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法院许前飞
① 江苏省高院领导成员有哪些
许前飞 男,1955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二级大法官。
周继业 男,1959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一级高级法官。
褚红军 男,1962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二级高级法官。
何 方 男,1957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二级高级法官。
刘嫒珍 女,1963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三级高级法官。
李玉生 男,1964年12月出生,民革委员,现任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三级高级法官。
徐清宇 男,1962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审判委员会委员,二级高级法官。
唐伯荣 男,1953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审判委员会委员,二级高级法官。
谢国伟 男,1960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审判委员会委员,二级高级法官。
刘亚平 男,1960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审判委员会委员,二级高级法官。
李后龙 男,1966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审判委员会委员,二级高级法官。
② 在违纪大法官眼里他会敬畏法律
中央纪委此前对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原党组书记、院长许前飞严重违纪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许最近已被撤销党内职务,降为正局级非领导岗位,违纪所得也被收缴。
各法院之间的所谓“上下级”关系,其实并不是上下隶属关系,即领导与被领导关系,而是一种监督关系。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监督,只能通过第二审程序、死刑复核程序以及审判监督程序来进行,上级法院不能直接指示下级法院如何办理具体案件。另一方面,所谓系统内部的独立,还包括每个法院的独任法官和合议庭成员对一般刑事案件的独立判决权。
当然,对于疑难、复杂、重大的案件,合议庭认为难以作出决定的,可以提请院长决定是否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定夺。但这只是单个法院内部的程序性制度安排,它仍然是排斥外部干涉的,包括来自更高级别法院首长的干涉。
许前飞身为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原党组书记和院长,受与其关系密切的律师和私营企业主请托,干预和插手具体案件审判工作,以案谋私,当然是(至少是)一种严重违纪行为,他个人必须对此承担责任。但是,许前飞对具体案件的干预和插手之所以能成功,则说明独立审判原则尚未落到实处。
所以,除了惩治违法违纪的司法官员,还要扎紧制度篱笆、全面落实独立审判这一宪法条款和法治准则。许前飞号称“敬畏法律”,其实作为法律方面的行家里手,他太明白法治不彰之下法律的“工具理性”意义了。这方面的漏洞,必须堵死。
法律工作者只有敬畏法律,敬畏法治,才能让法律真正为人民服务。
③ 江苏省高院领导成员
现任夏道虎,法理学研究生学历。历任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庭长,现任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副部长级)。
④ 江苏汤沟两相和涉嫌违约被告上法庭是真的吗
江苏汤沟两相和酒业有限公司
因商标转让合同涉嫌违约被告上法庭
2013年4月15日江苏汤沟两相和酒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两相和公司)对黄海睿在国际分类第33类(酒)商品上注册的3706225号“汤泃”商标(下称争议商标)向商标评审委员(以下简称商评委)会提起撤销申请,认为争议商标是对其276470号“汤沟”驰名商标(下称引证商标)的恶意复制、摹仿,违反了《商标法》第十三条、第四十一条等规定。
2013年5月23日,两相和公司向黄海睿提出购买“汤泃”等三商标,随后双方签订了商标转让协议与承诺协议等。双方约定:
1、两相和公司向黄海睿购买包括争议商标“汤泃”在内的三个商标专用权,价格为140万元;
2、协议签订后,双方自愿停止针对对方的举报、投诉……。
3、违约方赔偿另一方人民币200万元。
双方转让协议签订以后,黄海睿相信双方会忠实履行“自愿停止针对对方的举报、投诉”的约定,不再向商评委提出答辩意见;而两相和公司却没有停止投诉,一方面继续在商评委的撤销申请,另一方面自己向商标局注册“汤泃”商标。
终于,商评委以商评字[2013]第145980号《关于第3706225号“汤泃TJ”商标争议裁定书》撤销了黄海睿的争议商标“汤泃”,而两相和公司的12911506号“汤泃”商标也顺利的注册成功。至此,两相和公司强取豪夺“汤泃”商标的目的达到了。
2014年5月19日,两相和公司向连云港中院提出诉讼请求,以黄海睿的“汤泃”商标被撤销为由要求返还商标转让金140万元,从而,两相和公司试图无偿霸占“汤泃”商标的目的也暴露无疑。
黄海睿不服商评委的裁决,一方面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出行政诉讼,一方面又在江苏连云港中院以220万元标的起诉两相和公司违约,要求其继续履行合同,给付违约金等等
