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法院院长
❶ 贵州省大方县人民法院院长是谁啊
贵州省大方县人民法院院长:齐正海
❷ 黄常青的内幕披露
2015年4月2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黄常青被深圳市纪委立案审查,4月22日,黄常青因涉嫌受贿400余万元被开除党籍并移送司法机关。
黄常青与深圳原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蒋尊玉系亲家关系。黄常青落马之前,蒋尊玉已经落马。
根据披露,黄常青沉迷于麻将,通过麻将与律师蔡某结识,长期为蔡某的案子打招呼,以至于当地流传“龙岗的官司只要找蔡律师肯定能赢”。一些老板也通过蔡某结识黄常青。
此外,龙岗法院多名法官为谋求升迁也通过打麻将送钱,龙岗法院先后有8名法官因行贿、受贿被查处。 调查中发现,向黄常青行贿的几乎都是黄家麻将房的座上宾。黄常青的麻将圈俨然一幅活生生的法院院长“权力图”。这幅图里有律师,也有拍卖老板,有基建老板,也有下属。
2005年,蔡律师给黄家麻将房带来了一个新客人——张老板。张某出手很大方,黄常青说:“他每次打麻将的时候,都会把十几万元港币放在桌边,告诉大家,钱在这,拿不拿得到就看本事和运气了。”张某的豪气做派很对黄常青的胃口,为了拿到这些港币,他不仅给主审法官打招呼,而且还亲自出面协调对方当事人,最终张某的案件以庭外调解“和气收场”。
2007年,黄常青应“麻友”王某请求,照顾其拍得一栋执行标的,随后黄常青打着“解决疑难案件,平息上访群众”的由头,以龙岗区法院的名义向该区国土规划部门申请提高建筑容积率,顺利将容积率从1.6提升至3.2。王某自然投桃报李,事后送给黄常青100万元。 黄常青一次次被麻将台上的朋友用“交情”和金钱“绑架”,把法律当成麻将游戏的筹码。黄常青说:“我作为院长,本应远离老板和律师,但自己却毫不避讳,经常和他们吃饭、喝酒、打麻将,勾肩搭背,拉拉扯扯,甚至还觉得这样才显得自己豪爽。”
2015年4月2日,黄常青被深圳市纪委立案审查,4月22日,黄常青因涉嫌受贿400余万元被开除党籍并移送司法机关。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他号啕大哭:“我做了一辈子法院院长,断案无数,判人无数。今天,自己却要从审判席走到被告席,还有什么脸面去面对审判台上的法官啊!”还有个细节——
纪检监察报还透露,在接受调查的20天里,黄常青常常陷入悔恨中,不能自拔,只有在与办案人员谈起麻将时,才能从中短暂抽离,还绘声绘色地介绍着“和平麻将”的打法,手舞足蹈地吹嘘着曾经的“辉煌战绩”,甚至说:“等我出去了,我们一起切磋,我肯定赢你”……
❸ 法庭左边是原告还是被告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法庭结构有什么区别中国的呢
法庭上原告和被告无左右之分,英美法系和大陆的法庭结构布局基本一样。中间上部是审判席,左右分别是原告和被告,下部是陪审员和议论区。
法台右前方为书记员座位,同法台成45°角,书记员座位应比审判人员座位低20至40厘米。审判台左前方为证人、鉴定人位置,同法台成45°角。审判法庭的审判区正面设审判台,高二十至六十公分(高度要与审判法庭面积相适应)。
审判台前方右侧设公诉台,高度与审判台相同;审判台前方左侧设辩护台,高度也与审判台相同。在审判台、公诉台和辩护台上,分别设置审判人员、公诉人、辩护人的座席。公诉台与辩护台呈八字形,都面对被告人。
(3)大方法院院长扩展阅读:
专门人民法院与地方法院的区别主要在于如下几个方面:
1、专门人民法院是按特定的组织或特定范围的案件建立的国家审判机关,而地方人民法院是按照行政区划建立的国家审判机关。
2、专门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具有专门性,即专门人民法院所审理的案件的性质不同于地方人民法院,受理管辖案件的范围具有特定的约束。
3、专门人民法院的产生及其人员的任免不同于地方人民法院。例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院院长并不是经过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而是由最高人民法院联同中央军事委员会任命的。
