用意在烘托他心中的一轮“初日”。是佛光的照耀,才使得这里的山光、潭影获得了“悦鸟性”和“空人心”的奇效,使自然界的山水、阳光等等变得清洁、宁静、安详、和平,从而构成破山寺这一块净土。诗的尾联点破了这种对佛教法力的礼赞。诗人说,此时此刻,外界的一切声响似乎都沉寂了,远逝了,只有悠长的钟声和清脆的磬声在回荡,在远播,似在警戒沉迷,似在赞许觉悟。诗人整个身心都融进浓厚的宗教氛圈之中,写游览达到这种境界,才是真正的引人入胜。

全诗层次分明,意境浑融,意味浓厚,历来广为传诵。由本诗演化出成语“曲径通幽”“万籁俱寂”,沿用至今。

4. 题法院的思想内容是什么

标题 题法院 作者 常建 年代 唐 内容 胜景门闲对远山,竹深松老半含烟。皓月殿中三度磬,水晶宫里一僧禅。 注释 【注释】:

5. 皓齿还如贝色含,

皓齿还如贝色含,长眉亦似烟华贴。邻娃尽著绣裆襦,独自提筐采蚕叶。 常建 【题法院】 胜景门闲对远山,竹深松老半含烟。皓月殿中三度磬,水晶宫

6. 含有“皓”,“皓月”或者“弥”字的古诗词

薛奇童 【吴声子夜歌(一作崔国辅诗,题云古意)】 净扫黄金阶,飞霜皓如雪。下帘弹箜篌,不忍见秋月。
皇甫冉 【同李三月夜作】 霜风惊度雁,月露皓疏林。处处砧声发,星河秋夜深。
鲍家四弦 【送韦生酒】 白露湿庭砌,皓月临前轩。此时去留恨,含思独无言。
陆龟蒙 【相和歌辞·陌上桑】 皓齿还如贝色含,长眉亦似烟华贴。邻娃尽著绣裆襦,独自提筐采蚕叶。
常建 【题法院】 胜景门闲对远山,竹深松老半含烟。皓月殿中三度磬,水晶宫里一僧禅。
吕温 【晋王龙骧墓】 虎旗龙舰顺长风,坐引全吴入掌中。孙皓小儿何足取,便令千载笑争功。
白居易 【病免后喜除宾客】 卧在漳滨满十旬,起为商皓伴三人。从今且莫嫌身病,不病何由索得身。
蔡京 【责商山四皓】 秦末家家思逐鹿,商山四皓独忘机。如何鬓发霜相似,更出深山定是非。
陆龟蒙 【陌上桑】 皓齿还如贝色含,长眉亦似烟华贴。邻娃尽著绣裆襦,独自提筐采蚕叶。
胡曾 【咏史诗·四皓庙】 四皓忘机饮碧松,石岩云殿隐高踪。不知俱出龙楼后,多在商山第几重。
刘兼 【春夜】 薄薄春云笼皓月,杏花满地堆香雪。醉垂罗袂倚朱栏,小数玉仙歌未阕。
李续 【和绵州于中丞登越王楼见寄(时为同州刺史)】 早年登此楼,退想不胜愁。地远二千里,时将四十秋。邅迍多失路,华皓任虚舟。诗酒虽堪使,何因得共游。
齐己 【过商山】 叠叠叠岚寒,红尘翠里盘。前程有名利,此路莫艰难。云水侵天老,轮蹄到月残。何能寻四皓,过尽见长安。
萧颖士 【江有枫一篇十章】 有鸟有鸟,粤鸥与鹭。浮湍戏渚,皓然洁素,忘其猜妒。彼何人斯,曾足伤惧。
李白 【友人会宿】 涤荡千古愁,留连百壶饮。良宵宜清谈,皓月未能寝。醉来卧空山,天地即衾枕。
韦应物 【月夜】 皓月流春城,华露积芳草。坐念绮窗空,翻伤清景好。清景终若斯,伤多人自老。
刘长卿 【弄白鸥歌】 泛泛江上鸥,毛衣皓如雪。朝飞潇湘水,夜宿洞庭月。归客正夷犹,爱此沧江闲白鸥。
宋之问 【夜饮东亭】 春泉鸣大壑,皓月吐层岑。岑壑景色佳,慰我远游心。暗芳足幽气,惊栖多众音。高兴南山曲,长谣横素琴。
骆宾王 【途中有怀】 眷然怀楚奏,怅矣背秦关。涸鳞惊照辙,坠羽怯虚弯。素服三川化,乌裘十上还。莫言无皓齿,时俗薄朱颜。
张说 【奉和同皇太子过慈恩寺应制二首】 朗朗神居峻,轩轩瑞象威。圣君成愿果,太子拂天衣。至乐三灵会,深仁四皓归。还闻涡水曲,更绕白云飞。
李乂 【幸白鹿观应制】 制跸乘骊阜,回舆指凤京。南山四皓谒,西岳两童迎。云幄临悬圃,霞杯荐赤城。神明近兹地,何必往蓬瀛。
沈佺期 【和中书侍郎杨再思春夜宿直】 西禁青春满,南端皓月微。千庐宵驾合,五夜晓钟稀。星斗横纶阁,天河度琐闱。烟光章奏里,纷向夕郎飞。
王维 【泛前陂】 秋空自明迥,况复远人间。畅以沙际鹤,兼之云外山。澄波澹将夕,清月皓方闲。此夜任孤棹,夷犹殊未还。
李白 【古风】 美人出南国,灼灼芙蓉姿。皓齿终不发,芳心空自持。由来紫宫女,共妒青蛾眉。归去潇湘沚,沉吟何足悲。
李白 【览镜书怀】 得道无古今,失道还衰老。自笑镜中人,白发如霜草。扪心空叹息,问影何枯槁。桃李竟何言,终成南山皓。
杜甫 【散愁二首】 闻道并州镇,尚书训士齐。几时通蓟北,当日报关西。恋阙丹心破,沾衣皓首啼。老魂招不得,归路恐长迷。
杜甫 【舟月对驿近寺】 更深不假烛,月朗自明船。金刹青枫外,朱楼白水边。城乌啼眇眇,野鹭宿娟娟。皓首江湖客,钩帘独未眠。
司空曙 【送菊潭王明府】 业成洙泗客,皓发著儒衣。一与游人别,仍闻带印归。林多宛地古,云尽汉山稀。莫爱浔阳隐,嫌官计亦非。
司空曙 【龙池寺望月寄韦使君阎别驾】 清光此夜中,万古望应同。当野山沈雾,低城树有风。花宫纷共邃,水府皓相空。遥想高楼上,唯君对庾公。
王建 【题寿安南馆】 明蒙竹间亭,天暖幽桂碧。云生四面山,水接当阶石。湿树浴鸟痕,破苔卧鹿迹。不缘尘驾触,堪作商皓宅。

