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两级法院开庭

两级法院开庭

发布时间: 2022-04-24 16:18:33

A. 请问 第一审判庭 和第二审判庭有什么区别

朋友,如您所问,第一审判庭、第二审判庭只是指的开庭地点,就如同房间号一样,比方说101室、102室的区别。法院还区分刑事审判一庭、刑事审判二庭;民事审判一庭、民事审判二庭,这是部门的区别,各庭审理的案件类型有区别、有分工。

B. 诉讼最多经过几级法院的审理便告终结

诉讼经过两级法院的审理便是终结。
我国的法律划定了二审终审制。所谓二审终审制,就是无论什么诉讼,最多经由两级人民法院的处理便告终结,诉讼不能再继续打下往。
地方任何一级人民法院审讯一个尚未审讯过的案件,这一审讯过程就做第一审。第一审法院作出的第一审讯或裁定,并不是立刻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不答应上诉的裁定除外) 。当事人不服第一审讯决,裁定,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要求上级法院重新审判,纠正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或裁定中的错误。
第一审人民法院的上一级法院,根据当事人或公诉机关的上诉或抗诉,对已经审讯过的案件重新审理,重新判决,这一审讯过程就称为第二审。法律划定第二审的目的,是借助第二审,发现和纠正第一审的错误,仍旧会有当事人对第二审讯决,裁定不服,但是第二审人民法院所作出的判决或裁定,是终审的判决和裁定,到此为止,诉讼的处理就结束了,当事人不能再向上级法院提出上诉,要求重审。
假如当事人对第二审法院所作的判决,裁定不服, 只能申诉,不能上诉。申诉不影响第二审讯决或裁定的法律效力。
《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一十六条 被告人、自诉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有权用书状或者口头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经被告人同意,可以提出上诉。
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和他们的法定代理人,可以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中的附带民事诉讼部分,提出上诉。
对被告人的上诉权,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剥夺。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三条 第二审的判决、裁定和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都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C. 对于中院终结的案件,下级法院又开庭重新审理,判出两个结果,怎么办

你好,如果中央院已经终结的案件,下级法院是不可以重新审理的,除非有高级人民法院的指定或者最高人民法院的授权。如果重新审理之后,那么还是可以上诉的。具体可以咨询一下当地的律师

D. 民事审判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庭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民事审判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庭区别是,受理案件的种类不同,其联系是内部分工,都属于诉讼案件的审判程序。
具体区别如下:
1、审判程序发生的原因不同。一审诉讼程序的发生,基于当事人的起诉权和法院的管辖权;而二审程序的发生是基于当事人的上诉权和二审法院的审判监督权。
2、审级不同。第一审诉讼程序是案件在第一审人民法院审理适用的程序;而第二审程序是案件在二审法院审理的程序,它是一审案件受诉法院的上一级法院在审理上诉案件时适用的程序。
3、审判组织不同。一审法院适用第一审诉讼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组织形式有两种,即合议制和独任制;而二审法院适用第二审程序审理上诉案件只能采取合议制,并且合议庭必须由审判员组成,不能有陪审员参加。
4、审理的对象不同。第一审诉讼程序是以原告的起诉状和被告的答辩状为基点展开的,审理的对象是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权益争议;而第二审程序是以一审裁判为基点,对当事人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的法律进行审查,审理对象是一审法院的裁判。
5、审理的方式不同。适用第一审程序审理民事诉讼案件,法院只能采取开庭审理的方式;而适用第二审程序审理民事上诉案件,法院可以根据案件事实是否已经清楚等实际情况,选择采取开庭审理或者径行判决的方式。
6、裁判的效力不同。适用第一审诉讼程序审结后的判决,在上诉期间,是未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适用第二审程序审结后的裁判,是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当事人不得提起上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九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经过阅卷、调查和询问当事人,对没有提出新的事实、证据或者理由,合议庭认为不需要开庭审理的,可以不开庭审理。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上诉案件,可以在本院进行,也可以到案件发生地或者原审人民法院所在地进行。

