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鼓楼法院纪法官
A. 南京彭宇案观后感作文一千五个字
看完“彭宇肇事案”的视屏我对其中的大概情节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2006年11月20日早晨,一位老太在南京市水西门广场一公交站台等83路车。人来人往中,老太被撞倒摔成了骨折,鉴定后构成8级伤残,医药费花了不少。老太指认撞人者是刚下车的小伙彭宇。老太告到法院索赔13万多元。彭宇表示无辜。他说,当天早晨3辆公交车同时靠站,老太要去赶第3辆车,而自己从第2辆车的后门下来。“一下车,我就看到一位老太跌倒在地,赶忙去扶她了,不一会儿,另一位中年男子也看到了,也主动过来扶老太。老太不停地说谢谢,后来大家一起将她送到医院。”彭宇继续说,接下来,事情就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老太及其家属一口就咬定自己是“肇事者”。
自从“彭宇案”后,南京徐老太就成为耻辱和恶的代名词。人们对南京徐老太的憎恨也可以理解,有人认为她使社会的道德后退了很多,造成社会越来越冷漠。但其实想当然把社会道德的彻底沦丧归咎与徐老太是不公平的,或许她也曾经是这个社会缺德的受害者。
从最初开始,我就一直坚信法律是正义的象征,人们能够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但是,到现在的彭宇案我开始怀疑法律是否能真正的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本案中南京鼓楼法院,如果能依照最高法院疑案从无的判决,而不是在以“根据所谓常理”的名义下,作出了有悖于严肃的法律条文的判决,人们会这样气愤吗?人们的气愤,其实是超出对徐老太个人的气愤,鼓楼法院那位法官赖以为据的常理,其实是一种认定自私是人的本性的常理,那才是造成巨大负面影响的根源,那伤了冷了多少人的心啊。。。我们一直强调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一直强调疑罪从无,可是一旦遇到与社会伦理道德相关的案件,司法事务者就乱了阵脚,宁愿违背法律的严肃规定也不愿违背人们的世俗常理,这使得法律的权威性和稳定性受到挑战,也不禁使人们感慨法律形同虚设。我想如果那位法官能够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来判案,不仅能宣传助人为乐的精神,更重要的是让人们清楚认识到法律的权威性,让人们知道法律永远是他们扞卫自身合法权益的武器。
南京那位法官的判决,不但宣判了助人为乐精神的死亡,也更加证实了南京徐老太的恶名,本来能够化解这个矛盾,让这个事平息的,法官这么一判,全国都传开了,对全社会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形成了一种走在路上看到老人摔在路上也不敢去扶的局面。让全社会的人都知道有这么个可恶的徐老太,让她恶名远扬,这辈子想洗刷都难了!据说以至此后,徐老太一直深居简出,她本人更是很少出门,心病交疾,蒙辱至死,哎,也不能全怪她一个人啊。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的社会信任悄悄的出现危机。大抵彭宇案是标志性的转折点。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一直提倡见义勇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就是千古传颂的俗语之一。然而,现今却没人敢再来“拔刀相助”了。
2/3页
雷锋们唯恐被相助的对象咬上,毕竟在相助中出现意外时说不清、道不明的。假设一个不熟识的老太太在路边摔倒,估计没几个敢扶的。这样的傻事没人还敢做,正说明了我们社会存在严重的信任危机!
坏榜样的影响也是很深远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啊!据《现代快报》报道南京市民魏女士路过解放南路时,发现一名老太太倒在人行道边,嘴里还吐着白沫。魏女士说,老人年纪在90岁左右,“不知老人是什么时候摔倒的,我发现的时候,老人躺在地上,老花眼镜和毛线帽子都掉在了一边。”魏女士说,来来往往的行人路过看见这一幕,都小心地“绕个弯儿”走过,没有一个人敢上前搀扶。 她只好站在五米开外的地方召集了七八名路人,让他们为自己作个“见证”,“老人摔倒不关我的事”。 最好只好打了报警电话。110民警赶到现场后,迅速联系了120急救车,随后急救车赶到,将老人抬上担架送往医院。此时,距魏女士发现老人已经过去了近20分钟。这就是社会信任危机的极好体现,事情虽小,但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我心里也有些害怕,虽然很担心老人的情况,但也不敢走近,怕事后说不清楚。” 魏女士如是说。社会风气的转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仅仅一个被媒体扩大化的彭余个案就能促使社会风气转变。我国进入市场经济的快车道,很多原本适用的好思想都赶不上趟,似乎钱成为整个社会的最大标准。在为利益是图的社会风气下,要挟自己的“恩人”也成为“合情合理”的事情了。这只能让我们为之感到悲哀!