参考资料:网络-关于法庭的名称、审判活动区布置和国徽悬挂问题的通知
❹ 王立华是谁
绑匪王立华9岁开始当“老大”,12岁逼妈妈离婚,17岁因抢劫被判刑9年,出狱后担心“干大事”受拖累曾预谋杀害亲娘,纠集大批不法之徒绑架他人,获得赎金后残忍撕票
中文名
王立华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
身份
绑匪杀人犯
性别
男
简介
北京冷血绑匪杀人犯
人物生平
订购大批武器预谋抢劫国库,扬言要把北京闹翻天。王立华绑架团伙在绑架影星吴若甫后最终落入法网。
王立华
2004年10月14日,王立华绑架团伙的10名成员分别被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判处死刑到有期徒刑。一审判决后,王立华及其同伙不服一审判决,上诉到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2005年7月15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这起轰动全国的绑架影星吴若甫上诉案,维持王立华等三人死刑判决。2005年9月14日,遵照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签发的执行死刑命令,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将三主犯押赴刑场,执行死刑。
王立华从一个孩子成为劣迹斑斑的罪犯,是什么让王立华如此残忍?如此冷血?偷钱笼络人心9岁开始当“老大”王立华小时候很调皮,也很霸道,父母觉得他毕竟是个孩子,没有刻意地约束他。到了上学的时候,并不特别出色的王立华无法让同学顺从他,也很少有人跟他一起玩,这使王立华很苦恼,他整天苦思冥想一个问题:用什么办法让别的同学心甘情愿地追随自己呢?
王立华手头不缺零花钱,他经常去买糖葫芦吃。有一天下课的时候,王立华非常大方地给一个同学买了一支,这个同学非常高兴,就像“跟班儿”一样整天围着王立华转。几毛钱就能换来“权威”,王立华见这一招很管用,就用同样的方法网络了很多同学。被前呼后拥的感觉真的很好,这大大满足了王立华小小的虚荣心。
但是,要满足这种虚荣心,需要金钱的支持。他没有来钱的渠道,平时攒下的零花钱和压岁钱花光之后,王立华开始寻找借口从父母那里骗钱,等骗来的钱很快花光之后,他把目光锁定在了父母的钱包上,父母不给他就悄悄地偷。
不到一年,家里几乎不敢放钱了,父母把家里的钱都放在单位。王立华偷钱的欲望越来越大,胆子也越来越大。从家里偷不出钱来的时候,他的目光盯上了老师的钱包。老师们发现后,找到他的父母,他免不了爸爸的一顿拳脚。
但什么也阻止不了王立华偷窃,因为有一帮子手下称他“老大”,他需要金钱的支持,也喜欢当“老大”的感觉。
逼迫父母离婚从小偷变成抢劫犯
因为王立华偷钱常常被爸爸打,这使得王立华恨上了爸爸。12岁那年,因为王立华再次偷钱,爸爸再次举起了棍棒。这一次,王立华离家出走了。妈妈找遍了他可能去的地方,直到第三天下午,终于在崇文区一条铁道旁的涵洞里,找到了像小叫花子一样的王立华。妈妈搂着王立华的头哭着说:“好孩子,咱们回家吧,你爸爸说他再也不打你了。”
但王立华哭喊着,死活不回家。他冷冷地对妈妈说:“他把我往死里打,这辈子我再也不回他那个家了,除非你跟他离婚,我再也不敢见他了。”妈妈知道儿子的脾气九牛拉不回。她只好把兜里所有的钱给儿子留下,哭哭啼啼地回家了。过了一个多星期,妈妈哭着来了,一见王立华就把他的头搂在怀里哭着说:“走吧,妈妈已经离婚了,咱们要到一个新家去了。”
妈妈离婚后带着王立华和姐姐搬到崇文区的家。一开始,王立华觉得父母离婚让他终于摆脱了爸爸的约束,可以信马由缰地为所欲为了。但是一年后,王立华发觉家里已经没有钱让他偷了。有一次他像往常一样翻开妈妈的钱包之后,发现里边除了只有不到两块钱的毛票和几张粮票时,已经有点懂事的王立华一惊,他知道,靠妈妈在城建公司上班挣来的微薄工资,养活3口人已经捉襟见肘,还要供养王立华和姐姐上学,再加上王立华不时地从妈妈钱包里偷钱出去摆阔,这个家已经山穷水尽了。
