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家法院
❶ 曾家大院的介绍
曾家大院又名曾家园,位于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柳江古镇北面,始建于清朝年间的汉族民居建筑。是洪雅县至今唯一保存较为完好的家族庄园。从上空看曾家大院,是一个繁体的“寿”字。据考证,曾家大院由曾氏后裔曾艺澄于1927—1937年历经10年建成,坐西向东,原占地1162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402平方米,为“四院三戏台”布局,有四个四合院,三个戏台,院中有观景台、八字龙门、小姐楼、书房、石牌坊,还有牡丹园、荔枝园和休闲亭,足见院主人昔日的豪华气派,也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力。
❷ 四川眉山市的柳江古镇有什么历史的遗迹呢
现如今,一些古镇、古村落也已进入到大家出行旅游的选择中。很多城市都有古镇保留下来,所以一些古镇也成为了各位小伙伴去到那些城市不得不去的必打卡之地。因为古镇还是保存了不少这座城市历史上的一些遗迹,可以看到它们一些曾经的缩影。而在四川有这么一座极为“低调”的古镇,还是位列十大古镇之内呢。
柳江古镇历史上有着比较出名的四大家族,他们个有着鲜明而又不同的特色。镇内那座长有豇豆树的院子就是其中之一曾家的大院,如今也已成了柳江一处耀眼的景观。据传,当时修建这处院子可是花费不小,更是用了有3650天,将近十年,可能也是慢工出细活吧。如果有时间的话,各位小伙伴赶紧来体验一番吧。
❸ 柳江镇的古镇集萃
曾家大院位于柳江古镇北面,通往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与玉屏国家森林公园的分道处,建于清朝年间。大院在设计上花了一番苦心,若从空中俯瞰,其平面图是一个繁写的“寿”字。绕墙行走,则有犬牙交错之感。大院由两个院落组成,一个大门进出,为两兄弟的共同财产,大院有两块大的空地,中间是一幢三楼一底中西合璧式的建筑将大院一分为二。
今天的大门处还有一个大石缸,是以前贮水用的。大院内共有三个戏楼,方向、形制各异。早已没有人居住的大院显得空空荡荡,院落里只有几只老母鸡在找虫吃。环顾四周,挑檐、楼廊仍然那么精美,整个大院在当年算是一方豪宅了。
最为奇特的是,临河一边为了追求寿字的形,其围墙、房屋的结构如同锯齿状,凹凸蜿蜒,显得非常怪异。那些随之凹凸蜿蜒的栏杆、房间则显得神秘莫测,但很协调,这定然出自民间建筑大师之手。
站在二楼的窗前,往南面眺望,只见峨嵋群峰绵延起伏,轻柔的河风时不时撩乱你的头发,几声清脆的鸟鸣划破寂静的氛围,让你的想象再度飞扬。 走累了,坐在美人靠上是一种惬意,木质的建筑显得很有亲切感,屋檐下那些透空镂花的物件无一不透出艺术的灵气。眺望河对岸的一字排开的柳江古镇,能觉察到当年主人的几许孤傲之气。
时光流逝,物是人非。无论曾家大院修建得多么有气魄,装修得多么豪华,在今天都让人感到莫名的寂寥。偌大的院落鲜有人迹,有时大门紧闭,只能在外面偷偷打望一番。这座豪宅在解放后曾作为镇政府的办公楼,为了保护古迹,镇政府又迁了出来,至今楼上楼下仍散落着许多已经无用的日历、办公桌等,不知是谁还在二楼的屋檐下养了几只鸽子,它们与鸡成了这里的居民。
这个美其名曰的文物保护单位,到处是灰尘和垃圾,没有人管理。游客为曾家大院的建筑所折服,然后又在那种残败中遗憾而去。保存这样完好,又极具特色的清代建筑是不多见的,这样的保护显然没有实质作用,没准哪天某位游客不小心留下的烟头会将它付之一炬,成为永远的痛。 柳江的老街距曾家大院不过数十米。穿过狭窄的胡同,一个整洁古朴的小镇出现了。木门、木窗、青瓦以及瓦上不经意长出的几丝绿色,与钢筋水泥群碉式的大都市相比,多了几分诗意。
老街上的住户很少了。去一个地方,不用多问,就看当地人的眼神便略知大概。纳鞋底的妇女,打川牌的汉子,在家休息的学子,路上自由奔跑的狗,这就是当时小镇的全部。惟一稍显嘈杂的声音便是我们的脚步声和赞美声。