对于北京的诉讼,经过一审、二审,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2014)一中知行初字第3016号以及北京市高院(2015)高行(知)终字第1777号行政判决书都支持了黄海睿的诉讼请求,认为被诉裁定存在认定事实错误、程序违法、适用法律错误情形,依法撤销了商评字[2013]第145980号《关于第3706225号“汤泃TJ”商标争议裁定书》,判决商评委重新做出裁定,至此,两相和公司撤销黄海睿“汤泃”商标的目的破产了。
对于双方在连云港中院的(2014)连知民初字第00041号商标转让合同纠纷一案,连云港中院(主审法官王秀叶等)于2014年8月22日判决:驳回双方诉讼请求。对此判决双方均不服,提起上诉,在2015年1月6日的二审中,黄海睿称:连云港中院在受理、审理本案过程中,首先存在受理过期证人证言;采信并审理过期反诉;证人出庭申请书涉嫌造假等等程序违法问题,严重损害了原告的合法权益,其次存在对两相和公司的违约事实认定不清。因为争议商标是因两相和公司不履行“停止投诉”的约定、不履行“向商评委撤回投诉申请或以书面形式向商评委声明承受转让人的地位”等法定义务而被撤销的,这也使得双方签订的商标转让协议再也无法履行,构成根本上的违约,违约就要承担责任,连云港中院在判决书中也认定了两相和公司违约,但却不判决其违约并承担违约责任等等,对于双方存在的“口头协议”,连云港中院更不去查明与认定,明目张胆地包庇两相和公司,所以上诉二审法院进一步查明。
黄海睿还称:两相和公司的第12911506号“汤泃”商标的注册完成材料,进一步证明两相和公司争议撤销“汤泃”商标的恶意,存在不“停止投诉”故意违约的法律事实等等。目前,黄海睿已将此材料作为新证据提交给了江苏省高院的许前飞(院长)、周继业(副院长)、唐伯荣(纪检书记)、徐清宇(政治处主任)、李红建(本案主审法官)等相关领导,补充代理词等也先后呈送给办案法官,并再次申请开庭(因为第一次开庭,法庭没有记录或详细记录原告答辩等),再次申请查处连云港中院程序违法问题,该申请能否得到江苏省高院领导支持?二审合议庭又能否公正判决?将拭目以待。
(黄克胜13815624922)。
⑤ 许前飞与赛瑞案有什么关系吗
也许有,赛锐的直系亲戚就在云南高院,2009年5月8日,昭通市中级法院审理后以昭中刑一初字第26号判决书,一审判处赛锐死刑,立即执行。赛锐提出了上诉。如今二审已过两年,云南高院仍未下判。听说这次轻判李昌奎,就是为了赛瑞案件做铺垫的,赛锐的直系亲戚就在云南高院,可是云南高院还一口一个“把这次案件当以后审理的标杆”,不过,云南高院的胆子够大,这事明摆着水太深。
这事挺复杂。。。黑幕很深。。。云南高院很NB。。。
⑥ 许前飞的重要讲话
2014年11月10日上午,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许前飞主持召开党组扩大会议,学习贯彻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和《中共江苏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
许前飞院长指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三中全会的基础上对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出了更为明确具体的要求,全省各级人民法院要准确把握中央、省委的部署要求,紧密结合全省法院工作实际,研究制定推进措施,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许前飞同志强调,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司法机关承担着主力军的作用,要勇于担当,积极作为。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密切关注社会经济领域改革发展实际,找准与司法审判工作的结合点,发挥好司法的规范和引领作用。要积极稳妥推进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对涉及司法体制方面的重大司法改革任务,要在中央、省委的部署要求下审慎推进;对涉及法院自身工作的改革事项,如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立案登记制改革、落实院庭长办案等,要不等不靠,抓紧研究制定改革方案措施,努力把应该做、能够做的事情做好。要树立司法改革的信心,把握好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摸清找准人民法院工作中存在的人才流失、司法辅助人员不足等突出司法难题,向改革要动力,在推进司法改革的过程中找到破解的办法措施,努力提高全省法院工作成效,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江苏作出积极贡献。
⑦ 云南高院院长许前飞定是收了李昌奎的好处,要想杀人应该到云南去杀,杀许前飞全家肯定不会判死刑。
李昌奎奸杀少女,摔死男童,畏罪潜逃,昭通中院一审判死刑,明明是非常正确的,何以又节外生枝,因为李犯走投无路的“自首”和并不存在的“积极赔偿”,就改判了死缓呢?肯定是有原因的。但绝对与李家没有关系,很简单,不是因为云南高院所说的“李家一穷二白,没钱行贿”,而是因为据报道,连李昌奎的哥哥及其他家属也对这个改判感到意外!李家没有活动,李昌奎却莫名其妙地被免死了,难道真是云南高院发了大慈大悲之心,在认真贯彻最高院的“少杀慎杀”精神,可惜最高院并无这样明文精神!再者云南高院也绝对不是一个什么讲仁慈的地方,即使它不象有的内幕人士透露的那样是“杀人犯交易所”!可以肯定,这次改判,一定有鬼!是不是象有的网友说的那样,为杀人狂魔赛锐免死铺路?我不得而知,(赛2008年杀人,云南高院至今都没判下来,的确叫人起疑。)但是可以肯定,一定有鬼!