家里没钱可偷了,王立华开始偷邻居家或周围的小商店,这使得王立华成了派出所的常客,最多的一天,因为打架、偷东西他曾经五进派出所。但由于他年龄太小,民警大多是对他进行一番说服教育后,就把他放了。在这种偷抢打闹的日子里,王立华度过了自己的童年。
小学毕业后,妈妈见没有学校肯要一个成为惯偷的坏孩子,就把他送到了工读学校。而王立华也非常愿意去工读学校,因为他觉得工读学校里有很多像他一样的孩子,在那里他更容易找到当“大哥”的感觉。
工读学校没有消解王立华的“贼性”,王立华反而学习了更多他闻所未闻的犯罪手段,他也变得更加冷血。1995年7月13日,17岁的王立华伙同他人手持菜刀和假手榴弹,闯入居住在丰台区的一个
浙江商人住处,抢劫了手机等价值2万多元的物品
后,被警方逮捕。1995年11月28日,丰台法院以抢劫罪判处王立华有期徒刑9年。
有舍才能有得预谋杀母闯“江湖”
王立华被送到监狱里进行劳动改造。但是,王立华并没有从中吸取教训,反而认为是社会待他不公。王立华认为自己之所以被抓住,是因为没有干成“大事”,如果自己有足够多的金钱,就会摆平一切。在监狱里,王立华就暗暗发誓出狱后要轰轰烈烈地干点“大事”,不枉来世上走
❺ 黄鸿琼的主要业绩
黄鸿琼长期从事书法理论研究、书法创作、书法教育工作,三方面都取得好成绩。
2004年倡议并组建了福建省至今唯一的本科书法专业——泉州师范学院书法专业。
2009年获中国书法最高专业奖“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教育奖”三等奖。
已出版专著五部:《古典书法美学史纲》、《书法家族文化研究》(汉魏晋南北朝部分)、《书法教程》、《楷书学习指南》、《隶书学习指南》。
参编全国统编书法教材多部。其中《书法鉴赏》黄鸿琼为副主编。
在《中国书法》、《文艺争鸣》,高校学报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书法理论文章近百篇。
2005年论文《本科书法专业建设的困境与对策》入选中国书法文化国际论坛《高等书法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出版。
2009年6月论文《晋人审美精神对当代书坛的启示》入选建国60周年“福建文艺创作60年选”( 原文发表于中文核心刊物《中国书法》2004年第12期)。
2009年两篇理论文章被《古今书法研究文献书目》收入。
2010年----2013年为全国书法家书法联展写序 6 篇。
2009年作品入选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建国60周年中国书法院书法展”。
2012年隶、楷、行、草五幅作品入围全国海选“兰亭诸子”。并刊登于2012年9月26日第38期《书法报》第16页----17页。
2010年----2013年书法作品 3 次入选中韩书法展并录入作品集。
2012年 2月获教育部、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全国大中小学规范汉字书法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2009年之后多次获福建省教育厅、省书法家协会主办“全国大中小学规范汉字书法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
2012年作品应邀参加纪念启功先生百年诞辰全国百名“书法名家邀请展” 等。
2013年3月泉州市书法家协会为黄鸿琼举办个人书法展,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中国书法家网站、当代书法网、泉州电视台、泉州晚报、海峡都市报、东南早报、东南网等都作了相关报道。
2013年3月30日中央数字电视书画频道播出《尚意------中国女书法家黄鸿琼》专题。
2013年7月7日泉州电视台播出《翰墨书香 黄鸿琼》专题。
2013年8月行书条幅(右附两行小楷)入展“首届全国书法名师邀请展”。并录入作品集《首届全国书法名师邀请展作品集》华文出版社出版。
2013年11月黄鸿琼行书条幅被 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收藏。
2013年12月黄鸿琼应泉州电视台《名城群英会》之邀,参加“东亚文化之都”系列活动中“泉州书法与文化创意” 讲述泉州书法史及中日韩书法交往史。
