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院法官 » 于欢法官

于欢法官

发布时间: 2020-12-22 13:52:52

1. 于欢案二审宣判结果是什么

2017年6月23日,于欢案二审宣判,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认定于欢属防卫过当,构成故意伤害罪,判处于欢有期徒刑5年。

一审判决:此案一审由山东省聊城市人民检察院于2016年11月21日向聊城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公诉,指控被告人于欢故意伤害罪。聊城中院于2016年12月15日公开开庭对该案进行了合并审理 。

聊城中院随后做出判决:被告人于欢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二审开庭:2017年3月26日下午,山东省人民检察院发布消息表示,将在该案二审程序中依法履行出庭和监督职责。对社会公众关注的于欢的行为是属于正当防卫、防卫过当还是故意伤害等,将依法予以审查认定。

成立由反渎、公诉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的调查组,对媒体反映的警察在此案执法过程中存在的失职渎职行为等问题,依法调查处理。

(1)于欢法官扩展阅读

于欢案的社会影响

1、查明事实真相,法庭庭审才是最好的平台。随着二审法庭调查的深入,于欢案的来龙去脉和事实真相逐渐呈现在公众面前,有些细节第一次为公众知悉,此前各种缺乏凭据的猜测得以平息,评论者的情绪也趋向客观、理性。

2、在司法领域,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也是最好的稳压器。通过最大限度的司法公开,可以消弭各种误解和猜忌。于欢案的公开二审再次说明了这一点。通过全程公开,打消了公众对“暗箱操作”的忧虑,使一些偏离正轨的公众舆论回归理性。

3、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对司法机关尤其是手握法槌的法官来说,是一项崇高的要求。其中不仅有法律和程序的要求,也有情理要求和人心诉求。从包括于欢案在内的个案做起,通过司法公开、释法说理,推动全社会的法治信仰、维护司法权威,应该是司法机关的使命

2. 二审律师做无罪辩护,是害了于欢吗

无罪辩护是指被告人和其辩护律师在庭审中为被告人作无罪的辩解,结果只有两个:一个是公诉人得到法院支持,被告人被判决有罪;一个是辩护观点被法院采纳,被告人被判决无罪。
1,在刑事诉讼中,被告人和其辩护人(由被告人决定,辩护人只能提供法律建议或意见)根据案情可以作有罪或无罪辩护.
2,无罪辩护是指被告人和其代理律师在庭审中为被告人作无罪的辩解,结果只有两个,一个是公诉人得到法院支持,被告人被判决有罪.一个是被告人胜诉被判决无罪.
但是,由于一般进行公诉的案件在证据力方面被告人很难翻盘胜诉,如果一味作无罪辩护,实际上对被告人是相当不利的,所以,实践中律师在看完案件卷宗后(被告人无权看),会劝说被告人做有罪辩护.
3,有罪辩护是指被告人及其律师在庭审中为被告人做有罪但是罪轻的辩护.结果当然是被判决有罪,但是,罪刑可能会从轻或减轻.
4,粗看上去无罪辩护比较好,但是,实际上在多数情况下有罪辩护对当事人更有利,这是具体案件具体分析的结果,也是控辨双方博弈的结果.
5,在美国控辨双方为了获取各自的利益,避免风险经常达成合法的诉辨交易,让罪犯承认罪行,控方降低控诉刑罚.因为任何国家的审判法官都不能超越控方的诉求,自己加重刑罚.
6,有罪或无罪的辩护也是一种博弈,正常情况下,被告人供认证据确凿或比较难辩解的罪刑,法官可以酌情在法定刑区间内从轻处罚.如果罪行确凿,被告人还一味辩解,肯定会被重判,被认为认罪态度恶劣.所以,不能说有罪辩护比无罪辩护不利.

