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锤子图片
⑴ 法官在法庭上用的锤子叫什么
法官在法庭上用的锤子叫法槌。它象征公平正义,展示法官职业定位,树立司法的权威,维护法庭的庄严秩序。
使用法槌主持庭审,既能恰当有效地提醒人们注意保持庄严的庭审秩序,又显示出相当的亲和力。总的来看,法袍和法槌的使用,在激发法官的神圣感、约束当事人的诉讼行为,以及培养旁听者的法律意识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我国法槌的设计与制作是大有讲究的:法槌的材质一般选用花梨木,由民间雕刻家手工精雕而成;槌体的上端刻一个独角兽头,乃是古代陶治狱所用“性知人有罪,助狱为验”的神兽;
槌柄刻有麦穗与齿轮,说明“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底部的圆形与方形底座,则暗喻“方圆结合,法律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
(1)法官锤子图片扩展阅读
我国最早使用法槌的是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法院。2001年9月14日,思明区法院院长陈国猛敲响我国大陆法院庭审第一槌。2002年6月1日,《人民法院法槌使用规定》开始施行,从此,法槌成为法庭审判不可或缺的道具之一。
该规定明确规定了法庭审理中使用法槌的不同阶段及程序:审判长在宣布开庭、继续开庭时,先敲击法槌,后宣布开庭、继续开庭;宣布休庭、闭庭、以及判决、裁定时,先宣布休庭、闭庭以及判决、裁定,后再敲击法槌。其他情形使用法槌时,应当先敲击法槌,后对庭审进程作出指令。
使用法槌时一般敲击一次,法槌敲响后,诉讼参与人、旁听人员应立即停止发言、喧哗或其他有碍庭审进程的行为,否则将按照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
我国法官采用法槌主持庭审活动,主要目的在于显示庭审活动的权威性、程序性和裁判性,强化庭审的现场效果。
⑵ 法院法官大人那的锤子叫什么锤
那个木头槌子叫法槌,是法院司法礼仪的一个组成部分。法槌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底座,一部分是法槌,分别重1500和500克。底座是18厘米的正方形,高度为3厘米,底座的四角镶嵌着蝙蝠形的白色铜花,十分精美。一个用铜丝围成的8厘米见方的正方形镶嵌在底座的中间,它的总长度是26厘米,槌部高3厘米,直径4.5厘米,槌部两端呈对称的半圆形,中间的圆柱形上用黄色的铜片包着,铜片上面刻着法槌所属的法院名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院,最早由厦门市思明区法院使用法槌,后推而广之。最高法院专门发了一个《人民法院法槌使用规定*(试行)》,规范如何使用法槌,可以看看:
为维护法庭秩序,保障审判活动的正常进行,现就人民法院法槌使用问题规定如下:
第一条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在审判法庭开庭审理案件时使用法槌。
适用普通程序审理案件时,由审判长使用法槌;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时,由独任审判员使用法槌。
第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使用法槌:
(一)宣布开庭、继续开庭;
(二)宣布休庭、闭庭;
(三)宣布判决、裁定。
第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使用法槌:
(一)诉讼参与人、旁听人员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妨害审判活动,扰乱法庭秩序的;
(二)诉讼参与人的陈述与本案无关或者重复陈述的;
(三)审判长或者独任审判员认为有必要使用法槌的其他情形。
第四条法槌应当放置在审判长或者独任审判员的法台前方。
第五条审判长、独任审判员使用法槌的程序如下:
(一)宣布开庭、继续开庭时,先敲击法槌,后宣布开庭、继续开庭;
(二)宣布休庭、闭庭时,先宣布休庭、闭庭,后敲击法槌;
(三)宣布判决、裁定时,先宣布判决、裁定,后敲击法槌;
(四)其他情形使用法槌时,应当先敲击法槌,后对庭审进程作出指令。
审判长、独任审判员在使用法槌时,一般敲击一次。
第六条诉讼参与人、旁听人员在听到槌声后,应当立即停止发言和违反法庭规则的行为;仍继续其行为的,审判长、独任审判员可以分别情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法庭规则》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七条法槌由最高人民法院监制。
