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佘法官
A. 佘祥林法官的自我陈述
在这个社会里面有很多东西都是值得我们一生叹息
B. 佘姓的历史名人
佘积德(1916-1981),安徽省金寨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25军73师218团宣传队长,红31军第91师政治部地方工作科科长。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长征和山城堡战斗。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771团特派员,太行军区第四军分区政治部保卫科科长,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参加了响堂铺战斗、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任太行军区政治部保卫部部长,第五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安阳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参加了上党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平原军区安阳军分区副政治委员,华北军区炮兵政治部主任,1952年入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指挥所政治部主任,志愿军炮兵政治部主任。回国后,1956年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任福州军区炮兵政治委员,福州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1981年1月24日逝世,终年65岁。 佘惠(1897-1932),湖南省慈利县人。出生于一个殷实农民家庭。1904年7岁时入学读书,先后就读于慈利县立初级中学、长沙明德中学和上海大学。北伐战争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时期,转入广州国民党中央党部学习。后被分配到国民党南昌市党部任秘书。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南昌起义。随起义部队南下途中,因病被送往上海治疗。病愈后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为躲避敌人的搜捕,曾一度潜入天津新编教导五师政治部任秘书和转赴《河南日报》当编辑。1929年7月与中共党组织取得联系。被派往南宁广西省绥靖司令部任教导总队政治教官,秘密从事兵运工作。配合张云逸在连队秘密发展中共党员,建立中共党组织,为中国共产党掌握这支部队打下了组织基础。同年12月11日,参加邓小平、张云逸等领导的百色起义,任中国工农红军红7军政治部秘书处长,并代理第1纵队政治部主任,参与起草《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目前实施政纲》、起义军布告和告群众书,并在全纵队进行整顿改造工作。1930年2月,随部赴隆安作战,负责伤员的抢救工作。同年10月任红7军19师55团政治委员,先后参加攻打柳州、桂林的战斗。1931年1月随部转战于桂北、湘南、粤北一带。同年春进入湘赣边根据地后,立即投入中央苏区第二次反“围剿”战斗。1931年7月,所部编入红三军团建制后,继任红7军55团政治委员(一说为第20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战。1932年在中央苏区“肃反”扩大化运动中被错杀,时年35岁。
1945年中共中央在延安为其平反昭雪,并追认为革命烈士。 佘立亚(1897-1927.5),湖南省长沙县人。出身于封建地主的富裕家庭。1922年加入了旅法(国)青年团组织。1924年由团转入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1919年求学时,受“五·四”运动和学校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怀有改造中国的志向。自费赴欧洲留学,参加了勤工俭学和学生爱国会活动的实践,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1922年加入了旅法青年团组织。