顺着小镇往东行走,在遮天蔽日的大榕树的身影下,到了花溪河边。远山含黛,朦胧中竹影摇曳,顺着小镇往东行走,在遮天蔽日的大榕树的身影下,到了花溪河边。远山含黛,朦胧中竹影摇曳,炊烟袅袅,山、树、青瓦木屋,一并倒映在清亮的小河之中。小河上有人为筑成的石路,当地人称之为跳蹬,是连接两岸的通道,石路的铺设阻止了水的流动,涓涓细流在这里驻足停留,平静得如同镜子,成了当地人家浣衣洗菜的地方,也成了鱼虾谈情说爱的平静港湾。美中不足的是跳蹬上布满了垃圾,让不少远方来客感到一种失落和遗憾。
河中有一位老人正用拦河网捕鱼,看那样子既是劳动,又是享受。老人注定是打不到鱼了,因为这条河里的鱼成了稀有动物。老人却非常执着,在带有几分寒意的水中不知疲倦地拍打水面,以驱赶为数不多的鱼。
河的上空,一只白鹭亮出优雅的身影,无声地滑过宁静的小河,这难道不是古人的诗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回望身后临河而建的吊脚楼,屋基是卵石垒砌而成,大小不同的青灰色石头布满青苔,布满了许多沧桑、动人的故事,只是它不能言说。询问几个中年人,无人能讲述古镇的过去。
这些民居的大门都开在老街上,进得大门,便觉凉爽怡人,透过天并洒下来的光线,呈现在眼前的是黄褐色的木板墙以及那些随意栽种的普通花木,走到尽头,推开窗便见到那条不知道名字的小河和满目苍翠的大榕树以及含黛的远山。青灰、赭、翠绿、青绿是这里的主色调。本来有些灼人的阳光,被喜爱它的枝叶抚摸之后,化作了温婉可人的有着动人色彩的光斑,星星点点,在带着几许沧桑的老房子和青石板上弹出一些节奏。前门平街,后门临河,倚栏而坐,或听音乐、或读书、或冥想,都可进入佳境。步下早已没有棱角的石阶,用不了一分钟,就可与清澈的河水亲密接触。
原来的街市就是吊脚楼下一条1米左右宽,不到4印米长的人行道,青石铺就的石路,一头连着大山的深处,一头连着通往山外的公路。山上山下,山里山外的人们便在这里进行商品交易。几株要两三个人才能合抱的黄桷树正用遮天蔽日的绿色为古镇增添一些青春的气息。谁也不愿意走了,就地而坐,甚至连相机也不想去动了。眼望河水及对岸茂密树丛中的民居,一任潮润、夹着植物芳香的空气清洗我们被都市浊尘污染的肺。 走进古镇居民的家中,那些天井、石板地、木墙和石质水缸透出非常古老的光,在人们的眼前跳动飞舞。要不是家家户户通了水电,生活有了一些现代气息,人们还疑是到了从前的岁月。古镇上的人家有的是林场工人,有的是农民,有的是居民。这是一处不收门票的旅游景点,它的流传也仅限于民间的口碑,她们的收入增长会在哪一天实现呢?随着旅游热的日渐兴旺,定会更加富足。
没有多少人居住的古镇显得空空荡荡,它就这样静静的在花溪河与柳江的中间有些孤寂地站立着。古镇上的人喜欢热闹,大都搬到离此二三分钟路程的新街上去居住了,只有那些被热闹弄得心浮气躁的城市人才到这些被当地人称作“烂房子”的地方来。古镇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没有多少人为的破坏,这让人甚感欣慰。出门旅游的人将会越来越多,而位于去往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途中的柳江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先前的激动又变得和寂静的古镇极为合拍了。
❹ 你去过四川省的柳江古镇吗
四川眉山市洪雅县城西南35公里处,有这样一个古镇,它背靠青山,依水而建,矗立于幽美宁静的自然景色中,从远处看,这座古镇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极富诗意。来这里游玩,不仅能够感受山水的独特魅力,而且还能游走于古镇,体验古建筑的悠久历史文化,是远离喧闹,放飞心灵的绝佳之地。
柳江古镇自然风光秀丽,民族文化绚烂,特产丰富,是节假日休闲放松的好地方。四川最美山水古镇,被称“四川十大古镇”之一,依山傍水风景如画。不知你对柳江古镇有何看法?欢迎在留言区留下足迹。
❺ 柳江古镇有哪些景点
1,老街
柳江古镇建于南宋,与现代建筑一水之隔的是明清时代的建筑。一座座古朴的木板房吊脚楼依着根枝盘错的黄葛古树,木板房半边街的尽头,连接着一条石板长街,不着一字,尽现街道的沧桑古朴。
2,古树
古镇从来多古树。柳江古镇不仅生长着许多巨大的黄葛、麻柳古树,还有一株据说已有200年树龄的黄桷兰。那株高龄黄桷兰高达数十米,枝繁叶茂,且花香袭人。
