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立案庭
㈠ 法院里业务庭和立案庭是管理什么的呢
一般情况下,立案法院有两种人员。一是立案的前台人员。立案工作实际上是重复性的工作,对业务提升作用不大;另一个是专业法官,处理简单的案件,基本上是小额的。快速判断简单易行。这些案件是为即将退休的老法官准备的。作为一个新人,无论你是文员还是法律援助,这种案件只是方便你上手上手。但案情简单,类型单一。
㈡ 法院立案庭累不累
法律分析:立案庭职责
审查应由本院受理的民事纠纷、行政案件的起诉,决定立案或者裁定不予受理;
审查应由本院受理的执行案件的申请,决定是否立案或裁定不予受理;
对应由本院受理的刑事公诉案件进行立案登记;
对应由本院受理的各类上诉(抗诉)案件审查立案;
审查应由本院受理的申诉、申请再审案件,并决定是否再审立案;
对本院决定再审、上级法院指令再审和抗诉案件进行立案登记;
负责应由本院依法受理的其他案件的立案工作。
根据当事人申请,依法进行诉前财产、诉前证据保全及调解;
对立案阶段提出的管辖异议案件进行审理裁决;
审理不服管辖异议、不予受理、驳回起诉等上诉案件并作出裁决;
核算当事人预交诉讼费用,办理缓、减、免诉讼费的审批手续;
处理来信来访(其中,对本院正在审理的案件的来访,由有关审判庭接待处理);
对本院审理的各类案件进行审判流程管理,对审限(审理办案的期限)跟踪督办;
负责有关法律文书的送达。监督指导下级法院的立案工作。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九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面的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㈢ 法院电话通知去立案庭是什么意思
法院电话通知去立案庭的原因如下:
1、立案庭是负责立案审查的部门,一般是对立案与否的事宜已经审查完毕。如果立案,需要给你立案通知,缴费通知、举证须知等。如果不立案,需要给你不立案的裁定书。当然也可能有需要进一步核实的事情需要你做出说明,然后才能决定是否立案。总之,你应该积极配合,前往接洽,避免误事;
2、立案庭,是你打官司的第一道门槛,有很多案子被拒之门外,原因是不符合立案要求;
3、立案庭是指法院部门的名称。法院通常有刑事审判庭、民事审判庭、行政审判庭、立案庭、审判监督庭、执行庭、办公室、政治处、法警大队等。
立案庭职责如下:
1、审查应由该院受理的民事纠纷、行政案件的起诉,决定立案或者裁定不予受理;
2、审查应由该院受理的执行案件的申请,决定是否立案或裁定不予受理;
3、对应由该院受理的刑事公诉案件进行立案登记;
4、对应由该院受理的各类上诉(抗诉)案件审查立案;
5、审查应由该院受理的申诉、申请再审案件,并决定是否再审立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㈣ 立案庭是干什么的
法律分析:立案庭是指法院部门的名称,是打官司的第一道门槛,有很多案子被拒之门外,原因是不符合立案要求。法院立案庭无权审判案件,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立案工作的暂行规定》规定,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起的诉讼依法进行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及时立案。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立案工作的暂行规定》第三条,人民法院立案工作的任务,是保障当事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审理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立案工作的暂行规定》第四条,人民法院对当事人提起的诉讼依法进行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及时立案。
㈤ 立案庭 调解庭是什么
立案庭是指法院部门的名称,法庭调解是法院行使审判权。
法律分析
诉前调解算立案吗:只有向法院递交了“起诉书”和相关证据资料,法院立案庭收到这些资料,进行了审查,认为符合立案条件,给你们出具了加盖法院公章的:“受理(或立案)通知书”的案件才算立案了,另外,还应当在7日内缴纳诉讼费用。所以,只有具有“受理(或立案)通知书”的案件才算了立案,没有这资料的就不算立案。诉前调解方式:诉前调解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法官调解,在立案庭专设调解法官,负责主持诉前调解工作。另一种就是适度社会化调解。由调解法官在征得当事人同意的前提下,委托相关基层调解组织依法调解,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调解工作优势,为当事人降低诉讼成本,为法院减轻负担。诉前调解与诉讼的对接:为了与诉讼程序衔接,诉前调解的法院应当是对调解事项有管辖权的法院。对诉前调解的案件,立案庭在起诉后应当登记,以便纳入流程管理,同时也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比如能够中断诉讼时效。调解过程中应当制作笔录,把诉前调解与证据交换结合起来,保全、固定证据,归纳争议焦点,即使调解不成,也可以为诉讼程序做好铺垫。当事人在诉前调解中所作的让步或承认,如调解失败,不能作为以后裁判的依据。调解的时间不宜太长,以15天为宜。调解不成,应当立案,转入诉讼程序。调解成功的,告知当事人可以根据调解协议进行公证,不予立案。如果依法不能公证或当事人不愿公证的,应当立案,根据调解协议制作调解书。根据现行法律规定,诉前调解不应收费。诉前调解的机构:诉前调解的目的之一是减轻审判业务庭的工作压力,使审判法官有足够的精力处理疑难复杂案件,因此诉前调解工作不能由审判业务庭及其法官承担,而应由立案庭负责。法院可以在立案庭设立调解办公室,抽调一些不适合从事审判工作但有能力处理一般纠纷的人员担任调解员,由一名精通业务的法官担任调解主任。法院应当保障调解办公室的人员、经费,并将其纳入流程管理、绩效考核。设立调解办公室可能会降低各审判业务庭的调撤率,应当改变绩效考核的相关规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九十三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