E. 一场官司最多经过几级法院的审理

我国法律规定了二审终审制。所谓二审终审制,就是指无论什么官司,最多经过两级人民法院的审理便告终结,官司不能再继续打下去。 任何一级地方人民法院审判一个尚未审判过的案件,这一审判过程就叫做一审。一审法院作出的第一审判决或裁定,并不是立即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不允许上诉的裁定除外),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裁定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请求上级人民法院重新审判,纠正一审人民法院判决或裁定中的错误。人民检察院对于自己提起公诉的案件,认为一审人民法院所作的判决或裁定有错误,也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要求重审,纠正错误。一审人民法院的上一级法院,根据当事人或公诉机关的上诉或抗诉,对已经审判过的案件重新审理,重新判决,这一审判过程就称为二审。法律规定二审的目的,是借助二审处理、纠正一审的错误。二审人民法院未必能发现和纠正一审的错误,仍然会有当事人对二审判决、裁定不服,但是二审人民法院所作出的判决或裁定,是终审的判决和裁定,到此为止,官司的审理就结束了,当事人不能再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请求审理。如果当事人对二审人民法院所作出的判决、裁定不服,只能申诉,不能上诉。申诉不影响第二审判决或裁定的法律效力。 需要注意的是,一场官司最多经过两级人民法院的审理便告终结,并不是说每一个官司都要经过二级人民法院的审理才告结束。 当事人对一审人民法院所作出的判决、裁定,无论是否满意,在上诉期内未提出上诉,刑事案件中的人民检察院也未提起抗诉,期限届满,判决、裁定就发生法律效力,这样就不再发生二审的问题。另外,有些案件当事人在法院的调解下达成了调解协议,双方当事人一旦收下了人民法院的调解书,调解书立即生效,也不会再发生二审的问题。

F. 一个案件经过两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即告终结的制度被称为

一个案件复经过两级人民法院的审制判即告终结的制度被称两审终审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十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

第一百七十五条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第一百七十六条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人民法院审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

(6)两级法院开庭扩展阅读

民事诉讼中一审终审的特殊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六十二条 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简单的民事案件,标的额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百分之三十以下的,实行一审终审。

第一百七十八条依照本章程序审理的案件,实行一审终审。选民资格案件或者重大、疑难的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审理;其他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

G. 两级法院怎么理解

法律上并没有两级法院的概念,一般实践中多指基层法院和中级人民法院。

H. 求解答;土地官司,经过两级法院4次开庭,中院终审判决后3年,土地征收后变成钱,村委会也按判决书,把

按照民事诉讼法,二审终审是毫无疑义的,就同一纠纷,终审后,不能再起诉。。。。但如果有法定事由,可以申请再审或检察院抗诉,绝不可能以原案件原内容再起诉到基层法院。可能对方起诉事由不同吧

I. 一个刑事案件,经过两级法院审理之后,能否再向上一级法院上诉

经过二审后,当事人对判决结果仍然不服,不得再次提起上诉。对此我国《刑事专诉讼法》的第属10条有明确的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由此可见,一个刑事案件,只要经过两级法院审理,该刑事案件即告终结,二审法院做出的判决就是生效判决。这时,即使当事人对该判决不服,也不能再向上一级法院上诉。如果一、二审法院确实在事实认定和适用法律方面存在错误的,只能够通过申请再审的方式要求上一级法院处理。

J. 一个案子在经两级法院审判以后,还有机会得到上一级法院的重新审理吗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42条规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的申诉符合下版列情形之一的,权人民法院应当重新审判:(一)有新的证据证明原判决、裁定认定的事实确有错误,可能影响定罪量刑的;(二)据以定罪量刑的证据不确实、不充分、依法应当予以排除,或者证明案件事实的主要证据之间存在矛盾的;(三)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四)违反法律规定的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公正审判的;(五)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的时候,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也就是说,在以上五种法定情形下,即使一个案件已经经过两级法院的审判,当事人在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再审的时候,上一级法院是应该要受理而重新审理该案的。

热点内容
原因行为民法 发布:2025-02-12 14:51:44 浏览:165
九六年刑事诉讼法 发布:2025-02-12 14:50:47 浏览:346
合同法406条规定 发布:2025-02-12 14:46:02 浏览:442
司法考试报名入口通道 发布:2025-02-12 14:41:03 浏览:901
民事送诉讼法 发布:2025-02-12 14:33:13 浏览:70
图纸电子签名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2-12 14:29:49 浏览:992
律师可以在法律咨询公司兼职吗 发布:2025-02-12 14:21:12 浏览:666
购销合同怎样签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2-12 14:12:06 浏览:316
阳光司法鉴定所 发布:2025-02-12 13:48:59 浏览:750
杨秀清民法 发布:2025-02-12 13:23:34 浏览: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