3,老宅
长有“豇豆树”的院子叫曾家大院。柳江历史上曾有“曾、张、杨、何”四大家族,民间流传“曾家的房子、杨家的顶子、张家的丫头子、何家的谷子”。
(5)曾家法院扩展阅读
柳江古镇自然风光:柳江古镇地处五凤山东,玉屏山麓,依山临水,东西南三面环水,东有花溪河,西跨杨村河,两条河流蜿蜒穿镇而过。镇域内有山有水,有峰有岭,有树有石。
柳江古镇民风民俗:柳江古镇自然条件优越,特产富庶,但因地处偏僻,自古交通闭塞,虽有花溪河,船筏可通洪雅和嘉定(乐山),但未得以充分利用,很少向外接触。
明代以后,县内水利灌溉增多,农业生产稳定,长期形成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因此,民风淳厚,民俗古朴。
❻ 堪比丽江、不输苏杭的古镇是哪个
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去古镇躲避城市的喧嚣,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不过在选择古镇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仔细,只有真正的古镇才能让你感受到那种古朴的韵味,而那些"只为赚钱"的古镇,只能让你的钱包变瘪。
❼ 四川最好的古镇是那个地方
NO.1中国十大水乡古镇——黄龙溪
黄龙溪是一座有着1700余年历史的川西古镇,位于成都市东南约30公里处的双流县。
黄龙溪古镇内,明清时代的建筑比比皆是,仍然保存完好。青石板铺就的街面,木柱青瓦的楼阁房舍,镂刻精美的栏杆窗棂,无不给人以古朴宁静的感受。镇内还有六棵树龄均在千年以上的大榕树,枝繁叶茂,遮天蔽日,雄浑厚重,给古镇更增添了许多灵气。镇内现还保存有镇江寺、潮音寺和古龙寺三座古庙,每年农历六月初九和九月初九的庙会,还能再现昔日古镇的喧闹场面。
幽深的老街,弯弯曲曲,街道两旁有众多小饭店,门前大多飘着一面蓝底白字的酒旗,什么"鱼香子"、"吕回头"、"唐酥店"等,在风中不停地舞动着招徕着客人。古镇的石磨豆花非常有名,几乎每家都会做,但又各有特色。走过一条街,又见一道巷,脚下光溜溜的青石路,乌黑发亮的门板,古 色古香的招牌,透着浓浓古意。>>>详细请点击进入
NO.2青城后花园——街子场
街子场在崇州城西北25公里的凤栖山下,与青城后山连接,依山傍水。它既得山灵水秀之惠,又有以唐代古刹光严禅院为中心的32座寺庙等古迹,融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为一体。
街子场有晋代古刹----光严禅院,凤栖山旅游风景区,千亩原始森林,千年银杏、千年古楠、上古寺、清代古塔,清末民初古建一条街,宋代民族英雄王小波起义遗址,唐代一瓢诗人,唐求故居(唐求纪念馆),有神奇传说的古龙潭,五柜沱、云雾洞等,全镇各种文物古迹二十余处。
街子场是一个充满隐居传说的地方。据《中国通史》的记载,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章之子朱允文在历史上曾神秘失踪,经民间许多专家考证,朱允文其实就是隐居在街子场光严禅院的上古寺附近。从公元1404年起,一直在山里住了十余年。>>>详细请点击进入
NO.3南方丝路上的古驿站——上里
被列为四川省十大古镇之一的上里镇位于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距市区27公里。上里古镇古时为南方丝绸之路,也是临邛古道进入雅安的重要驿站。上里居于两河相交的夹角内,民间传为"财源"汇聚的宝地。古镇依山傍水,田园小丘,木屋为舍,石板铺街,还有"十八罗汉朝观音"的18座山丘。以"二仙桥"为代表的8座古石桥历史悠久,风格各异。
一到上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建于道光19年的"双孝节"牌坊。牌坊为四柱三间出檐多脊石雕坊,高大,精细;梁上还刻有20多组百多个戏剧人物故事。牌坊是封建礼仪的遗迹,是当时宣扬韩氏"不失身不改驾,终身孝敬父母公婆"而建立的。系杨韩氏婆媳两代守节 ,遵诏而建的石牌坊,是我国封建制度制度束缚妇女的见证,也是我国石雕艺术的精品。现在镇上还尚存3座石牌坊,即这座省级保护单位"双节孝"石牌坊,还有市级文化保护单位陈氏"九世同居"和陈氏"贞节"牌坊。>>>详细请点击进入