第一百二十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㈥ 法院立案庭的工作职责
【法律分析】
审查应由本院受理的民事纠纷、行政案件的起诉,决定立案或者裁定不予受理;审查应由本院受理的执行案件的申请,决定是否立案或裁定不予受理;对应由本院受理的刑事公诉案件进行立案登记;对应由本院受理的各类上诉(抗诉)案件审查立案;审查应由本院受理的申诉、申请再审案件,并决定是否再审立案;对本院决定再审、上级法院指令再审和抗诉案件进行立案登记;负责应由本院依法受理的其他案件的立案工作。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
第八条 法官的职责:
(一)依法参加合议庭审判或者独任审判刑事、民事、行政诉讼以及国家赔偿等案件;
(二)依法办理引渡、司法协助等案件;
(三)法律规定的其他职责。
法官在职权范围内对所办理的案件负责。
第九条 人民法院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除履行审判职责外,还应当履行与其职务相适应的职责。
第十条 法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
(二)秉公办案,不得徇私枉法;
(三)依法保障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诉讼权利;
(四)维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维护个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
(五)保守国家秘密和审判工作秘密,对履行职责中知悉的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予以保密;
(六)依法接受法律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
(七)通过依法办理案件以案释法,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八)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㈦ 法院里业务庭和立案庭有什么区别
法院里面有不同的庭,不同的庭本身服务的业务是不一样的,一个叫做业务庭,一个叫做立案庭,还有监察那方面的,今天就说业务庭和立案调料的到底有什么样的差别。业务庭听名字就知道,主要就是针对做业务的法院里面的业务是什么,就不用多说了吧,就是你经常会碰到各种各样法院的奇奇怪怪的案件,什么样都有难度比较高,但是成长比较快,立案庭基本上都是程序性的东西,工作量不大。
两个地方各有各的优点,像立案庭那就是比较清闲,学习起来比较简单,成长空间不是特别大。你后续的话肯定是要转到业务庭的,而且你在立案庭会和好多临近退休的法官接触,听他们给你讲故事,生活丰富多彩,事情也没有那么忙,倒也还算是不错,前期要是有一个适应的时间也是可以考虑的。
㈧ 法院立案庭工作好不好
说实话其实是很辛苦的,虽然朝九晚五的看着比较稳定,但是基层法院的立案庭每天真的忙不停,接电话,审核材料,还要经常开会学习什么的,我们经常去法院立案的都知道,是真的辛苦,稳定是真的稳定
㈨ 法院立案庭窗口人员是正式吗
是,但也有劳务派遣
立案庭,被称作人民法院的“第一窗口”, 是法院审判工作的前沿阵地,是人民法院与人民群众接触最直接、最广泛、最密切的窗口,承担着立案登记、繁简分流、诉前调解、评估鉴定、信访接待等多项职能。作为人民法院的窗口与名片,立案庭的工作看似平凡普通但又十分重要。
㈩ 立案庭还是立案厅
立案庭是指法院部门的名称。法院通常有刑事审判庭、民事审判庭、行政审判庭、立案庭、审判监督庭、执行庭、办公室、政治处、法警大队等。
立案庭,是你打官司的第一道门槛,有很多案子被拒之门外,原因是不符合立案要求。
全国大多数法院立案庭的工作人员是巾帼。
【拓展资料】
审查应由本院受理的民事纠纷、行政案件的起诉,决定立案或者裁定不予受理;
审查应由本院受理的执行案件的申请,决定是否立案或裁定不予受理;
对应由本院受理的刑事公诉案件进行立案登记;
对应由本院受理的各类上诉(抗诉)案件审查立案;
审查应由本院受理的申诉、申请再审案件,并决定是否再审立案;
对本院决定再审、上级法院指令再审和抗诉案件进行立案登记;
负责应由本院依法受理的其他案件的立案工作。
根据当事人申请,依法进行诉前财产、诉前证据保全及调解;
对立案阶段提出的管辖异议案件进行审理裁决;
审理不服管辖异议、不予受理、驳回起诉等上诉案件并作出裁决;
核算当事人预交诉讼费用,办理缓、减、免诉讼费的审批手续;
处理来信来访(其中,对本院正在审理的案件的来访,由有关审判庭接待处理);
对本院审理的各类案件进行审判流程管理,对审限(审理办案的期限)跟踪督办;
负责有关法律文书的送达。监督指导下级法院的立案工作。
最高院立案庭 职责
1、对最高人民法院办理的各类案件进行立案。其中,对最高人民法院受理的各类第一、二审案件,死刑复核案件以及请示案件,最高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的抗诉案件,领导和领导机关批办转办的各类申诉、申请再审案件,不服高级人民法院裁判的知识产权、海事、行政、执行、赔偿申诉和申请再审的案件登记立案后转有关庭(办)处理。
2、审查不服最高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的各类申诉和申请再审案件,审查不服高级人民法院复查驳回、再审改判的刑事、民事(不含知识产权、海事等)申诉和申请再审案件,认为申诉无理的,予以驳回;符合立案条件的,移送审判监督庭审查处理。
3、审查处理未经高级人民法院复查、再审的不服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刑事、民事(不含知识产权、海事等)申诉和申请再审的案件。对其中少数符合立案条件的,移送审判监督庭处理。
4、审查处理未经高级人民法院复查、再审的不服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海事、行政、执行、赔偿申诉和申请再审的案件。对其中符合立案条件的,移送有关庭(办)处理。
5、处理非诉来信、采访。
6、审理管辖争议案件。
7、处理司法救助申请事宜。
8、对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各类案件进行审限流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