社会缺乏信任,人人惊恐,面对受主人无可奈何,绝对是一种畸形的风气。谁会去好心浪费时间救护人,还要受到名誉,财产的损失,这种“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事情,似乎只有“傻子”才会做。这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社会问题。使得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冷漠,到的底线一次比一次后退。到底是谁促使我们的社会如此转变?我们需要深思。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社会,是连一个摔倒的老人都不敢的冷漠社会吗?肯定不是的。歌里唱的很好:“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B. 南京“彭宇案”的主审法官王浩的详细资料有没有最好是联系方式
王浩抄.
据南京中院和市检察院以及市***局的综合消息(本消息是由在市检察院的一位资深检察官透露):
涉案的鼓楼法院年轻法官,法学硕士王浩已被停职检查,其问题交由司法机关侦查和处理;
涉案的市某区***分局的高级警官(一级警督、徐老太之子),已被开除公职,其涉案问题移交司法机关处理,涉案的市某区的***派出所的所长和一办案民警涉嫌作伪证和刑讯逼供,同样交由司法机关处理。
据悉此案让江苏领导十分恼火,指示必须严肃从重处理司法腐败,为建设法治江苏、诚信江苏、***公平和正义,而努力,并指示省、市有关部门看望和慰问彭宇,此案的二审结果和对涉案人员的处理,将在所有案件审结后,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社会公布
C. 彭宇案的法官是谁现在还在当法官吗
南京彭宇案,是2006年末发生于中国江苏南京市的一起引起极大争议的民事诉讼案。 老太名字:徐寿兰
法官王浩,乃是南京彭宇案这一轰动全国的民事诉讼案的主审法官,4年前,他对此案的审判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
据南京中院和市检察院以及市***局的综合消息(本消息是由在市检察院的一位资深检察官透露):
涉案的鼓楼法院年轻法官,法学硕士王浩已被停职检查,其问题交由司法机关侦查和处理;涉案的市某区***分局的高级警官(一级警督、徐老太之子),已被开除公职,其涉案问题移交司法机关处理,涉案的市某区的***派出所的所长和一办案民警涉嫌作伪证和刑讯逼供,同样交由司法机关处理。
窗之形状见于明器者,以长方形为多,间亦有三角,圆形或它种形状者。窗棂以斜方格为最普通,间有窗棂另作成如笼,扣于窗外者。彭山崖墓中有窗一处,为唯一之实例,其窗棂则为垂直密列之直棂。 平坐与栏干 画像石与明器中之楼阁,均多有栏干,多设于平坐之上。而平坐之下,或用斗拱承托,或直接与腰檐承接。后世所通用之平坐,在汉代确已形成。栏干样式以矮柱及横木构成者最普通,亦有用连环,或其它几何形者。函谷关东门图所见,则已近乎后世之做法与权衡矣。
D. 南京市鼓楼区法院彭宇案最后怎么样了徐老太和他儿子受到处罚了吗还有那个法官
结果是彭宇案判给赔付老太太受害人损失的40%,共45876.6元。
E. 南京彭宇案的主审法官,后来是如何处理的
案情回顾
2006年11月20日早晨,一位老太在南京市水西门广场一公交站台等83路车。人来人往中,老太被撞倒摔成了骨折,鉴定后构成8级伤残,医药费花了不少。老太指认撞人者是刚下车的小伙彭宇。老太告到法院索赔13万多元。
彭宇表示无辜。他说,当天早晨3辆公交车同时靠站,老太要去赶第3辆车,而自己从第2辆车的后门下来。“一下车,我就看到一位老太跌倒在地,赶忙去扶她了,不一会儿,另一位中年男子也看到了,也主动过来扶老太。老太不停地说谢谢,后来大家一起将她送到医院。”彭宇继续说,接下来,事情就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老太及其家属一口就咬定自己是“肇事者”。