NO.4清泉石上流——清溪
清溪北接雅安,南连西昌,东临峨眉,西通康藏。南方丝绸路,悠悠数千年,黎州重城,清溪风韵,因而自秦汉以来,无论郡、州、县、所,各类建制,均设于此,更因其间数道泉水,潺潺涓涓,清扬宛兮,故名清溪。
清溪古城为汉代始建,历代扩修,唐时已具规模,清时最为完美:城外四围,均有城河,东、南、西三面,天然成堑,城内有九街十八巷,南北走向的大街为主街,其余副之,并有小巷相连,互通互融,城南设县衙,为知县为公断案场所,城东设文庙与学署,文庙为古学子修学之地,学署是督学住地,管理读书之人;因为地理缘故,外来客商一般由北门而入,当地居民则较多从南门入城,因此,朝廷在南北两城门处设有营盘,为驻军之所,管理城门,由此可见,当时的清溪城,主要还是用于军事。最近,人们在城南发现一石碑,文字因年代久远,笔画了了,虽有些模糊,但深刻的勾划之间,却还是让人清楚辨析出,确有"大将军姜维"等字,正好可作鉴别。>>>详细请点击进入
NO.5南方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平乐
平乐古镇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邛崃市西南19公里,历史悠久,人文鼎蔚。早在汉景帝时期(公元前150年)就已形成集镇,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古镇青山层叠,竹树繁茂,发源于省级风景旅游区天台山玉宵峰的白沫江自西向北流经古镇,碧水萦绕,鸥鸟出没,四季风景如画。白沫江两岸古木参天,众多树龄上千年的榕树,远远望去如云盖地。老榕树、白沫江、沿江而建的吊脚、青石铺成的街道,一望无涯的竹海,千百年来共同培育了古镇人田园诗般的山水情怀,涵养着古镇天然清新的乡土文化。>>>详细请点击进入
NO.6体验回族风情——土桥
去土桥一定要去东街上的那间老茶馆坐坐,茶馆当街的门面看上去很窄小,堂子里面很深很宽大,清一色的竹椅,清一色的盖碗茶,茶馆里偶尔还有川剧围鼓,那时是茶馆里最热闹的时候。在略显吵闹的川剧唱腔中,悠闲地品着盖碗茶,可以让你感受到一丝古老的情调。
土桥镇上有一家清真牛肉馆,牛肉馆的阁楼上那几扇伊斯兰风格的彩绘窗户,点缀着土桥的风景。这家牛肉馆称得上是土桥的老字号了,这里所有的菜品都是按伊斯兰传统工艺做成,独创的清真“酥锅盔”在成都很有名气,有点阅历的老成都人都知道。
每到中午吃饭时分,茶客们就会起坐去对门的清真牛肉馆喝酒,也有个别谈兴正浓的茶客不愿离坐,便从清真馆子里叫来几道牛肉菜,伴着“龙门阵”下酒。>>>详细请点击进入
NO.7小河古树吊脚楼—柳江
柳江镇位于洪雅县,地处通往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途中,四周青山环抱,天气晴朗时还可远眺峨嵋群峰。解放前,这里是几家大户人家的统辖之地,每户人家都有特别之处,当地人还给他们取了好记的名字,如谁家房子、谁家谷子等。几家大户构成了柳江镇的基础,这些单体的豪宅与秀美的山水几近完美地组合在一起,加上临水而建的街市,一幅活脱脱的山水画卷,现存的有保存完好的特色建筑曾家大院和老街。
面观峨嵋群峰的曾家大院曾家大院位于柳江古镇北面,建于清朝年间。大院在设计上花了一份苦心,若从空中俯瞰,也就是说其平面图是一个繁写的“寿”字。绕墙行走,则有犬牙交错之感。大院由两个院落组成,一个大门进出,为两兄弟的共同财产,大院有两块大的空地,中间是一幢三楼一底中西合璧式的楼将大院一分为二。今天的大门处还有一个大石缸,是以前贮存水的。大院内共有三个戏楼,方向、形制各异。早已没有人居住的大院显得空空荡荡,院落里只有几只老母鸡在找虫吃。环顾四周,挑檐、楼廊仍然那么精美,整个大院在当年算是一方豪宅了。>>>详细请点击进入
NO.8相伴千年古榕——西来
西来古镇位于蒲江县境内,古镇上保存着许多明清建筑,民居是典型的川西特色。两百多米长的老街全是木质结构的瓦房,街道平整,这是在其他地方看不到的。