2013年12月20日黄鸿琼“草书四条屏”被 钓鱼台国宾馆收藏。
2013年度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泉州市首届“文化名家”荣誉称号。
2014年1月30日为中国书法家论坛 “龙马精神------全国百家精英书法小品展“写序文。
2014年超星学术视频、蔚秀报告厅登录了黄鸿琼十六集楷书授课录像,包含: 楷书小史及名家名作赏析(四集);楷书技法学习(十集);楷书名作临习示范(二集),受到专家和大众的好评。
2008年、2009年中国书法年度报告均提到黄鸿琼的书法成就。
曾多次参加国内、国际书法展览及文化交流,作品被国内外多家纪念馆、展馆、博物馆收藏。 欧阳中石: 黄鸿琼扎实学古,传承“正统”经典,刻苦钻研理论,办书法专业传播书法文化。深谙书法是一门学问,能将之放到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中去学习、研究,取得一定成绩。其书法格调清朗、高雅;具学者、文人气息。望更上层楼。
(欧阳中石,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
朱以撒: 鸿琼同道学习书法多年,于书法教育、理论、创作多有收获。其书法创作效法王羲之一脉,得其清新雅致。在用笔上,细腻委婉,注重细节。在结构上重协调,合比例,美其行。在章法上追求统一大方,观之疏朗、清畅,能守其正,不为时风所扰,有自已的审美方向,故能逐渐深入。今后更须注重语言整合提炼,百尺竿头再进一步。
(朱以撒: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王岳川:黄鸿琼教授的书法作品,对传统经典书法颇多传承。在回归经典的过程中,保持了自己旺盛的创作热情,使作品不仅具有了优美的形式,而且具有深邃的人文关怀。尤其是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多种书体中,都能见到她的创作功力和审美眼光。
(王岳川,国际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书法艺术研究所所长)
任平:黄鸿琼是我认识的一位女书法家。在浙江绍兴的兰亭,有一次关于书法教育的研讨会,作为大学书法教师的她与我,都参加了。大家一起观看全国书法教师作品展,一起在兰亭“朝圣”。漫步在会稽山的小径,一群舞文弄墨的人谈笑风生,甚是惬意。黄老师是比较恬静优雅的女子,字也如其人,无张扬哗众之意,有谦和内秀之质。她的楷书功底深厚,线条柔韧内敛,又不失风采情趣,让人慢慢寻味。其实她各体皆能,后来我有更多的机会看到她书写的隶书、篆书、行草书,发现她一直是循着传统的正路在走,将各体中最为经典的传世之作都细细摹习,渐渐收纳于自己的心胸之中,所以她的创作绝无浮夸之气,她用自己的心和手,在传达传统书法的正大之气和端雅之美。我相信这样的书法教师是不会将学生带到歪路上去的,她自己信奉的观念和实践的书法之路,就是对正确的书法教学理念与方法的佐证与阐明。后来,由于收到过她所在学校寄来的送审成果,知道她在学术上的努力与成绩,更是可以让一般女书法家望其项背的。她在书法美学、书法史学方面的深入思考与周密论证,说明她有着比一般创作家更进一步的学术潜力,当然也同样证明了她的实力,她对自己的全面要求和不懈努力,她作为书法教授名实相符的水平,假以时日,黄鸿琼在艺术和学术上将会更进一步,走向更广更高的境地。
(任平,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周俊杰:女书家黄鸿琼,字很文雅,而其于书法理论尤其用功,有著述数种,也获过全国奖。理论人才尤为难得。
(周俊杰,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
倪文东:黄鸿琼教授,努力勤勉,于书法理论、创作、教育三方面都取得成绩,着实不容易。在创作上,以传统为根基,守正创新,有自已的审美取向,小字精致高雅,大字在高雅的风格里有一种大气磅礴的气象。
(倪文东: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人文大学书法院院长)
梅墨生:黄鸿琼书法自然优雅,富于表现力。她勤奋用功,创作实践与理论双丰收,敬佩!祝个展成功!