2007年9月4日下午4点半,鼓楼区法院一审宣判。法院认为,本案主要存在两个争议焦点。一、是否相撞;二、损失数额问题。
法院认为本次事故双方均无过错。按照公平的原则,当事人对受害人的损失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因此,判决彭宇给付受害人损失的40%,共45876.6元。
当天,老太的代理律师表示:对判决事实感到满意,但40%的赔偿比预期要少。而彭宇则表示不服此判决。
和解撤诉
2008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公丕祥在两会新闻中心就“司法公正”问题接受中外记者的集体采访时透露,南京彭宇案双方当事人在二审期间达成了和解协议,并且申请撤回上诉,最后案件以和解撤诉结案,且双方当事人对案件处理结果都表示满意。
F. 南京彭宇案法官王浩现在还在从事法官工作吗
南京彭宇案法官王浩现在没有再从事法官工作。调离法院后,王浩被安排在了离法院10公里之遥的鼓楼区挹江门街道办。王浩到街道办后被安排在了挹江门司法所。
司法所位于南京市镇江路4号的斜对面,这里离街道办的办公场所还有3公里之遥,司法所在一个破旧的居民生活区的弄堂里,看上去有些破落,以至于连一些住在这里的居民都不知道还有个司法所存在。
江苏省某法院一名法官在彭宇案事后曾表示:“不管如何,彭宇案本身对法官王浩的影响和冲击是巨大的。"
彭宇案的介绍:
2006年11月20日早晨,引起极大争议的民事诉讼案。老人徐寿兰在南京市水西门广场一公交站台被撞倒摔成了骨折,徐寿兰指认撞人者是刚下车的小伙彭宇,彭宇则予以否认。
最后双方当事人在二审期间达成了和解协议,案件以和解撤诉结案。和解撤诉之后,彭宇也表示,在2006年11月发生的意外中,徐寿兰确实与其发生了碰撞。
彭宇与徐寿兰达成的和解协议,其主要内容是:彭宇一次性补偿徐寿兰1万元;双方均不得在媒体(电视、电台、报纸、刊物、网络等)上就本案披露相关信息和发表相关言论;双方撤诉后不再执行鼓楼区法院的一审民事判决。
G. 第一个判扶老人的法官是谁
据说是南京的一位法官,自从他判了帮扶人赔偿以后,中国的社会中有太多的人受此负面影响。都不敢帮扶跌倒老人了。而且也确实有不少的老人赖上帮扶人身上。这种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的事儿还在延绵地发生着。听说这位法官也受到了一些处分。
H. 彭宇案的法官王浩还做法官吗
自从彭宇案之后,媒体就没有关于王浩的报道。
“彭宇案”主审法官王浩,在2010年11月的一次人事变动中,被调入该办事处,在办事处下属的司法所工作。
“司法所业务上归区司法局指导,机构和人员都属于街道办。”党群科另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在街道办的月例会上,他经常能见到王浩。
另据司法所工作人员介绍,王浩调到司法所后,随后又被抽调去南京湖南路做拆迁工作,“平常不大在司法所办公室出现”。
(8)南京市鼓楼法院纪法官扩展阅读
彭宇案对于王浩人生和社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江苏省某法院一名法官事后曾表示:“不管如何,彭宇案本身对法官王浩的影响和冲击是巨大的。”之前,有记者联系南京市鼓楼区法院谈及彭宇案时,一名法官向记者称,“(王浩)人调走了,我不清楚这事”。
南京市鼓楼区法院依然按照“逻辑”判处彭宇4万余元的赔偿,法院“你不误伤她,就不会送她上医院”的判决,被称作对社会良知的一次毁灭性打击。进而在全国范围内引发舆论风暴,并出现了多起类似事件。