7. 古诗以luoman开头的有哪些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题法院 常建
胜景门闲(开)对远山,竹深松老半含烟。
皓(皎,素)月殿中三度磬,水晶宫里一僧禅。

陪李金吾花下饮 杜甫 详细内容 到网络里查
胜地初相引,余行得自娱。见轻吹鸟毳,随意数花须。
细草称偏坐,香醪懒再酤。醉归应犯夜,可怕李金吾。

胜地本来无定主,大都山属爱山人。

胜事经非少,芳辰过亦多。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胜赏信多欢,戒之在无荒。

胜事那能说,王孙去未还。

8. 常建的资料

网络“常建”就有啊,要的话我复印给你。
常建(708-765),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玄宗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官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大历中,曾任盱眙尉。唐代诗人。字号不详。《唐才子传》说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 2006年有古碑证籍常建的祖籍为邢台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天宝中年为盱眙尉。后隐居鄂渚的西山。一生沉沦失意,耿介自守,交游无显贵。与王昌龄有文字相酬。其诗意境清迥,语言洗炼自然,艺术上有独特造诣。现存诗57首,题材较窄,绝大部分是描写田园风光、山林逸趣的。名作如《题破山寺后禅院》、《吊王将军墓》,尤其前一首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联,广为古今传诵。他还有一些优秀的边塞诗。今存《常建诗集》3卷和《常建集》2卷。
他的诗以田园、山水为主要题材,风格接近王、孟一派。他善于运用凝练简洁的笔触,表达出清寂幽邃的意境。这类诗中往往流露出「淡泊」襟怀。其实他对现实并未完全忘情,他有所感慨,有所期望,也有所指责,这在占相当比重的边塞诗中尤为明显。有《常建集》。诗以写山水田园为主,选语精妙,境界超远。
常建其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沦于一尉,士论悲之。诗一卷。
常建的诗题材比较狭隘,虽然也有一些优秀的边塞诗,但绝大部分是描写田园风光、山林逸趣的。
[编辑本段]诗集:

题破山寺后禅院(选自《全唐诗》)
(破山寺,就是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虞山北麓)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闻钟磬音。
宿王昌龄隐居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江上零兴
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 冷冷七弦遍,万木澄幽阴。
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 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黄金。
送李十一尉临汉
冷冷花下琴,君唱渡江吟。 天际一帆影,预悬离别心。
以言神仙尉,因致瑶华音。 回轸抚商调,越溪澄碧林。
燕居
青苔常满路,流水复入林。 远与市朝隔,日闻鸡犬深。
寥寥丘中想,渺渺湖上心。 啸傲转无欲,不知成陆沉。
塞上曲
翩翩云中使,来问太原卒。 百战苦不归,刀头怨明月。
塞云随阵落,寒日傍城没。 城下有寡妻,哀哀哭枯骨。
昭君墓
汉宫岂不死,异城伤独没。 万里驮黄金,峨眉为枯骨。
回车夜出塞,立马皆不发。 共恨丹青人,坟上哭明月。
吊王将军墓
嫖姚北伐时,深入几千里。 战徐落日黄,军败鼓声死。
尝闻汉飞将,可奈单于垒。 今与山鬼邻,残兵哭辽水。
送陆擢
圣代多才俊,陆生何考第。 南山高松树,不合空摧残。
九月湖上别,北风秋雨寒。 殷勤叹邓凤,早食金琅歼。
送李大都护
单于虽不战,都护事边深。 君执幕中秘,能为高士心。
海头近初月,橱里多愁阴。 西望郭犹子,将分泪满襟。
漳州留别
贤达不相识,偶然交已深。 宿帆谒郡佐,帐别依禅林。
湘水流入海,楚云千里心。 望君杉松夜,山月清猿吟。
听琴秋夜赠寇尊师
琴当秋夜听,况是洞中人。 一指指应法,一声声爽神。
寒虫临砌默,清吹袅灯频。 何必钟期耳,高闲自可亲。
泊舟呼胎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 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
平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 乡国云霄外,谁堪羁旅情。
江行
平湖四无际,此夜泛孤舟。 明月异方意,吴歌令客愁。
乡园碧云外,兄弟禄江头。 万里无归信,伤心看斗牛。
古意 共作四首
牧马古道傍,道傍多古墓。 萧条愁杀人,蝉鸣白杨树。
回头望京邑,合沓生尘雾。 富资安可常,归来保贞素。
高楼夜弹筝
高楼百徐尺,直上江水平。 明月照人苦,开帘弹工筝。
山高猿秋急,天静鸿雁鸣。 曲度犹未终,东峰霞半生。
落菜长安
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
恐逢故里写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
塞下
铁马胡裘出汉营,分废百道救龙城。
左贤未通新华折,过在将军不在兵。
顾法院
胜景门闭对远山,竹深松老半含烟。
皎月殿中三度磐,水晶宫里一僧禅。
岭猿
杳杳袅袅清且切,鹧鸪飞处又斜阳。
相思岭上相思泪,不到三声合断肠。
三日寻李九庄
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回荡轻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送宇文六
花映垂杨汉水清,晓风林里一枝轻。
即今江北还如此,愁杀江南离别情。
戏题湖上
湖上老人坐矾岛头,湖里挑花水却流。
竹竿袅袅波无波际,不知何者吞香钩。
吴故宫
越女歌长君且听,芙蓉香满水边城。
岂知一日终非主,犹自如今有怨声。
古意
井底玉冰洞地明,玻由粮护青丝索。
仙人骑凤披彩霞,挽上银瓶照天阁。
黄金作身双飞龙,口衔明月喷芙蓉。
一时渡海望不见,晓上青楼十二重。
古兴
轴转井上双梧桐,飞鸟衔花日将没。
深闺女儿莫愁年,玉指冷冷怨金碧。
石榴裙据峡蝶飞,见人不语梁峨眉。
青丝素丝红绿丝,织成锦券当为谁。
渔浦