(梅墨生,中国国家画院一级美术师,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文物学会特聘专家,国际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
❻ 董必武孙子董永生简介
董永生 男,汉族,1968年11月出生,1991年7月参加工作,1994年5月入党,黑龙江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毕业。现任密山市兴凯湖乡党委书记,拟任密山青年水库主任。
父母亲均是革命功臣,陶铸夫人曾志是其姨母。他幼时受到革命家庭环境的熏陶,从心灵上注入了公平、正义、勇敢、无私做人原则的基因;少年时期因家庭原因又遭受了很多磨难;青年时期光荣的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退伍后一直做教育工作。因身体原因提前退休。
成就荣誉:董先生自幼年时期就对艺术类的知识产生极大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的变迁,包括书法、绘画、音乐、戏剧、相声、小品等众多艺术领域都有涉及。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还拜著名书法家陈天然老先生为师,研习天然书体,
董先生性格豪放不羁,崇尚心灵之自由,对于坏人坏事、不正之风、腐败现象,敢于直言不讳,给予最强烈的抨击。他在研究、探讨艺术的同时,还十分热衷于公益事业。他待人热情,朴素大方,平易近人。与同行交往中,谦虚让人,敢当绿叶。其操行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董先生现任:河南省政协委员、将军书画院河南分院院长、中南海书画院副秘书长、天然书体研究员、井冈山书画院特约画家、董必武学会研究员。
(6)大方法院院长扩展阅读:
爷爷董必武的个人履历:
1903年考取秀才。
1905年考入湖北“文普通”学堂,1910年毕业,获清朝学部授予的拔贡学衔。后在黄州任教员。
1911年参加了辛亥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
1914年考入日本东京“私立日本大学”学习法律,在日本加入孙中山创建的中华革命党。
1915年6月回国从事反袁活动,两次被捕入狱。
1916年出狱后再度赴日本。
1918年回国,参加护法运动。
1919年在上海参加了五四运动,后创办武汉中学,教授国文。
1920年秋在武汉建立共产主义小组。
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武汉小组代表。随后建立和发展湖北省的党组织,任中共武汉区委委员,湖北民运部部长,湖北省委委员。第一次国共合作时领导筹建了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并任湖北省国民党工作委员会主任,国民党中央候补委员。
1928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列宁学院学习。
1932年回国,在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历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央党务委员会书记,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执行委员,最高法院院长,工农检察委员会副主任。
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到陕北后,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陕甘宁边区政府代理主席。抗日战争时期和抗战胜利后,是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谈判的代表之一。
1945年代表解放区参加旧金山联合国制宪会议。曾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副书记,中共重庆工委书记,中共中央财经部长,华北局书记,华北人民政府主席。
建国后,历任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政务院副总理,政务院政法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主席。1975年1月任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中共六届中央委员,七、八、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委。
1975年4月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
❼ 法院院长和财政局长哪个好
要看你想干什么了。为人民服务,一样好,做好本职工作即可;为自己服务,当然法院院长好,现在打官司的多了,而且都很大方; 财政局长虽然管理的钱不少,但那都知道是国家的,不是你局长一个的,想搞些恐怕要走很多程序。
❽ 雷洁琼的丈夫是谁