据云南高院副院长田成有讲,他们的改判是经过了二十七人审判委员会的。谁是这个审判委员会里的核心人物,并起到一言九鼎的作用呢?那只能是云南高级人民法院的院长兼首席大官许前飞了。可以肯定,只有还有一点良知的人——何况是法官——都不会支持改判,而且据田成有说审判委员会里确实有不同的意见。究竟有多少人有不同意见,我们也不得而知,但不管怎样,终于有人力排众议,“统一了认识”,并最终作出了荒谬绝伦的改判。这个人是谁呢?这个人就是云南最高法院院长,首席大法官许前飞!
所以,稍微有一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如果不是许前飞,谁都不能改变昭通中院的死刑判决! 稍微有一点常识的人还知道,如果没有不可告人的黑幕,许前飞是绝对不会迫使审判委员会作出这么一个荒谬绝伦的改判的,他们绝对不可能是真正为追求什么司法进步,或会为了践行什么所谓的、伪人道的“少杀慎杀”理念而去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尽管他当初可能没有料到此判会引起的社会不满会是如此的强烈。
结果,此案一经披露,群情激愤。云南高院一下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在这种情况下,云南高院再不对民众作出一点回应,那就实在说不过去了。按理说,对这个改判的解释,只有自始至终经手这个案子的审判委员会的核心人物,云南高院院长,首席大法官许前飞才最有发言权,才最讲得出个所以然。不过,堂堂高院院长,出面回应,也实在不雅,更何况,他也不可能说得出个什么所以然。所以只得委托赵建生,田成有二位副院长出面挡一挡了。可以肯定,田赵二人的回应,决不是一时兴起的临场发挥,可以说他们是经过了充分的准备的,准确地说,他们的讲话要点是经过了许前飞的完全批准的,或者简直可以说他们所表达的观点,其实就是许要表达的观点。田赵二人一通谬论之后,受到媒体激烈炮轰,而此二人并未因言论不当受云南高院的批评,即是明证。
就这样,从操纵改判,到回应媒体,一概没有许前飞的影子,好象他与这件事毫不相干似的。不过,许大院长最后还是露脸了。他不象田赵二人,这回他露出的是一张善人的脸。他在哪露的脸呢?且看云南高院送达李昌奎案受害者家属的《再审决定书》:“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原审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王廷礼、陈礼金不服,向本院提出申诉。本院及时对案件进行了审查。审查期间,云南省人民检察院向本院提出检察建议,认为本院对原审被告人李昌奎的量刑偏轻,应当予以再审。经审查,本院院长认为,该案有必要另行组成合议庭予以再审,并于2011年7月10日提交本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本案依照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再审……”。请看看,“本院院长认为,该案有必要另行组成合议庭予以再审”,多么好的院长!在田赵二位副院长无聊的狡辩之后,“本院院长”终于露出了他正义的面容!他也觉得改判有问题了,“有必要另行组成合议庭予以再审”。不过,我们有点好奇,这个案子都审了这么久了,“本院院长”才觉得有必要再审,是不是太晚了一点?坦率地说,恐怕不是“本院院长”,而是广大的正义的民众觉得“有必要再审吧?”否则,许大人的正义,来得何其迟也?另外,从《再审决定书》来看,许大人好象还撒了一个弥天大谎。决定书上说:“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原审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王廷礼、陈礼金不服,向本院提出申诉。本院及时对案件进行了审查。”请问:二审判决是什么时候发生的法律效力?应该是今年的三月份吧?那么王廷礼、陈礼金什么时候不服,向本院提出申诉的呢?请看新华网云南频道2011年7月5日报道:“……王廷礼还说,一审二审分别是昭通中院和省高院的法官到巧家县进行审理。一审家属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参加庭审,拿到判决。但是‘二审都没有通知我们家属,直到现在都没有正式给我们二审判决书’。他们是去看守所打听后才知道的,找民警借来判决书复印了一份。”高院改判了几个月,李犯已在狱中享受死缓待遇了,受害者家属“是去看守所打听后才知道的”,这不是想瞒天过海是什么?而云南高院的《再审决定书》却说:““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原审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王廷礼、陈礼金不服,向本院提出申诉。”好象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受害者立马就知道,并提出申斥。这不是欺骗又是什么?《再审决定书》又说:“本院及时对案件进行了审查”。三月份作出判决,七月份在舆论压力下决定派人审查,居然也说是“及时”。这个《再审决定书》是许前飞通过了的吧?许大院长,笔者真佩服你的勇气!笔者只想问下你,你何必要撒这个谎呢?整个改判过程,许是幕后的真正核心人物,但一直没有引起公众的注意,只是在让民众稍感欣慰的《再审决定书》中露出一丝正义的面容,只可惜又露出了一点马脚。