大革命时期,1925年奉调从法兰西回国,先后任中共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书记、中共郑州地方党团书记等职。后调到上海负责铁路工人运动,在吴淞地区恢复工人夜校,组织“友谊社”(吴淞机厂工人俱乐部),开展爱国主义的教育。英籍厂主为之震惊,驱使警察遭逮捕。中共地下组织及时营救,并调到小沙渡工人区工作,任中共小沙渡工人区部委书记。发动纱厂工人组织**同盟总罢工,打击了日商恣意欺压中国工人的嚣张气焰。日商与上海反动当局相勾结,收买工贼,破坏工会,迫害工会领袖和工人。后经党组织同意,组织“打狗队”,惩治了一批劣迹昭彰的日商翻译、包打听、工贼和叛徒。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时,带领工人英勇作战,在攻占警察局后还赶赴火车站,投入对直鲁军阀部队的最后决战。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不畏艰险,坚持斗争。5月下旬,日商特务刺探到沪西区工联和党的秘密机关,随即与部分工会骨干被逮捕,押解到丰林桥(后改为枫林桥)国民党驻沪特务处。敌人利诱收买不成就用酷刑拷打,始终刚强坚定,忠贞不屈。无计可施的敌人就把遍体创伤的佘立亚押赴刑场。就义前,望着丰林桥前荒地上一个个患难与共的战友倒在鲜血流淌的大地上,不禁悲愤填膺,义正词严地痛斥国民党反动派,敌人疯狂地扑上去,惨无人道地施以腰斩。殉难时30岁。 佘希洵(1889-1927.8.20),祖籍湖南省浏阳县人,出生于台湾省。1893年4岁时,因身为清军将领的父亲在与侵台日军作战时壮烈牺牲,随母回到湖南省浏阳县原籍。1908年19岁起做长工,后到白沙桥当造纸工人。
1926年在浏阳县白沙桥共产党人的引导下,成为浏阳县白沙纸业工会主要负责人之一,并任工人纠察队队长。不久参加浏阳工农义勇队。1927年奉命去铜鼓招募新兵。面对铜鼓猖獗的反动势力,巧妙地打出“江西省防军”的旗帜,设法克服重重困难,积极做好群众的思想动员工作,使招募工作进展顺利。后因行动引起敌人的怀疑,遂率领新兵撤离,途中不幸遭到敌人的袭击而被捕。在狱中,任凭敌人酷刑折磨,始终坚贞不屈。
1927年8月20日,被敌人杀害于浏阳县东门市,牺牲时38岁。 佘英(1874-1910.2.27),原名佘俊英,字竟成,四川省泸县(今泸州市龙马潭区)小市镇人。出身于贫民家庭,少好练武术。早年当过学徒、船工,加入袍哥义字。1894年20岁时考上清末武秀才。任袍哥大爷、泸州衙堂勇管带。后因不满清末政治腐败而辞职。为人重义疏财,好交朋友,被人称为豪士。1897年参加哥老会,被推为舵把。1906年8月加入中国同盟会。
1904年受《革命军》、《警世钟》等书影响,常宣传革命,被同盟会四川负责人黄复生邀赴日本。1906年4月抵东京,受孙中山接见。8月改名佘英,表示与清廷一刀两断。孙中山器重其才,委以重任:“西南大都督,负责联络川、滇、黔三省哥老会众,组织武装起义”。1907年初返回泸州,密设同盟会于小市,联络党人,发展组织。先后在永宁、江安、泸州、隆昌、叙府(今宜宾)等地发动起义未成。几次险些被捕。但没灰心,重往日本购买武器回川,以图再举。1909年先后在广安、嘉定发动起义未成,便率队赴屏山与熊克武等谋取叙府,沿途与清军遭遇,腹背受敌,弹尽粮绝,伤亡殆尽。遂率会党数人,至川滇边境豆沙关,又遭敌围击。自知不能脱险,乃向清军晓以革命大义,慨然被捕,囚于木制笼中,沿途仍向群众宣传革命,押至叙府。在狱中,痛斥清廷腐败无能、丧权辱国的罪得。
1910年2月27日遇难,牺牲时36岁。临刑前吟成就义诗一首:牡丹初放却先残,未捣黄龙死不甘。我本为民兼为国,拼将热血洒红毡。
1919年被孙中山追赠为陆军中将。1938年国民政府明令给佘英公葬,后又拨款修建纪念碑(碑刻“追赠陆军中将佘先烈俊英字竟成纪念碑”字样)。1946年再被国民政府追认为陆军中将,《清史稿》补编二十一革命党人列传四有《佘英传》。碑塔至今矗立在泸州市忠山脚下市文化宫内。 泉山诗酒;
父子丹青。