春至百草绿,胶泽闻鸽鹏。 别家投钓翁,今世沧浪情。
沤绽为缦袍,折麻为长缨。 荣誉失本真,怪人浮此生。
碧水月自阔,安流净而平。 扁舟与天际,独往难能名。
造整十少府
微风吹霜气,寒影明前除。 落日未能别,萧萧林木虚。
愁烟闭千里,仙尉其何如。 因送别鹤操,赠之双鲤鱼。
鲤鱼在金盘,别鹤衰有徐。 心事则如此,请君开素书。
海日马镫曲稍次中流作
夜寒宿芦苇,晓色明西林。 初日在川上,便澄游子心。
晴天无纤翳,郊野浮春明。 波静随钓鱼,舟小绿水深。
出浦见千里,旷然谐远寻。 扣船应渔父,因唱沧浪吟。
宿五度溪仙人得道处
五度溪上花,生根依两崖。 二月寻片云,愿宿秦人家。
上见悬崖崩,下见白水瑞。 仙人弹棋处,石上青萝盘。
无处求玉童,翳翳唯林峦。 前溪通新月,聊取玉琴弹。
张山人弹琴
君去芳草绿,西峰弹玉琴。 岂推丘中赏,兼得清烦襟。
朝从山口还,出岭闻清音。 了然云霞气,照见天地心。
玄鹤下澄空,翩翩舞松林。 改弦扣商声,又听飞龙吟。
稍觉此身妄,渐知仙事深。 其将炼金鼎,永矣投吾管。
闲斋卧病
旬时结阴霖,帘外初白日。 斋沐清病容,心魂畏虚童。
闲梅照前产,明镜悲旧质。 同施四五人,何不来问疾。
行药至石壁,东风变萌芽。 主人门外绿,小隐湖中花。
时物堪独往,春帆宜别家。 辞君响沧海,烂漫从天涯。
梦太白西岭
梦寐升九崖,杳霭逢元君。 遗我太白峰,寥寥辞垢氛。
结守在星汉,宴林闭伍三。 格授覆徐翠,巾舄生片云。
时往溪水间,孤亭昼仍瞑。 松峰引无影,石做清霞文。
恬目缓舟趣,并心授马群。 春风又摇掉,潭岛花纷纷。
客有自燕而归哀其老而赠之
赢马朝自燕,一身为二连。 记亲拜孤家,移葬双陵前。
幽愿从此毕,剑心因获全。 孟冬寒气盛,抚辔告言旋。
碣石海北门,除寇惟朝鲜。 离离一寒骑,袅袅驰白天。
生别皆自取,况为士卒先。 寸心渔阳兴,落回族等悬。
西山
一身为轻舟,落日西山际。 常随去帆影,远接长天势。
物象归徐清,林峦分夕丽。 亭亭碧流暗,日入孤霞继。
清目远阴映,湖云尚明突。 林昏楚色来,岸运荆门闭。
至夜转清退,萧萧北风厉。 沙边雁鹭泊,宿处蒸蔑蔽。
圆月逗前浦,孤琴又摇曳。 冷然夜遂深,白露沾人袂。
第三峰
西山第三项,茅手依双松。 香沓欲至天,云梯升几重。
莹魄澄玉虚,以求写鹤踪。 遣返非天人,执节乘赤龙。
旁映白日光,缥缈轻霞客。 孤辉上烟雾,徐影明心胸。
愿与黄低磷,欲飞而英从。 因寂清万象,轻云自中峰。
山瞑学栖鸟,月来随暗蒙。 寻空静徐响,袅袅云溪钟。
湖中晚驿
湖广舟自轻,江天欲澄界。 是时清楚望,气色犹霾喀。
踟蹰金霞白,波上日初丽。 烟虹落镜中,树木生无际。
香沓涯欲辨,蒙蒙云复闭。 言垂星汉明,又睹定流势。
微兴从此惬,悠然不知岁。 试职沧浪清,遂觉乾坤细。
岂念客衣薄,将期水投袂。 迟回渔父间,一雁声嘹唳。
白龙富泛舟寄天台学道者
夕映翠山深,徐晖在龙窟。 扁舟沧浪意,治措花影没。
西浮入天色,南望对云阙。 因忆毒首峰,初阳濯玄发。
泉莫两幽映,松鹤间情越。 碧海莹于神,玉青泽人骨。
忽然为枯木,微兴送如兀。 应寂中有天,明心外无物。
环回从所泛,夜静犹不歇。 澹然意无限,身与波上月。
仙谷遇毛大意知是秦官人
溪口水石浅,冷冷明药丛。 人溪双峰峻,松括疏幽风。
垂岭枝袅袅,臀泉花蒙蒙。 黄缘斋人目,路尽心弥通。
盘石横阳崖,前流殊末穷。 回潭清云影,弥漫长天空。
水边一神女,千岁为玉童。 羽毛经汉代,珠翠逃秦宫。
目觐神已寓,鹤飞言本终。 祈君青云秘,愿谒黄仙翁。
尝以耕玉田,龙鸡西项中。 金梯与天接,几日来相逢。
鄂精招王昌龄张债
对芦旷野中,沙上飞黄云。 天晦无精光,茫茫悲远君。
楚山隔湘水,湖畔落日偶。 春雁又北飞,音书固难闻。
滴居未为叹,谗征何由分。 午日逐故龙,它为吊冤文。
翻覆古井然,官宦安足云。 贫士任枯槁,捕鱼清江清。
有时荷锄犁。旷野自耕耘。 不然春山隐,溪涧花氮包。
山鹿自有场,贤达亦顾群。 二贤归去来,世上徒纷纷。
古兴
汉上逢老翁,江口为僵尸。 白发沾黄泥,遗骸集鸟鸣。
机巧自此忘,精魄今何之。 风吹钩等折,鱼跃安能施。
白水明汀洲,菰蒲冒深彼。 唯留扁舟影,系在长江涓。
突兀枯松枝,悠扬女萝丝。 托身难凭依,生死焉相知。
遍现今时人,举世皆尔为。 将军死重围,汉卒犹争驰。
百马同一街,万轮同一规。 名与身就亲,君子宜固思。
张天师草堂
灵溪复清字,傍倚枯松根。 花药绕方丈,瀑泉飞至门。