严景耀(1905年-1976),中国著名社会学家、犯罪学家、社会活动家,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浙江余姚人;严景耀并是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的创建人之一;严景耀先生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他还曾先后担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第一、二、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和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第四、五届常委会常务委员;主要论著有《北京犯罪之社会分析》、《中国监狱问题》、《犯罪书目》、《北平监狱教诲与教育》、《中国的犯罪问题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原始社会中的犯罪与刑罚》、《新中国怎样改造了犯人》等。
编辑本段中国著名社会学家、犯罪学家、社会活动家
人物简介
《严景耀论文集》
严景耀(1905—1976),中国著名社会学家、犯罪学家、社会活动家;男,1905年 7月24日生于浙江余姚。1924年考入北平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主修犯罪学。 1927年为获取犯罪第一手材料,到京师第一监狱作一名志愿犯人,亲尝铁窗风味。 1929年,在燕京大学研究院毕业,留校任助教,讲授犯罪学;1930年应聘任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助理;曾到20个城市的监狱进行调查;1930年他代表中国参加在捷克斯洛伐克举行的第十次国际监狱会议,会后访问苏联、法国和英国,以后去美国纽约社会服务学院进修。 1931年,入美国芝加哥大学,1934年获博士学位。后赴伦敦经济社会科学院学习半年,再后应聘任莫斯科外国语学校英语教师;1935年01月在莫斯科中国问题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1935年秋回国,重返燕京大学社会学系任教;1936年去上海任工部局西牢助理典狱长,研究儿童犯罪问题,同时在东吴大学讲授犯罪学;1947年返燕京大学任社会学系教授,兼任校务委员会委员及辅导委员会副主任,讲授“犯罪学”、“社会学概论”、“社会变迁”等课程;1949年0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严景耀任燕京大学政治系主任,代理法学院院长,并兼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律学系教授。 1952年参与筹办北京政法学院,任该院国家法教研室主任,兼任校务委员会委员,讲授“苏联国家法”、“资产阶级国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世界概论”等课程。 1973年调任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研究国际问题。 严景耀曾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他是中国民主促进会创始人之一,历任民进中央第一、二、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第四、五届常委会常务委员。 1976年1月12日,严景耀先生因突发脑溢血,不幸在北京逝世,享年72岁。 严景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研究犯罪问题,他以科学的社会学、犯罪学观点分析犯罪原因。
人物生平
严景耀与夫人雷洁琼
严景耀,生于1905年,家境贫苦,但他勤奋学习,1924年考上北京燕京大学主修社会学。 1927年他利用学校放暑假的时机,来到北京陶然亭附近的京师第一监狱,进行调查。他的调查方式让人难以接受,放下大学生的架子,当一名志愿"犯人",深入监狱第一线,自讨苦吃,穿上囚服,与刑事犯人同吃囚饭,同住牢房,同去干活,亲尝铁窗生活,写下了《北京犯罪之社会分析》、《中国监狱问题》等多篇极有价值的论文。 1928年大学毕业后,严景耀留在燕京大学当研究生兼任助教,继续研究犯罪学。有次他曾率领学生对国内20个城市的犯人进行调查,搜集300余种个案资料。1930年他被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聘为研究助理。经该院总干事杨杏佛推荐,他代表中国政府参加了在捷克举行的国际监狱会议。利用这次国际会议之机,严景耀顺道访问了苏联、法国、英国。后来又进入美国芝加哥大学学习。1934年获"犯罪学"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就是《中国犯罪问题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1935年6月严景耀回国,仍在燕京大学任教。同年12月,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二九"学生运动爆发了,他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抗日救亡爱国运动。在国民党反动派的逼迫下,严景耀离开了大学讲台,来到上海。当时正逢提篮桥监狱公开招聘副典狱长,对犯罪学素有造诣又有监狱直接体验的严景耀对这个职务颇有兴趣。从管理体系上看,提篮桥监狱为英国模式,京师第一监狱为日本模式。旧提篮桥监狱被称为远东第一监狱,它是外国殖民主义侵犯中国司法主权的产物,该监狱自1903年5月18日正式启用。典狱长(有一时期称狱务监督)大多由英国人出任,其中也有一个叫息姆斯的美国人任典狱长。随着监狱规模不断扩大,在押犯人数剧增,加上原先看守人员均是印度人,从1930年起始有华籍看守。为了便于管理,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决定监狱聘任一名华籍副典狱长。