3. 如果于欢案发生在美国,判决会怎样

美国是英美法系,实行判例法,法官多会根据以往的案例作出判决。不过,要听取陪审团的意见,辩护律师能打动陪审团是最重要的,法官只是宣读一下判决而已。

4. 于欢案直播点击量有多少

北京3月9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新闻中心今天下午邀请10名全国人大专代表在“代表通道”集中接属受采访。接受采访时,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甲天表示,山东各级人民法院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公平正义目标,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建设智慧法院,让百姓更有获得感。

此外,张甲天介绍,山东积极建设智慧法院,目前山东三级人民法院已经建设了从立案、审判到执行全流程的网上办案系统,人民群众可以在每一个诉讼环节实时跟法官互动,看得见,听得到,公平正义不再抽象,极大地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5. 于欢案二审与一审对比有哪些改变

由无期徒刑改为有期徒刑五年。

2017年2月17日,山东省聊城市中级法院一审以故版意伤害罪判处于欢无权期徒刑 。

2017年5月27日,该案二审公开开庭审理。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采取微博直播的方式通报庭审相关信息 。2017年6月23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认定于欢属防卫过当,构成故意伤害罪,判处于欢有期徒刑5年。

(5)于欢法官扩展阅读

如何认定于欢行为性质

1.从防卫意图看,于欢的捅刺行为是为了保护本人及其母亲合法的权益而实施的。

2.从防卫起因看,本案存在持续性、复合性、严重性的现实不法侵害。

3.从防卫时间看,于欢的行为是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实施的。

4.从防卫对象看,于欢是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进行的反击。

5.从防卫结果看,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6. 于欢减刑出狱,该案在法律上有怎样的意义和影响

(4)第四,防卫过当案件,量刑上要充分考虑具体的(诸如于欢案中的被人格侮辱的)不法侵害情节。

防卫过当案件,如系因被害人实施严重贬损他人人格尊严或者亵渎人伦的不法侵害引发的,量刑时对此应予充分考虑,以确保司法裁判既经得起法律检验,也符合社会公平正义观念。————(最高院指导案例93号:于欢故意伤害案)

如今,随着当事人于欢减刑出狱,“于欢案”也尘埃落定了。

7. 聊城中级法院于欢案主审法官张文峰长的什么样子

聊城终于于欢二。他长得什么样子。这个我们可以进行这方面内容的搜索查询,而且还可以找到这方面的新闻资料,可以看到他的样子。

8. 于欢案件过程

法律制裁彰显铁面无私的法治力量,而量刑的变化同时也体现了司法的公正与人性化!

“我是于欢,昨天(11月18日)上午开完庭,法庭宣布刑满释放,到家的时候大概中午11点多。”11月19日,山东聊城“辱母杀人案”当事人于欢在今日头条发文表达轻松的心情。

于欢案的辩护律师殷清利向华商报记者证实,于欢获释后已回到聊城家中与亲人团聚。“他和我微信视频,跟我聊了一下。”殷清利说于欢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法院认为,于欢在服刑期间能够认罪悔罪,接受教育改造,积极参加各项学习,完成劳动任务,确有悔改表现,依法可以减刑。结合其犯罪性质和具体情节,原判刑罚及生效裁判中财产性判项的履行情况等因素,依照《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裁定对罪犯于欢减去余刑释放。

华商报记者注意到,于欢的5年有期徒刑实际服刑4年7个月零4天。于欢透露:“我在监狱里表现还算优秀,原本2021年4月14日刑满,减了4个多月的刑期。”

>>获释回家

感觉有点不真实

谈到获释回家的感觉,于欢曾担心自己在做梦。“一直到现在,我还感觉有点不真实,担心还活在梦中,虽然天天都在想能早点回家,但真到了这一天,还是感觉不真实。到了家以后,也是这种感觉,就担心这是个梦,以为是这个梦还没醒。看到家人,看到熟悉的环境,这也是梦里出现场景。”

“回来的第一件事,我拥抱了我的母亲,我的姐姐,我的姑姑,尤其是我的姑姑,她一直为我家的事情奔波忙碌。”于欢表示,“我妈妈之前也会见过我,但那时只能看到触摸不到,这次终于摸到了妈妈,那种真实感特别强烈。”

回到家里,于欢理了发、洗了澡,“去去晦气,准备迎接以后的新生活。经过这么长时间终于团聚了,长期分离之后的重逢让我更加珍惜。希望以后的生活都会好好的。”

>>后悔犯法

当时有些冲动,代价很大

回首4年前捅刺辱母的暴力催债人的举动,于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虽然说他们有过错,我的做法还是有点重,带来了那么大伤害。感觉当时有些冲动,自己的行为带来了伤亡,给被害人和他的家庭带来的痛苦无法弥补。后悔触犯了法律,代价很大。对我妈妈那边,我只求她不怪我就行了。”