四气闭炎热,两崖改明昏。 夜深月暂皎,亭午朝始撤。
信是无人居,幽幽寂无喧。 万壑应鸣磐,诸峰接一魂。
遂登仙子谷,因醉田中樽。 时节开玉书,它映飞天言。
心化便无影,目精焉累烦。 忽而与霄汉,寥落空南轩。
空灵山应田叟
湖南元村落,山舍多黄布。 淳朴如太古,其人居鸟巢。
牧童唱巴歌,野老亦献嘲。 油舟问溪口,言语告哑咬。
土俗不尚农,岂暇论肥晓。 莫候射禽兽。浮客烹鱼统。
余亦果富人,获康今尚苞。 敬君中国来,愿以充其庖。
日久闻虎斗,空山满咆哮。 怀人虽共安,异域终难交。
白水可洗心,采蔽可为肴。 曳策背落日,江风鸣稍稍。
太公农晚遇
日出渭流白,文王政猎时。 钓翁在芦苇,川泽无熊罴。
诏书起遗贤,匹马令致辞。 因称江海人,臣老筋力衰。
迟迟诣天车,快快语灵龟。 兵马更不错,君臣皆共治。
同车至咸阳,心影无磷缁。 四牡玉墀下,一言为帝师。
王侯拥朱门,轩盖昭长逵。 古来荣华人,遭遇谁知之。
落日是桑榆,光景有顿亏。 倏悲天地人,虽贵将何为。
赠三侍御
高山临大泽,正月芦花乾。 阳色薰两崖,不改青松寒。
土贤守孤贞,古来皆共难。 明君错甚才,台上飞三奇。
操与霜雪明,星与江海宽。 束导视天涯,安能穷波澜。
孤鹤在积棘,一枝非所安。 逸翩望绝霄,见欲凌云端。
层台何其高,山石流洪湍。 固知非天池,鸡跃同所欢。
难念独枯槁,四十长江干。 责躬贵知己,效拙从一官。
折翩悲高风,苦饥候朝餐。 湖月联大海,天空何漫漫。
托身未知所,谋道庶不刊。 吟彼乔木诗,一夕常三叹。
由湖寺后溪宿云门
落日山水清,乱流鸣淙淙。 旧蒲雨抽节,新花水对窗。
溪中日已没,归乌多为双。 杉松引直路,出谷临前湖。
洲诸晚色静,又观花与蒲。 入溪复登岭,草浅寒流速。
圆月明高峰,春山因独宿。 松阴澄初夜,曙色分远目。
日出城南隅,青青媚川陆。 乱花覆东郭,碧气销长林。
四郊一清影,千里归寸心。 前瞻王程促,却恋云门深。
毕景有徐兴,到家弹玉琴。
古意三首
二妃方访舜,万里南方悬。 远道同江汉,孤舟无岁年。
不知苍梧处,气尽呼青天。 愁泪变楚竹,峨眉丧湘川。
后人立为庙,累世称其贤。 过客设调祭,狐狸来坐边。
怀古来忍还,孩吟彻空山。 明月照高阁,彩女赛罗幕。
歌舞临碧云,策声沸珠箔。 青湾临南海,天上双白鹤。
万里齐翼飞,意求君门乐。 玉霄九重闭,金锁夜不开。
两翅自无力,愁鸣云外来。 态深入空贵,世屈无良媒。
俯仰顾中禁,东飞白玉台。 楚王竟何去,独自留巫山。
偏使世人见,迢迢江汉间。 驻舟春溪里,皆愿拜灵颜。
寤寐见神女,金沙鸣佩环。 闲艳艳世姿,令人气力微。
含笑意不语,化作朝云飞。
塞下曲四首
(1)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2)北海阴风动地来,明君词上望龙准。
银髅皆是长城卒,日暮沙场飞作灰。
(3)龙斗雌雄势已分,山崩鬼哭恨将军。
黄河直北手馀里,冤气苍茫成黑云。
(4)因嫁单于怨在边,蛾眉万古葬胡天。
汉家此去三千里,青家常无草木烟。
[编辑本段]另有记载
在唐朝灿若星辰的诗人中,常建是一位颇有影响的著名诗人。在历代唐诗选本中,都有常建的诗入选,《唐诗三百首》中有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宿王昌龄隐处》二首。其中的“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成为唐诗中的名句,广为流传,影响很大。在唐朝文坛上,常建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了李白。如唐丹阳进士殷王番的唐诗选本《河岳英灵集》中就把常建置于卷首,位在李白、王维等人之前,并在诗序中大加称赞。
诗人之谜
但常建的祖籍是哪里?一直是一个悬案――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金性尧注《唐诗三百首新注》说:常建的籍贯,《全唐诗》未书。《唐才子传》作长安人。但他的《落第长安》诗有“家园好在尚留秦,耻作明时失路人。恐逢故里莺花笑,且向长安度一春”语,似非长安人。此说见著名唐诗研究专家傅璇琮先生《谈新编本的一些问题》(文学评论丛刊第三期)。傅璇琮《考》也对《唐才子传》所记常建事迹作了辨正,他认为《唐才子传》说常建是长安人不确,但他究系何地人,限于目前的史料,只能阙疑。