——李文郑撰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铜陵人佘应龙,终日沉湎于典籍中,以古人自许。后隐居泉山,以诗酒自娱,著有《泉山集》。下联典指清代佘熙璋、佘观国父子,祖籍杨州,居宛平,均善画,佘观国又长于篆刻。
阖门聚义;
博士成名。
——佚名撰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佘起阖族一千三百余人聚于一门。下联典指唐·佘钦为太学博士。 雁门绵世泽;
豸府振家声。
——佚名撰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铜陵县大通镇佘氏宗祠联。上联典指北宋佘太君夫杨继业曾率杨家将镇守雁门关、抗击契丹入侵。后来杨门只剩一家孤寡十三人,由佘太君领阵御敌,传为一时美谈。下联典指佘氏为当地望族,“豸府”,指官府。宋代有佘起,一门聚义一千三百余口,子孙以科第显名;明代有佘可材,人称“佘天官”。 三朝元老贤丞相;
开闽金科第一人。
——佚名撰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石狮市石狮港边村佘氏宗祠联。上联失考。下联典指明代福建闽南佘姓之祖佘梅江,尊称梅江公,大明年代,南京吾金卫(可能相当现在的军长级别)。
C. 佘树森的介绍
【佘树森】(1937~1993)学者。安徽亳州市人。毕业于亳州一中,1955年考入山东大学中文系。1960年毕业后在北京八一学校执教,因其在散文研究和创作方面深有造诣,1978年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先后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北京大学中文系党委委员,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副秘书长。他善于察物体情,抒写灵性。其散文创作文笔流畅,情景交融,给人以美的享受。
D. 佘祥林的佘祥林案
1994年4月11日,湖北省京山县雁门口镇吕冲村发现一具无名女尸。认定死者是佘祥林失踪的妻子。
1994年4月,以涉嫌故意杀害妻子为由,公安将佘拘留,并批准逮捕。
1994年10月13日,湖北省原荆州地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佘祥林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1995年1月10日,佘祥林上诉至湖北省高级法院,后来被撤销一审判决,将该案发回重审。
1998年6月15日,京山县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佘祥林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
1998年9月22日,湖北省荆门市中级法院驳回佘祥林上诉,维持原判,佘祥林随后在湖北沙洋监狱服刑。
2005年3月28日,佘祥林“死亡”11年的妻子突然出现。2005年4月1日,佘祥林出狱。
2005年4月13日,京山县法院宣判佘祥林无罪。
2005年10月底,因“杀妻”罪名蒙冤下狱11年的佘祥林及其家人,向国家提出1000万的赔偿,最终累计获得70余万元国家赔偿。 湖北省高级法院有关负责同志回忆说,当时湖北省省高院认为此案至少有五大疑点:被告人的交代前后矛盾,时供时翻,间接证据无法形成证据链,不足以定案;被告人供述杀妻的方式多达四五种,仅择其一种认定没有依据;仅凭被告人的口供认定凶器是石头,依据不足;张在玉换下的衣物去向不明;定罪量刑的重要依据提审笔录,经向该案侦察员了解与事实不符。因此,并不排除“死者”出走的可能性。尽管“死者”的亲属上访并组织了220名群众签名上书要求对“杀人犯”从速处决,省高院仍然于1995年1月坚决撤销一审判决,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发回重审。