在1935年12月14日的《申报》上还专门刊发一条消息,进行公开招聘,其条件是"年龄须在28~40岁之间,最好尚未结婚,须具有陆海军、警务或狱务之经验,惟年龄在25岁以上者非有特别资格毋庸陈请......欲知一切任用条件及服务详情者,可向福州路警务处处长询问一切,凡询问函件亦可致处长"。这在当时的上海摊成了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严景耀在他的老师又是大同乡郭云观先生(郭原是燕京大学法律系主任,浙江省玉环人,时任上海第一特区地方法院院长)的推荐下,1936年9月,严景耀出任提篮桥监狱的副典狱长。他主要分管狱内少年犯的教育管理。严景耀在提篮桥监狱任职5年多,1942年离开监狱。 严景耀治学严谨,功底扎实,又不断探索求新,在学术上能突破原有框架和模式,把社会问题、文化环境和犯罪现象综合起来进行考察研究。他一生写下了较多的论文,用中文、英文发表于《社会学界》、《公论丛书》、《民主》、《中建》、《新建设》、《新观察》以及其他外文报刊上。内容涉及到社会学、犯罪学、监狱学等。著有《中国的犯罪问题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北京大学出版社18万字),《严景耀论文集》(开明出版社30万字)。 1957年5月6日、7日严景耀以全国人大代表的身份,视察了上海提篮桥监狱和位于浦东高桥镇上的上海少年犯管教所。严景耀仔细观看了狱内的监舍、工场和有关设施,并同工作人员进行座谈。回到北京后,他很有感触地写下了《中国新监狱制度》一文,发表在当年的英文版的《中国建设》上。 严景耀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严景耀曾先后担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第一、二、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和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第四、五届常委会常务委员。 1976年1月12日,严景耀不幸患脑溢血在北京病逝,终年72岁。
人物年表
1905年7月24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余姚(今属宁波市)。 1924年,考入北平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学习犯罪学。 1927年,在京师第一监狱做志愿囚犯,为犯罪学的学习研究积累第一手资料。 1929年,毕业于北平燕京大学研究院。毕业后留校担任助教,主讲犯罪学。 1930年,入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助理。 1930年,代表中国赴捷克斯洛伐克参加第十届国际监狱会议。会议结束后,留欧继续考察苏联、法国和英国等国家。其后,赴美国学习研究,于1931年入读美国芝加哥大学。 1934年,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同年,赴英国伦敦,入社会经济研究院,继续学习半年。 不久后担任苏联莫斯科外国语学校英语教师。 1935年1月,开始在苏联莫斯科中国问题研究所研究工作。 1935年秋,回国,出任北平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1936年,赴上海,出任工部局西牢助理典狱长,同时致力于研究儿童犯罪问题。同年,于东吴大学任教,讲授犯罪学。 1947年,重返燕京大学,出任社会学系教授兼校务委员会委员和辅导委员会副主任,主讲犯罪学、社会学、等课程。 1949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首届全体会议。 1949年后,出任北京燕京大学政治系主任,代理燕京大学法学院院长,并有兼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律学系教授。 1952年,参与了北京政法学院(今中国政法大学)的筹建。 1952年,出任北京政法学院国家法教研室主任,并兼任北京政法学院校务委员会委员,主讲“苏联国家法”、“资产阶级国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世界概论”等多门课程。 1973年,调任至北京大学,担任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教授。 1976年1月12日,逝世于北京。
个人著作
严景耀先生治学严谨,功底扎实,又不断探索求新,在学术上能突破原有框架和模式,把社会问题、文化环境和犯罪现象综合起来进行考察研究。严景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研究犯罪问题,他以科学的社会学、犯罪学观点分析犯罪原因。 他一生写下了较多的论文,用中文、英文发表于《社会学界》、《公论丛书》、《民主》、《中建》、《新建设》、《新观察》以及其他外文报刊上。内容涉及到社会学、犯罪学、监狱学等。 《北京犯罪之社会分析》(1928) 《中国监狱问题》(1929) 《犯罪书目》(1929) 《北平监狱教诲与教育》(1930) 《北平犯罪调查》(1930) 《中国的犯罪问题与社会变迁的关系》(1934,博士论文) 《原始社会中的犯罪与刑罚》(1936) 《新中国怎样改造了犯人》(1951)等
人物评价