高步瀛选注的《唐宋诗举要》中注:常建,长安人。开元进士。大历中,为盱眙(在今江苏)尉,颇不如意。后寓鄂渚(今湖北武昌),招王昌龄、张偾同隐,见唐才子传。
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的《唐诗三百首辞典》中注:长安(现陕西西安)人。开元进士,曾任盱眙尉。
《辞海》“常建“条是这样解释的:唐诗人。故里不详(一说长安人,误)。开元15年进士,与王昌龄同榜。曾任盱眙尉。天宝年间卒。一说大历时尚在世,实误。其诗多为五言,常以山林、寺观为题材,《题破山寺后禅院》一首,为世传诵。也有部分边塞诗。有《常建集》。
在目前仅存的《唐人选唐诗》,只有十种,由唐朝人元结和殷王番等选编的,应该是比较权威的选本。这些选本的选取标准虽然各有不同,但总的可以看出他们对本时代诗歌的一些看法与评价。其中第三集是《河岳英灵集》,由殷王番选编,共选诗二十四家,殷番在此集前言中说了他的编选标准:“如名不副实,才不合道,纵权压梁窦,终无取焉。”他在目录中又写道:“切见诗之流传于世多矣。若唐之河岳英灵。中兴间气。则世所罕见焉。本堂得此本。编次既当。批摘又精。真诗中无价宝也。”说明编者是非常认真的,目的确是以质论诗。在此集中,第一名就是常建,第二位才是李白,而与常建同榜进士的王昌龄,却被排在了卷上的倒数第二位。并且,常建诗15首,而李白诗仅选了13首,由此可见常建在当时文坛的地位是非常高的,甚至超过了李白。此集在常建集前评语中言:“高才无贵士。诚哉是言。曩刘桢死于文学。左思终于记室。鲍照卒于参军。今常建亦沦于一尉。”
辞海“河岳英灵集”条称:“选录唐开元二年至天宝十二年(714――753)期间常建、李白等二十四人诗二百一十四首,每人各附评语。番论诗反对轻艳矫饰,提倡风骨声律的统一,注重兴象。所选以此为标准,是唐人选唐诗中较好的选本。”
古碑证籍
2006年8月,临城县文管所在征集文物中,收上来一块古碑,是常建后人的一块墓志铭。墓志铭刻于威通六年。墓志铭中追述了常建的事迹,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破解了这个千年之谜:唐朝大诗人常建的祖籍就是邢台。
在此碑额上刻有“唐故府君常公墓志铭”字样。碑题是:《唐故府君前试左武卫兵曹参军常公墓志铭并序乡贡进士傅融撰》:碑文为:公讳□,先邢州县人也。建国,命谥其来远矣,粤文场常建者,公之近祖也,在英灵集,冠群公之首,词华品藻,具在小序。祗如梦太白西岑、哭王昭君可为尽美矣。曾祖琳,皇试太子通事舍人。祖如玉,皇授左龙武军军使兼御史大夫。天宝未年,安史作乱,四海鼎沸,公发貔虎之威,扫荡妖氛,无不泯尽。敕书于诏至今见在。父太平,皇右军兵马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厝事,上柱国,河内县开国伯,食邑三百户。
公秉仁义之权侠,忠贞之勇卒,因内外游历,中丘御史端公曹公一见如旧,署以爪牙之任,亦非愿焉。早年知命,退身乡里,□茅二房,结文场之友,清文丽藻,观之璨然。复至暮年,渐遵释教,毗蓝净宗,往来不绝。或图画真容,或书写经典,前后数年,不可胜记。何图天下□音,鱼靳遗殒,此明哲于大中九年三月五日,享年六十有四,终于私茅焉。夫人雍氏,志性温雅,令望谦柔,名著陶家,恩同孟氏。自公沦亡,经于数载,馈奠之礼,靡有阙舆,不幸忽抱疾瘵,枕席弥留,祸亟飞钟,遄流不息,于咸通四年三月甘日,享年七十奄终。华室唏吁,乔柯先折,鸾镜沉辉。自亲非亲,咸悉悲悼。女王氏,长适太原王氏。幼奉训诫,长习箴规,克著三从,罔亏四德。次在室,岂岂令漱难可比焉。幼曰喜娘子不幸华年奄遘,大夜琢玉,记铭至今。
见在令子三人,二人早亡。幼曰现,少诣儒门,颇览坟典,曾蒙乡荐,云汉攀鲵,久蹑秦川。东堂折挂,自遭荼毒,泣血庭隅,公之□榆,岁月深远,道路睽阻,护丧不任。以咸通六年八月十二日,卜兆于兹邑西南十里,礼也。其茔也,前临郊邑,却眺山河,韩魏之风云,燕代之委气,其在兹矣,虑以陵谷迁改,年代湮没,乃命刊石而记焉。
铭曰:粤惟常公,堂堂挺秀,杖德松筠,怀仁苑囿,话言惟新,倾盖如旧,守礼不差,防闲匪昼,挂冠严岭,濯缨沧浪。晚就释曲,时赴道场,心怀松柏,□德珪璋,气如浮云,志若秋霜。疾疹弥留,亦奠痊损。泰山其颓,哲人将殒,于戏夫子,微言将泥。令德令图,道光惟允。呜呼哀哉,丧我英逸。已矣夫人,古今难匹。动合箴规,如琴如瑟。云逐蟾辉,魂飞白日。猿啼青山,长归幽冥。滔滔者川,浑浑东注。悠悠者人,茫茫不□。自古在昔,何新何故。长夜冥冥,千载不寤。
