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法官
A. 求翻译:控辩双方的平等对抗,法官居中裁判是什么意思
控辩双方的平等对抗,法官居中裁判
Equal confrontation between prosecutors and defendants, judges refereeing
B. 法官对抗上级法院的裁判是什么行为
法院对抗上级法院的裁判,是一种,不服从命令的行为
C. 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在审判方式方面的不同
关于审判方式方面比较明显的不同应该就是法官的权限不同。
在大陆法系国家,法官审理案件,除了案件事实外,首先必须考虑制定法的规定,根据制定法的规定来判决案件,法官对制定法的解释也必须受制定法本身的严格限制,故法官只能适用法律而不能创造法律。《法国民法典》规定,法官对于其审理的案件,不得用确立一般规则的方式进行判决。
英美法系的法官既可以援用制定法也可以援用已有的判例来审理案件。在审理案件时,法官首先考虑以前类似案件的判例,将本案的事实与以前案件的事实加以比较,然后从以前判例中概括出可以适用于本案的法律规则。
而且,英美法系法官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运用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的技术创造新的判例,从而,法官不仅在适用法律,也在一定的范围内创造法律。
(3)对抗法官扩展阅读:
在审判之前,关于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诉讼的程序也是不一样的。
大陆法系国家一般采用审理方式,诉讼中法官居于主导地位,法官审理案件除了案件事实外,首先考虑制定法如何规定,随后按有关规定来判决案件。
英美法系国家采用对抗制,法官一般充当消极的、中立的裁定者的角色,法官首先要考虑以前类似案件的判例,将本案的事实与以前案件事实加以比较,然后从以前判例中概括出可以适用于本案的法律规则。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大陆法系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英美法系
D. 原告、被告、律师、法官 英文怎么翻译,在美国的叫法
1、原告:源accuser,plaintiff,complainant,,laimant,prosecutor,在美国一般叫做prosecutor
2、被告:defendant,defendant,indictee,respondent,the accused,在美国一般叫做defendant和the accused
3、律师:attorney,barrister,counsellor,gownsman,lawyer,在美国一般叫做attorney和counsellor
4、法官:judge,deemster,gownsman,judge,judiciary,justicer,law-officer,在美国一般叫做judge
(4)对抗法官扩展阅读
美国诉讼程序:
1、民事诉讼程序采用辩论制,独任审理;部分诉讼,特别是侵权诉讼等由陪审团裁断,法官判决。
2、刑事诉讼程序的特点是:联邦和若干州保留大陪审团审查重罪起诉的制度;非法取得的证据不得采纳;广泛使用审判前的“答辩交易”,辩护时,民事案件中的原告、被告律师,刑事案件中的公诉人和被告律师相互对抗争辩,法官不主动调查,仅起“消极仲裁人”的作用。
E. 什么是对抗制审判模式
在现代刑事诉讼中,主要存在当事人主义和职权主义两种基本的诉讼模式。其中,职权主义的非对抗制模式,其特征主要是强调国家机关的职权作用,审判中主要由法官直接调查主导审判。而当事人主义的对抗制模式,则是以控辩双方的诉讼对抗和法官的中立听证为审判结构的基本法理。
F. 为什么现在的律师那么嚣张打警察,骂法官,公然和国家对抗,甚至鼓
你那来说的不是律师,是黑自社会了
律师是靠嘴吃饭的,用的是法律,要是按你这么说,打警察,被拘留十五天,妨碍公务拘留十五天,那还打什么官司
还有你说的对抗调查的事,除非发现当事人有着确凿的犯罪证据或者与犯罪行为有关,否则作为一个正常人是没有义务配合司法机关调查的