第八条本规定(试行)自2002年6月1日起施行。
⑶ 法官用的锤子叫什么
1.法锤
--袭---------------------
广西新闻网-当代生活报讯(记者陈志高 通讯员黎诚)2月28日,从南宁市江南法院传来喜讯——由最高人民法院、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法制日报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法官十杰评选活动评选结果日前揭晓,南宁市江南区法院吴圩法庭梁绍南庭长荣获“银法锤”奖。
2.惊堂木
惊堂木也叫醒木,也有叫界方和抚尺的。一块长方形的硬木,有角儿有棱儿,演员用中间的手指夹住,轻轻举起,然后在空中稍停,再急落直下。
也是古时县官用,举起拍于桌上,起到震慑犯人的作用,有时也用来发泄,让堂下人等,安静下来。
⑷ 法官为什么要戴白色假发
你说的是香港,英国的法官吧,假发是法官袍的一部分吧。
⑸ 审判官打官司时敲的东西是什么
法槌或者法锤!它象征公平正义,展示法官职业定位,树立司法的权威,维护法庭的庄严秩序。
法槌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维护法庭秩序的需要。对于体现公正审理案件至关重要。法官在主持庭审过程中,如何行使自身的权力?如何提醒当事人按照法律和规则行使诉讼权利?这不仅仅关系到法官的自身形象,也关系到国家的司法形象,体现了司法文明和进步。使用法槌主持庭审,既能恰当有效地提醒人们注意保持庄严的庭审秩序,又显示出相当的亲和力。总的来看,法袍和法槌的使用,在激发法官的神圣感、约束当事人的诉讼行为,以及培养旁听者的法律意识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我国法槌的设计与制作是大有讲究的:法槌的材质一般选用花梨木,由民间雕刻家手工精雕而成;槌体的上端刻一个独角兽头,乃是古代陶治狱所用“性知人有罪,助狱为验”的神兽;槌柄刻有麦穗与齿轮,说明“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底部的圆形与方形底座,则暗喻“方圆结合,法律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
法槌由主审法官使用,通常在开庭前和庭审结束后各敲一下。
⑹ 法庭院长为什么拿着一个手锤子
1、那是法官
2、在现实中基本不拿
3、法槌象征公平正义,展示法官职业定位,树立司法的权威,维护法庭的庄严秩序。
⑺ 请问法院法官大人那的锤子叫什么锤啊
法官手里拿的木槌名为“法槌”。
法槌作用与中国古代审案时用的惊堂木类似。在法庭上无论审判桌后面有几个法官或陪审员,有资格手中执有法槌的只有主审法官一人。
最高人民法院法槌使用的操作程序为:法庭开庭或继续开庭,先敲槌后宣布;休庭或闭庭,先宣布后敲槌;判决或裁定,也是先宣布后敲槌。
主审法官一般在这几种情况下敲击法槌:
1、宣布开庭;
2、宣布休庭;
3、宣读判决或裁决;
4、庭上出现骚动;
5、案件审理参与者(当事人、律师、证人)陈述与案件无关。
(7)法官锤子图片扩展阅读:
我国最早使用法槌的是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人民法院。2001年9月14日,思明区法院院长陈国猛敲响我国大陆法院庭审第一槌。2002年6月1日,《人民法院法槌使用规定》开始施行,从此,法槌成为法庭审判不可或缺的道具之一。
该规定明确规定了法庭审理中使用法槌的不同阶段及程序:审判长在宣布开庭、继续开庭时,先敲击法槌,后宣布开庭、继续开庭;宣布休庭、闭庭、以及判决、裁定时,先宣布休庭、闭庭以及判决、裁定,后再敲击法槌。其他情形使用法槌时,应当先敲击法槌,后对庭审进程作出指令。使用法槌时一般敲击一次,法槌敲响后,诉讼参与人、旁听人员应立即停止发言、喧哗或其他有碍庭审进程的行为,否则将按照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
⑻ 「历史小课堂」求锤得锤,这些锤子都是什么用途
今天想和大家做一个锤子的分享,不是罗老师的锤子,而是我们木匠们做工时候要用到的锤子。
▲锤子似乎变成了一种工匠精神的体现
锤子是木工创作过程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的工具,通常我们看到的锤子呢,是以锤头和把手两个部分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敲打使其改变形状或是发生位移,通俗来说就是用来矫正物件或是敲开物件用的。
▲ 锤子
锤子是产生于原始社会么?原始社会的劳动人民,用石块来砸个坚果,或是用石头碰石头来产生个火花,那这个石头是不是已经可以被称之为锤子了呢?小编查阅了许多资料也是无法得知了,希望热心观众可以在留言处来个知识分享哈!