碑文中“建国,命谥其来远矣,粤文场常建者,公之近祖也,在英灵集,冠群公之首,词华品藻,具在小序。祗如梦太白西岑、哭王昭君可为尽美矣。” 此碑文的说法与《河岳英灵集》的说法完全一样,由此完全可以认为常建的祖籍是邢州是肯定的。
常建其诗
盛唐诗派中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之称。他的诗现存57首,数量虽不多,《四库全书总目》称常建“卓然与王、孟抗行者,殆十之六七”。《河岳英灵集》中常建序称“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于如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又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此例十数句,并可称警策。”
盛唐山水诗大多歌咏隐逸情趣,都有一悠闲适意的情调,但各有独特风格和成就,常建最著名的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在优游中写会悟,但风格闲雅清警,艺术上和王维的高妙、孟浩然的平淡都不类同,确属独居一格。现江苏常熟虞山破山寺已成蓍名景点,全赖常建此诗以传。
宋代欧阳修十分喜爱“曲径”两句,说“欲效其语作一联,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为难工也”。后来他在青州一处山斋宿息,亲身体验到“曲径”两句所写的意境情趣,更想写出那样的诗句,却仍然“莫获一言”。
再如常建以下四首诗:
江上琴兴
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
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
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
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黄金。
此诗语言情致幽静,引人远思,反映了作者的隐逸生活。
宿王昌龄隐居
清溪深不测(极),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此诗在盛唐时已传为山水诗名篇,清朝受到“神韵派”推崇。
昭君墓
汉宫岂不死,异域伤独没。
万里驮黄金,蛾眉为枯骨。
回车夜出塞,立马皆不发。
共恨丹青人,坟上哭明月。
此诗见《河岳英灵集》,也被墓志铭例举,有名于当时。
塞下曲之一:
玉帛朝回望帝乡, 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 兵气销为日月光。
此诗独辟蹊径,得出了不同寻常的异响。既未炫耀武力,也不嗟叹时运,而是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
常建
常建,唐代诗人。其诗意境清迥,语言洗炼而自然,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殷□《河岳英灵集》首列常建诗,评论说:“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惟论意表。”并举“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宿王昌龄隐处》)等句,称其“警策”;尤推服《吊王将军墓》,认为善叙悲怨,胜过潘岳。欧阳修特别欣赏其《题破山寺后禅院》中“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联,想仿效它而久不可得(《题青州山斋》)。他的诗现存57首。数量虽不多,而“卓然与王、孟抗行者,殆十之六七”(《四库全书总目》)。在盛唐诗派中曾有王、孟、储、常之称。
今存《常建诗集》3卷,辑入《唐六名家集》。《常建集》2卷,辑入《唐百家诗》;《常建诗集》2卷,辑入《唐诗二十六家》。

