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诉讼时效法院立案

诉讼时效法院立案

发布时间: 2022-04-21 17:25:13

❶ 诉讼时效是以起诉状日期还是以法院立案日期为

摘要 既不是法院立案日期,也不是起诉状日期,而是您向法院提交相关的起诉状的日期为准,也就是权利人提出了权利保护请求之日。

❷ 诉讼时效过期了诉讼法院受理吗

法律分析:诉讼时效明显过期了,法院仍然应当立案受理,因为符合立案受理条件。至于是否超过诉讼时效,属于案件的实体问题,不属于立案审查的范围。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三条 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及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进行裁判。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二条 对起诉、自诉,人民法院应当一律接收诉状,出具书面凭证并注明收到日期。对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自诉,人民法院应当当场予以登记立案。

❸ 过诉讼时效法院如何处理

【法律分析】
过了诉讼时效的案件,法院一般仍然是会受理的,但是以下案件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1、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2、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
3、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
4、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其他请求权。民事诉讼中,法院不会主动审查诉讼时效,超过诉讼时效的案件,如果符合立案条件的,法院一定要受理立案,在被告没有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情况下,法院会依据所查明的事实来作出裁决。对方当事人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抗辩事由成立的,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一十九条 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期间起诉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受理后对方当事人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抗辩事由成立的,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❹ 民事案件过了一年还能去法院起诉立案吗

民事案件,上诉期限已经过了,就不能再上诉了,因为已经失去了上诉的权利。如果上诉,法院不会准许,对方当事人也不会同意。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法律分析
发生民事纠纷的,可以到法院起诉。但如果超过诉讼时效,法院将会驳回诉讼请求。一般民事纠纷的诉讼时效是两年,即从民事纠纷发生之日或者从知道自己的受到侵害之日起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四条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❺ 超过诉讼时效法院怎样处理

法律分析:超过诉讼时效的案件,符合立案条件的,法院应当受理立案,在被告没有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情况下,人民法院不得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对方当事人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抗辩事由成立的,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但有些特殊案件是不受诉讼时效限制的,如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其他请求权。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三条:人民法院不得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六条:下列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一)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二)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

(三)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

(四)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其他请求权。

❻ 超过诉讼时效,法院会怎么判,是直接裁定驳回起诉

如果超过诉讼时效,法院应当受理起诉。被告可以提出诉讼时效已经超过的抗辩,此时法院应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而非驳回起诉。若被告未提出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抗辩,则法院正常进行审理,不得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法律分析
法律谚语有云,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大觉的人。因此,民事主体应尽快行使其民事权利,不得超过期限,否则有违诚实信用原则。对于民事主体的请求权,民事法律法规规定了诉讼时效这一制度。所谓诉讼时效,就是指请求权人应当在诉讼时效期间内主张权利或者向法院提起诉讼、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如果请求权超过了诉讼时效,则权利人虽然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但义务人有权在诉讼过程中提出诉讼时效期间已经届满的抗辩,从而拒绝履行相应的义务。因此,诉讼时效期间的届满不排斥权利人的起诉权,只是可能影响其胜诉。从诉讼法的角度来看,民事诉讼实行立案登记制,凡是符合法定立案条件的案件,法院均应予以受理。因此,原告的权利是否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并非法院受理案件的条件。对于诉讼时效期间已经届满的案件,法院不得裁定不予受理,也不得驳回起诉。另外,人民法院不应该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因此,被告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法院不得直接判决原告败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九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二)有明确的被告;(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九十二条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义务人已经自愿履行的,不得请求返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九十三条 人民法院不得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❼ 民事案件过了一年还能去法院起诉立案吗

可以去法院起诉,一般民事纠纷的诉讼时效是两年,即从民事纠纷发生之日或者从知道自己的受到侵害之日起开始计算。符合条件的可以中止、中断、或延长期限。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法律分析
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当应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若法律另有规定按照法律的规定计算。但是当事人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这种情况下人民法院是不予保护的。诉讼或者仲裁时效是指权利人请求法院或者仲裁机构解决争议,保护其权益而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法定期限。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发生后,已经过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中断事由存续期间,时效不进行,中断事由终止时,重新计算时效期间。但如何确认中断事由的终止,因事由的性质有别而有所区别,因请求或同意中断时效的,书面通知应以到达相对人时为事由终止;口头通知应以相对人了解时为事由终止。在时效期间重新起算后,权利人再次请求或义务人再次同意履行义务的,诉讼时效可再次中断。因提起诉讼或仲裁中断时效的,应于诉讼终结或法院作出裁判时为事由终止;权利人申请执行程序的,应以执行程序之时为事由终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❽ 诉讼时效是以起诉状日期还是以法院立案日期为准

诉讼时效是以法院立案日期为准。起诉时间一般是法院登记立案时间,递交起诉状,法院可能还要审查决定是否立案,法律规定有7天时间,交诉讼费,还要把交费票据交回法院立案庭,有的当事人可能交费后不是当天交票。在民事诉讼中,对于法院起诉时间,是从立案之日起为准,另外,法院的审结期限也是从立案之日起计算审结期限。
法律分析
通常起诉须符合下列条件: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需提交相关证据证明法律关系,如借条或者欠条、买卖合同、租赁合同、结算清单、出库单、送货单、短信微信内容、电话录音等相关证据。2、有明确的被告。应包含被告姓名、年龄、家庭住址和电话等基本信息。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请求的事项一定要明确,并简要叙述事实与理由。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起诉流程:当事人起诉,首先应提交起诉书,并按对方当事人人数提交相应份数的副本。当事人是公民的,应写明双方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住址;当事人是单位的,应写明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起诉书正文应写明请求事项和起诉事实、理由,尾部须署名或盖公章。当事人向法院提交书证,应填写一式两份证据清单,详细列明提交证据的名称、页数。证据经法院承办人核对后,由承办人在证据清单上 签字盖章,一份交当事人,一份备案。立案庭在当事人履行必须的手续和交齐有关证据材料之后,在七天内,对符合立案条件的,办理立案手续;对不符合立案条件的,依法裁定不予受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四十九条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热点内容
合同法的发展 发布:2025-02-13 02:27:32 浏览:367
郑幸福律师 发布:2025-02-13 01:59:09 浏览:844
哈市乡村台法律援助热线 发布:2025-02-13 01:30:42 浏览:409
新劳动法试用期工资 发布:2025-02-13 00:53:20 浏览:703
宁波新劳动法实务培训 发布:2025-02-13 00:48:24 浏览:645
动画片刑法 发布:2025-02-13 00:35:00 浏览:552
民事诉讼法146条6 发布:2025-02-12 23:28:42 浏览:865
巴州司法所 发布:2025-02-12 23:00:17 浏览:158
道德经库恩 发布:2025-02-12 22:45:04 浏览:344
行政诉讼法八十二 发布:2025-02-12 22:07:11 浏览: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