总之,李昌奎案改判,疑点重重。锐杀人案发生在2008年,一审判处死刑,二审压在云南高院,到现在还没判下来?是什么原因呢?还在等什么呢?与本案有关吗?另外,有内部人士大胆揭露:云南高院其实是杀人犯的交易所。很多法官都有线人,直接找案件当事人要价,因此很多毒犯本该死刑的被判死缓,而这种案件社会影响不大难以引起公众注意。云南高院已完全堕落变质,走向了反面。这些令人恐惧的说法,是不是也是事实呢?对以上种种猜测,恐怕只有许前飞院长的解释最有说服力了。
⑧ 许前飞的工作经历
1984.12—1986.06,武汉大学国际法学系老师
1986.06—1988.12,武汉大学国际法学系副主任
1988.12—1990.10, 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经济庭副庭长
1990.10—1994.07,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经济审判庭庭长
1994.07—1996.11,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中级法院院长、洋浦工委委员
1996.11—2003.02,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
2003.02—2007.05,海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党组成员、省法制办主任
2007.05—2007.12,海南省人民政府秘书长、办公厅党组书记
2007.12,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
2008.01,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2008年2月二级大法官职衔)
2012.12,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
2013.01,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
2012年12月31日云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根据中共云南省委通知,因工作变动,许前飞同志请求辞去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职务。云南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决定接受许前飞辞去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职务。并报云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备案。
2013年1月25日,在江苏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⑨ 许前飞为什么被降级
许前飞同志身为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应与其关系密切的律师和私营企业主请托,干预和插手具体案件审判工作,以案谋私,严重损害司法公信力和人民法院形象;严重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规出入私人会所和打高尔夫球,接受公款宴请;违反组织纪律,违规选拔任用干部,不按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违反廉洁纪律,收受礼品、礼金。
7月10日,全国司法体制改革推进会在贵州省贵阳市举行,全国各省级高院院长均到场,只有许前飞缺席。
据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官网消息,7月21日下午江苏省人大常委会经过表决,决定接受许前飞辞去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职务、辞去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职务。
⑩ 法律职业共同体只能是一个梦想吗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法官的英年早逝,不仅震动了整个法院系统,更重要的是震惊了中国法律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来自律师界的一片痛惜与一致哀悼,让人惊愕,又使人惊叹。对此,上海市高院崔亚东院长评价说,邹碧华的一言一行体现了其“对法律工作者的平等与尊重”;江苏省高院许前飞院长认为邹碧华“以生命的代价弥合了法官于律师之间的裂痕”,来自全社会铺天盖地地悼念邹碧华的文字,尤其是邹碧华去世的当天晚上在网络和社交平台上出现的“今夜法律人为你刷屏”,则表达了对邹碧华以一己之力而追求建构的“法律职业共同体”所带来的最深默契与最高敬意,这也是邹碧华作为一名法官对建构“法律职业共同体”所付出的努力与回报。
于是,一位模范法官的去世,唤醒了一个时代主题。因为人们在扼腕痛惜之余,不仅开始真正看到了整个法律圈的共同价值观,同时又看到了在邹碧华身后,还留下了一个时代主题:如何完成“法律职业共同体”的破解与建构之责任使命。