此后,案件又经过了补充侦查、起诉、退回补充侦查等一系列曲折环节。直到1996年12月,由于行政区划变更(京山县由荆州市划归荆门市管辖),京山县政法委员会(政法委)将此案报请荆门市政法委员会(政法委)协调。1997年10月,荆门市政法委员会(政法委)召开了由荆门市法院和检察院、京山县政法委员会(政法委)和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协调会议。会议决定:此案由京山县检察院向京山县法院提起公诉;因为省高院提出的问题中至今有3个无法查清,对佘祥林判处有期徒刑。监狱中的佘祥林清醒地知道自己没有杀人,并一直相信妻子还在人世。每次亲属探监时,他都要家里上访。多年来,佘祥林和家人不断申诉,但每次都石沉大海。申诉之路充满艰辛和血泪。1994年12月,四处寻找张在玉下落的佘祥林的母亲,在天门市姚岭村打听到张在玉的行踪,当地村民和村委会还开具了证明,但政法机关未予采信。据出具证明的原村党支部副书记倪乐平介绍,为这件事作证的数位村民都被“请”到了公安部门,有的被关3个多月。听说公安局还要抓他,他自己也在外面躲了好几个月。佘祥林的哥哥佘锁林悲愤地说:“因为不断上访申诉,我母亲被公安机关抓去关押了好几个月,我也被关40多天,放我出来时还威胁我说不许上告。我的母亲在被放回后不久就去世了。” 这是曾经对佘祥林“杀妻”冤案进行起诉、判决和裁定的几份法律文书,以及在佘祥林入狱后仍有人见过已“被杀害”的张在玉的证明。
申诉材料:透露关键证据的取得过程2005年4月1日,在沙洋监狱管理总局医院,身体虚弱的佘祥林对记者说:“当时,他们把所能用的手段都用上了。”11年来,佘祥林在狱中写了厚厚的申诉材料,并记下了好几本日记。尽管这些材料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尚待证实,但从一个侧面为人们查寻“冤案”根源提供了线索。荆门市中院1998年的刑事裁决书称,经审理查明,被告人佘祥林犯故意杀人罪的事实和情节有法医鉴定、尸检照片、现场勘查笔录,有证人证言证实,被告人的作案“行走路线图”及将公安带到作案现场的记录印证。对此,佘祥林的申诉材料写道:“侦查员叫我将关桥水库机台的构造画出来,可我从来就没去过那里,且根本就没有杀人,怎么能画得出来?就这样,1994年4月15日下午,那位指导员见我实在说不出死者的方位,就将我拉到写字台旁,给我画了一张‘行走路线图’,并叫我依照他画的那张图画了一张。” “这次我说是用石头杀人,这是因为在前一次我说是用木棒杀的人,但侦查员硬逼我交出木棒,可我根本就没有杀人,哪里交得出木棒,这次想到石头到处都有,如你再叫我交出石头我可以随地捡一块石头给他们,这样就可以少吃亏。”对于当时“指认现场”的情景,佘祥林写道:“他们问我在什么地方杀的人,我随便指了一个地方,他们就给我照了相。而后要我交出杀人的石头,我准备随便找一块石头给他们,谁知那地方根本就没有石头,他们又见我实在找不到石头,就直接将我架到堰塘的另一头站定,问我尸体沉在哪里,我见某某(注:此处隐去姓名)面对着堰塘,且我们站的地方有很多纸,就猜着说在这里,他们就给我照了相。” “当时我已被残忍体罚毒打了10天10夜,精神麻木,早已处于昏睡状态,且全身伤痕累累,根本无法行走站立,我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能尽快的休息一会,只要能让我休息一下,无论他们提出什么要求,我都会毫不犹豫地顺应。” 荆门市中级法院院长陈华说,佘祥林案件教训太深刻了。过去,法院在审理涉及人命关天的重大刑事案件时,往往担心“疑罪从无”会放纵犯罪,习惯“有罪推理”的原则,从而容易造成冤假错案。法官在确认证据的真实性时,过于相信侦查部门的侦查结论,对可能存在刑讯逼供、诱供的证据,缺乏进一步调查、分析和核实,就容易导致证据采用失实。佘祥林案中,基层法院未能逐一审查清楚省高院提出的证据疑点,而以“基本事实清楚、基本证据充分”为由,草率下判。 一位知情法官说,长期以来,法院对公安、检察机关的证据采信多,对被害人提供的刑讯逼供的情节,由于没有证据证实,很难采信,加上公安机关办案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破案能力差,没有口供就没办法破案。“重口供轻证据”,容易出现刑讯逼供,酿成冤假错案。荆门市中院在一份总结材料中谈到:此案的另一个教训是,要排除一切干扰,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佘祥林案件的处理结果是经过市、县两级政法委员会(政法委)组织有关办案单位、办案人员协调,并有明确处理意见后,由两级法院作出的判决。