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法院宣判程序

法院宣判程序

发布时间: 2022-04-26 11:49:55

法院判案程序是什么

一、宣布开庭阶段 。1、由审判长查明当事人是否到庭。 2.宣布案件来源。 3.宣布合议庭的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的名单。 4.告知被告人享有的权利。 5.讯问被告人是否申请回避。 6.宣布本案公开审理或者不公开审理及其理由。 7.宣布法庭纪律。

二、法庭调查阶段。 1.宣读起诉书 。 2.分别讯问被告人 多名被告人的,法庭只留一名被告人接受讯问,其他被告人退出法庭。 3.询问证人、鉴定人 证人作证,审判人员应当告知他要如实地提供证言和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要负的法律责任。 4.出示证据 公诉人、辩护人应当向法庭出示物证,让当事人辨认。 5.申请新证 。 6.申请有专门知识的人出庭 。

三、法庭辩论阶段 。1.审判长宣布法庭调查结束,法庭辩论开始。 2.公诉人发表公诉词。 3.被害人发表控诉意见。 4,被告人陈述和辩解。 5.辩护人发表辩护词。 6.互相辩论。 7.辩论中发现可能影响判决的新的事实,审判长宣布停止辩论,重新进行法庭调查。 8.刑事部分辩论结束后,控辩双方对民事部分进行辩论。 9.被告人做最后陈述。

四、法庭调解阶段。1. 审判长询问附带民事诉讼当事人是否愿意调解。 如果双方都要求调解的,法庭可以对附带民事诉讼部分进行调解。 没有附带刑事诉讼或者一方不愿意接受调解的则不予调解。

五、评议、宣判 。1.审判长宣布休庭。 2.控辩双方向法庭移交证据。 3.当事人核对笔录、签字。 4.合议庭成员对对控辩双方的意见进行评议。评议秘密进行。 5.合议庭成员有重大分歧或者不同意合议庭意见的,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6.制作判决书。 7.继续开庭,宣读判决书。

Ⅱ 民事诉讼法庭审判流程

法律分析:一、民事案件法庭审判程序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开庭审理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庭审准备

庭审准备是人民法院在正式对案件进行实体审理之前,为保证案件审理的顺利进行而进行的各项准备工作。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庭审准备的内容包括:

1、传唤当事人,通知其他诉讼参与人出庭参加诉讼。人民法院应当在开庭3日前将传票送达当事人,将出庭通知书送达其他诉讼参与人,传票和通知书应当写明案由、开庭的时间和地点,以确保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为参加庭审做好准备。

2、对公开审理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开庭3日前公告当事人的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公告可以在法院的公告栏张贴,巡回审理的可以在案发地或其他相关的地点张贴。其目的是加强新闻媒体和社会公众对人民法院审判活动的了解和监督,确保案件审理的公正和效益。

3、查明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纪律。正式开庭审理之前,由书记员查明原告、被告、第三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翻译人员等是否到庭,并向审判长报告。同时宣布法庭纪律,告知全体诉讼参与人和旁听人员必须遵守。

4、开庭审理时,由审判长核对当事人,核对的顺序是原告、被告、第三人,核对的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工作单位、职业和住所。

(二)法庭调查

1、当事人陈述。

2、出示证据和质证。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各类证据按以下顺序出示,由当事人进行质证:

(1)证人证言。

(2)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

(3)鉴定结论。

(4)勘验笔录。

(三)法庭辩论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27条的规定,法庭辩论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1、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

2、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

3、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

4、互相辩论。

(四)案件评议和宣告判决

1、合议庭评议。

2、宣告判决。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四十九条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第一百六十一条 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Ⅲ 法院判决书下来了后的流程

法院判决书下来之后如果对判决的结果有任何的不服,那么是可以提出异议的,但提出的时间也只有十五天,只要在规定的时间之内提出来,并拥有合法的证据,那么就可以让法院受理自己的请求。
法律分析
判决书下来后,进行的程序是:1、15天内,决定是否上诉,民事判决书通常会有十五天的上诉期,在此期间,原被告双方都可以进行上诉。2、若上诉,则进入二审程序,若双方均未上诉,则判决生效,具有给付义务内容的案件会进入履行期,在此期间,负有履行
义务的一方应当时履行相关给付义务。3、履行期过后之后,若负有履行义务一方的当事人没有及时履行相关的义务,则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则进入强制执行程序。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但二审判决即为终审判决,当事人不得再上诉。对二审判决若有异议,认为程序、实体上有错误时,可提起再审(我国称为审判监督程序)。审判监督程序的启动有三种形式:当事人申请再审,法院决定再审,检察院抗诉进行再审三种。通常判决会有十五天的上诉期,在此期间无论是哪一方当事人对判决不服都可以提起上诉。上诉期过了之后,如果各方当事人均未上诉,则判决生效,具有给付义务的案件会进入履行期,在此期间负有履行义务的一方要及时履行相关义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六十四条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Ⅳ 刑事案件法院审判流程