西来古镇最让人称奇的是临江的古榕。这些古榕分布在古镇老街背面临江的地方,河堤上排列着11棵树龄在千年左右的榕树,姿态婆娑。古榕枝叶繁茂,挡住夏日灼热的阳光,因而临河的坝子成了古镇人的聚会场所。在苍穹之下,与古镇一起相伴千年古榕,临溪江水在眼前穿流不息,定能让你神思飞扬。>>>详细请点击进入
NO.9中国德孝城——孝泉
孝泉是川西平原的一大古镇,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记载,这座以“德孝”闻名的古镇几经沧桑,如今依旧散发着它那独特的气息。
孝泉古镇地处川西平原西部,距成都75公里,距德阳19公里,是千古流传的"二十四孝"之一的"一门三孝"姜诗,庞三春,安安的故乡。
孝文化中心-中国德孝城气势宏大,古朴,整洁的青砖瓦房,悠远宁静。古镇内有非常之多的文人遗迹,姜孝伺,姜公坟,白衣阉,临江桥等。还有道教的道场,佛教的寺庙,儒家的祠堂,清真寺等等。充分体现了这里文化的的多容性。>>>详细请点击进入
NO.10 西部客家第一镇——洛带
洛带古镇位于龙泉镇北10公里,坐落在龙泉山脉中段的二峨山麓。建于三国蜀汉时期,传说因蜀汉后主刘禅的玉带落入镇旁的八角井中而得名,镇上居民中客家人有2万多人,占全镇人数的9成; 故有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之称。他们常用一种叫客家话的方言,这种方言里保存着一些古汉语的音韵,洛带人称其所讲客家方言为"土广东话",与客家方言标准音广东梅县话一致,比如穿衣,他们的话为"着衫"、下雨为"落水"等 。
洛带古镇保存着较完整的客家文化,古镇及周围的乡民多为广东移民的后裔,走入其间能感受到浓郁的客家传统。洛带古镇上有着诸多建筑精美的古建筑群落,有名的是广东会馆、江西会馆等。>>>详细请点击进入
NO.11 有48部戏的石牌坊——九襄
四川省汉源县的九襄镇,有一座非常著名的石牌坊,它位于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官马大道上,沿着这条官马大道北行1里左右,就是古代清溪县有名的汉源街。
九襄石牌坊建造于清朝道光二十九年,历时9年。整个牌坊融合我国古代戏曲的川剧艺术于一体,按“忠、孝、节、义”为主题雕成48本传统川剧戏曲,浮雕169幅,大小人物570余个,或独自一人,或群集于一,但皆自然真实,面目清晰,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毫发毕现。>>>详细请点击进入
❽ 曾家大院是哪部电视剧里的
爱你一生 林好、唐曾、毕彦君、韩雯雯、王姬、战菁一、王茂蕾主演 。
❾ 浙大龙泉分校的意义
曾家大院,浙江大学原龙泉分校旧址,龙泉市为数不多的几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在上个世纪30年代,竺可桢、孟宪承、谷超豪等一大批科学家、文学家、教育家等在这里或任教或求学,这所大院见证了中国一段特殊的历史。一九四三年,翁心惠在浙江大学龙泉分校读书时。当时,曾发起组织《春雷》文艺社,并被选为常务理事兼总务部长。平时,经常在《东南日报》上发表文章,6月7日代表《春雷》社和校文艺研究会联合发起纪念屈原的大会,堪称浙大龙泉分校文盛会。
曾家大院建于1932年,是浙江大学原龙泉分校旧址,房屋结构中西合璧,有99根落地柱,72个房间,建筑面积为3万多平方米,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37年,浙江大学因为战争原因内迁,并于1939年在龙泉开办分校,曾家大院即为该分校所在地。分校自1939年4月建校招生,由著名地理学家竺可桢担任校长,其间培养了诸如曾任华东师范大学校长的孟宪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谷超豪等一大批科学家、文学家和教育家。
龙泉分校是浙江大学和龙泉人民的骄傲,它体现了浙江大学的求是精神和龙泉人民无私援助的奉献精神,多年来,浙大和龙泉密切交流,协作共进,随着浙江大学龙泉分校陈列展览的成功开展并对外开放,我们的关系将会更加密切,协作更加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