这种近似于“先定后审”的做法,违背了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是导致冤案发生的重要原因。审判机关应严格依法办案,即使有关部门组织协调,法院也必须依法独立审判。据一位知情法官介绍,按政法委员会(政法委)协调会议的意见,就是要将案件从荆门中院移到京山基层法院处理,要求京山县法院“一审拉满”,也就是判15年,中院二审维持原判。这个案件从1994年立案,直到1998年才判,就是因为证据不足,办不下去,也销不了案,最后才由政法委员会(政法委)协调。当时没有对尸体进行鉴定,“当时就是认为佘祥林杀了人,死者就是其妻。”针对此案暴露出的问题,刑法学家、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马克昌指出,刑讯逼供往往是造成冤假错案的首要原因。此案再次为我们敲响警钟。
E. 佘祥林案的申请赔偿
2005年5月10日,佘祥林向荆门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国家赔偿申请,要求赔偿各项费用合计437.13万余元。8月31日上午,荆门市中级人民法院、京山县政府、京山县人民法院及京山县雁门口镇政府领导,在京山县雁门口镇政府会议室与佘祥林及其代理律师、佘祥林的兄长佘锁林进行了沟通,达成和解协议。此外,还达成由京山县雁门口镇政府一次性给予佘祥林家庭生活困难补助费20万元的补助协议。佘祥林及代理律师、佘锁林分别在调解书上签了字。和解协议签定后,佘祥林以其赔偿请求已得到解决,要求撤回赔偿申请,并向荆门市中级人民法院正式送交了撤回国家赔偿申请书。9月2日下午,佘祥林在其代理律师周峰、兄长佘锁林和弟弟佘梅林的陪同下,来到荆门市中级人民法院领取了《赔偿决定书》后,荆门市中级人民法院指派一名法官和财务人员到银行为佘祥林开设了专户,并立即转帐将赔偿款一次性支付给佘祥林。佘祥林在领取赔偿款以后,对荆门市中级人民法院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表示满意,对办案法官一再表示感谢,并表示今后要克服各种困难,树立生活信心,开始新的生活。下午5点40分,佘祥林及亲属拿到存折后满意地离开了法院。
F. 合肥中院佘敦华现在干什么
他现在在这个地方干好多件事情
G. 佘祥林“杀妻”事件的启示
1994年4月11日,湖北省京山县雁门口镇吕冲村堰塘发现一具无名女尸。县公安局经过排查,认定死者为张在玉,其丈夫佘祥林有故意杀人嫌疑。10月,佘祥林被原荆州地区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佘祥林上诉后,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认为此案疑点较多,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发回重审。1995年5月15日,原荆州地区人民检察分院将此案退回补充侦查。
1996年2月7日,京山县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后再次向原荆州地区人民检察院移送起诉,后再次退查。同年11月23日,京山县人民检察院再次将该案移送(因行政区划变更)荆门市人民检察分院审查起诉。1997年12月15日,荆门市人民检察分院经审查认为,佘祥林不足以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将案件移送京山县人民检察院起诉。
1998年6月15日,经市、县两级政法委协调,京山县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佘祥林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佘祥林不服提出上诉,同年9月22日,荆门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之后,佘祥林在沙洋监狱服刑。11年间,佘祥林在狱中写了厚厚的申诉材料,并记下了好几本日记,但冤情依旧。
2005年3月28日,被“杀害”的妻子张在玉突然归来。3月30日,湖北省荆门市中级人民法院紧急撤销一审判决和二审裁定,要求京山县人民法院重审此案。4月1日,佘祥林走出监狱,被准许取保候审。4月13日,京山县人民法院开庭重新审理此案,当庭宣判佘祥林无罪。