刑事案件法院审判流程具体如下:
1、法院依法审查案件;
2、决定开庭审判,确定合议庭的组成人员;
3、开庭;
4、公诉人、辩护人向法庭出示物证;
5、休庭调查;
6、法庭辩论和最后陈述;
7、判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条
开庭的时候,审判长查明当事人是否到庭,宣布案由;宣布合议庭的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的名单;告知当事人有权对合议庭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申请回避;告知被告人享有辩护权利。
被告人认罪认罚的,审判长应当告知被告人享有的诉讼权利和认罪认罚的法律规定,审查认罪认罚的自愿性和认罪认罚具结书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

Ⅳ 法院判决流程

法院判决流程分为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评议、审判五个阶段。
法律分析
法院判决流程第一步为开庭。开庭前需准备:各人进场,书记员点清当事人是否到齐并宣布法庭纪律,随后法官们进场,全体起立,坐下后,审判长敲法锤,宣布开庭,简述案由。当事人介绍审判人员,告知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有没有要回避的,没有的就继续进入下一轮,有则需要延期审理。第二步法庭调查。由公诉人读起诉书或原告读起诉状,原告有代理人的要读代理词,同时被告自我辩护,有代理人的,代理人宣读辩护词或答辩词。接下来双方轮流举证,并就证据能否被采纳或其证明力大小互相辩论。第三步法庭辩论。等双方都举证完完,审判长宣布结束法庭调查,开始法庭辩论,公诉人、被告人或双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轮流发表对自己有利的对案件的处理意见。第四步被告人做最后陈述或双方当事人作最后发言。当审判长认为事实都辩清楚了之后,会结束法庭辩论,进行这一环节。第五步合议庭退庭评议。评议内容是讨论如何判案,此环节为保密环节。最后当庭宣判或宣布定期宣判。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九十条 公诉人、辩护人应当向法庭出示物证,让当事人辨认,对未到庭的证人的证言笔录、鉴定人的鉴定意见、勘验笔录和其他作为证据的文书,应当当庭宣读。审判人员应当听取公诉人、当事人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
第一百九十一条 法庭审理过程中,合议庭对证据有疑问的,可以宣布休庭,对证据进行调查核实。人民法院调查核实证据,可以进行勘验、检查、查封、扣押、鉴定和查询、冻结。

Ⅵ 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按审判程序包括

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按审判程序包括开庭、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被告人最后陈述、评议和宣判五个阶段。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人民法院审判案件,除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一律公开进行。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人民法院有义务保证被告人获得辩护。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七十六条
【提起公诉的条件和程序】人民检察院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按照审判管辖的规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并将案卷材料、证据移送人民法院。
【认罪认罚的量刑建议】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就主刑、附加刑、是否适用缓刑等提出量刑建议,并随案移送认罪认罚具结书等材料。

Ⅶ 法院判决流程是什么都需要什么手续

法院审理案件分为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按普通程序审理需要经过以下程序:
一、起诉
二、受理
人民法院收到诉状,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规定期限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规定期限内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人民法院对决定受理的案件,应当在受理案件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中向当事人告知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案件由审判员或陪审员组成合议庭审理,组成人员确定后,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告知当事人。审判人员必须认真审核诉讼材料,调查收集必要的证据。
三、开庭
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理的案件,应当在开庭规定期限前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案件,应当在开庭规定期限前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在开庭审理过程中,将进行法庭调查、法庭辩论等诉讼程序。开庭审理终结,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前能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应当及时判决。
四、判决
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或者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当庭宣判的,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宣告判决时,必须告知当事人上诉权利、上诉期限和上诉的法院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可以采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可以用简便方式随时传唤当事人、证人,不受普通程序中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顺序限制。审判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热点内容
合同法期末考试的试卷 发布:2025-02-12 08:31:14 浏览:117
道德小故事400 发布:2025-02-12 08:29:48 浏览:182
狄律师 发布:2025-02-12 08:23:32 浏览:442
勘察设计合同条例 发布:2025-02-12 07:33:36 浏览:23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平等保护 发布:2025-02-12 06:23:05 浏览:191
对教师的职业道德 发布:2025-02-12 06:22:31 浏览:155
张大乐律师 发布:2025-02-12 05:51:35 浏览:684
条例准则主要内容 发布:2025-02-12 05:46:37 浏览:366
法律责任的承担主要包括 发布:2025-02-12 05:01:51 浏览:833
吉林省法律援助中心建筑 发布:2025-02-12 05:01:07 浏览: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