扩展阅读:
1.古碑证籍
2. 2006年8月,临城县文管所在征集文物中,收上来一块古碑,是常建后人的一块墓志铭。墓志铭刻于威通六年。墓志铭中追述了常建的事迹,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破解了这个千年之谜:唐朝大诗人常建的祖籍就是邢台。
3. 在此碑额上刻有“唐故府君常公墓志铭”字样。碑题是:《唐故府君前试左武卫兵曹参军常公墓志铭并序乡贡进士傅融撰》:碑文为:公讳□,先邢州县人也。建国,命谥其来远矣,粤文场常建者,公之近祖也,在英灵集,冠群公之首,词华品藻,具在小序。祗如梦太白西岑、哭王昭君可为尽美矣。曾祖琳,皇试太子通事舍人。祖如玉,皇授左龙武军军使兼御史大夫。天宝未年,安史作乱,四海鼎沸,公发貔虎之威,扫荡妖氛,无不泯尽。敕书于诏至今见在。父太平,皇右军兵马使,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厝事,上柱国,河内县开国伯,食邑三百户。
4. 公秉仁义之权侠,忠贞之勇卒,因内外游历,中丘御史端公曹公一见如旧,署以爪牙之任,亦非愿焉。早年知命,退身乡里,□茅二房,结文场之友,清文丽藻,观之璨然。复至暮年,渐遵释教,毗蓝净宗,往来不绝。或图画真容,或书写经典,前后数年,不可胜记。何图天下□音,鱼靳遗殒,此明哲于大中九年三月五日,享年六十有四,终于私茅焉。夫人雍氏,志性温雅,令望谦柔,名著陶家,恩同孟氏。自公沦亡,经于数载,馈奠之礼,靡有阙舆,不幸忽抱疾瘵,枕席弥留,祸亟飞钟,遄流不息,于咸通四年三月甘日,享年七十奄终。华室唏吁,乔柯先折,鸾镜沉辉。自亲非亲,咸悉悲悼。女王氏,长适太原王氏。幼奉训诫,长习箴规,克著三从,罔亏四德。次在室,岂岂令漱难可比焉。幼曰喜娘子不幸华年奄遘,大夜琢玉,记铭至今。

热点内容
2017年二级建造师法律法规答案 发布:2025-04-29 15:50:28 浏览:38
民宗局法律知识培训总结 发布:2025-04-29 15:50:27 浏览:92
事业单位劳务派遣合同法 发布:2025-04-29 15:44:56 浏览:249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中 发布:2025-04-29 15:29:16 浏览:194
房产税立法初稿 发布:2025-04-29 15:23:30 浏览:768
过失和欺诈承担的法律责任有何不同 发布:2025-04-29 15:18:44 浏览:941
司法救助被告 发布:2025-04-29 15:07:52 浏览:186
南京人防和物业法规 发布:2025-04-29 15:05:42 浏览:490
柜面业务法律法规知识 发布:2025-04-29 15:05:35 浏览:633
还有哪些原则可以成为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发布:2025-04-29 14:54:00 浏览: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