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受审
⑴ 法院开庭审理到宣判需要多长时间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刑事案件的流程及时间如下:1、立案侦查阶段。此阶段由公安机关进行证据提取、相关事实的调查;此阶段法律并未规定具体时间,但是羁押犯罪嫌疑人不得超过7个月;2、审查起诉阶段。由检察院进行审查公安机关的证据与事实是否充分,不充分的可以退回;此阶段的时间为30天,经批准可以延长;3、审判阶段。检察院将审查合格的案件起诉到法院,由法院进行审理并判决;此阶段普通程序为三个月,简易程序为40天。经上一级批准可以延长。
⑵ 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由谁审理
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其实也是受人关注的事情,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应该由审判员进行审理,如果案情复杂的话,可以由人民陪审员和审判员组成合议庭,然后共同对这个案件进行审理。
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应该由谁进行审理?
基层人民法院审理,除了法律规定由上级人民法院管辖以外的所有普通刑事案件的办理,对于这些案件应该由中级人民法院进行管。高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是一审的刑事案件以及全省的重大刑事案件。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一审刑事案件是非常少的,因为刑事处罚是维护社会公平的最后一道防线,所以刑事案件一般都会由国家刑事司法机关进行介入。情况比较严重的话,就应该由人民陪审员和审判员组成合议庭来进行判决。
其他的规定
一审判决是否生效,具体还要看二审是如何进行判决的,二审判决才是终审判决,我们国家是分为四级法院的,分别是最高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以及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法院审理主要法律规定的,由上级人民法院管辖以外的所有普通案件,中级人民法院审理危害国家安全和恐怖活动的相关案件,高级人民法院管辖一审刑事案件。
各级人民检察院其实是可以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应该和人民法院审判管辖相适应。属于上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案件应该报送给上级人民检察院,同时要通知起诉的公安机关,上级人民检察院受理同级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所以不同的案件也会受到不一样的管理,按照案件的性质来进行相应的分析,但是普通案件一般都是由基层人民法院进行审理
⑶ 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由谁审理
基层人民法院审理除了法律规定由上级人民法院管辖以外的所有普通刑事案件的一审。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案件,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一审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高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是全省(自治区、直辖市)性的重大的刑事案件。高级法院审理一审刑事案件非常少。_刑事处罚是维护社会公平的最后一道防线,因此,刑事案件不同于民事案件,民事一般是遵循不告不理的原则,而刑事一般都有国家刑事司法机关主动介入。对于上诉案件,一审判决是不生效的,一审判决是否生效,要看二审判决怎么判,二审维持原判,就是维持一审判决,一审的判决才有效,二审改判了,二审有效,而且二审判决是终审判决。刑事诉讼法规定刑事案件实行的是四级两审制。四级法院分别为:最高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和几层人民法院。1、基层人民法院审理除了法律规定由上级人民法院管辖以外的所有普通刑事案件的一审。2、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案件,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一审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3、高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刑事案件,是全省(自治区、直辖市)性的重大的刑事案件。
【法律依据】《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 第三百二十八条 各级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应当与人民法院审判管辖相适应。负责捕诉的部门收到移送起诉的案件后,经审查认为不属于本院管辖的,应当在发现之日起五日以内经由负责案件管理的部门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检察院。属于上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案件,应当报送上级人民检察院,同时通知移送起诉的公安机关;属于同级其他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案件,应当移送有管辖权的人民检察院或者报送共同的上级人民检察院指定管辖,同时通知移送起诉的公安机关。上级人民检察院受理同级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认为属于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可以交下级人民检察院审查,由下级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同时通知移送起诉的公安机关。一人犯数罪、共同犯罪和其他需要并案审理的案件,只要其中一人或者一罪属于上级人民检察院管辖的,全案由上级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需要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指定审判管辖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在公安机关移送起诉前协商同级人民法院办理指定管辖有关事宜。
⑷ 法院开庭审理的流程
开庭审理是指人民法院在完成审判前的准备工作之后,在法院或其他适宜场所设置的法庭,对案件进行审理的过程,其核心步骤如下:1、由书记员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并宣布法庭纪律;2、由审判长宣布开庭,并由审判长核对当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审判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3、进行法庭调查。法庭调查按照下列顺序进行:(1)当事人陈述;(2)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3)出示书证、物证、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4)宣读鉴定意见;(5)宣读勘验笔录。其间,当事人经法庭许可,可以向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发问。4、进行法庭辩论。法庭辩论按照下列顺序进行:(1)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2)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3)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4)互相辩论。法庭辩论终结后,由审判长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5、评议和宣判。法庭辩论或被告人最后陈述结束后,法官进入评议室评议,做出裁判。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百九十三条
审判长应当告知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在法庭审理过程中依法享有下列诉讼权利:
(一)可以申请合议庭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回避;(二)可以提出证据,申请通知新的证人到庭、调取新的证据,申请重新鉴定或者勘验、检查;
(三)被告人可以自行辩护;
(四)被告人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后作最后陈述。
⑸ 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按审判程序包括
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按审判程序包括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评议和宣判五个阶段。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人民法院审判案件,除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一律公开进行。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人民法院有义务保证被告人获得辩护。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七十六条
【提起公诉的条件和程序】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按照审判管辖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并将案卷材料、证据移送人民法院。
【认罪认罚的量刑建议】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就主刑、附加刑、是否适用缓刑等提出量刑建议,并随案移送认罪认罚具结书等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