亲人的申诉之路
自佘祥林出事后,佘家人就开始为他向各级部门反映情况。杨五香(佘母)走遍了周围的村落寻找出走的儿媳。因为佘祥林跟她说过“我确实没有杀她”,这个倔强而爱子的农村妇女就开始了为儿子辩污的艰辛之路。
佘家四处张贴、播放张在玉的寻人启事。1995年元旦前后,张在玉出走一年后,杨五香寻访到了离雁门口几十公里远的天门市石河镇姚岭村,并在这里有了惊喜的发现。
“我们跟她说,见过像她儿媳的那个人。”4月4日中午,姚岭村村民倪新海、聂孝二、肖桃仁告诉记者,在杨五香来之前的两个月,一个女的流浪到村里,他们给了她吃的喝的后,她说自己叫张爱青(张在玉的别名),还在地上写出自己是雁门人,家里有一个六岁的女儿。但她两天后就又走掉了。
杨五香在姚岭村附近找了一个多月,也没找到儿媳。这期间她吃住都在该村副书记倪乐平家。“她找人的车费还是我给的,她当时穷得没有一分钱了。”倪乐平说,他的妻子聂麦清还与聂孝二一起帮杨五香找。
“后来,杨五香听说要枪毙佘祥林了,就要求我给她出一个见过张在玉的证明。”倪乐平说。倪客观地给杨开出了这个证明。这份证明现在被媒体称为“良心证明”,如果没有它,也许佘祥林早已作了枪下冤魂。
然而,这份证明送到有关部门后,并没有得到令佘家惊喜的结果,对方的回答是“这一套我们见得多了”。反而是杨五香因为反复上访和申诉被抓了起来,抓起来的原因是“包庇犯罪”“妨碍司法公正”。
九个月后,看守所通知佘家带上3000元钱去领人,佘家筹不到这么多钱,女儿佘翠娥借了600元钱与父亲一起去接人,看守人员把杨五香背了出来。
“她变得又聋又瞎,不会走路。”佘树生说,老伴只是哭,也说不出在看守所里的遭遇,只是说里面“待遇不好”。在病痛中捱了三个月后,杨五香去世。
何场村九组的一位老年妇女说,杨在进看守所前身体很好,农活样样能干。如果不是那么早死,可以再活好多年。
佘树生(佘父)并没有停止上访,他骑着那辆“永久”自行车一趟趟往京山县的人大、法院、检察院、公安局跑,反映儿子的冤情和老伴无辜早逝,并往省人大、省高院、省检察院写信,但均无回音。
佘树生说,在上访中到处都是冷眼。在京山县人大,一位接待者把杨五香的死归结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京山县公安局一位姓吴的工作人员说,你老婆死了,与我们有什么相干。在县检察院,一位科长说杨五香进去时身体就不好。
还有更为粗暴的态度。在县法院,一位法官看到佘树生进门,就脸一歪,说声“又来了”,另一个领导模样的人则厌烦地隔着桌子朝他挥手:你走你走。他们甚至不允许他坐他们的椅凳。
1998年佘祥林被判15年徒刑后,佘树生与大儿子佘锁林不再上访,“因为没有用了”。
H. 通过佘林祥案件你对当今中国法律建设有何感想和看法
佘祥林案是一起先定罪然后再审理的案件。
1,反映出的问题
首先它违背了法律的有关规定,反映了我国现阶段法律仍不健全的现状,存在着从死者身份认定,嫌疑人认定,侦查取证,运用证据等诸多方面的漏洞。也反映了法院在判决过程中过于依赖侦查机关单方面的工作。其次在这起案件中存在着行刑逼供的现象。它不仅侵犯了公民的民主、自由、以及人权,还和我国依法治国的政策相违背。严重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以及民主政治发展进程。
2,反思:
佘祥林案中的认证死者的错误、行刑逼供、有罪推断、弄虚作假、片面取证都反映出人治的弊端。古今中外,侦查破案、打击犯罪都应是一项除暴安良、匡扶正义的事业。面对犯罪的侵扰,我们需要警察来保护社会安宁。但其一旦偏离科学和法治的轨道,必然伤及无辜。透过对佘祥林一案的反思,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科学和法治,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所在。但是从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国家在面对错假冤案是迅速无罪释放了佘祥林,并启动国家赔偿机制。这也反映了我国在法治假设方面的进步。
I. 佘祥林案件,公众至今不甚清楚负责办案的是哪些警察哪些检察官和哪些法官受到何种处理
原因其实你也是明白的,只是你气不过吧,世道如此,何必深究呢,就是这么回事了,全世界人民都明白的道理。莫生气吧!