十多年前,关于什么是法律职业共同体,曾经引起了许多法律人热烈讨论乃至争论。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2001年强世功教授在《中外法学》发表的那篇在法律界广为传颂的《法律共同体宣言》,他以一种文学表达的方式提出了“法律共同体”的概念。他在这篇文章中动情地写道:“无论是最高法院的大法官还是乡村的司法调解员,无论是满世界飞来飞去的大律师还是不知名的地方检察官,无论是学富五车的知名教授还是啃着馒头咸菜在租来的民房里复习考研的法律学子,他们构成了一个无形的法律共同体。共同的知识、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思维、共同的理想,使得这些受过法律教育的法律人构成了一个独立的共同体:一个职业共同体、一个知识共同体、一个精神共同体!”
于是,从那时起,关于什么是“法律职业共同体”,开始引起国内法学专家诸如张文显、信春鹰、石泰峰等许多法律人的热烈讨论乃至争论,并为此推出了一部重头之作《司法改革报告:法律职业共同体研究》。
然而,十多年过去了,我们所期待的法律共同体却还依旧犹抱琵琶半遮面,千呼万唤难出来。直至邹碧华法官的去世,才又一次唤醒了法律人内心深处的情结与梦想。
所谓法律职业共同体,是指在法律事业团体中,由法官、检察官、律师以及法学家等法律职业群体相互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形成一个没有疆城的法律思维共同体、法律事业共同体、法律解释共同体、法律协作共同体。可见,无论是法官还是检察官,不论是学者还是律师,尽管职业不同、个性不同,但他们都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思维乃至共同的职业习惯。
但是,在处处强调中国特色的语境中,法律职业共同体似乎一直是一个不受了解,被人排斥的概念。还是强世功教授说得好:“无论人们在情感上如何反感他们,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自己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他们。人们正在怀着矛盾的心情来接近他们,接近这些出没在公司、饭店、宴会、酒席上的律师,这些活跃在课堂、讲坛、媒体上的法学家,以及那些深居简出的法官。这些人正在不断地聚集起来,形成一个独特的共同体,那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共同体--法律共同体,它既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同时也是现代社会秩序的维系者。”
2006年9月太原举办“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上,时任《中国律师》总编兼中国律师论坛秘书长的我曾策划设计了一个 “法律共同体的构建与互动”的分论坛。在分论坛上,无论是律师还是法官、检察官等其他嘉宾,都清醒地认识到,不管是为了职业利益,为了专业发展,为了司法改革,还是为了公平正义,为了法治精神,我们的社会需要不断强调法律职业共同体的构建。因为要使“纸上的法律”真正成为生活中“活的法律”,真正发挥法律的规则与程序功能,关键就在于培养一个强大而专业的法律职业共同体。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推进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要求健全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将司法考试制度改为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建立法律职业人员统一职前培训制度,对职前培训实行统一管理,着力提高法律职业人员法律信仰、职业操守和职业技能。二是探索建立法律职业从业者之间良性流动和开放的人才吸纳机制。建立从符合条件的律师、法学专家中招录立法工作者、法官、检察官制度。三是加快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法治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完善法治人员职业保障体系,建立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专业职务序列及工资制度,切实增强他们的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
梦想是美丽的,现实是残酷的。但我们不能因为残酷的现实而放弃美丽的梦想。正如我国很多法学家始终对通过建立法律共同体实现法治寄予了极高的期望,我们希望像强世功教授在《法律共同体宣言》中的呼吁那样:所有的法律人团结起来!
在这方面,邹碧华法官不仅是一位努力追求者,也是一位大胆主张者,更是一位积极的践行者。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大背景下,期待邹碧华生前积极主张与全力践行的法律职业共同体,能够早日建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