▲ 锤子起始于原始社会劳动人民的智慧
不过锤以前的名字不叫锤,而是叫“瓜”或是“骨朵”,原因是锤子的头部酷似一个瓜或是蒺藜球。古时候的人们把锤子作为武器,因为锤头形态的不同,又被分为立瓜和卧瓜两类。
▲立瓜锤
▲卧瓜锤
锤子也有长短之分,长锤有约有近两米,短锤仅仅十几厘米,标准样式大多在五十厘米到七十厘米之间。
现在通常根据我们日常作用划分,锤子可分为羊角锤、八角锤、起钉锤、奶头锤、检验锤等。
▲长度不同的锤子
▲种类繁多的现代锤子
咱们日常生活中用的最多的就是羊角锤啦,相传是古罗马时期发明的,现代的羊角锤是德国人改进的,顾名思义,羊角锤的名字由来是因为锤子的一端呈V字型开口,像山羊的角,由此得名。羊角锤的作用是一端能敲钉子,一端能起钉子,一锤两用,V字型开口起钉子运用到了杠杆原理,是省力杠杆的一种。
▲羊角锤
按照锤子制作的材质划分,一般可分为铁锤、铜锤、木锤和橡胶锤这四种。
▲铁锤
其中铁锤是较为常见一般是用来将钉子打入木头里,起到一个固定作用。
▲铜锤
铜锤相较于铁锤而言更软一些,不容易在物体上留下锤印,而且铜锤有个很好的优点就是铜锤不容易出火花,在一些易燃易爆的场合铜锤就能派上大用处啦。
▲法官锤
每个法官手里都有一个木锤子,相当于以前惊堂木,我们木匠箱里也是必备一个木锤子的,主要是用来敲凿子用的,也可以用来拼版,木锤子相较于铁锤的优势是力度比较容易控制,落锤后痕迹很浅,比较省力。一般大木锤用软木制作,比较轻便,小木锤用硬木制作。
▲橡胶锤
橡胶锤较为有弹性,可以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我们主要是用它来进行轻微捶打,使木头与木头之间的连接,更为精致与密切。
▲我是锤子们的分割线
每一把锤子
都体现着人类
代代相传智慧的结晶
没有最好的锤子
只有最适合自己的锤子~
⑼ 法官手里为什么要拿个锤子,它代表什么,有什么意义
法锤”也叫“法槌”,代表了法律的严肃性和庄重性,体现了司法公正、文明审判。
法槌在中国并非舶来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开始使用惊堂木,这可以被视为法槌的雏形。据《国语·越语》记载:“惊堂木,长六寸,阔五寸,厚二寸又八。添堂威是也……”
一直到民国初年,法院的法官使用的依然是惊堂木,借鉴西方国家在法庭中使用的法槌,我国于2002年6月1日,提出了“全国人民法院都使用法槌”的新举措,以维护法庭秩序、体现法律尊严、控制庭审节奏。
(9)法官锤子图片扩展阅读:
我国的法槌外形厚实,顶部镶嵌有象征公平正义的天平图案的铜片,法槌的手柄部分雕刻有麦穗和齿轮,寓示法院的审判权是人民赋予的。此外,槌头上镶嵌的铜片上将根据不同民族地区使用不同的民族文字。
法槌的底座用一整块方木制成。方形底座与圆形槌体暗喻方圆结合,即法律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法槌”虽然是从古代“惊堂木”引伸、脱胎而来,有其继承与创新关系,又具备现代的民主特色。古代“惊堂木”时代,审案官吏是主体,当事人是审讯对象,往往容易给人产生恐惧感。
现代“法槌”时代,当事人是主体,法官是裁判,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槌”是公正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