太投入小心吃河蟹罗。
J. 佘祥林杀妻案暴露了我国刑事诉讼中存在的哪些问题
佘祥林,系京山县公安局马店派出所原治安巡逻队员,因涉嫌杀死妻子而被刑事拘留。1994年和1995年两次被宣告“死刑”,后因证据不足,1998年6月15日,被京山县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然而2005年3月,被佘祥林“杀害”达11年之久的妻子张在玉突然现身,一件天大冤案由此浮出水面,经过深入的调查之后佘祥林案件内幕逐渐被揭示,令人震惊之余,也使人警醒。 就佘祥林案中刑事诉讼法适用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分析:
1、刑事诉讼法适用机制的缺陷。我国的刑事诉讼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流水作业式”的构造。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的“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过于强调权力之间的“合作”。而对法院独立居中裁判的职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我国宪法规定了“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可见,我国宪法已经确立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下的二级分权中的独立审判的原则。法院的整体独立固然有利于法院成为一个整体来抵御外部的不当干扰,在我国目前的社会背景下有其积极的意义,然而,司法独立的本质在于法官的个体独立,如果法官缺乏对于案件审理的自主权,那么现代刑事诉讼的一些基本原则如直接、言词原则就形同无物;“审案的不判,判案的不审”这样的怪现象仍然会普遍存在;法官在审理案件的过程中,还会受到来自法院内部的干预,而且这种干预还会披着合法的外衣。
2、刑事诉讼法适用的证据规范疏漏。完善的证据规则对于引导司法人员调查、收集、审查、判断、认定案件事实有着重要作用。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虽然专章规定了证据制度,但是证据规则规定粗疏,在司法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难以有效地避免司法人员在审判判断证据时的武断与片面。例如,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三条规定“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对于通过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所获取的口供,法官在认定时存在着困难,如对刑讯逼供的举证责任由谁来承担、非法手段的具体范围等问题法律都未予以明确界定。在此立法背景之下,尤其是近年来在“命案必破”的要求下,侦查人员通过刑讯逼供等非法行为来获得口供不失为一条捷径,尽管也存在着被追究其刑讯逼供行为的风险,但是被告人对于刑讯逼供行为存在着举证困难的问题,因此,非法口供往往能被法庭采纳成为定罪的根据。对于法官而言,我国的证据规则并未对法官的事实认定设置一定之规,虽有利于法官自由裁量,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由于法官取舍证据过于自由,导致对部分案件事实的认定极不合理。加之我国判决不必说理,法官的心证无需公开,这样必然导致法官对于案件事实的认定的论证过程往往不够严谨。
3、刑事诉讼法适用主体的构成人员素质偏低 。刑事诉讼法的适用主体是保证刑事诉讼法能够准确适用的最关键因素,主要包括警察、检察官与法官。相对于检察官而言,我国法官与警察的职业现状问题突出,更令人忧心。目前,我国的法官在职业素质与职业道德建设等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2004年,全国法院有461人因违法违纪行为被查处,如肖扬所言,我国法官队伍缺乏的是现代精英法官阶层所应有的“职业传统和职业气质”。法官个体司法能力存在的不足,使得案件审理的效率与质量都难以获得充分保障,其抵御外部不当干扰,独立审判案件的能力也会相应受到限制。
4、刑事诉讼法适用理念的误区 。就佘祥林案的成因而言,既可归咎于刑事诉讼制度层面的缺失,然而,司法人员在刑事诉讼法适用理念上的误区也不容忽视,尤其值得我们关注的是“程序虚无主义”与“有罪推定”的思想还影响着相当一部分司法人员。