谈及监狱生活,于欢说在监狱里想家人,想尽快恢复自由,渴望无拘无束的生活。孝顺的于欢承认在服刑期间,还考取了营养资格师,“过几天给母亲尝试搭配一下食物。”于欢表示想尽自己努力传播正能力,为社会做贡献。

于欢不忘表达感谢之情:“感谢公检法各级部门,给了我一个公平公正的判决,感谢殷清利律师、感谢媒体朋友,感谢所有关心我的好心人。” 华商报记者 李华

律师说法

多个案件得益于于欢案推动的社会效果

殷清利律师向华商报记者证实,于欢从无期徒刑改判5年有期徒刑,在微信视频交流中,于欢特别向他表达了谢意。“我今天开庭,在休庭间隙,我们微信视频,有时间再跟他见面。”

殷清利介绍:“我们代理他们家的案件不是单单只有于欢案这一个,应该是围绕于欢案总共涉及他们家4个系列案件,有非法侵占案,有吴某某的涉黑案,还有于欢的民事诉讼案件。这些案件经过不到4年,包括于欢他们家人可能都感觉不到这个时间过长,这是因为中间有其他案件一直在推进,所以说感觉时间过得要快一些。”

“于欢案作为近几年来正当防卫影响较大的、司法解释和规则推动的一个典型案件,后期很多案件审理,也是得益于于欢案推动的社会效果。”殷清利表示,他代理的云南唐雪案就是受于欢案的影响。

9. 于欢案二审为何由无期改判5年

谈及于欢案,二审主审法官、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吴靖18日在北京表示,通过二审开庭审理,最大限度地还原整个案件的事实情节,并在此基础上通盘考虑天理、国法、人情,最终依法作出裁判。

吴靖是在“中国司法,不负江山不负卿——中国长安网2017年度照片发布暨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仪式”上作如上表述的。当日,包括于欢案二审宣判现场在内的25幅照片入选中国长安网2017年度照片,其中10幅永久性入藏中国美术馆。

于欢案因“刺死辱母者”的相关报道,备受舆论关注。2017年2月17日,山东省聊城市中级法院一审以故意伤害罪判处于欢无期徒刑。同年6月23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于欢故意伤害案二审公开宣判,以故意伤害罪改判于欢有期徒刑5年,维持原判附带民事部分。

该案中,司法与舆论良性互动,互联网舆论场由此发出“中国司法:不负江山不负卿”的声音。

对于舆论关切和法治之间的关系,吴靖结合于欢案表示,这是因媒体报道而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一起刑事案件。社会关注度之高,历年来少有,应当说是空前的。

吴靖说,从媒体报道和网上评论的情况看,尽管说法上各不相同,但绝大多数媒体和社会公众都希望二审法院能通过二审审理,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之上,依法办案,作出公正的处理。

“从这个角度来说,舆论和我们法院的目标和出发点是一致的。”

吴靖认为,作为法院而言,面对舆论高度关注的案件时,首先要认真梳理社会关注的问题有哪些,同时认真研究引发社会关注的原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把社会关注作为改进工作、补齐短板的一个巨大动力,同时要以实事求是、开诚布公和真诚的态度,对社会所关注的问题给予积极的回应。

10. 判于欢有罪法官有没有坐牢

判于欢有罪法官不会坐牢,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6月23日对于欢案做出二审宣判,以故意伤害罪改判于欢有期徒刑五年。

热点内容
租户欠电费法律责任 发布:2025-04-23 06:46:02 浏览:994
立法权的英文 发布:2025-04-23 06:39:55 浏览:428
婚前房子法律知识 发布:2025-04-23 06:18:45 浏览:427
民法典关于互联网 发布:2025-04-23 06:10:16 浏览:55
按劳动法搬厂到一个市里有赔偿吗 发布:2025-04-23 06:10:09 浏览:204
北海法院拍卖房产 发布:2025-04-23 06:05:19 浏览:724
劳动法一人一岗 发布:2025-04-23 05:56:03 浏览:750
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 发布:2025-04-23 05:55:19 浏览:160
建筑法规感受 发布:2025-04-23 05:53:05 浏览:413
承业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4-23 05:48:10 浏览: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