I. 南京法官是什么意思谁能介绍下!
南京法官是指南京的法官王浩审理“彭宇案”。王浩是2006年南京“彭宇案”法官。由于此案件的审判结果对社会影响巨大,此人备受关注。
2006年11月20日早晨,南京老妪徐寿兰在南京水西门广场一公交站台等车时,被撞倒摔成骨折。老太指认撞人者是刚下车的小伙彭宇,彭宇表示无辜,有目击证人为其作证。
2007年1月4日,66岁的徐寿兰向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以彭宇将其撞倒在地致其受伤为由,索赔13.6万余元。
2007年9月4日下午4点半,南京市鼓楼区法院认为本次事故的双方徐寿兰和彭宇均无过错。按照公平的原则,当事人彭宇对受害人徐寿兰的损失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因此,主审法官判决彭宇给付徐寿兰损失的 40% ,共人民币45876.6元。判决结束后,彭宇表示不服判决。
当时这起轰动全国的民事诉讼案一审判决后引起极大争议,有人对主审法官王浩的判决表现出了极度不满。
2008年3月15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公丕祥在全国“两会”新闻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首度披露该案双方已庭外和解。
彭宇与徐寿兰达成庭前和解协议的主要内容是:彭宇一次性补偿徐寿兰1万元;双方均不得在媒体(电视、电台、报纸、刊物、网络等)上就本案披露相关信息和发表相关言论;双方撤诉后不再执行鼓楼区法院的一审民事判决。
至此,为时1年多的彭宇案画上了结案句号。
(9)南京市鼓楼法院纪法官扩展阅读:
一、案件对于王浩个人的影响
彭宇案对于王浩人生和社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江苏省某法院一名法官事后曾表示:“不管如何,彭宇案本身对法官王浩的影响和冲击是巨大的。”之前,有记者联系南京市鼓楼区法院谈及彭宇案时,一名法官向记者称,“(王浩)人调走了,我不清楚这事”。
9月25日,该法院一法官者证实,彭宇案的主审法官王浩确实是调走了,而调走之前王浩在该院的知识产权庭任职。
调离法院后,王浩被安排在了离法院10公里之遥的鼓楼区挹江门街道办。有人认为,如果不是因为彭宇案,王浩不可能被调走。事实上,调到街道办的王浩并没有坐在街道办的办公室里。街道办的一名负责人称,王浩到街道办后被安排在了挹江门司法所。
司法所位于南京市镇江路4号的斜对面,这里离街道办的办公场所还有3公里之遥,司法所在一个破旧的居民生活区的弄堂里,看上去有些破落,以至于连一些住在这里的居民都不知道还有个司法所存在。
二、案件的社会影响
南京市鼓楼区法院依然按照“逻辑”判处彭宇4万余元的赔偿,法院“你不误伤她,就不会送她上医院”的判决,被称作对社会良知的一次毁灭性打击。进而在全国范围内引发舆论风暴,并出现了多起类似事件:
从“任我赢”在网上发布的照片中可以看到,老人脸朝下倒在人行过道上,一根拐杖被甩在一边,边上站着的好几个围观者似乎想要上前帮忙,却又因为顾虑而裹足不前。
帖子中还提到,有不少经过的人提醒那些试图上前帮忙的市民:不要扶,小心扶了以后被赖上,遭殃、破财。在对该帖多达2万多条回复中,支持明哲保身和谴责路人冷漠的声音,基本上各占一半;但不论持何观点,讨论者都赞成一点共识:路人的小心,是有道理的。
彭宇案后,有公众认为“判决结果让国人的道德观倒退了50年。”彭宇案,留给南京一个被公认的道理:有了这个前车之鉴,多数人觉得在这个城市里“不是自己的事少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本质而言,“彭宇案”被误读和放大的负面效应,既有办案部门和主审法官王浩在操作环节的失误,也反映了公众对社会道德缺失、诚信危机的担忧。在法律——这个社会公平最后保障都不能有效运作的情况下,公众面对类似的事件所采取的“明哲保身”的态度,更多的则是一种无奈之举。
J. 南京法官王浩经典语录有哪些
南京法官王浩经典语录有:不是你撞的,你为啥扶,以及他与老太太相撞的可能性比较大的经典语录,同时也惊动了全国群众,认为王浩是中国道德败坏的典型。
2006年初冬,南京街头的公交站点,一位老太太倒地不起,26岁的小伙子将其扶起,并立马送往了医院,本以为只是一件好人好事,没成想老人却在出院后将年轻小伙告上了法院,并要求其赔偿,法庭上法官的一句“不是你撞,你扶人干嘛”,更是震惊古今。面对这样不负责任的话语,法官王浩如今为江苏省某法院一名法官事后曾表示:“不管如何,彭宇案本身对法官王浩的影响和冲击是巨大的。
之前,有记者联系南京市鼓楼区法院谈及彭宇案时,一名法官向记者称,王浩人调走了,我不清楚这事,9月25日,该法院一法官者证实,彭宇案的主审法官王浩确实是调走了。
而调走之前王浩在该院的知识产权庭任职,调离法院后,王浩被安排在了离法院10公里之遥的鼓楼区挹江门街道办。有人认为,如果不是因为彭宇案,王浩不可能被调走,因此王浩如今依旧在从事法律相关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