G. 建立“审判中心主义”具有哪些积极意义
在以审判为中心的结构中,辩方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升,形成与控方的实质性对抗。控方在庭审中会面临更大的变数,证人出庭、交叉询问、非法证据排除等将形成对控方的压力。而通过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结构改造,对侦查行为形成反向制约,倒逼侦查机关严格规范取证工作。
一、从司法操作上看,审判中心主义意味着从案卷向庭审的方法转换。
以往法官习惯于通过庭前阅卷,对证据进行审查认定,形成内心的确信。“案卷笔录中心主义”尽管可以对证据进行充分审查,具有深刻的国情基础,然而却违反了直接言词原则,违背程序正义。以审判为中心则意味着工作重心从办公室低头阅卷向法庭开庭审案的转变,最根本的就是通过控辩对抗,在法庭上形成裁判结论,而不是在法庭以外。
二、从审判权运行上看,以审判为中心意味着从审判管理监督权到审判权的职能回归。
当前司法改革以“去行政化”和“去地方化”为特征,根本的是司法权的科学配置,具体而言就是合理界定审判权、审判管理权和审判监督权的关系,使之运行有序。以审判为中心,就是要求审判管理权、监督权要围绕审判权运行,服从于服务于这个中心。当前取消不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某种意义上,就是权力重新配置的结果。
三、从法治理念上看,以审判为中心意味着公众从质疑到信仰的心理换位。
当前少数人存在一种倾向,就是习惯性的质疑司法,对司法不信任,突出表现为信访不信法、舆论审判、恶意炒作等。以审判为中心就是要发挥司法在社会纠纷化解中的总枢纽和最后一道防线的作用。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通过法官专业化的审判,最终形成裁判结论,从而化解纠纷,保证社会机体的正常运行。在这一过程中,尽管专业化的思维与大众思维之间存在一定差距,法官也有义务在法律射程内弥补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落差,但是通过正当程序和实体法获得的裁判既判力应当得到尊重,从而在全社会形成认同法律、信仰法律、执行法院判决的氛围,维护法律权威。
然而在审判实践中,与以审判为中心相比,还存在证据审查形式化和裁判形式化的问题,如对非法证据不能大胆排除,在打击犯罪和保护人权上难以平衡;法庭调查侧重书面证据,甚至有的公诉人仅仅简单宣读证据所在页码,对证据的内容不予展示;控辩双方地位不对等,控辩双方没有形成实质性的对抗;法官缺乏必要的回应,对证据不敢当庭认证,缺乏有效的释明,心证没有及时公开,当庭宣判率低等。
四、全面落实审判中心主义,需要相应的保障:
1、制度层面。
法院坚持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排除各种干扰,对非法证据进行强制或者裁量排除,倒逼侦查机关规范取证行为。保证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出庭,借助交叉询问制度,保障“眼对眼”权利的实现,形成实质性对抗。通过庭审小结、归纳争点等方式,及时固定无争议事实,引导双方围绕争点进行有效率的攻防,在此基础上形成法官的内心确信,条件允许时当庭宣判。
2、运行层面。
“审者不判,判者不审”是庭审形式化的权力配置根源,落实主审法官责任制,让法官成为真正的裁判者,才能保证裁判结论形成在法庭,否则“行政化”的庭院长审批会将审判从法庭重新带回到案卷笔录中。
3、方法层面。
全面推进审判中心主义,法官要避免几个误区。以审判为中心并非单一强调公检法的相互制约,如对于非法证据排除的案件,未必就是认定无罪,而应当综合全案证据进行判断;审判中心或者庭审中心并不是否定庭前准备程序的重要性,提前阅卷、庭前会议是庭审中心的必要保障;以审判为中心或者庭审中心也不意味着所有的案件都要按部就班走个过场,特别是在司法公开,庭审直播的大背景下,庭审不应当仅仅是一场“秀”,而应当实质化,真正通过庭审查明事实,适用法律,形成裁判。
H. 什么是纠问式诉讼