严景耀先生是我国老一辈杰出的民主革命战士,也是著名社会学家、犯罪学家,中国犯罪学的先驱者、开拓者。 他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思想武器,以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和科学的唯物史观相结合的治学态度,对中国的犯罪问题进行多年卓有成就的研究,为我国犯罪学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是一位脚踏实地勇于创新的犯罪学家。
婚姻家庭
严景耀与夫人雷洁琼合影
严景耀先生的夫人是中国著名社会活动家雷洁琼(1905—2011)。 1940年代,上海沦陷期间,雷洁琼先后执教于上海东吴大学、复旦大学、圣约翰大学等院校。那时候,曾经与她一同在北平燕京大学任教的严景耀教授也在上海。 雷洁琼主要研究妇女和儿童问题,严景耀研究的是儿童犯罪问题,由于对劳苦大众生计的共同关注,他们经常一起纵论天下事,一起为抗日奔走呼吁。 尽管“孤岛”上海“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但满腔爱国热情的志士仁人仍充满抗战必胜的信心。在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下,上海文化界爱国进步人士成立了一个抗日救亡组织“星期二聚餐会”,赵朴初、雷洁琼、严景耀、许广平都是这一组织的核心人物。每周二的晚上,他们来到上海八仙桥基督青年会的九楼聚餐,请一人主讲当前的时事和形势,然后大家漫谈。 后来,雷洁琼和严景耀又参加了在新新公司经理萧宗俊家里举行的“星期六聚餐会”。参加这个小范围聚餐会的都是进步人士,最大的特点是公开邀请共产党员在聚餐会上讲述国内外形势。 在这国家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在这些进步政治组织的一次次活动中,共同的理想追求,使热血沸腾、爱国有志的一对年轻知识分子严景耀和雷洁琼走到了一起。 在一次聚餐会将要结束的时候,雷洁琼大方热情地向公众宣布:“我和景耀7月5日结婚,到时候我们请大家的客。”她的话音刚落,“这次宴请就在我家办了”,豪爽的主人萧老板就主动揽下了请客的任务。严景耀和雷洁琼双双连声向萧老板致谢。 1941年7月5日,是严景耀和雷洁琼这对新人的大喜日子。这天,萧老板的家里喜气洋洋,笑语喧天,郑振铎、许广平、赵朴初、吴耀宗等好友陆续赶来欢聚一堂,一同为严景耀和雷洁琼这对恩爱新人喜结连理祝贺。 婚礼上,赵朴初即席赋诗以示祝贺:“参差两两好安排,嘉礼从今美例开。越粤人才夸璧合,前称周许后严雷。”一诗吟毕,宴席上立即响起热烈的掌声——这首诗确实妙手天成,严景耀和鲁迅都是浙江人,而雷洁琼和许广平是广东同乡,两对夫妇皆属珠连璧合。 之后的风雨岁月里,严景耀和雷洁琼始终携手并肩,同舟共济,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与独立,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和人民的幸福生活竭诚尽力,奉献着聪明才智。
❾ 李建华的个人经历
1972.07-1974.07 贵州省大方县师范学校学习
1974.07-1974.09 待业
1974.09-1976.12 贵州省大方县长石区中心小学任教
1976.12-1982.03 贵州省大方县妇联工作员
1982.03-1984.09 贵州省大方县打击经济犯罪办公室工作员
1984.09-1986.12 贵州省大方县纪委工作员
1986.12-1995.11 贵州省大方县妇联主任(其间:1989.09—1990.07在贵州省委党校党政管理专业学习;1994.04—1994.05在全国妇联管理干部学院妇干班学习)
1995.11-1998.03 贵州省大方县人民法院副院长(正科级)(其间:1996.09-1997.07在全国法院干部业余大学贵州分校审判专业学习)
1998.03-2003.01 贵州省大方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其间:1998.09 —2001.07在贵州省委党校法律专业学习<函授本科>)
2003.01-2006.10 贵州省大方县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其间:2003.07 -2005.07在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诉讼法专业学习)
2006.10-2007.01 贵州省大方县县委委员、县委办主任(副县级)
2007.01-2007.02 贵州省大方县政协副主席、县委办主任
2007.02- 贵州省大方县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
❿ 中元节有过7月13的吗 我所在的贵州省大方县中元节是农历7月13 (7月半) 有谁知道来历
中元节有过农历七月十三的。
据说七月十三是地藏王生日,地藏王是朝鲜王子,跑到中国九华山出家,发誓“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所以成了掌管地狱的神,相当于法院院长,阎王有十个,分管不同的殿,相当于法院下面的各庭庭长。东岳大帝也是管地狱的,不知道跟地藏王比谁大。但地藏王在地狱地位很高,这是不容置疑的。
因为地藏王过生日,所以阴间的鬼可以放假三天,也有一些地方是七月十五过节的,反正也在这三天里面。
按照一些地方的规矩,七月十三要在家里摆供桌请祖宗,好象一年应该请三次,清明在家也要请的,过年前小年夜也要请一次,连同七月十三一共请三次。就是在桌上摆好菜,再放两排小酒盅,每个盅子里滴很少一点点酒,再叩头。祖辈人很讲究的,我父母一辈有讲究有不讲究。七月十三还要在地上插香,据说是祭奠地藏王,这是别的节日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