纠问式诉讼其对称为“控诉式诉讼”,又称“审问式诉讼”。发端于罗马帝国时期,盛行于中世纪后期欧洲大陆国家的君主专制时期和中国古代封建专制社会。亦曾是欧洲宗教裁判的一种形式。其主要特点是:(1)审判官集侦查、控诉、审判职能于一身。不论是否有被害人或其他控告,根据职权主动追究犯罪。(2)司法机关负责调查事实,侦查和审判秘密进行。(3)被害人只是告发人。被告人只是诉讼客体,没有任何诉讼权利,只是被审问,受追诉的对象,(4)被告人口供为最佳证据。刑讯逼供合法化、制度化。最典型的纠问式程序见于德国1532年的《加洛林纳法典》。 我来多说一句: 纠问式诉讼是指法院可根据公众告发或者当时人控告,即可对案件进行调查,从调查证据到执行刑罚都有官方负责。
I. 美国法庭的设施布局是什么
法官的位置最高,且居于法庭正中,其高度大致使得法官坐着的时候,也比站着的律师和检察官高出一头。法官座位背后的墙上不像联邦法庭,有一块刻着“我们信仰上帝”的牌子,而是宾州的徽标,边上是美国国旗和宾州州旗,法庭后面还有一道门,打开就是法官自己的办公室。
在很少的情况下,法官会把辩护律师和检察官同时叫进办公室,要么商量不便向旁听者和陪审团公开的问题,要么责备检察官或律师。有些法庭有陪审员席位,那是在被告人不认罪并要求由陪审团审判的时候才会使用。
(9)对抗法官扩展阅读
美国的法庭跟中国的很不一样:首先它是法官个人的法庭,美国宪法规定,法官任职是终身的,除非渎职或辞职,不受退休和政党更替的限制。因此每个法庭都会有一些法官个人的风格体现出来,比如有的法官会挂一幅自己的肖像。
法庭里除了检察官、辩护律师和当事人外,所有的人员都为法官工作,包括速记员、书记员和法官助理。著名中国法专家柯恩教授,年轻时就曾经担任过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沃伦先生的助理。
中美法庭最大的不同,还是被告人的位置。全美国的法庭,都不像中国那样,将被告人单独置于一种包围的环境中,而是让被告人跟自己的律师坐在一起(律师和检察官百分之九十的时间是站着的,尤其是跟法官说话的时候),与检察官并排面对法官。这种设计,当是基于普通法根深蒂固的无罪推定的法律传统。
J. 西方法院与法官制度
西方国家的司法制度是建立在“三权分立”理论基础之上的,“三权分立”理论以权力分立和制衡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司法权与立法权、行政权分开、并立,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关行使,由此形成了独立的司法制度。
西方国家的司法机关组织体系一般是指法院的组织构成,而侦查机关、检察机关、司法行政机关,严格地说,不是司法机关。就法院组织体系而言,西方国家大多实行三级制,只有少数国家是四级制(如英国)。
西方各国的法官都依一定的程序产生,主要有任命、选举两种方式。大多数国家的法官由国家元首或议会或政府首脑任命产生。在任期上,西方大多数国家实行法官终身任期制。
西方国家强调司法独立,而司法独立的表现就是“法官独立”。只有在构成法律规定的罪行时(如德国,故意枉法罪)才负法律责任。实践证明,西方对法官的保障卓有成效。
以美国为例:
美国的法官制度作为英美法系中影响最大的法律制度,集中体现了对于司法独立和司法公正的保障。本文探讨了美国法官的选任、免职、辞职、退休、处罚、待遇以及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再教育培训等方面的制度。这对于深化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特别是法官制度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美国有两套法院系统,即联邦法院和州法院,各有不同的管辖权。州法院管辖的范围要比联邦法院广一些。比如,州法院对于几乎所有的离婚和儿童监护案件、遗嘱和继承案件、房地产纠纷和青少年案件都有管辖权,并且审理大多数刑事、合同纠纷、交通违章和人身伤害案件。一般来说,联邦法院可以审理涉及美国政府或者政府官员、美国宪法或联邦法律以及州与州之间或者美国政府和外国政府之间的纠纷案件。即使案件本身并不涉及联邦法律,但是参加诉讼者是不同州的公民或是争议发生于美国公民和外国公民之间,该案件也可以由联邦法院审理。联邦法律要求联邦法院和州法院互相承认对方的判决,但是按照宪法的有关条款,联邦法律优先于任何与其冲突的州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